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芳
(福州市馬尾教師進修學校,福州 馬尾 350015)
音樂圖譜是指在中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內容用科學、易于教學對象理解、易于識讀的圖式展現音樂內容,引導學生體會并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幫助學生感受音樂旋律特點與內在情感等。圖譜分為兩種:綜合性圖譜與形象性圖譜,綜合性圖譜是應用象征性符號展現,具有與音樂作品有機結合的特點。形象性圖譜指的是其展現方式有形狀、實物等,具有易理解、易記憶的優(yōu)點。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把圖譜引入到音樂活動之中,能夠切實減小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強音樂學習興趣。圖譜能化抽象為具象,化無形為有形。學生在此種聽和視的轉換中,更易理解與感悟音樂內涵,從而加強自身綜合素養(yǎng)。[1]當下,新課程倡導科學的教學理念,新版本教材大量使用了形象直觀、形式生動、易于識別圖形譜來幫助學生識讀、感受、理解和體驗音樂文化。
前蘇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說過:“只要音樂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體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運用某些方法和手段幫助小學生去熟悉音樂,了解音樂。[2]筆者在音樂教學中嘗試了運用“圖譜感知”教學法。根據教育內容,精心設計各種能表現音樂內容的動物形象的、符號的、線條的等,使小學生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啟發(fā)小學生在理解圖案基礎上掌握各種旋律節(jié)奏,使其對于音樂的感受力、創(chuàng)造力、表現力得到有效發(fā)展。
當前,圖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價值有很多,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加強小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進一步挖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學時期的學生在旋律及歌詞記憶、理解方面有一定困難,應用圖譜能夠將音樂的歌詞及旋律等形象地表達出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例如,在教授“在鐘表店里”這一課時,教師能夠通過應用多媒體用小鬧鐘、搖擺鐘等把樂曲內的不同鐘聲給表現出來,在歌曲的尾聲部位、引子部位以及間奏部位播放各種鐘聲,學生能夠通過辨認這適中不同的鐘聲,更進一步地理解歌曲的間奏及引子具有較強繁雜性的音樂概念,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增強他們對此首歌曲的感受及理解。
不管是哪首音樂作品都有屬于自己的情感基調,在利用好圖譜教學中,能夠應用對應的圖片來推動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所傳遞出來的多種情感,把音樂作品的情感更直觀、更形象地展現出來,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積極且大膽地將內心的音樂感受表達出來。這便大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一步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
合理應用圖譜教學,可以打造趣味十足且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實現寓教于樂,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在輕松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習,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另外,音樂圖譜能夠結合歌曲特點應用不同的符號展現出來,促使學生依據教師給出的圖譜想象歌曲的旋律及節(jié)奏,及其中蘊含的情感。如此便大膽提升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其盡情發(fā)揮,并自由想象。[3]
圖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方法比較多,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立足于圖譜、開展歌唱活動,立足于圖譜、開展樂曲伴奏活動,立足于圖譜,開展歌曲鑒賞活動。
形象且直觀的圖譜可以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掌握音樂作品,理解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小學時期的歌曲情感十分細膩,若是單靠教師講解,學生很難做到深入理解。應用圖譜直觀地表現音樂,增強學生對歌曲情感的掌握,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創(chuàng)造音樂,感受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例如,在教授“理發(fā)師”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學會其中咔嚓咔嚓獨特的唱法,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剪刀的圖片,示意此部分要唱得利落。此種音樂圖譜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讓簡化音樂課程,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音樂為一門規(guī)律性較強的學科,為此教師需要向學生講授一些規(guī)律性知識。此外,其還是一門藝術,具備較強的抽象性,有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特點,只能憑借學生想象與創(chuàng)造。新課改要求小學音樂教學營造雙向流、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應用圖譜給歌曲伴奏時,從音樂的節(jié)奏入手,依據不同的音樂意境及內容,設計伴奏圖譜,如此便能實現學生在掌握音樂的前提下自主學習,切實減小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難度。[4]例如,在教授“歡樂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告知學生此首歌曲不但廣為傳唱,還是各個國家樂隊十分喜歡演奏的歌曲。為了提高伴奏的音響效果,需提升學生的演奏水平,在旋律線的位置,設計形象的圖譜,諸多學生都能邊聽邊演,不但好聽,且有極高的準確率。另外,在引導學生變更樂器的位置,就會出現其他的演奏效果。另外,教師還需鼓勵學生積極應用圖譜,自行創(chuàng)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其在圖譜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圖譜教學,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把部分具有較強抽象性的知識與樂曲簡單化與形象化,可以讓學生接受并理解,同以往的教學方法有所差異。而圖片教學并非不是適合所有歌曲。一些旋律變化顯著且節(jié)奏感較強的歌曲,應用圖譜學起來效果明顯。但一些旋律較平穩(wěn)的歌曲,應用圖譜會給學生帶來誤導。此時,一定要循著音樂自身進行教學,不能所有歌曲都用圖譜教學。另外,音樂圖譜教學還應高度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布設出具有顯著特點的圖譜,所展現的音樂要素需具備各自特點,有助于學生掌握與辨識。[4]教師需結合學生表現的情感,依托學生課堂表現變更圖譜的畫面及符號,如此才可以將音樂圖譜的實效性全面發(fā)揮出來。
綜上分析,圖譜教學法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深受音樂教師青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科學應用圖譜,能夠幫助學生間摸不著、看不見的音樂變成形象化的圖像,視覺的圖譜同聽覺的藝術有機結合,降低音樂教學難度,增強學生對音樂理解與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