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思琪 孫帥 李安冉
摘要:通過分析北京地鐵十號線芍藥居站周邊的交通換乘方式,探究4種交通換乘方式影響下的地鐵口共享單車在不同時間段下的分布特點,得出共享單車的分布特點和接駁方式與人群的消費習慣有關。
關鍵詞:共享單車;地鐵口;空間分布
1 研究背景
芍藥居站位于北京北四環(huán)京承高速公路與北土城東路交匯處,是北京地鐵10號線和13號線的交匯處。該地區(qū)有2大片共享單車停靠點及2處大型停車場。南側有神州租車企業(yè)停車場、公園,共享單車使用率低、投放量小,步行者較多。地鐵A口毗鄰“地鐵芍藥居站”公交站點,且13號線方向人流量大,共享單車使用率高、投放量大。東側為一處社會車輛停車場,單車使用率低。
1.1 土地利用類型
芍藥居站是重要的地鐵換乘車站,其西側為北土城東路,東側接太陽宮南街,東北方向為望京商業(yè)區(qū),南側則為高校聚集地。該地區(qū)土地主要用于建筑、車行道及廣場。
1.2 人流分布
芍藥居地鐵站人流方向大致分為2類:去往北京城區(qū)或公交車換乘。據(jù)統(tǒng)計,共享單車使用人群年齡分布在20~40歲,大多為去往望京方向的上班族,少部分為周邊生活的居民(如圖1),其中女性使用者占52.63%、男性使用者占47.37%(如圖2)。
2 不同類型的交通接駁方式對共享單車的影響
地鐵芍藥居站是北四環(huán)的重要交通樞紐,主要有四種接駁方式:地鐵與地鐵接駁、地鐵與公交接駁、地鐵與私家車接駁、地鐵與步行接駁。
2.1 地鐵與地鐵接駁
早上8:00以前,芍藥居站點共享單車人接駁量(從出發(fā)點到達芍藥居的人數(shù))和出接駁量(使用共享單車離開的人數(shù))基本為0,8:00~12:00人接駁量遠大于出接駁量,12:00~16:00,芍藥居站人流稀少,主要為附近居民,共享單車的數(shù)量維持在較高水平。下午4:00以后,在晚高峰時段,共享單車出接駁量則高于人接駁量。
2.2 地鐵與公交接駁
超過半數(shù)的人選擇在地鐵A、B出口使用共享單車進行接駁。A口距離公交車站較近始終停放大量共享單車,早8:00至中午12:00,人接駁量遠遠大于出接駁量,且地鐵與公交換乘方式下的接駁量遠遠大于地鐵與地鐵換乘方式下的接駁量。
2.3 地鐵與步行接駁
芍藥居地鐵站南面為元大都遺址公園和神州租車企業(yè)停車場,人們大多選擇步行。根據(jù)對共享單車數(shù)量的分析,此出口共享單車數(shù)量始終維持在20輛左右,且部分共享單車存在故障。
2.4 地鐵與小橋車接駁
芍藥居地鐵站周邊分布了8個停車場,其中地鐵站G口南面為神州租車停車場、G口東面為1個占道停車場,E、F口有2個社會停車場、1個中海油大廈停車場,地鐵站西側有1個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停車場、2個社區(qū)停車場。通過實地走訪發(fā)現(xiàn),在停車場較多的地鐵站東面,不僅共享單車數(shù)量普遍偏少,人流量也偏少。
3 研究結論
通過對共享單車停放數(shù)量、使用規(guī)律,以及芍藥居地鐵站交通接駁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
(1)共享單車的分布特點和接駁方式有關。選擇地鐵接駁地鐵,地鐵接駁公交的人群消費能力可能不及選擇地鐵接駁私家車的,因此停車場附近共享單車分布較少,而公交站附近共享單車較多。
(2)共享單車的分布特點和人群的消費習慣有關。選擇步行接駁方式的人群消費習慣偏向于節(jié)約主義;選擇車輛、地鐵接駁方式的人群偏向于省時主義。因此公園、綠地一類的區(qū)域共享單車分布較少,車站附近共享單車則分布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