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娣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過敏原檢測方法在“過敏性皮膚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66例過敏性皮膚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血清過敏原檢測法和過敏源點刺試驗對過敏原進行檢測。分析不同檢測方法的陽性檢出率。結果:血清過敏原檢測法的陽性檢出率為74.24%,明顯低于過敏源點刺試驗的93.94%,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過敏性皮膚病患者的過敏原檢測中,過敏源電磁試驗具有更好的應用效果,而且操作簡單,患者順應性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過敏性皮膚?。贿^敏原檢測;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6.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02
在皮膚科醫(yī)學領域中,過敏性皮膚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皮膚病,主要是因為過敏原進入機體皮膚后出現異常反應而形成一種疾病,引起疾病的過敏原主要包括吸入性過敏原、接觸性過敏原、注射入過敏原以及食入性過敏原四種[1]。近年來在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的背景下,過敏性皮膚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在過敏性皮膚病的臨床治療中,確定過敏原是關鍵和前提【2】。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過敏原檢測方法在“過敏性皮膚病中的應用效果,選取2018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66例過敏性皮膚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研究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66例過敏性皮膚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過敏性皮膚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齡16~52歲,平均年齡(34.6±4.8)歲。疾病類型:過敏性皮炎12例,蕁麻疹25例,濕疹18例,面部皮炎11例。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清過敏原檢測法和過敏源電磁試驗兩種方法進行檢測。(1)血清過敏原檢測法。先抽取5ml靜脈血,然后將血液樣本中的血清分離出來,并放置在溫度為2~8°C的溫度下進行保存。在對其進行檢測時,先將1.3ml的血清注入測試管中,然后在溫室中進行孵育,時間大致為24h,同時使用緩沖液先后沖洗3次。然后將酶標抗體加入到測試管中,繼續(xù)放置在溫室中進行孵育,時間大致為4h,同樣使用緩沖液先后沖洗3次。最后將其注入化學發(fā)光試劑中,并放置癌曝光盒中,使化學熒光特產生的光能可以在Polaroid高速感光膠片上曝光。判定標準:通過檢測總TgE與35中過敏原特異性IgE精光密度結果進行陽性判定。(2)過敏源點刺試驗。實驗前使患者停用抗過敏藥以及激素4個藥物半衰期以上,選擇雙側前壁掌側進行電刺,點刺的間距為2~3cm,每點一滴點刺液,分別使用點刺針垂直輕刺在液滴中,然后保持20min后,進行風團直徑測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血清過敏原檢測法和過敏源點刺試驗的陽性檢出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血清過敏原檢測法的陽性檢出率為74.24%,明顯低于過敏源電磁試驗的93.94%,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1所示。
3 討論
過敏性皮膚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根據有關的臨床報道,很多患者都存在過敏性皮膚病發(fā)病史。而且隨著抗生素的濫用、食品結構的豐富、環(huán)境污染的加重,過敏性皮膚病的發(fā)病人群在不斷擴大。當前臨床上認為過敏性皮膚病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并不是有某種單一的因素導致的,而且其發(fā)病機制也沒有明確,除了患者自身是易過敏體質之外,外在的致敏原進入患者體內是導致其發(fā)病的重要因素[3]。造成患者過敏性皮膚病的過敏原種類較多,根據不同地區(qū)的拜托你個氣候情況、地理特點、風俗習慣、飲食結構等情況的不同,其誘發(fā)過敏性皮膚病的過敏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臨床上很多學者認為當前過敏性皮膚病的防治要點在于避免接觸過敏原。在臨床上有很多檢測過敏原的方法,采用的過敏原檢測方法不同,將會有不同的檢測結果。當前應用較多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包括血清過敏原檢測法和過敏源點刺試驗,這兩種檢測方法各有自身的優(yōu)點。其中血清過敏原檢測法是一種較為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主要是通過測定患者血液中的過敏原特異性IgE實現過敏性皮膚病判定的,其優(yōu)勢就在于特異性較高,但是這種檢測方法具有費用昂貴、檢測時間長等劣勢。而過敏源點刺試驗是也是一種常用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迅速的找出過敏原,對于患者診斷和進行脫敏治療十分有效。這種檢測方法操作簡單,局部疼痛輕,且全身反應小,安全性高,因此易于被患者接受,是一種有效的過敏原診斷方法[4]。導致患者發(fā)生過敏性皮膚病的眾多類型過敏原中,吸入性過敏原發(fā)生的幾率最大,而且這種因素受到外界的控制作用相對比較小,因此筆者認為在日常的生活中,應當盡量避免接觸過敏感,進而減少過敏性皮膚病的發(fā)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血清過敏原檢測法的陽性檢出率為74.24%,明顯低于過敏源點刺試驗的93.94%,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過敏性皮膚病患者的臨床檢測診斷中,過敏源點刺試驗具有更好的應用效果,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檢測的陽性正確率,而且操作起來更為簡便,患者的順應性相對比較高,因而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王偉麗. 過敏性皮膚病患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過敏原特異性IgE結果分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85):23-24.
李麗娟, 陳明, 潘紅梅. 寧波地區(qū)542例兒童過敏性皮膚病的血清過敏原研究[J]. 現代實用醫(yī)學, 2016, 28(7):929-930.
美欽. 3681例過敏性皮膚病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6, 37(13):1850-1851.
杜靜, 朱天川, 周薇, et al. 過敏性皮膚病患者血清特異性過敏原IgE分析[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6, 37(11):1537-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