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色已晚。帶著四季分明的畫卷緩緩向西送去,一大片墨色輕籠而下,連同周遭山水也漸漸地暗了下來。到了這個時分,天地間唯一明亮的恐怕只有靜懸夜空的圓月了。它終究成為寧靜世界的主宰。
顧塘橋畔,錢世雄眉頭緊鎖,盯著不斷流逝的湜湜清流,心中仿佛一團(tuán)糟糟亂麻,“常州夜涼,令尊久病方愈,夜邀何人于惠泉山?”
蘇邁肅立于橋上,怔怔地望著明月,有些出神。多年來,他自然清楚家父與被邀者的情誼。此時此刻,大概只有他才真正理解這場高于凡塵的相遇。
一
玉盤之下,碧濤起伏。
我的視線穿過一片松林。在它之后,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一處崖角,始終沉默地凝望著遠(yuǎn)方。清輝四灑之地,同樣仰望著我的,就是我要見的人。
踏著夏夜的清霜,我緩緩走近。很奇怪,在無所謂停滯與飛逝的歲月中,在混沌與虛無之間,似乎始終駐留著一個令自己日思夜想的人,仿佛自誕生伊始就在為他做好相見的準(zhǔn)備。說是相遇,莫如說是宿命中的相約。
“今晚月色很好?!彼D(zhuǎn)過頭來,帶著款款笑意與我對視。
那是一雙明亮而清澈得出奇的眼眸——它深陷于一副衰老皮囊中卻如天河般浩瀚遼闊,又像熊熊火焰,閃耀的光芒有時令天地亮如白晝。
看來是我錯了。
二
清風(fēng)涼如水。我在他身旁一張半新的木幾前坐下,捋了捋衣袖,開口說:“夜半較白天冷,又有涼風(fēng),先生莫要著涼了?!?/p>
他似乎早知道這么些客套,微微一笑,“近日已覺腹中脹氣略有舒緩,趁今夜涼爽,特意在此坐觀常州夜色,清風(fēng)無礙。”說著偏頭俯瞰這方美景去了。
夜闌人靜,皓月當(dāng)空,一去前幾日的朦朧。整座城沐浴在月輝之中,清晰可見。水網(wǎng)交錯,山巒相疊,凝固在我二人眼中,京杭運河蜿蜒而過,這幅典雅秀麗的山水畫卷竟是自然之鬼斧神工。此刻,常州城已少有燈火,偶爾飛過的雀雉的啼囀成了寂夜的主旋律。
我指向水網(wǎng)脈絡(luò)中一支的曲折回環(huán)處,“那里有亭為先生而建,四角雙檐飛甍九脊,大概是常州百姓世代敬仰先生而作吧?!蔽一赝?,發(fā)覺他斂起了笑容,同樣看著那片土地,眼神迷惘在清波之中。
“大概如此吧。但百年之后料得常州百姓無人識我,也會像這般敬仰我嗎?”
“先生何意?”
“黎明百姓多為身處困境而苦,不得出處,只好找一自在人求一個自我安慰罷了。但誰又能真正無困境苦楚呢?”他頓了一下,直望著我,又像自言自語,“看我瀟灑者,苦于世事繁雜;看我恬淡者,苦于愁緒萬千;看我豁達(dá)者,苦于心慮神疑。人人從我身上看到他們?nèi)账家瓜胫?,回家面壁枯坐,期盼能減輕苦痛而不得。然而,在那貶謫流放之地,我的心中又是怎樣一番慘淡光景?”他聲音不大,但不知為何驚起數(shù)只烏雀長囀遠(yuǎn)去,留得一片墨黑讓寂夜更靜了。
聽完他的話,個中滋味當(dāng)心匯聚,漾起道道漣漪。霎那間,我的思緒得以流動在淤積的回憶中。那是在遙遠(yuǎn)的過去,同樣在這片迷人的天穹下,我靜望一位哲人的魂靈迷失在五丈原的秋風(fēng)里,依稀辨出點點清愁,“家國大事,心憂一生。天下人看我自是不枉這一遭,于我何用?”
那時我才明白,原來在這片我從來不曾關(guān)注過的土地上,也有人超越時空的桎梏,像我這般于黑暗中永存的孤獨相伴。在這之前,我原不知這份無奈竟是如此深沉!于是我開始擔(dān)負(fù)著隨日益清晰而沉重的孤獨的分量,默默俯察著這片土地,也默默地體會這份橫加的悲涼。千百年來,我甚至不敢想象走過的路是多么艱辛,所幸人生有太多不得已,少了許多痛苦的抉擇,也少了許多令人戰(zhàn)栗的懸念。
恍惚中,不知是誰的嘆息,把那份蒼涼再冷了些許。
三
二人相視一笑。
城內(nèi)也再無半點煙火,玄鏡中的冷月幽幽地掛著,映出山林間另一月的模樣。天下只有此二人矣。
“先生昭昭明月之德,與您在這番月色下促膝長談還是頭一回,真是太可惜了?!编祰@一番,我對月攤開手掌,略微遮住自己的胸口。清冷的光徑直透過我,照常灑在木幾上?!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倚仗先生的好詞,一方水土獨有了一份清涼高遠(yuǎn)。若不能二人對飲,游于太虛三清妙境,豈不是白白辜負(fù)了這樣的靈韻造化?”這樣說著,招呼他對月伸出右臂,掬著手,幾束冷光眼看著流入掌中。
他舉酒淺呷,微低下頭,“詞雖好,但我不過是個代筆而已。說起來,是我占您的便宜才對?!髅魅缭?,何時可掇?悲從中來,不可斷絕。這些不都是承蒙您的教導(dǎo)嗎?”
