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龍彼得對粵閩俗文學的研究與貢獻*

      2019-03-28 01:45:16潘培忠徐巧越
      文化遺產(chǎn)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閩南語木魚書局

      潘培忠 徐巧越

      一、前 言

      20世紀的歐洲漢學家中,龍彼得無疑是具有重要影響的一位。他在中國戲曲、文學、民俗及宗教等領(lǐng)域皆有造詣,尤以戲曲和宗教方面的成就最受關(guān)注。龍彼得(Piet Van Der Loon,1920-2002),荷蘭人,早年求學于萊頓大學,1948年到英國劍橋大學任教,而后在1972年轉(zhuǎn)任牛津大學漢學教授,1988年從牛津大學榮休。主要學術(shù)著作有《中國戲曲儀式淵源考》(LesOriginesRituellesduTheatreChinois, 1977)、《朱文(閩南皮影戲)》(ChuWen:APlayfortheshadowTheatre, 1979)、《宋代收藏道書考》(TaoistBooksintheLibrariesoftheSungPeriod, 1984)、《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之研究》(TheClassicalTheatreandArtSongofSouthFukien, 1992) 等,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重要影響。

      據(jù)杜德橋(Glen Dudbridge)回憶,在事業(yè)的初期,龍彼得主要致力于歐洲圖書館所藏中國古籍的編目索引,因其對劍橋大學圖書館中國藏書搜集整理的貢獻,榮獲該校 “中國叢書的榮譽管理員”的稱號。而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其學術(shù)興趣轉(zhuǎn)向探尋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儀式源頭,對東南亞及臺灣地區(qū)的城鄉(xiāng)喪葬禮儀、戲劇演出等展開調(diào)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且他對于福建、廣東和臺灣的閩粵方言文獻也極為重視,“做了大量的努力來使得這個地區(qū)的民間文獻得以重新被發(fā)掘和研究?!盵注][英]杜德橋:《紀念龍彼得教授》,朱政惠譯,載朱政惠《海外中國學評論》第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15-217頁。關(guān)于龍彼得對中國古籍整理研究的整體貢獻,此前已有學者做過考察。[注]陳彬強:《龍彼得對中國古籍整理研究貢獻探析》,《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年第3期。本文主要側(cè)重于粵閩地區(qū)的方言文獻,并結(jié)合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館藏,就龍彼得對粵閩俗文學的研究與貢獻重作梳理與探討。

      二、明清戲曲文獻的發(fā)掘與研究

      論及龍彼得對于粵閩俗文學的貢獻,首先必然要談到他對《明刊閩南戲曲弦管選本三種》(簡稱“明刊三種”)等明清粵東、閩南戲曲文獻的發(fā)掘與研究。關(guān)于“明刊三種”,龍彼得在《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之研究》書前長篇“引言”中寫到:

      這里提供的三部中文書在中國是不為人知的。這些孤本是三百年前作為古文物被人帶到歐洲,且一直未被人正式鑒定過。它們刊印于十七世紀初,其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是用閩南方言的早期文學的罕見例證。其中帶插圖的一本有完整的折子戲和多首散曲與今天仍然在上演的傳統(tǒng)梨園戲為同一類型。其他兩本是散曲選錄,大部份也是來源于舞臺演出。這樣,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二十六出戲的痕跡,其中有幾出已不復(fù)存在。有的在中國任何場合都沒有記載。許多曲子則一直原封不動地在當?shù)匾魳飞鐖F的南管傳統(tǒng)中保存下來。[注]龍彼得:《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之研究》,載《明刊閩南戲曲弦管選本三種》,臺北:南天書局1992年,第5-6頁。原文為英文,中文譯文引自龍彼得《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明刊三種選本之研究》,載龍彼得輯,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編《明刊戲曲弦管選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年,第3頁。

