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您的一顰一笑,時時閃現(xiàn)在我的眼前;您的品行人格,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深處。
有一個年輕人去一家雜志社實習(xí),這家雜志社是當(dāng)時英國在美國殖民地上最大的一家雜志社,因此對編輯的要求非常嚴格。
年輕人到雜志社實習(xí)開始的時候是負責(zé)校對一些稿件,而年輕人每次把稿件交上去的時候,主編都會說一句話:“如果你對某個字沒有把握,那么就查查字典。”在主編的要求下,年輕人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地方,因此他交上去的稿件很少有錯誤出現(xiàn)。
而主編對年輕人還有一個要求,就是每天要寫一篇文章。年輕人也按照主編的要求寫好了文章,要是哪一天沒交,主編也會過來敲著桌子問道:“今天的文章呢?”可是讓年輕人不明白的是主編從來不對自己的文章發(fā)表任何意見和看法。
在主編的督促下,年輕人的學(xué)識有了很大的進步,而年輕人的文章更是一天一個樣。終于他后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就是美國著名的科學(xué)家、民主主義革命者富蘭克林,《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
而當(dāng)時指點富蘭克林的主編就是費恩,也是美國著名的革命者。富蘭克林一直以一種敬畏的心情看待老師,把老師當(dāng)成自己寫作的導(dǎo)師,同時富蘭克林也把老師對自己的要求堅持了下來。
后來費恩去世了,在整理費恩的遺物的時候,富蘭克林在費恩的記事本上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人,我并不懂寫作,我讓你把每個不懂的單詞都查查字典,一篇文章要你看上幾十次,我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權(quán)威的形象,你讓我教你,其實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富蘭克林知道恩師這段話是寫給自己的。
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很多時候我們都很崇拜一些權(quán)威大師,卻從來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做事情才會陷入太多權(quán)威的桎梏。
最好的老師永遠是自己!
(選自《當(dāng)代青年》2011年第9期 ,有改動)
賞析
我們的學(xué)習(xí)成績不理想時,往往會找一些客觀原因:沒有好的老師教學(xué),沒有好的家長引導(dǎo),沒有好的朋友幫助等等。其實,老師、家長、朋友固然重要,但起關(guān)鍵作用的還是我們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最好的老師永遠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