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鈺婷 張原 邵璐 鄭洪南
【摘 要】近年來,以小說改編為主的IP劇占據(jù)了國內影視劇的鰲頭,這類影視劇的劇本大部分來源于網絡小說改編,因其廣大的粉絲基礎和眾多明星加入而擁有較高的收視率。但不得不提的是IP劇大熱背后隱藏的些許問題。例如IP劇利用明星炒作,造勢宣傳,噱頭吊足胃口,但其內容乏善可陳,導致收視率高開走低。本文以近幾年來最新的IP劇為例,探究其值得學習與思考之處。
【關鍵詞】IP劇;內容質量;粉絲經濟;明星效應
中圖分類號:J90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2-0006-05
一 、前言
近些年來,以游戲、動漫以及網絡小說為題材而改編的影視劇因為其有廣大的粉絲數(shù)量基礎而備受關注。IP熱的流行,實際上離不開互聯(lián)網技術和金融資本的推動。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影視行業(yè)與新媒體、金融資本深度融合,為IP資源的內容開發(fā)和版權運營提供了條件。我國影視業(yè)的IP熱潮發(fā)端于2011年左右,2012-2013年持續(xù)升溫,2014-2015年可謂全面爆發(fā) ①?!断蓜ζ?zhèn)b傳1》《仙劍奇?zhèn)b傳3》《劍俠情緣》等是由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断蓜Α废盗杏螒蚋木幎傻?,可以說是90后一代人的回憶。此外還有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花千骨》《瑯琊榜》《步步驚心》《杉杉來了》《何以笙簫默》《美人心計》《甄嬛傳》《宮》《傾世皇妃》《微微一笑很傾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鬼吹燈之九層妖塔》《鬼吹燈之尋龍訣》等等一系列優(yōu)秀劇作!這些劇作皆收視率可觀。2016年最受歡迎的IP劇還有《青云志誅仙》,以及《鬼吹燈》《羋月傳》《歡樂頌》《幻城》以及《云之歌》《翻譯官》《匆匆那年2》等都創(chuàng)造了不小的話題熱度。至2017年,古裝玄幻類、愛情類、探險盜墓系列等各種類別IP劇各處開花,熱度不減,2017年已經上映了多部IP劇,例如《大唐榮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熱度話題。直至今日,《香蜜沉沉燼如霜》《如懿傳》的火熱播出無疑表現(xiàn)出IP劇已經成為一種影視劇中的定性模式。網絡小說為主的IP劇幾乎占據(jù)了近年來的電視劇熱度話題。IP劇的熱度使得各領域專業(yè)人士聚焦其成功原因,而在影視業(yè)IP熱的背后,也出現(xiàn)了許多行業(yè)亂象,蘊藏著現(xiàn)實的風險因素。如今越來越多的相關文章開始分析其不足之處。北京大學的陸教授曾經表示:“IP劇目前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便是IP質量的提升。”
二、IP劇的定義
“互聯(lián)網+”時代,各種網絡小說,游戲,動漫等都開始與廣播電視業(yè)相聯(lián)系。IP劇便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產物。關于IP和IP劇在百度上的解釋是: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是知識產權,IP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種形象,一件藝術品,一種流行文化,甚至一句話。但是不管形式如何,一個具備市場價值的IP一定擁有一定知名度和潛在變現(xiàn)能力的東西。簡單地說,IP就是指已經存在的作品故事、內容素材。不過,它更多的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fā)的影視文學、游戲動漫等。IP劇,是指在有一定粉絲數(shù)量基礎上的國產原創(chuàng)網絡小說、游戲、動漫等為題材創(chuàng)作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依靠IP背后成千上萬的狂熱粉絲和他們不容小覷的消費能力,IP劇這個詞在近幾年提出頻率十分高。電視機所播放的預告片大部分都打著大IP的旗號。
