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沂蒙紅嫂:刻骨銘心的永恒

      2019-03-30 10:16:10厲彥林
      暢談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紅嫂黨徽沂蒙

      厲彥林

      2018年12月20日清晨,104歲的沂蒙紅嫂張淑貞,在山東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xiāng)東辛莊村家中因病逝世。

      這個令人悲慟的消息,很快熱爆網(wǎng)絡(luò)和微信朋友圈。沂蒙大地天寒地凍,薄霧彌漫,寒風和雪花寄托著綿綿哀思……

      22日上午,張淑貞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沂南縣殯儀館舉行,人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前來向老黨員、老紅嫂作最后的告別。

      “不能讓烈士斷了根”

      張淑貞,女,中共黨員,1914年9月13日生于沂南縣馬牧池鄉(xiāng)西官莊,后嫁到東辛莊,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沂蒙母親”王換于的兒媳婦,沂蒙紅嫂精神傳承人于愛梅的母親。她也是臨沂市黨齡最長、年齡最長的沂蒙紅嫂。

      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全國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1938年12月,毛主席命令“派兵去山東”。1939年5月,八路軍——五師按照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的命令開赴沂蒙山,建立抗日根據(jù)地。1939年6月,徐向前率八路軍第一縱隊領(lǐng)導機關(guān)到達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南縣。

      王換于1938年冬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她家是著名的抗日堡壘戶。王換于和兒媳婦張淑貞一起在當?shù)攸h組織的協(xié)助下,辦起戰(zhàn)時托兒所,先后收養(yǎng)了41個孩子,撫養(yǎng)了一批革命后代,成為與孩子們雖沒有血緣卻永遠的娘親。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歲,最小的生下來才3天,其中包括徐向前、羅榮桓、陳沂的孩子。在烽火連天的抗戰(zhàn)歲月,貧瘠的沂蒙山區(qū)缺

      衣少食,生活異常艱難。為了養(yǎng)育好這些革命后代,張淑貞和弟媳婦把奶水讓給那些年齡小、體質(zhì)差的寄養(yǎng)孩子。戰(zhàn)時托兒所的孩子個個健康成長,張淑貞和弟媳婦的四個孩子卻因營養(yǎng)不良先后夭折。

      婆婆王換于和張淑貞率領(lǐng)全家發(fā)動群眾參加抗日、參軍參戰(zhàn),發(fā)展壯大黨的力量。在抗戰(zhàn)最艱難的三年時間,張淑貞在八個村莊發(fā)展了20多名黨員,還組織群眾做軍鞋、縫軍衣、磨軍糧、烙煎餅支援前線,為山東省黨、政、軍領(lǐng)導機關(guān)服務(wù)。張淑貞和婆婆王換于不懼日本鬼子“誰敢救一個八路軍,全家就得被活埋”的叫囂,每次戰(zhàn)斗結(jié)束都毅然奔向戰(zhàn)場搜尋八路軍傷員。張淑貞說:“那時候,入了黨,早已不尋思死活了。干革命就得往前跑,把自己的命放一邊?!?941年10月的一天,風雨交加,氣溫急劇下降,八路軍傷病員住在山洞里,穿著單衣,沒飯吃,可敵人又沒有撤退。在此緊急情況下,婆媳兩人齊上陣,婆婆王換于與鬼子周旋,張淑貞去山洞給八路軍送衣送飯。為避免讓日本兵發(fā)現(xiàn),張淑貞把8件衣服套在身上,帶了些煎餅就上了山。到了山洞,她看見一位同志就脫給他一件衣服,再塞給一張煎餅,到最后,自己身上只剩下一件貼身衣服,回家時全身被雨淋透,凍得直打哆嗦,患了一場重感冒。

      張淑貞始終聽黨話、跟黨走,一生追求進步,自覺踐行了入黨時的莊嚴承諾,愛黨愛國愛軍,充分展現(xiàn)出沂蒙紅嫂充滿母愛的大仁、大義、大愛,成為刻骨銘心的永恒。

      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沂蒙革命根據(jù)地涌現(xiàn)出一大批像張淑貞一樣愛黨擁軍的紅嫂,她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籌軍糧、縫軍衣、做軍鞋,舍生忘死救傷員,不遺余力撫養(yǎng)革命后代,鑄造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軍民魚水之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期間沂蒙婦女共做軍鞋315萬雙、做軍衣122萬件、碾米碾面11716萬斤、動員參軍38萬人、救護病員6萬人、掩護革命同志9.4萬人。在那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有3.1萬名沂蒙籍的戰(zhàn)士獻出了生命,這就意味著3萬多位母親失去了親愛的兒女……