      此三種選本均為海外孤本。其一為《新刊增補戲隊錦曲大全滿天春二卷》(簡稱“《滿天春》”),萬歷甲辰(1604)瀚海書林李碧峰陳我含梓,原歸英國諾里奇主教(后為伊利主教)John Moore舊藏,后入藏劍橋大學圖書館;其二為《集芳居主人精選新曲鈺妍麗錦》(簡稱“《鈺妍麗錦》”),別題《精選時尚新錦曲摘墜》,書林景宸氏梓行,1953年始藏于德國薩克森州立圖書館;其三為《精選時尚雅調(diào)百花賽錦》(簡稱“《百花賽錦》”),別題《新刊弦管時尚摘要集》,玩月趣主人較閱,霞漳洪秩衡梓行,亦藏于德國薩克森州立圖書館。1992年,在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調(diào)查研究之后,龍彼得將此三種選本匯編成冊,以《明刊閩南戲曲弦管選本三種》為題于臺北南天書局出版,使這三種選本得到更廣泛的關(guān)注與利用。

      在這篇“引言”中,龍彼得對“明刊三種”的源流、版本、遞藏以及曲/出目等,做了較為翔實的考證與研究。例如他據(jù)《滿天春》卷末蓮牌木記“歲甲辰瀚海書林李碧峰陳我含梓”,并結(jié)合李碧峰、陳我含刊印的另外幾種文獻,即日本所藏之《翰林院校閱訓(xùn)釋南北正音附相法官制算法》(1595)和《范爺發(fā)刊士民便用家禮簡儀》(1607)、《匯選海內(nèi)名家翰墨纂》(1607),考證出《滿天春》“是由海澄兩名刻印者于1604年發(fā)行。瀚海一詞在明代書籍中意為‘海洋’,也許竟用作海澄的雅名”。[注]龍彼得:《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明刊三種選本之研究》,第10頁。又如他通過對三種選本出目的詳細考察,“從中找到二十六出戲的痕跡”,劇名分別為《蔣世隆》《劉奎》《田真》《呂蒙正》《朱弁》《郭華》《祝英臺》《朱文》《楊管》《趙氏孤兒》《蘇秦》《尹行義》《孟姜女》《王昭君》《董永》《姜詩》《蔡伯喈》《貂蟬》《張珙》《劉智遠》《陶秀實》《高文舉》《王十朋》《陳伯卿》《陳彥臣》《商輅》,而后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又在此基礎(chǔ)上,新發(fā)現(xiàn)《王魁》《孫榮》《秋胡戲妻》《劉文龍》《仁貴征東》《五馬破曹》等六種,使我們所知“明刊三種”選錄的戲目達到三十多出。[注]鄭國權(quán):《校訂本出版前言》,載龍彼得輯,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編《明刊戲曲弦管選集》,第15頁。

      然而龍彼得的視野并未局限于“明刊三種”本身,例如在論及“明刊三種”之前,他就首先對“最古的閩南話劇作”《荔鏡記》作了一番探討。此劇全稱《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全集》,閩北建陽余氏新安堂1566年刊本,現(xiàn)存兩部,其一歸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而另一部則收藏于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龍彼得通過對牛津大學藏本“尾頁告白”和內(nèi)容的考察,發(fā)現(xiàn)“此劇具有潮州和泉州的色彩,但本子里特別刊明為潮州腔的只有九支曲牌,這就意味著所有其他的曲牌都出自泉州”。而從劇中“風格簡明”的賓白以及所采用的方言俗字,龍彼得則認為“該書并不是第一部使用閩南話的文學作品,而方言文學早在一五六六年之前就已出現(xiàn)”。[注]龍彼得:《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明刊三種選本之研究》,第3-4頁。除此之外,龍彼得還在文中提到了閩南的南管選集、木偶戲、皮影戲、歌冊、法事戲等,他將“明刊三種”置于整個古代閩南戲曲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來考察,展示了非常廣闊的研究視野。誠如學者所言,“龍彼得作為一位荷蘭人,一位在英國工作的漢學家,以極大的熱情和毅力,付出了辛勞和智慧,堅持數(shù)十年,對閩南戲曲及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殊為不易,令人敬佩。”[注]李 玫:《論龍彼得對明代戲曲俗曲選集〈滿天春〉的研究》,《晉陽學刊》2015年第1期。