也有文章定義IP劇為購買了擁有一定粉絲基礎的文學和藝術等創(chuàng)意作品的版權后進行改編的影視作品。其實早在1969年“藍本改編”就被列于好萊塢八要素之首。這與當下IP影視的創(chuàng)作,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是一致的。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通過《哈姆雷特》改編的作品就有80多個劇本,可以說是世界上改編次數(shù)最多的小說②。因此,IP影視就是以具有知識產權、富含情感共鳴、擁有價值導向的創(chuàng)意產品為基礎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視作品。很多關于IP劇的定義大致都是相同的,只是在每位作者心中對IP的理解有一些不同。由于這是近幾年的新興名詞,《辭?!分胁o詳細解釋。
三、IP劇背后隱藏的問題
(一)劇本的“荒蕪”帶來改編網絡小說的熱潮。
根據(jù)清華大學《傳媒藍皮書》課題組編撰的《2016中國IP產業(yè)》得知,傳統(tǒng)原創(chuàng)編劇數(shù)量大幅度下降,網絡小說已經成為影視IP的主要力量以及主要的編劇來源,并且動漫也將成為IP劇的下一個增長點③。原創(chuàng)劇本的“荒蕪”使得網絡小說成為主要來源。
當下,正是網絡文學大熱的時代。網絡文學成為IP劇來源也不足為奇。網絡文學以文字呈現(xiàn),沒有畫面,沒有音像,使得文字的內容無法全面生動地表現(xiàn)作者全部的情感。讀者在閱讀文字時容易不自覺地跳過某些文字,注意力可能無法持續(xù)集中。讀者需要畫面,音像來輔助文字的感情表現(xiàn)。許多忠實讀者對于網絡文學的視頻版本也十分期待。他們希望這些生動的文字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明星演繹出來。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種《哈姆雷特》,讀者們都希望演員可以演“活”自己心中的主人公。正是因為這種期待,從而給IP劇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粉絲基礎。
優(yōu)質原創(chuàng)劇本的“荒蕪”可以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④。韓劇每年的輸出量驚人,而且經常掀起一股韓劇熱。而韓劇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韓國擁有許多金牌編劇,比如金秀賢、金恩淑、洪氏姐妹(洪靜恩、洪美蘭)、蘇賢晶。她們的劇作都有很高的收視率。常言道:“作家要坐得十年冷板凳”。這些編劇大多是家庭主婦,有大量閑暇時間可以進行創(chuàng)作。而國內許多編劇創(chuàng)作的同時需要做其他“雜事”,使創(chuàng)作過程無法專注。最主要的原因是韓國編劇在一部劇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韓劇中編劇所提出的創(chuàng)作要求可以有70%的話語權,而國內的編劇幾乎劇本一交便進入了失語的狀態(tài)。導演,演員,制片人都希望劇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韓劇中的演員大多是由編劇選,或者為某演員量身定制,演員們擠破頭讓編劇可以選擇自己。在國內,是以演員,也就是以明星為中心,演員可以改劇本,為了增加自己的戲份甚至自己專門請來編劇改動劇本,因此編劇在國內的地位并不高。優(yōu)秀原創(chuàng)劇本的缺少,片面地促進了網絡小說改編為影視劇的熱潮⑤。網絡小說改編為IP劇的同時,小說作家充當了編劇的角色。由于網絡小說原有的受眾基礎,導演與演員都必須尊重原創(chuàng),才會博得觀眾喜愛。IP劇的出現(xiàn)也間接地提高了編劇的地位。
