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菊
【摘要】? ? 目前正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而大學生們就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大學生們是祖國未來建設的基石,同時也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與道德的傳承者。因此,各高校大多通過儀式教育,來引導大學生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承,激發(fā)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由此可知,各高校一定要強化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儀式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加快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推動中國走向更加廣闊的領域。
【關鍵詞】? ? 大學生?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儀式教育? ? 價值
一、引言
價值觀是人們對現(xiàn)實中所存在事件的實際看法以及觀點,而核心價值觀還與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等各方面緊密聯(lián)系,同時也對現(xiàn)實生活發(fā)展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如果想要進一步加快我國社會的發(fā)展速度,就一定要確保每位國民都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而大學生們作為祖國未來發(fā)展的基石,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說,一定要注重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并使他們在未來能夠更好地傳播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念。
二、儀式教育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價值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庇纱丝梢钥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當代高校教育所產生的重大意義。儀式其實在人類早期社會就已經出現(xiàn)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它是由各種文化、傳統(tǒng)及習慣一起所規(guī)定的一套完整的行為方式。它對強化社會秩序、整合社會禮儀起到極大的幫助。早期社會家涂爾干將儀式稱為具有增強作用的集體情緒的社會整合現(xiàn)象。除此之外,特納則主張以象征本質和戲劇論解釋儀式。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站在整個人類學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儀式也是具有極強的社會功能。
2.1引導大學生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通過儀式教育的方法,能夠實現(xiàn)對品德教育的內化。不僅如此,利用這種教育方式,還可以更好地適應學生們的學習規(guī)律,同時幫助學生們加快對健康人格的塑造。當然,儀式教育也完全可以充當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并讓學生們通過學習的方式,更多地感受到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及精神。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極為注重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并且到目前為止,中國文化也經過了幾千年時間的沉淀。在這段時間里,前人為后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當中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優(yōu)秀精神思想。最重要的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大部分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tǒng)一。由此可以看出,儀式教育不僅有利于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2.2塑造大學生敬畏權威的意識
其實近些年,各高校在對大學生們開展各項儀式教育活動時,經常會涉及到各類與升國旗、唱國歌相關的內容。在此背景之下,是新增刑法條例的設立。自2017年起,我國全國人大就通過刑法修正案十,正式將侮辱國歌的行為列入刑法,不僅如此,該刑法條例的設立對大學生的行為準則進行了更高地限制,有效地提高了法律具有的權威性。
如此一來,通過儀式教育還能使各高校營造出更好的教育氛圍,并提高當代大學生對祖國和法律的敬畏程度,使當代大學生們的精神面貌得到更深層次的升華。畢竟大學生們作為構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力軍,對他們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直接掛鉤。因此,只有加強對大學生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儀式教育,才能進一步塑造他們對權威的敬畏,確保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和價值觀。
2.3規(guī)范大學生道德發(fā)展走向
儀式教育具有連續(xù)性、階段性和實踐性等特點,該種教育模式通過讓學生們進行親身體驗,能夠幫助學生們激發(fā)更強的責任感。不僅如此,儀式教育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還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更好地學習道德規(guī)范的相關內容,之后再通過內化的方法,使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進而提升個人的修養(yǎng)并加快自身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當然,各高校在開展儀式教育的相關活動時,也要注意強化教育的普遍性特點,如此一來,再加上長期接受儀式教育的熏陶,就能夠使大學生們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提高他們對社會的認同感。這樣也就更有利于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下一階段的學習。
2.4激發(fā)大學生愛國情感共鳴
當今社會是由所有人一起組成的一個有機共同體。因此,各高校在開展儀式教育活動時,一定要注重體現(xiàn)出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當然,社會所具有的群體性特征,也是建立在擁有相同文化的基礎之上的。只有每個個體都擁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觀念,才能夠使每個個體都對共同體產生共鳴以及歸屬感,這樣也更有利于他們后期思想觀念的融合及發(fā)展。
比如說,目前很多高校都會針對本校學生開展一些類似于參觀烈士陵園的集體活動。這種參觀活動也屬于儀式教育的一種,并且由于這種儀式活動一般都具有特定的情感氛圍,因此也就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們的愛國精神以及對歷史問題的思考。通過這些具有特定目的的儀式活動,不僅能夠達到教育的目的,還能進一步影響大學生們對價值觀的培育。
三、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們在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知行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因此,要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們的學習現(xiàn)狀以及相關社會發(fā)展背景,從多維角度出發(fā)對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進行研究,同時,要合理地使用儀式教育的方法,推動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踐行者,引導他們?yōu)樽鎳陌l(fā)展提供更大的助力,并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任務。
參? 考? 文? 獻
[1]王小鳳.儀式教育改革之路[J].中國德育,2012(15)
[2]劉會亭,李春梅.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綜述[J].中國電力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