      明清粵東、閩南戲曲文獻數(shù)量不多,留存下來的約有十余種,而其中絕大多數(shù)收藏于海外?!懊骺N”之外,其它海外戲曲文獻的陸續(xù)發(fā)掘,實際都與龍彼得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例如萬歷本《荔枝記》的整理刊布,同樣也要歸功于龍彼得。該本全稱《新刻增補全像鄉(xiāng)談荔枝記》,刊行于萬歷辛巳(1581)年,“四卷,八十九葉,每半葉十二行,每行十三字。署‘潮州東月李氏編集’,卷首題‘南陽堂葉文橋繡梓’,卷二首葉題‘閩建書林、南陽堂、葉文橋繡梓’,卷底題‘萬歷辛巳年朱氏與畊堂梓行’。”1964年末,龍彼得于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發(fā)現(xiàn)此本,而后于1965年4月1日將縮微膠卷郵寄給臺灣大學吳守禮教授。正是龍彼得教授的饋贈,使吳氏得以展開研究,“立刻著手沖洗拷貝點讀抄校,摘取方言詞匯:舉以與《嘉靖刊荔鏡記》比較。一九六七年度得到國科會研究補助,完成《萬歷刊荔枝記戲文研究校勘篇》,付筆耕鋼刻,油印提出報告?!盵注]吳守禮:《明萬歷刊荔枝記戲文校理》,臺北:從宜工作室2001年,第1頁。后來,吳守禮又將此本收入《明清閩南戲曲四種》,作為東京定靜齋叢書之一影印出版。而與此同時,有賴龍彼得的幫助,1985年出版的《明本潮州戲文五種》也收入了萬歷本《荔枝記》。1999年龍彼得又與饒宗頤先生合作主編潮州市饒宗頤學術(shù)叢刊,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出版,此本亦列入其間;2001年,吳守禮再將此前油印本付諸計算機打字排版,以《明萬歷刊本荔枝記戲文校理》為題重新出版。2010年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所編《荔鏡記荔枝記四種》未收入此本,后專門于2011年出版了《明萬歷荔枝記校讀:試以嘉靖本荔鏡記與之比較》。[注]潘培忠:《明清戲文〈荔鏡記〉〈荔枝記〉在海峽兩岸的刊布、整理與研究》,《戲曲藝術(shù)》2016年第3期。

      上述諸種之外,明萬歷刊本潮州戲文《重補摘錦潮調(diào)金花女》、乾隆四十七年(1782)會文齋刊本《同窗琴書記》以及光緒十年(1884)三益堂刊本《荔枝記》等戲曲文獻的發(fā)現(xiàn)、推廣與研究,也都與龍彼得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吳守禮教授就曾多次在著作中提到,其對閩南方言文獻的系列研究,包括《同窗琴書記》《金花女》等文獻,均是由龍彼得提供而得以錄入、展開研究的。[注]吳守禮:《清乾隆同窗琴書記戲文校理》,第3頁。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的鄭國權(quán),也屢屢在文章中表達對龍彼得的感謝,“多年來,龍彼得很關(guān)心支持泉州對傳統(tǒng)戲曲文化的搶救、整理工作。他和他在臺灣的學生,多次寄給泉州數(shù)套關(guān)于梨園戲和弦管的珍貴史料……從鉆研東方文化的意義上說,龍彼得先生是比中國人還中國人;從研究泉州傳統(tǒng)文化并做出巨大貢獻的意義上說,龍彼得教授更是比泉州人還泉州人!以致泉州有位知名人士熱情建議,應(yīng)當授予龍彼得先生以泉州榮譽市民的稱號”。[注]鄭國權(quán):《龍彼得教授在泉州》,《中外文化交流》1997年第2期。通過這些學者的回憶,也可管窺龍彼得的學術(shù)貢獻。

