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朝,石崇曾與晉武帝的舅父王愷以奢靡相比:王愷飯后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錦步障。晉武帝暗中幫助王愷,賜了他一株珊瑚樹,高二尺許,世所罕見。王愷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揮起鐵如意,將珊瑚樹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別心疼,我賠你就是?!北忝笥胰砹咧晟汉鳂?,個個皆高三四尺,比王愷那株強多了。王愷只好認輸,兩只腳抹油走人,連擊碎的珊瑚樹也不要了。 然而如此攀比完全是愚者之舉,人活著的關鍵在于德行和學識,一個人只要品學兼優(yōu),生活再貧寒也不可恥。就像孔子的弟子顏回,他雖然家境貧窮,可卻安貧樂道、敏而好學,孔子教他一種道理,他馬上就能觸類旁通、聞一知十,把孔子的思想發(fā)揚光大。孔子對他寄予厚望,但可惜他32歲就死了。對于顏回的德行,孔子曾贊嘆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币馑际牵伝爻燥垥r用一節(jié)竹筒當碗,喝水時直接用瓢盛水,住在極為簡陋的巷子里,別人看他那么貧窮,都替他憂愁,可他卻不改其樂,還是非常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