      手攥黨徽安然離世

      王換于被譽為紅嫂精神的開創(chuàng)者,張淑貞被稱為紅嫂精神的接力者。

      建在沂南縣馬牧池鄉(xiāng)常山莊村的“沂蒙紅嫂紀念館”,保留著古山村風貌和歷經(jīng)100年風雨洗禮的石頭屋。當?shù)亟小案刹鍓Α薄皥F瓢屋”,進屋需要躬身貓腰。當年曾開辦戰(zhàn)時托兒所的兩間石房已不復存在,可這里銘記著大字不識的紅嫂們與子弟兵血濃于水的親情。這個紀念館是專門為了讓世人銘記紅嫂事跡、傳承紅嫂精神打造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張淑貞心懷對黨的深厚感情,不僅用革命精神教育激勵和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還帶領(lǐng)著他們做鞋墊,鼓勵孩子們做擁軍的事情。這些年來,張淑貞雖然年紀大了,卻從不居功自傲,不僅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還嚴格要求子女傳承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繼續(xù)將沂蒙精神和紅嫂精神發(fā)揚光大?!案锩鼞?zhàn)爭年代老區(qū)人民‘最后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件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兒子送戰(zhàn)場,如今條件好了,日子富裕了,好作風、好家風不能丟了呀?!弊约阂惠呑由詈啒?,一粒米都舍不得浪費,卻樂意力所能及地幫助村鄰。家中時常有來學習考察紅色文化的青年學生,只要大家想聽戰(zhàn)時托兒所的故事,她總是耐心講解,有時一講就是兩三個鐘頭?!肮伯a(chǎn)黨帶領(lǐng)我們翻身解放,沒有黨就沒有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我很知足很幸福。”當問及張淑貞老人的長壽秘訣時,女兒于愛梅介紹說:“最重要的就八個字,知足滿足、樂于助人。”

      去年入冬后,張淑貞感覺身體不舒服,經(jīng)醫(yī)院檢查,是心臟的血管有問題。經(jīng)住院治療病情好轉(zhuǎn)以后,12月19日她執(zhí)意回家。回家后,看老人狀態(tài)好了許多,一家人很高興。她讓女兒于愛梅幫著找出一直惦記著的那個首飾盒,首飾盒里竟然有三枚熠熠生輝的黨徽。張淑貞一邊擦拭著黨徽,一邊囑咐于愛梅:“我當了一輩子黨員,馬上就80年黨齡啦,是黨給我一切。你記著可別把我的黨員‘掛(耽誤)了。一定要幫我把黨費繳了。”老人過世后,于愛梅激動地說:“讓我最震驚、最感動的是母親直到離世時,左手還一直攥著一枚黨徽,要求我一輩子跟黨走。正因為如此,我母親走得很平靜、很安詳。”這位令人敬佩的老共產(chǎn)黨員,是在用生命擦亮黨徽,把黨徽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這是要把黨永遠揣在自己的心窩里。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wù)》一文中,為追悼延安中央警備團普通戰(zhàn)士張思德同志,引用了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卑殡S我們黨近百年的光輝歷史,無數(shù)共產(chǎn)黨人用鮮血和生命鍛造起信仰的旗幟。張淑貞這位沂蒙老區(qū)的普通共產(chǎn)黨員,用她一生愛黨愛軍的大愛情懷和臨終前的行動,生動詮釋了融入生命與血液的忠誠,彰顯出鏗鏘有聲、視死如歸的政治覺悟和至愛情懷。根據(jù)老人遺愿,于愛梅主動與沂南縣委組織部聯(lián)系,把張淑貞老人個人存折上的錢和近半年的老黨員補助共18939.8元,作為特殊黨費上交中央組織部。

      于愛梅動情地回憶起第一天上小學時的情景,媽媽拉著她的手囑咐了一番話:“你個小妮子,一定要記著,只有在新中國,你才有機會進學堂。在以前的舊社會,閨女早早就嫁人了,一輩子也長不了見識。咱這是托了共產(chǎn)黨、毛主席的福呀!”

      接過母親的“紅嫂針”

      “巍巍蒙山高,親親沂水長,我們都是你的兒女,你是永遠的爹娘。”

      沂蒙這片紅色土地,誕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英雄傳奇。“沂蒙紅嫂”就是一個英雄的女性群體,那是在戰(zhàn)火中淬煉的真情和血性,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驚世駭俗的千古絕唱,在建設(shè)、改革時期和新時代依然綻放璀璨的光芒。它是純粹的沂蒙精神符號,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生動實踐,譜寫出感天動地的榮耀與輝煌。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山東臨沂的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參觀沂蒙精神展。在展廳會見了“沂蒙母親”王換于的孫女于愛梅等模范人物。于愛梅每每想起五年前總書記家常似的問詢,就感覺有一股暖流涌上心窩,增添巨大的力量,決心牢記弘揚沂蒙精神的囑托,腳踏實地當好紅嫂精神的傳承者。