(二) 內容質量的隱憂
當前IP劇泛濫,然而這些劇作多以愛情話題為主,創(chuàng)新不足,審美不足,劇情“狗血”,“雷點”滿屏,“五毛錢”特效充斥熒幕,還有典型的“瑪麗蘇”女主,也就是說所有男演員都愛上女主。劇情是雷劇的一大看點⑥。IP劇中最不缺少的便是愛情話題。在這些劇中,總是會有美女被惡霸欺負,而此時便會有一白衣男子飛入,英雄救美,于是男女主角開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又或者是主角失憶,愛上另一個人,后來又恢復記憶找回原來的愛人;又或者是出車禍,每一部劇中總會有人出車禍結束生命,令觀眾留下感人的淚水;又或者是女主角小露香肩在灑滿花瓣的浴桶里洗澡等等。許多劇情令觀眾看了第一眼便可以猜到以后的發(fā)展,甚至可以預見劇情的高潮、沖突與矛盾。在許多制作人的訪問中,他們都會稱現(xiàn)在的觀眾要求高了。觀眾的審美品位的確在不斷提升,但是只顧利益,不顧質量的劇作確實沒有優(yōu)秀之處,劇情老套,無法吸引觀眾,并不能責怪眾人的要求高了,是這些劇作的質量沒有趕上觀眾的要求而已。如今的娛樂圈,商業(yè)片充斥熒屏,只為了收視率、票房,而忽略了提高作品的內涵,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
被網友們吐槽的IP劇《幻城》中,特效令人唏噓。號稱上億的制作,卻讓觀眾有了“五毛錢”特效的感覺。演員們都帶著五顏六色的美瞳,作為道具的血,卻有一種“西瓜汁”的質感。有些IP劇如《親愛的翻譯官》中,劇情混亂,邏輯不通。女主角是一個家境貧寒的人設,家庭無法負擔她的學費,然而,她的衣服和包卻每天換。這部劇中,女主是一名大二學生,法語專業(yè),然而卻去了講德語的學校做交換生。并且法語專業(yè)的網友表示,交換都是在大三才進行的,女主在大二做交換生實在是令人費解。這也提醒了作家們在創(chuàng)作時,要多調查,多走訪,多查閱相關資料,以免鬧出與實際不符的笑話。
IP劇的內容質量提升,需要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把關。作家所寫出的劇本需要尊重史實,劇情符合邏輯,導演和演員在拍攝過程中不應是“拿來主義”,應將自己定位為把關人,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并改正。制片人在審閱影片時,也需要提出建設性意見。將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把關工作做好,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連接,才能有效提高IP劇的內容質量,為IP劇的發(fā)展提供更廣闊的環(huán)境。
(三)過于注重明星效應
從最近大火的IP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角都是擁有高人氣的明星“小鮮肉”、“小花旦”在熒屏上活躍。IP劇的收視率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流量小鮮肉和小花旦的人氣。利用明星“光環(huán)”,在前期宣傳中迅速擴大影響力,知名度。由于受眾對“偶像”的追捧,使得偶像效應和明星效應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同時“粉絲經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胺劢z經濟”在百度上的定義:“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系之上的經營性創(chuàng)收行為,被關注者多為明星、偶像和行業(yè)名人等?!