      三、粵劇與俗曲唱本的匯集收藏

      在上述工作之外,龍彼得對于清代以來粵閩地區(qū)的戲劇與說唱文學,包括粵劇文獻、木魚書類唱本以及閩南語歌仔冊等,也做過細致的文獻匯集與收藏工作,而這一方面迄今尚未引起學界的重視。早在1992年出版的《明刊閩南戲曲弦管選本三種》書中,他就提到自藏有閩南語歌仔冊《最新楊管歌》的幾個版本,包括“開文書局排印本,上海1920年左右;黃涂活版印刷所,臺北1925;捷發(fā)漢書部,嘉義1936”,他還在該書中影印了廈門會文堂書局的《最新楊管歌》。[注]龍彼得:《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明刊三種選本之研究》,第75頁。由此可見,龍彼得生前應(yīng)該有不少收藏,但實際數(shù)量究竟有多少,無人知曉。尤為遺憾的是,在龍彼得2002年病逝之后,其舊藏書籍的去向亦成為一個謎團,漸漸淡出研究者的視野。

      近年來我們致力于俗文學文獻的匯集與整理,幾經(jīng)尋訪,終于在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見到了龍彼得的藏書。據(jù)博德利圖書館東方圖書部負責人何大偉(David Helliwell)先生介紹,該館收藏龍彼得藏書的時間是在2003年,亦即龍彼得教授去世的第二年。而從部分藏書所鈐“Piet van der Loon 1920-2002”圓形印章,亦可見其來源。我們發(fā)現(xiàn)此批藏書數(shù)量可觀,其中俗文學方面,不僅包含珍貴的戲曲文獻,如清代書林鄭元美刻本《新鐫南北時尚青昆合選樂府歌舞臺》等,還有諸如寶卷、彈詞、漢口宣講等大量中國各地出版的民間俗曲唱本,總數(shù)在一千五百種以上。而其中的粵劇文獻、木魚書類唱本以及閩南語歌仔冊等粵閩俗文學資料,數(shù)量更是豐富,值得學界的關(guān)注與研究。

      1.粵劇文獻

      近代以來,廣州、香港等地粵劇演出活躍,而隨著出版業(yè)的發(fā)展,粵劇文獻的出版發(fā)行也一度取得前所未有的繁榮。根據(jù)梁沛錦考察,粵劇劇目數(shù)量繁富,相較于我國其他劇種都要多,甚至極有可能是全世界可見劇目最多的一個劇種。[注]梁沛錦:《粵劇劇目通檢·編寫緣起及體例說明》,載《粵劇劇目通檢》,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5年,第7頁。龍彼得舊藏中即包含數(shù)量不菲的粵劇文獻(索書號:Sinica 5241-5700),經(jīng)我們初步統(tǒng)計,總數(shù)大約有460種之巨。此批粵劇文獻大都未標注刊行時間,其中多為廣州、佛山、香港等地的出版品,主要出版書坊有粵曲研究社、華興書局、南歌出版社、大新書局、芹香閣等,也有出自廣府其他書坊的出版品,由此可推測刊行時間大約在清末民國以后。[注]魯麥:《早期出版的粵劇劇本》,載廣州市文史研究館編《羊城擷采》,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133-134頁。

