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格外寒冷,柳樹的樹枝變成了長長的白條,一根根掛在樹上,窗戶上起了厚厚的冰花,屋檐下掛著長長的冰棍。教室里,大家圍坐在暖氣旁,享受著溫暖。
每周一次的作文沙龍又開始了,只見李老師健步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下了一行字:巧設(shè)誤會起波瀾。
接著李老師解釋道:“誤會就是誤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生活中如果發(fā)生誤會,就可能產(chǎn)生諸多不愉快,甚至是終生解不開的疙瘩。但是寫記敘文時,特別是在行文構(gòu)思中巧用‘誤會法,卻會使原本平淡如水的文章變得搖曳多姿,進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F(xiàn)在給你們?nèi)昼姇r間,說一下看過的影片或名人作品中是如何運用‘誤會法的?!?/p>
被稱為“班中一枝筆”的張琪首先舉手:“我看過電影《五朵金花》,小伙子阿鵬去找與自己定過情的‘金花,卻誤把‘水上金花‘畜牧場金花‘鋼鐵金花‘拖拉機金花當成自己要找的戀人,而這四朵‘金花的愛人也誤會了阿鵬,從而引出一系列故事。”
愛讀小說的王玲也舉起了手:“契訶夫的小說《柔弱的人》也運用了‘誤會法,一開始便設(shè)置了一個誤會,‘我要克扣家庭教師的工資,扣除星期日,扣除節(jié)假日,扣除所謂打碎的配套茶杯……讓這個誤會在‘我越來越變本加厲的盤剝和家庭教師越來越無力的反抗中向縱深發(fā)展,直到‘我的盤剝最終完成,由本應(yīng)給八十盧布的工錢降到十一盧布,家庭教師還道謝接受,‘我才‘一躍而起,在‘憎惡中揭開誤會:原來‘我是在做一個‘剝削的試驗。”
“我也說說?!币幌蛏朴谒伎嫉膹垥增┮舱酒饋戆l(fā)言,“在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的《項鏈》中,運用‘誤會法安排伏筆照應(yīng),也值得我們學(xué)習。主人公瑪?shù)贍柕鹿?jié)衣縮食,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才還清賠償項鏈的債務(wù),最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當年借的項鏈是假的。故事的結(jié)局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因為小說此前已在多處埋下伏筆:借項鏈時,項鏈是和許多首飾雜放在一起的;買項鏈時,珠寶店老板說‘我只賣出這個盒子:還項鏈時,佛來思節(jié)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如此等等,無不暗示項鏈的價格低廉。而最后的結(jié)果,也照應(yīng)了這些伏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