狈劢z由于對偶像的崇拜,樂意去購買關于偶像的一切產品,并樂在其中⑦。當下的小鮮肉如李易峰,楊洋,鹿晗,陳偉霆等,小花旦如趙麗穎,楊冪,劉詩詩等都具有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央視曾經批評明星演員的天價片酬,正在熱播的《如懿傳》中,兩主演的片酬相加超過一億元。許多明星出場費動輒幾千萬,有些IP劇甚至打造豪華明星陣容,明星的片酬在電視劇制作經費中占據(jù)比例過大,將影響影片制作過程的經費使用,降低IP劇制作水平。這正是由于市場過分看重明星效應。并且在IP劇的拍攝中,對于明星的宣傳占據(jù)很大部分。正片沒有開播時,便有各種關于明星的小花絮,某某明星CUT(粉絲將完整視頻剪切只留自己偶像的視頻部分)。這些視頻往往以“標題黨”的方式吸引點擊率,組“CP”(英文couple的縮寫,中文即夫妻的意思,并且是不區(qū)分性別的)成為了熱門,許多男明星在劇中的兄弟情會被宣傳為“CP”作為人們的談資。在娛樂圈中,還有一種典型的炒作,在某明星主演的影片上映前后,這位明星便會傳出“緋聞”。比如《微微一笑很傾城》播出前,女主角鄭爽的瘦一時成了熱搜話題。網絡上流傳出鄭爽瘦成“紙片人”的圖片,同時這些照片的背景是在《微微一笑很傾城》的拍攝現(xiàn)場,這件事情已經達到了炒作效果。在這部IP劇播出結束后,又有許多粉絲呼吁這對游戲夫妻現(xiàn)實中在一起。在許多其他IP劇中都有這樣組“CP”的例子,將明星效應發(fā)揮到最大的程度。
(四)收視率高開走低,粉絲效應弱化。
大部分IP劇前期宣傳噱頭吊足胃口,故意制造話題。正如前面提到的通過明星炒作“CP”,使得IP劇未播先熱。IP劇的傳播還通過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合作設置話題。在傳統(tǒng)媒體方面,電視頻道中震撼視覺的先期預告片,報紙中的話題制造,發(fā)布會,首映禮等都可以為前期宣傳提供熱度。在新媒體方面,占據(jù)微博的熱搜話題是IP劇一大傳播策略。在人人手握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用戶可以自己發(fā)布關于IP劇感興趣的地方。劇組的官方微博發(fā)布話題,網友和粉絲選擇話題進行轉發(fā)、跟進,進一步制造話題熱度,營造一個討論話題的氛圍。同時,人們也可以通過短視頻以及微信公眾號對該劇的消息推送中了解許多劇中相關話題。這種宣傳造勢,讓人們處于尷尬的境地:如果不討論相關話題,便會被看做是落伍。因此在IP劇播出前期,宣傳力度大,收視率自然在開播時特別高。如《羋月傳》在開播前打著《甄嬛傳》姊妹篇的旗號,原班人馬打造一代女君。觀眾抱著對《甄嬛傳》的青睞與期待,從而觀看《羋月傳》。觀看的同時自然會將《羋月傳》和《甄嬛傳》相比,稍有不足,便會令觀眾失望。因此收視率逐漸下降,存在許多人都知道該劇開場,卻不知該劇結尾的現(xiàn)象。觀眾正是由于宣傳的造勢與播出后的影片形成差距,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部分人棄劇,隨后收視率高開走低。IP劇有一部分原有的粉絲即“原著黨”,他們各自有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一旦影視劇播出后,演員便將角色演成一種定式,這部分“原著黨”作為IP劇固有的粉絲基礎,是十分關鍵的一部分收視率來源,若“原著黨”對影視劇失望,粉絲效應便會減弱。同時導致收視率走低?!痘贸恰烽_播時,“原著黨”滿懷期待開始追劇,但是開始看劇后,卻發(fā)現(xiàn)與期望中的印象不相符合,因此多數(shù)人開始棄劇,走上了對《幻城》的“吐槽”之路。
IP劇這一缺點正是前期宣傳勢頭過猛造成的,也與“原著黨”對小說的期待有關。由此可見,原著黨作為巨大的粉絲基礎,是收視率來源的保證,卻也有可能成為潛在流失的收視率。如何真正提升質量,將原著黨留住,吸引更多的觀眾,才是IP劇制作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五)商業(yè)痕跡明顯