      我們對上述書坊稍作統(tǒng)計,茲列舉書目如下:(1)粵曲研究社,含《一口女唇槍》《一笑釋兵戎》《九里山》《九頭獅子》《八爪魚珠》《十載假須眉》《凡鳥恨屠龍》《大快活》《鄉(xiāng)巴佬》《女太?!返?,約180種。(2)華興書局,含《一朵艷丁香》《一把檀香扇》《七字奇冤》《三合明珠寶劍 上卷》《三取龍鳳劍》《三杰殲仇記》《么鳳》《五色玫瑰》《今宵重見月團圓》等,近百種。(3)大新書局,含《一枝風流軍》《三十六路烽煙》《三取珍珠旗》《三箭血》《三戰(zhàn)黃婆洞》《女界的導(dǎo)師》《巾幗程嬰》《五龍會》《爭得娥眉匹馬還》《大鬧三門街》等,約80種。(4)南歌出版社,含《一片冰心在玉壺》《孔雀屏》《一鳴驚人》《一雙難夫婦》《神眼娥眉》《錯怪好人》等,計有7種。(4)芹香閣,含《天堂地獄水晶宮》《宏碧緣》《法雨天花》《虎逐鯨吞》等,有近10種。(5)以文堂,含《白珊瑚》《海瑞奏嚴嵩》《假王爺》《嬲緣(上下卷)》《蓮花血》等,約有10種。(6)醉經(jīng)堂,含《快活將軍(中卷)》《金蝴蝶》《毒玫瑰(上卷)》《秋聲淚》《云南起義師》,計有5種。

      另有五桂堂的《玉樓春怨》《梅之淚》,佮倫師友會的《珍珠塔》《紅粉重英雄》,新聞編劇社的《深鎖情天》《綠水紅蓮》,新劇編曲社的《一仇三怨》《一聲槍》《女狀師》《紅豆相思》,新曲研究社的《針針血》,合成公司的《陳非儂》,七株榕榮記工場的《走南陽》,守經(jīng)堂的《羅通掃北》,作記公司的《恩愛敵人》等。而未標注出版者,亦有《二奶公》《白旋風 上卷》《回頭雁》《朱崖劍影(上下卷)》《新白芙蓉》《風送彩云 下卷》《茘枝灣》《深鎖情天》《碧血鴛鴦》《熱淚浣征袍》《璇宮艷史》《醋淹藍橋》《燕歸人未歸 頭本》等10余種。借由龍彼得舊藏的這批粵劇文獻,或可管窺民國以來粵港澳地區(qū)粵劇的發(fā)展與出版概況,對于粵劇研究及廣府文化研究均有一定價值。

      2.木魚書類唱本

      這里所說的木魚書類唱本,指的是廣義的木魚書,“即是指粵方言詩贊系說唱文學,涵括了單一樣式的木魚歌、龍舟歌、南音等,茲取其習慣稱呼,以便與咸水歌、山歌、小調(diào)等相區(qū)別”。[注]關(guān)瑾華:《木魚書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第1頁。一般認為,木魚書產(chǎn)生于明代中葉,而盛行于清末民初,乃是廣府地區(qū)重要的說唱文藝。早期的木魚歌、龍舟歌、南音等都是隨編隨唱,后來為了方便記錄曲詞與誦唱,傳抄與刻印的唱本便是“木魚書”,目前在東莞、吳川等鄉(xiāng)間仍可見木魚書的傳唱。

      根據(jù)關(guān)瑾華的研究,目前所知木魚書存世篇目約500余種。[注]關(guān)瑾華:《木魚書研究》,第i頁。而考察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則發(fā)現(xiàn)該館所藏木魚書類唱本約有489種之多,其中源屬龍彼得舊藏者(索書號:Sinica 4911-5229)就有487種,絕大部分為機器刻印本。經(jīng)我們初步整理,龍彼得舊藏木魚書中有明確標注時間的最早版本,乃是嘉慶十二年(1807)莞城會源堂刊本《新刻番寶名琴》;而最晚者為民國十三年(1924)廣州五桂堂刊本《兩重花燭世間奇》。所涉書坊包括廣州五桂堂、醉經(jīng)堂/書局、以文堂、丹柱堂、榮德堂、璧經(jīng)堂、永利堂、德文堂、悅觀堂、廣文堂、三益堂、中華堂、明德堂、攀桂堂、桂籍堂、維經(jīng)堂、民智書店、大成書局、華興書局、啟德印書局、大新書局、永成書莊、香港五桂堂、興記堂/書局/莊、永善堂、新生出版社、陳湘記書局、莞城萃英樓、富文堂、佛山修竹齋、芹香閣、進文堂、英文堂、近文堂等數(shù)十家,幾乎囊括以往所知的木魚書出版社。

