孫彥紅
2018年12月8日,意大利都靈的民眾舉行集會,反對修建連接都靈和法國里昂的高鐵項目。
近段時間,剛剛暫時平息財政預算風波的意大利又因與法國的外交風波再度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此番風波的起因是近期意大利兩位副總理,即五星運動黨黨首迪馬約和聯盟黨主席薩爾維尼針對法國的一系列言論與做法:1月初,薩爾維尼和迪馬約先后表示支持法國“黃馬甲運動”;1月22日,薩爾維尼號召法國民眾在歐洲議會選舉中“不要投票給馬克龍”;2月5日,迪馬約又在巴黎郊外會見了“黃馬甲運動”的代表。隨后,法國外交部召回駐意大使,意法關系陷入二戰(zhàn)結束以來從未有過的尷尬境地。不過,不久之后迪馬約和薩爾維尼均做出“意大利不希望與法國發(fā)生沖突”的表態(tài),而馬克龍政府也無暇與意大利糾纏,2月15日法國駐意大使返回羅馬,兩國關系趨于緩和。
由反建制政黨五星運動黨和極右翼的聯盟黨聯合組建的意大利新政府上臺執(zhí)政后,其內政外交動向頻頻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此番意法外交風波背后隱藏的意大利政局變化,比起風波本身更值得外界關注。自2018年6月執(zhí)政以來,意大利這兩個民粹政黨的實力對比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相互間競爭加劇,兩黨的對內對外政策均呈現出更加極端化的趨勢。此外,隨著歐洲議會選舉臨近,兩黨對待歐盟的態(tài)度也更趨極端化,這使得意大利政府的對歐政策正在由“被動反抗”歐盟的財政緊縮和難民政策轉向“主動挑戰(zhàn)”歐盟既有政策架構,而這必將對歐洲一體化造成沖擊。
意大利新政府上臺后,外界更多將執(zhí)政兩黨看作一個整體,對兩黨之間的關系關注不多。實際上,兩黨聯合組閣幾乎完全是為了能夠上臺執(zhí)政,雙方的合作始終伴隨著競爭。自2018年大選后,兩黨的實力對比一直處于變化之中,雙方爭奪民眾支持的競爭愈發(fā)激烈。
在2018年3月的大選中,五星運動黨獲得了32.7%的選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而聯盟黨獲得了17.4%的選票。此后直至6月初,五星運動黨的民調支持率變化不大,聯盟黨的支持率卻攀升到了27%。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薩爾維尼在大選后較好地處理了與貝盧斯科尼領導的意大利力量黨的關系,顯示了其政治領導力;其次,薩爾維尼持續(xù)抨擊歐盟的難民政策,逐步樹立起強硬的個人形象;最后,薩爾維尼熱衷于通過媒體曝光吸引選民注意力。相比之下,除了在大選時拋出“全民基本收入計劃”和“調整養(yǎng)老金改革”這兩個“殺手锏”之外,五星運動黨在大選后并無新動作,迪馬約在言行上也較為溫和。
2018年6月上臺后,兩黨的實力對比迅速發(fā)生逆轉。聯盟黨方面,兼任內政部長的薩爾維尼將管控難民和非法移民作為首要任務,上任第一天即宣布要“將50萬非法移民遣返回國”,此后陸續(xù)采取了拒絕難民救援船??亢托紡氐钻P閉沿??诎兜葟娪泊胧?。2018年11月,聯盟黨提出的《移民與安全法令》獲議會通過,這被認為二戰(zhàn)結束以來意大利最為嚴厲的移民法。上述舉措被民眾視作薩爾維尼兌現大選承諾的體現,聯盟黨支持率因而快速提升。五星運動黨方面,兼任經濟發(fā)展部長的迪馬約上任后政績乏善可陳,“全民基本收入計劃”和“調整養(yǎng)老金改革”要到2019年才可能落實,而財政預算風波又令民眾對這些計劃能否兌現心生疑慮,加之經濟始終未見起色,該黨的支持者開始流失。2018年9月,聯盟黨的民調支持率反超五星運動黨,此后兩者差距持續(xù)拉大。今年1月,聯盟黨的民調支持率升至32%,五星運動黨則降至27%。
兩黨實力此消彼長在今年2月初舉行的阿布魯佐大區(qū)選舉中表現得非常充分。選舉結果顯示,由聯盟黨領導的中右聯盟大獲全勝,得到48%的選票,其中聯盟黨獲得27.5%的選票;而五星運動黨的得票率僅為20.2%。而在2018年大選時,聯盟黨在該大區(qū)的得票率僅為13.8%,五星運動黨則高達42%。
隨著支持率逆轉以及歐洲議會選舉臨近,兩黨間的競爭加劇,各自在對外政策尤其是對歐政策上也更趨極端化。