IP劇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于廣告的植入可謂一家更比一家強。許多IP劇在視頻網站或者客戶端的播放中會插入廣告。比如手機客戶端的左下角經常會出現(xiàn)小方塊,這里的內容常常是廣告。前段時間火熱開播的由南派三叔同名小說改編的IP劇《老九門》,引入了廣告的一種新模式。就是在影視劇播放中間插入廣告小短片,由劇中演員出演,與情景喜劇有些相像。這種廣告模式十分創(chuàng)新。但令觀眾耳目一新的同時,真正進入了廣告的狂轟濫炸模式??梢哉f是強行植入廣告,同時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劇中品牌商的商品經常作為道具出現(xiàn)在鏡頭中,有時甚至會給特寫鏡頭,持續(xù)時間在幾秒之內。除了廣告小短片和商品作為道具出現(xiàn)的形式,《如懿傳》的廣告還用了廣告語的形式,即在屏幕下方出現(xiàn)與劇情相關的廣告語,語言詼諧,十分有趣。廣告商采用了觀眾喜歡的形式表現(xiàn)廣告,但也有許多網友對于這種強行植入的廣告感到反感。廣告與正片的情感,節(jié)奏截然不同,使觀眾跳出感強。在劇中,陳皮阿四黑化時的片段氛圍是嚴肅,緊張,演員眼神凌厲,而下一秒立馬進入廣告短片,陳皮阿四去找算命先生求姻緣。前后反差過大,觀眾前一秒醞釀的情緒頓時消散。視頻中的彈幕在廣告中多次出現(xiàn)“什么鬼”(“什么鬼”是網絡用語,常用于見到不懂的名詞或事物,發(fā)出好奇的感嘆,有時也可以表達質疑,否定的情緒,看到了難以接受/太過反常的事物也可以使用此句)的評論。說明觀眾對這種突襲而來的廣告十分不習慣。
IP劇強烈的商業(yè)痕跡還潛移默化地表現(xiàn)在選擇演員的方面。主演往往會選擇擁有較高人氣的當紅明星,這些明星的片酬動輒千萬,但因其粉絲的龐大數(shù)量給IP劇帶來的收視率也是極大的。這些粉絲對偶像的喜愛是不理智的,往往不會糾結于偶像的演技或者影視劇質量如何,而只愿意關注偶像本身。所以制片人寧愿減少對于影視劇質量的資金投入,也要花千萬甚至上億在演員的片酬上。演員的片酬高是市場調節(jié)的結果,市場認為這些“當紅小鮮肉”、“當紅小花旦”有這樣的商業(yè)價值,自然將明星的片酬越抬越高。
當今的廣播電視業(yè)少了一份平淡,多了一份浮躁。人人追逐利益,追逐收視率,可以說“無利不藝術”。只有當一部影視劇有其商業(yè)價值后,才會被投資,才有制作并播出的可能性。重視商業(yè)價值固然可以提高競爭力并促進IP劇的進一步發(fā)展。但過分注重商業(yè)價值,容易忽視IP劇其他重要的部分,因此出現(xiàn)了所謂的“商業(yè)片”比如電影版《何以笙簫默》,制作時間十分短暫,許多主演都是當紅明星,演技不夠精湛,其中還有黃曉明夫婦一同出演這一噱頭,影片中隨處可見廣告植入。電影一經播出,差評如潮。人們口耳相傳,去看這部電影就相當于浪費錢。這也警告了電視制作人,受眾的審美在逐漸提高,一味追求商業(yè)價值也無法欺騙觀眾。將主要注意力放在提升IP劇內容質量的提升上才是王道。通過對IP劇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IP劇對于“明星+宣傳”的依賴,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擺脫商業(yè)痕跡,做觀眾真正喜聞樂見的IP劇,提升內容質量任重而道遠。
四、優(yōu)秀IP劇的借鑒之處
時至2018年,許多曾經大熱的IP劇如今早已被眾人拋至腦后。這或許正如尼爾·波茲曼在著作《娛樂至死》中所描述的那樣:人們從一場狂歡中走出來,便匆忙趕往下一場狂歡。人們沉浸在虛擬社會的精神享受里不想出來,更對現(xiàn)實生活缺乏批判的能力。因此IP劇若要成為經典,不破壞原創(chuàng)小說為讀者創(chuàng)作的書中意境,便要經得住觀眾們越來越挑剔的觀賞目光。2017年播出的《人民的名義》與以往的IP劇有所不同,這部劇不是一部大IP,他的小說原型并沒有龐大的粉絲基礎。這部沒有流量明星拉動收視率的電視劇,也沒有靠顏值取勝,更沒有前期的造勢宣傳。那么它是如何贏得了老中青三代的喜愛,拿下了全網收視第一,并成為2017年現(xiàn)象級電視???