      其中亦包含不少珍稀版本,值得木魚書研究者關(guān)注。例如《碧桃錦帕》四卷,刻本,索書號為Sinica 5092。此本書衣鈐“新碧桃錦帕全本/省城第七甫明德堂藏板/光緒丁丑年新刻”。四周單邊,白口,單魚尾,半葉12行28字。首四句:“始末陳情:萬古交馳一片塵,思量名利孰如身。常疑好事皆虛事,卻恐閑人星貴人?!蹦┧木洌骸半p鳳團圓:男女可觀情功甚,心用盡,讀來真合韻,留心細看曲折時文?!贝藭置侗烫蚁膳痢?,作者是漳江閑情居士,所述乃梁公瑞與張月顏、金瑤玉之婚姻故事。關(guān)瑾華《木魚書研究》著錄有五桂堂、德文堂與以文堂三種版本,而此本的出版年份要早于首都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廣州圖書館等藏本,自有其作為早期版本的價值。

      又如《呆佬拜壽》三卷,機印本,索書號:Sinica 5153。書衣鈐“廣州醉經(jīng)書局”,正文第七葉書口下端則印有“羊城 元堂藏板”。正文卷端題“特別改良新串呆佬拜壽”。四周單邊,下黑口,單魚尾,半葉9行28字。首四句:“嗟命蹇,怨時乖,落錯人家點得一世埋。奴系秀珍身姓戴,配夫愚蠢冇的精乖?!蹦┧木洌骸熬桶迅栉臄r截阻,買來觀看莫丟疏。有陣得閑來念過,可能散悶笑呵呵?!贝朔N木魚書尚有五桂堂與以文堂的版本,版式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本相同。但據(jù)第七頁書口信息可知,其刻印原板應(yīng)為“羊城 元堂藏板”,由此可知龍彼得舊藏本的刊刻年代要早于廣東省圖書館藏本。

      再如《山水鯉魚古人》兩卷,刻本,索書號:Sinica 5136。書衣鈐“廣州光復(fù)中路醉經(jīng)書局”,正文卷端題“清唱龍舟歌”。四周單邊,半葉10行21字,偶有雙行小字。首四句:“龍舟羅鼓響喧天,五谷豐登到門前。初開天地來起唱,又來唱出古人篇。”末四句:“于今接位道光王,扒過龍舟多旺相。啿夸獎,五福臨門門,等爾富貴榮華福壽綿長?!饼堉鄹枳鳛槟爵~書類唱本的一種,亦主要流行于嶺南一帶,但篇幅相對較短。香港中文大學錢穆圖書館藏有此本同名抄本,不過二者的唱詞完全不同,而且龍彼得舊藏本刊行時間也更早。

      據(jù)我們了解,《廣州大典·集部·曲類》已收錄龍彼得舊藏的這批木魚書類唱本,可望于近期出版。隨著此批唱本的刊布,不僅將極大地推動木魚書的研究進展,對于廣東文學、歷史、語言、社會、民俗等,也都將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3.閩南語歌仔冊