      于愛梅在長輩的熏陶、引導下,從母親那里接過了曾經(jīng)納過軍鞋、縫過軍衣的“紅嫂針”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擁軍優(yōu)屬事業(yè),走上了擁軍、宣傳沂蒙精神的道路,被譽為“沂蒙新紅嫂”。她說:“我聽著紅色故事長大,家人對我耳濡目染,讓我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母親是我的榜樣。”“每當遇到困難或者勞累的時候,想起前輩的言傳身教,全身又充滿了信心和力量。”于愛梅倡導成立了“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自己擔任會長,經(jīng)常組織姐妹們到部隊擁軍,慰問老英模、老紅嫂,給子弟兵送去擁軍鞋墊5000多雙。她還擔任了山東省黨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學點義務(wù)講解員,自2010年以來,已為前來學習的黨員干部群眾以及應(yīng)邀去外地作報告3000多場(次)。

      2009年,在北京參加國慶閱兵訓練的濟南軍區(qū)某部官兵,有20多人離標準身高差1厘米。正當部隊首長為此著急時,于愛梅帶人趕往北京送去280雙鞋墊,解決了他們1厘米身高的差距。部隊首長激動地握著于愛梅手說:“你們真是雪中送炭??!”

      2017年10月底,于愛梅帶領(lǐng)大嫂們到海軍某訓練基地看望新入伍的戰(zhàn)士。當聽說有4位戰(zhàn)士發(fā)高燒時,她們就到伙房親手包了熱騰騰的水餃端到生病的戰(zhàn)士面前,并給他們講戰(zhàn)爭年代八路軍輕傷不下戰(zhàn)場的故事。有位戰(zhàn)士流著眼淚說:“我一定向革命前輩學習,做一名鋼鐵戰(zhàn)士?!?/p>

      2017年11月,南京路上好八連邀請于愛梅去作沂蒙精神的宣講報告,她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眼看到了預約的日子,可不巧腿疼病犯了,家人都勸她暫時不要去了。她思來想去,耳畔回響起奶奶和母親講過的英雄故事,眼前浮現(xiàn)奶奶和母親克服困難的身影……“與前輩比,我這點病算什么?”于是,她悄悄打上封閉針,帶上止疼的針和藥,按時趕到了上海。不但如約聲情并茂地作了兩個多小時的報告,還參觀了好八連紀念館,下連隊看望了官兵……雖然病痛一直在折磨著她,但當看到官兵被報告感動得落淚、熱烈鼓掌時,頓時淡忘了病痛,感覺“這一趟來得值”。

      出生、成長在“紅嫂世家”的于愛梅對踐行、傳承和宣揚弘揚沂蒙精神,有著崇尚追求和高度的自覺。她說:“人一定要有信仰、有責任、有擔當,享受和平幸福更不能忘記黨的恩情。我會繼續(xù)宣傳弘揚以紅嫂為核心元素的沂蒙精神,希望能將母親等沂蒙紅嫂群體愛黨擁軍、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鼓舞和激勵更多的人。

      “爐中火,放紅光,我為親人熬雞湯;續(xù)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長……”電影《沂蒙頌》(原名《紅嫂》)的插曲暖人肺腑,歷久彌新,人們耳熟能詳。張淑貞用一生途釋了愛黨擁軍的紅嫂情懷,踐行了鐵骨錚錚的入黨誓言;一個家庭連續(xù)有多位紅嫂,代代傳承著紅色基因、紅嫂血脈。目前,張淑貞的外孫女、于愛梅的女兒高潔已經(jīng)成為紅嫂精神的義務(wù)講解員。她說:“我作為紅嫂的后人,新時代的青年人,會把紅嫂接力棒一代代傳承下去,讓沂蒙精神熠熠生輝。”

      猜你喜歡
      紅嫂黨徽沂蒙
      黨徽閃光
      黨徽激勵我奮斗
      一枚黨徽
      心聲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48
      韓國漢詩中的沂蒙歷史名人形象研究
      一枚黨徽一團火
      紅嫂
      沂蒙山
      遺忘的石頭
      描繪紅色沂蒙新畫卷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7
      沂蒙媽媽與八路兒子的母子情
      高邮市| 合江县| 东光县| 腾冲县| 青州市| 莫力| 固始县| 浠水县| 临汾市| 儋州市| 抚宁县| 乐陵市| 广东省| 长泰县| 康乐县| 襄垣县| 绥化市| 济南市| 荔浦县| 青阳县| 渑池县| 惠东县| 平昌县| 巴南区| 泸水县| 栾城县| 岫岩| 屯留县| 青龙| 织金县| 惠东县| 财经| 法库县| 南开区| 定日县| 茶陵县| 拜泉县| 荆门市| 锦州市| 秦安县|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