聯盟黨上臺執(zhí)政后很快成為民調支持率最高的黨派,令該黨大受鼓舞。為迎戰(zhàn)歐洲議會選舉,聯盟黨除了繼續(xù)在國內實行強硬的難民政策外,在對外關系尤其是對歐政策方面表現得更加激進搶眼,薩爾維尼也因對待法國和歐洲一體化的“挑戰(zhàn)者”姿態(tài)而成功吸引了大量國際關注。
薩爾維尼上任后即公開與法國對峙,導致意法關系陷入緊張。2018年6月初馬克龍指責意政府拒絕難民船???,薩爾維尼不僅要求財政部長特里亞取消原定的訪法行程,還指責法國一直在意法邊境設卡阻止難民進入法國,直斥馬克龍是“偽君子”。10月,薩爾維尼又因法國憲兵越過邊境將兩名難民“丟在”意境內指責法國踐踏國際法。今年1月,薩爾維尼多次通過互聯網聲援法國“黃馬甲運動”,嘲諷馬克龍無力應對危機。這些言行意在樹立起敢于反對歐盟難民政策的個人形象,同時與力推歐洲一體化的馬克龍劃清界限。
此外,薩爾維尼還主動出擊,為聯盟黨尋求歐洲盟友。在與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密切互動的同時,聯盟黨還把視線投向了近年來疑歐色彩漸濃的部分中東歐國家執(zhí)政黨。今年1月,薩爾維尼宣布向波蘭執(zhí)政黨法律與公正黨提議共同商討新的歐洲一體化建設綱領,打造“羅馬—華沙軸心”,聲稱將通過歐洲議會選舉取代長期主導歐洲一體化的“法德軸心”。在對歐政策上,薩爾維尼明確表示,意大利和波蘭不打算離開歐盟,但是希望對歐盟進行改革,令其更接近民眾而非精英。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隨即表達了對“羅馬—華沙軸心”的贊賞。
薩爾維尼的上述舉動提升了聯盟黨在歐洲的影響力,他本人也成為歐洲極右翼勢力的領軍人物。雖然“羅馬—華沙軸心”能否建成尚不確定,但是考慮到意大利和波蘭在歐盟內的經濟政治分量,這一提議本身已構成對歐洲一體化的巨大挑戰(zhàn)。
雖然五星運動黨通過2018年大選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但是幾乎缺乏執(zhí)政經驗,上臺后執(zhí)政業(yè)績并不好。一方面,國內經濟形勢始終不見好轉,還出現了下滑跡象,失業(yè)率也居高不下,主管經濟事務的五星運動黨自然難辭其咎;另一方面,五星運動黨在歐洲的影響力也遠低于聯盟黨。面對這一局面,該黨開始調整策略,轉向以攻為守。在對內政策上,該黨領導的經濟發(fā)展部于2月初啟動了“全民基本收入計劃”的初步程序,期望以此贏回部分選民。在對外政策上,該黨一改過去跟隨聯盟黨的策略,變得更加激進和極端,這在對法關系和對歐政策上體現最為明顯。
在對法關系上,五星運動黨執(zhí)政后跟隨聯盟黨多次“挑戰(zhàn)”法國,但是態(tài)度相對溫和,扮演“敲邊鼓”的角色。進入2019年后,隨著兩黨支持率差距持續(xù)拉大,五星運動黨在對法關系上與聯盟黨爭風頭的意圖突顯出來。2月初迪馬約親自到法國會見“黃馬甲運動”代表即是明確體現,也正是他的這一舉動最終激怒了法國政府。就此而言,馬克龍政府的激烈回應可謂正中迪馬約下懷,也令五星運動黨成功吸引了國際關注。
在對歐政策上,考慮到自身在聯合歐洲盟友方面處于弱勢,五星運動黨的策略是繼續(xù)打“經濟牌”,除了反對歐盟的財政緊縮政策外,還試圖從根本上挑戰(zhàn)歐盟的經濟政策架構。2月初,迪馬約拋出“重磅炸彈”,質疑意大利央行的獨立性,聲稱要將之重新定位為政府的一個部,服務于本國的經濟發(fā)展。意大利央行的獨立性自1980年代就寫進了憲法,而央行系統(tǒng)的獨立性也是歐元區(qū)運轉的基本前提。雖然這一提議在當前幾乎沒有可行性,但是此類言論首次由歐元區(qū)大國的執(zhí)政黨領導人公開提出還是產生了“石破天驚”的效應。有評論認為,或許央行獨立性問題會成為歐洲議會選舉的政治議題之一,而這無疑有利于五星運動黨爭取更多選民。
總之,近來意大利執(zhí)政兩黨間競爭加劇,隨著歐洲議會選舉臨近,兩黨的對外政策與對歐政策均呈現出更加極端化的趨勢,其未來走向及影響值得關注。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歐洲學會意大利研究分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