      閩南語歌仔冊,“又稱‘歌仔簿’,是閩南語說唱‘歌仔’和通俗歌謠的底本,大約起源于明末清初,在清中葉之后廣為盛行,主要流行于福建閩南地區(qū)、臺灣各地以及東南亞華人圈,時至今日仍以活態(tài)文化存活于海峽兩岸?!盵注]潘培忠:《海峽兩岸説唱歌仔冊的編目回顧與展望》,《圖書館論壇》2016年第7期。博德利圖書館乃是最早收藏閩南語歌仔冊的公立機構(gòu),學者向達曾于1936年撰文《瀛涯鎖志——記牛津所藏的中文書》,就該館所藏之早期閩南語歌仔冊作過紹介。[注]向 達:《瀛涯鎖志——記牛津所藏的中文書》,《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10卷第5號(1936年9、10月),第9-44頁。而今龍彼得舊藏的加入,則使博德利圖書館所藏閩南語歌仔冊的數(shù)量大為增加。經(jīng)我們初步統(tǒng)計,龍彼得舊藏閩南語歌仔冊(索書號:Sinica 4028-4491,Sinica 4498-4500,Sinica 4896-4901)計有486種。此批閩南語歌仔冊數(shù)量之豐富,在歐美各國公私收藏者中確屬少見,而其質(zhì)量亦可與臺灣大學圖書館、傅斯年圖書館等館藏媲美,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從出版時間來看,龍彼得舊藏閩南語歌仔冊中有明確標注時間的最早版本,乃是光緒二十年(1894)上海石印本《梁士奇歌》;最晚者則為1968年臺中瑞成書局印行之《最新二十四孝歌》。就出版地點而言,主要刊行地有大陸的廈門、上海、廣州,以及臺灣之臺北、臺中、嘉義、新竹和臺南等地,其中明確標注的大陸版本約123種,臺灣出版品342種,出版地不詳者(含手抄本)21種。所涉書坊及印刷所,包括廈門的會文堂書局、文德堂書局、平民書局,上海的開文書局、上洋書局,臺北的黃涂活版所、周協(xié)隆書店、其芳公司、松林書局、周天生印刷部、榮文社、禮樂印刷所、光明社、郭英制本印刷所、福源印刷工廠,臺中的瑞成書局、文林出版社,嘉義的玉珍漢書部、捷發(fā)漢書部,新竹的興新出版社、竹林書局,臺南的樸子活版社等。另有部份版本僅標注發(fā)行人。

      從版本價值上看,龍彼得舊藏閩南語歌仔冊具有以下特點:其一,數(shù)量豐富,所含出版者較為全面,且新增了部分歌仔冊出版機構(gòu)。關(guān)于閩南語歌仔冊出版者,吳姝嬙《閩臺念歌研究》一書、陳益源與柯榮三合撰之《春暉書房所藏閩南語歌仔冊概況與價值》等都曾作過統(tǒng)計。[注]陳益源,柯榮三:《春暉書房所藏閩南語歌仔冊概況與價值》,《成大中文學報》2012年總第38期。而考察龍彼得舊藏,則可為以往所得再增加六、七所刊行書坊,例如廈門平民書局、樸子活版所、臺北松林書局等,均系以往所未知,對于考察閩南語歌仔冊的出版生態(tài)將有重要幫助。其二,新發(fā)現(xiàn)的廈門會文堂書局東南亞“經(jīng)售本”,為我們探討閩南語歌仔冊在南洋的傳播提供線索。東南亞流傳的閩南語歌仔冊,此前僅知漢學家施博爾(Kristofer Schipper)記載的《陳總殺媳報歌》。[注]施博爾:《五百舊本“歌仔冊”目錄》,《臺灣風物》1965年第15卷第4期。而此次發(fā)現(xiàn)的龍彼得舊藏中,竟有31種廈門會文堂書局的東南亞“經(jīng)售本”,相較于該書局銷往閩南及臺灣的其他本子,這些“經(jīng)售本”多以廣州電版印刷,經(jīng)售單位為新加坡的公司,且封面上多印有“照廈門原本改良”字樣。如若結(jié)合其封面或版心所標注數(shù)字冊數(shù),則可知廈門會文堂書局經(jīng)售東南亞之閩南語歌仔冊,至少在百種以上。其三,這批歌仔冊還包含一些珍稀善本、孤本,如索書號為Sinica 4038的《最新番平歌全本》、索書號為Sinica 4141的《最新出外歌全本》、索書號分別為Sinica 4028和Sinica 4030的兩種清刊本《梁士奇歌》等,均系世所罕見,在版本內(nèi)容上亦具有研究價值。[注]潘培忠、徐巧越:《龍彼得教授舊藏閩南語歌仔冊之概況與價值》,《漢學研究通訊》2018年第2期。