我不禁有些愕然,望向他時,才發(fā)覺他已仰對著月,眼眸中似乎將所有光亮都聚集在一起。原本清輝萬里的皎月黯淡下來。更多的烏雀被驚起飛去。
“相由心生,在我眼中,你不過是我捏造出來的幻象。本相如何,永遠(yuǎn)都只有自己清楚”他舉酒對月,一飲而盡,稀疏的花白胡須在風(fēng)中微微顫抖,“心相與本相重合,便是有緣;若是沖突,便是矛盾;若是執(zhí)意,便是偏見。常州百姓看我,其實不正是在看他們心中理想的自己嗎?那時,我像一面銅鏡,世間萬物莫不為鏡,天地間都是自己。人也好,月也罷,什么才是真正的我呢?”
“如先生這般神明,想必已然洞察世間萬物。世事紛雜,總有些怕是一面鏡子照不出來的吧?如此說來,有人有月,自然就清楚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了?!蔽胰粲兴?。
“是啊,像月那樣高掛于天穹,靜懸于夜空,銀光普照,誰能與他相提并論呢?”風(fēng)漸漸大了起來,他咳嗽數(shù)聲,接著說,“四十多年前,那時我尚未及冠,正隨父親出蜀應(yīng)試。當(dāng)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沒了重重樹影遮擋的圓月,心中再也不能保持少年初成的淡然。我堅信他也看到了我,哪怕輾轉(zhuǎn)半生,漂泊數(shù)十年,注定會與我相遇——也許就是在四五十年后的一處山崖上。不敢想象,那月再遇見我之前,又經(jīng)歷了多少春秋寒暑,踏破了多少往復(fù)輪回?今日相見,他內(nèi)心可是古井無波?”
我低頭凝眉,幾只不怕人的烏雀騰挪于木幾上,這崖角上棲息的雀兒有這般多嗎?
“喝酒!”他的眼神越發(fā)明亮,有些怕人。
我也伸出手取酒。幾束清輝斟入掌中,酒體微寒。兩個人就這樣對飲起來。月影漸移,我們始終不語。眼見這清輝不減反增,可月亮是那么黯淡,隱在黑云之間看不真切。
四
默默地,除我二人之外別無他物。
“時間到了?!彼樕弦褞в腥肿硪狻?/p>
“要走了么?”見他身體有些禁不住山上長久的清寒,我搖搖頭,以表遺憾。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他起身欲行,我忙道:“我送你,”他擺擺手離開。
我望著他的背影,自顧自地說:“你停留有限,因此在跋涉天道的漫漫長途中,自可飽覽無盡風(fēng)光。而我不然。我靜懸于華夏大地上空,眼看萬千孤獨者新生、富貴、落魄、魂飛魄散,如同一處時間的節(jié)點。我看他們迎面走來,對他們蹣跚的背影默默無語,承載著無期限的孤獨。我被世界冷漠地固定在此處,動彈不得。更可笑的是,在一輪輪光暗交錯的幻影中,我竟看不分明是誰被拋棄,是你?是我?大抵是我吧?!?/p>
他轉(zhuǎn)身面對我,“你錯了,仔細(xì)看看我到底是誰?”他的眼中分明反射出一個同他一樣的人,“世事繁雜,心相、本相哪能分辨的清楚?心相皆捏造幻象,本相離了茫茫虛幻又為何物?執(zhí)意找尋本心,當(dāng)心反倒迷失了自己。就算清楚了又如何?可分辨得了春花秋葉?可分辨得了時空宇宙?可分辨得了你我?亦或是所居、所行、所悲、所樂?當(dāng)真是人生如夢一場空,既知如此,何必苦覓無盡長途的結(jié)果?”
我說不出話,驚覺有重重黑影遮蔽住月光。在月亮徹底隱沒前,成百上千只烏雀攜風(fēng)雷之勢呼嘯而來。他們不說話、不叫喊,只將黑夜切割得支離破碎。我驚恐起來,急切地想要靠近他,卻發(fā)覺一切都是徒勞。在一道道烏雀激起的勁風(fēng)后,他帶著逐漸虛幻的影子,無聲著后退。
“大江之南兮,震澤之北。吾行四方而天歸兮,逝將此焉止息?!彼闹芰寥绨讜儯蝗喝簽跞革@得那么刺眼。我看著他的影子飄飛在天邊,融入那慘淡的月,最終不可挽回的消散于空氣。
五
我是誰?
待雀群已過,我急忙趕回原地。在那里,不曾有過木幾,不曾有過酒漬,甚至在那片松林之后,完全沒有那處崖角的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彎陌生的泓流。我抬頭看著天,不知所措,想起數(shù)月前蘇軾在真州金山寺題寫的詩——畫像掛在月光找不到的地方。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不見了吧。望著空無一物的黑夜,心中好像缺失一個自己。
松濤陣陣,這世界再也無人能回答我的話語。
也罷,既已上路,我還是慢慢的走完吧。風(fēng)拂在身上,顯得越發(fā)凄寒。
六
常州河畔,片片碎銀漂流遠(yuǎn)去,幾乎蓋住在寒光中瑟瑟發(fā)抖的一豆燈火。蘇邁侍于父親的床榻,正對著窗外娟然如拭的明月。“家父病重,這一切您看得見嗎?”
他像是在喃喃自語。跳動的火焰打在他的側(cè)臉上,忽明忽暗,“人世滄桑,如夢幻泡影。”窗外,圓月靜懸夜空,終究成為寧靜世界的主宰。
建中靖國元年七月末,蘇軾病逝于常州城顧塘橋畔孫氏館。彌留之際,誰也不知他夜游惠泉山的夢。
作者簡介:金戈(2000.8.16)男,籍貫:湖南省韶山市,學(xué)校:湖南師大第二附屬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