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長城都是最引以為傲的中國符號。
中國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連綿不斷的長垣。這道高墻枕海連山,從遼東的鴨綠江畔一直蜿蜒到西部大漠,占據著最險要的峰巒。如果把歷代修建的長城累計起來,總長度在5萬公里以上。這是中國人集2000多年的偉力建造的巨大壁壘,它橫亙在北國,也躺在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深處。
中國長城是在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線上聳立起來的。這條分界線隨著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在不同歷史時期就像改道的黃河一樣左搖右擺,在大地上留下濃淡不一的印痕:有的清晰如巨龍蜿蜒,有的湮滅如草蛇灰線。直到華夏統一,長城才基本完成它的軍事使命,鑄劍為犁,馬歸南山。
一直以來,長城都是攝影師熱衷拍攝的對象。西方人最早發(fā)明并掌握了攝影術,極有可能也是中國長城影像最早的記錄者。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最老的長城照片,是1860年意裔英籍的費利斯·比托拍攝的,他將鏡頭對準的是北京密云與河北灤平交界的古北口與臥虎山長城。10年后,英國人托馬斯·查爾德拍攝了第一張八達嶺長城的照片。不過,第一位真正深入拍攝中國長城的攝影師是美國的威廉·埃德加·基爾,在1908年,他花費5個月時間,從長城東端的山海關一直走到西端的嘉峪關,為長城留下了系統而珍貴的影像資料。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第一批研究者和探險家開始以徒步的方式探索長城,30多年來,行走長城的人絡繹不絕。但凡在中國揚名立萬的攝影師,大都拍攝過長城。從無數的長城影像中,我們直觀地感受到這座史詩級建筑的偉大,也欣賞到這道高墻所劃分出的地域上的不同意境:城墻這邊,有迷離的煙雨,輕柔的柳枝和如錦的繁花;城墻那邊,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黃河的泥沙在指尖滑出;城墻這邊,有江南的水田,新生的禾草,那么細,那么軟;城墻那邊,是大漠落日,黃土高原上的塵土被手鼓打出一片蒸騰……
1860年,德國著名考古學家希里曼先生在中國長城上徒步旅行時,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對長城贊嘆不已,說長城好像是“洪水以前巨人族的神話式的創(chuàng)造”,還認為長城是“人類的雙手所創(chuàng)造的最奇?zhèn)サ淖髌贰?。這樣的溢美之詞令每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萬里長城是我們的祖先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偉大杰作,在世界新七大奇跡中,位居第一。但很少有人知道,長城并非中國獨有,朝鮮、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東歐、德國、英國等地也筑有長城。這些長城規(guī)模不一,風格各異,在人類的發(fā)展進程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期,我們將帶你走進世界長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幾處。在字里行間和一幅幅照片中,你會了解到,這些偉大的建筑不僅見證了帝國的榮辱與興衰,也成為了世界范圍內歷史進程的標志,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