      四、結(jié) 語

      綜合以上,可知龍彼得教授在粵閩俗文學的研究與貢獻,大致可分作兩大部分:一方面是對海外所藏明清粵東、閩南戲曲文獻的發(fā)掘與研究,這些作品包括“明刊三種”、嘉靖本《荔鏡記》、萬歷本《荔枝記》、萬歷本《金花女》、乾隆會文齋本《同窗琴書記》以及光緒三益堂本《荔枝記》等,或為海外孤本,或為珍稀版本,皆因龍彼得的發(fā)現(xiàn)與推廣,而得到整理刊行以及更為深入的研究。而另一方面,龍彼得對于清代以來粵閩地區(qū)的戲劇與說唱文學,如粵劇文獻、木魚書類唱本以及閩南語歌仔冊等,也做過細致的匯集與收藏工作,留下一批珍貴的俗文學文獻。

      經(jīng)過我們的初步整理,龍彼得舊藏粵劇文獻大約有460種,木魚書類唱本487種,而閩南語歌仔冊則有486種,其數(shù)量之豐,質(zhì)量之精,讓人嘆為觀止。其中亦包含不少珍稀版本,例如索書號為Sinica 5092的《碧桃錦帕》、索書號為Sinica 5153的《呆佬拜壽》、索書號為Sinica 5136《山水鯉魚古人》等木魚書類唱本,索書號為Sinica 4038的《最新番平歌全本》、索書號為Sinica 4141的《最新出外歌全本》、索書號分別為Sinica 4028和Sinica 4030的兩種清刊本《梁士奇歌》等閩南語歌仔冊,均值得研究者的重視與研究。以上僅根據(jù)筆者調(diào)查所得,以及有限的資料,作一些粗淺的紹介,期待更多的學術(shù)同道來挖掘龍彼得教授遺留的這批珍貴文獻。

      附:龍彼得教授舊藏閩南語歌仔冊出版者概況

      猜你喜歡
      閩南語木魚書局
      無心打無心
      讀者(2025年2期)2025-01-15 00:00:00
      廈大研發(fā)閩南語識別系統(tǒng)
      科教新報(2021年15期)2021-05-12 19:58:36
      清代木刻版閩南語歌仔冊考釋
      中國音樂學(2020年3期)2020-12-23 09:26:08
      論陜西官書局的創(chuàng)立
      華夏文化(2019年1期)2019-12-15 05:36:16
      神奇的木魚聲
      好看的木魚
      好看的木魚
      文苑(2017年22期)2017-11-17 12:48:53
      閩南話
      揚子江詩刊(2017年5期)2017-11-13 21:05:42
      閩南話
      揚子江(2017年5期)2017-09-26 16:33:04
      科層制與關(guān)系網(wǎng):民國時期世界書局和大東書局的發(fā)行管理制度述論
      临澧县| 正宁县| 门头沟区| 治多县| 上栗县| 宁蒗| 巴彦淖尔市| 宜阳县| 包头市| 长宁县| 丽江市| 玛曲县| 汶上县| 根河市| 九江县| 连城县| 龙口市| 长白| 嵊州市| 奉化市| 长白| 舒城县| 沁源县| 垫江县| 彰化县| 株洲县| 梁山县| 灵寿县| 通榆县| 彰化县| 乌拉特后旗| 济源市| 柳河县| 南召县| 郧西县| 特克斯县| 荔浦县| 惠安县| 阜阳市| 松潘县|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