(一) 制片人及制作團隊素養(yǎng)是基礎
一部影視劇的制片人可以說是一部劇的掌舵人。優(yōu)秀的制片人及制作團隊奠定了一部優(yōu)秀影視劇的基礎。從選定網絡小說,到選定演員,再到整部劇的資金投入以及風格定位等宏觀調控,都對制片人及其團隊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十分高的要求。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人民的名義》的制作人那樣可以尋得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但這些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制片人及制作團隊的專業(yè)素養(yǎng)體現(xiàn)在前期確定劇本,尋找投資方,負責項目的融資,制作和發(fā)行各個階段中。
《人民的名義》投資1.2億,可以說是高風險,高回報。整個團隊通力合作來應對敏感題材的挑戰(zhàn),在藝術和商業(yè)上尋求一個平衡點。這可能成為日后許多電視劇的經典教材。這部劇的原著及編劇周梅森是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為響應當下的反腐工作,加強了對這種題材的創(chuàng)作。這部劇的總制片人李路為了尋得投資,甚至將自己在南京的房產抵押。李路尋找的投資方構成了“四駕馬車”,“四駕馬車”并駕齊驅,合作投資,共同承擔風險,這也正是制片人的智慧所在。李路既是制片人也是導演,這樣制片人可以很直接地與演員溝通,使得電視劇達到最佳拍攝效果。從宏觀調控到細節(jié)拍攝,李路都參與進去,這也保證了電視劇的質量。在選擇演員中,李路并沒有選擇具有高人氣的流量小鮮肉,也沒有選擇長相姣好的演員,而是選擇演技精湛的演員,眾多老藝術家齊聚在《人民的名義》,較量演技。這些演員有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演藝經驗,在刻畫人物方面十分生動,他們都是敬業(yè)的好演員。并且這部劇中所有演員的片酬相加所占的成本不到40%,甚至少于一個“小鮮肉”的價格。在發(fā)行方面,湖南臺用2.2億的價格買斷了這部劇五年間的臺網播出權以及分銷權,這同樣是出于對制作團隊的信任??梢娭破思捌鋱F隊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深受行內贊賞的。上述可見,制片人及制作團隊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一部劇成功的關鍵。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精密的籌劃,認真的執(zhí)行,這才成就了一部優(yōu)秀IP劇。
(二)制作精良,內容優(yōu)質是根本
近年來,觀眾的審美有了很大提升,渴望出現(xiàn)優(yōu)秀的影視劇。國產IP劇的質量提升,觀眾們便可不必通過韓劇或者美劇尋求安慰。《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弘揚主旋律的正劇,一經播出便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受眾觀看。這部劇涉及高官的貪污腐敗、基層群眾與政府相對抗,以及中國各個省市及各個部門間的博弈,都精彩地在劇集中逐一表現(xiàn)出來。關于反腐的敏感題材,可以說牢牢抓住了老百姓的胃口。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年輕人在觀眾比例中占據(jù)多數(shù),從這里可以體會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參與到政治生活中。相比老一輩人參與公共生活的方式,年輕人更多的是用娛樂化的方式來表達對這部劇的喜愛。比如“達康書記的花式表情包”。該劇直面社會黑暗面,劇中的群眾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群眾的心聲,使得老百姓在觀看電視劇時產生了共鳴。
在如今的IP劇中,大部分是仙俠、愛情、古裝玄幻類,觀眾已經審美疲勞。看似新劇層出不窮,但已經出現(xiàn)了“劇荒”,觀眾期待出現(xiàn)一部優(yōu)秀的電視劇可以符合他們的高要求,這部劇的特殊題材正好贏得了觀眾的贊賞。
該劇的制作精良還體現(xiàn)在鏡頭語言中,被觀眾議論最多的片段便是劇中趙德漢被調查的片段。跟著主人公侯亮平(反貪局局長)的視角去趙德漢家中看到的破敗景象與趙德漢家中隱藏的一捆捆鈔票形成鮮明對比,造成視覺沖擊,人民幣甚至塞滿了冰箱,布滿了整面墻,數(shù)量之多令人震撼。私藏錢數(shù)巨多的貪官形象與趙德漢之前騎自行車,吃炸醬面的樸實土氣形象完全相反,這個片段為人們津津樂道。制片人兼導演李路曾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提到,這部劇拍完后便送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審查,相關審查專家給出了八個字:“石破驚天,蕩氣回腸”。
《瑯琊榜》也是一部好評如潮的IP劇。《瑯琊榜》的成功就在于演員和制作團隊的專業(yè)精神。一個鏡頭要拍很多遍,不滿意決不罷休。這部劇讓眾多不憑“顏值”的戲骨們受到歡迎。觀眾對于演員的演技要求越來越高,這部劇從劇情到制作,到演員的演技方面都可謂精良,是難得的好IP⑧。因此“不是所有的IP劇都叫《瑯琊榜》”這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可見內容優(yōu)質對于IP劇的成功十分重要。
(三)演員的修養(yǎng)是關鍵
近日,有關部門聯(lián)合強調:“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yè)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促進影視業(yè)健康發(fā)展。”這說明演員的天價片酬已經成為行業(yè)的“絆腳石”,正在阻礙著影視業(yè)的發(fā)展。在IP劇《人民的名義》中被夸贊最多的便是劇中的老藝術家們精湛的演技,以至于觀眾們批評年輕演員們演技被“吊打”。年輕演員的演技在老演員的演技襯托下,的確略顯稚嫩。對人物情感的深度挖掘,對人物心態(tài)表情的拿捏到位,都處處體現(xiàn)著演員的素養(yǎng)。劇中由侯勇扮演的趙德漢生動演繹了“小官巨貪”的形象,這段表演為觀眾們稱贊已久。侯勇的戲份很短,僅僅兩集。他身為國家的處級干部,住著普通的居民樓,吃的是面條,每天騎著自行車,卻貪污贓款逾2億,現(xiàn)金布滿整面墻。在面臨反貪局調查時,從表面安靜到情緒奔潰僅僅三分鐘,將“小蒼蠅”的心理過程變化演繹得淋漓盡致。
如今各種雷劇橫行熒屏,到處都是“雷點”,劇情狗血。演員為了名氣,為了博人眼球,不惜出演雷劇。著名演員陳道明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曾說過:“演員自我要求必須嚴格,神劇和偽歷史劇堅決不拍?!标惖烂饕卜Q,圈內一些演員的職業(yè)精神確實不夠。央視曾發(fā)布微評:“演員有節(jié)操就不會演雷劇”?!度嗣竦拿x》中的演員們?yōu)槟贻p演員提供了教科書式的演技課程。這些好演員真正詮釋了什么叫敬業(yè),什么叫“工匠精神”。有些“小鮮肉”因為演戲手破了便可以上熱搜,粉絲瘋狂轉發(fā),大呼心疼,甚至多次用替身來演戲。作為一位演員,演好戲,將人物變現(xiàn)得立體豐滿才是真正的好演員。IP劇的發(fā)展與演員的演繹有很大的關系,演員的修養(yǎng)總體提高,才有利于IP劇日后的發(fā)展。
五、結語
以小說改編為主的IP劇仍是我國IP劇最主要的來源。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副院長崔教授曾提到過,在我國政策的扶持下,我國的IP產業(yè)發(fā)展勢頭有很大的優(yōu)勢。同時,他也對IP的價值被夸大表示了擔心,過去十年可以說是我國的網絡文學從興起到高峰的發(fā)展期,在這個階段所積累的優(yōu)秀IP,正在被影視行業(yè)迅速消耗。因此IP價值需要正確的評估,不能過分夸大。眾所周知,IP劇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內容質量的提升。包括劇情和演員演技以及制作質量的問題,年輕作家的生活積累有限,要創(chuàng)作出有影響力的作品,還需要更多知識文化的積淀。因此影視文化行業(yè)一方面需要提升原創(chuàng)作家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原創(chuàng)作品上,同時鼓勵編劇創(chuàng)作好的劇本,為影視行業(yè)注入新鮮血液,不能單純依靠IP,壓榨IP的原創(chuàng)能力。按照如今的情勢來看,我國國內的IP劇在劇情與制作之上已經有了較大進步,并且仍然有很大的發(fā)展前途,以小說為主的IP劇也會在實戰(zhàn)中積累經驗,一步步走向完善。IP劇是我國影視行業(yè)的獨特現(xiàn)象,終會發(fā)揮出更大的潛力。
注釋:
①李正良.影視業(yè)“IP熱”的冷思考[J].傳媒視察,2016(1).
②王米琪.IP劇的繁榮,存在的問題與發(fā)展策略[J].青年記者,2016(9)下.
③單明君.非理性繁榮:文化工業(yè)視域下的網絡IP劇[J].西部廣播電視,2018(6):66-67.
④王麗媛.影視業(yè)IP熱背景下的冷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7(7):112.
⑤張允等.“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IP劇的傳播研究[J].現(xiàn)代傳播,2016(6).
⑥羅奕等.熱播IP劇審美效果的文本分析[J].傳媒廣角,2016(7).
⑦徐曉芳.網絡IP劇的受眾分析[J].電影文學,2018(5):24-26.
⑧王若揚.IP熱播劇文化全產業(yè)鏈開發(fā)——以《瑯琊榜》為例[J].新聞世界,2018(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