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草
從全面二胎政策實施以來,許多家庭圓了兒女雙全的夢想。但年幼兒女們之間“親密無間”行為舉止,卻讓父母既尷尬又頭疼。父母該怎么跟孩子們講清楚“男女有別”的道理,引導孩子劃清性別界限?
小南是一個二胎媽媽,大兒子杰杰6歲時,小女兒降生。杰杰作為哥哥對妹妹很珍惜,非常呵護。常常像個小大人似的幫媽媽照顧妹妹,給妹妹喂飯、喂水,幫妹妹穿衣服、穿鞋子,甚至在媽媽給妹妹洗澡的時候,也來幫媽媽打下手,給妹妹拿換的衣服,拿爽身粉、沐浴露,忙得不亦樂乎。而妹妹從會走路時起,就像個小尾巴一樣,非常地黏哥哥??粗鴥鹤訉γ妹眠@么疼愛、呵護,小南的內(nèi)心里暖暖的,直夸兒子懂事。
然而,隨著兩個孩子的長大,女兒和兒子之間的這種親密無間,卻讓小南的內(nèi)心漸生憂慮。
女兒2歲半的時候,小南正在給女兒洗澡,忽然聽到水壺水開的聲音,便丟下女兒急忙去關煤氣灶。女兒見媽媽出去了,急得大叫。哥哥聽到妹妹的叫聲,便沖進了衛(wèi)生間給妹妹沖洗。小南進來看到這一幕,急忙喝斥兒子。杰杰見媽媽生氣,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錯,嚇得哭了起來。
事后小南告訴杰杰“男女有別”,妹妹洗澡的時候哥哥要回避。但杰杰還是很委屈地說:“你說男女有別,那爸爸洗澡,你為什么可以進衛(wèi)生間?妹妹跟我一起上衛(wèi)生間,你不批評妹妹,我給妹妹洗澡,你卻批評我,這不公平?!苯芙艿脑捵屝∧嫌悬c頭疼,看著懵懂的兒子,她也不知道要怎么說清楚其中的道理,引導孩子劃清性別界限。
從全面二胎政策實施以來,許多家庭圓了兒女雙全的夢想。但年幼的兒女們無法劃清性別界限,讓父母既尷尬又頭疼,不知道怎么開口。
在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家長當著孩子的面是羞于談性的,正是這種“談性色變”的心理,使得孩子們得不到正確的解釋和引導,造成了孩子對性知識的扭曲。其實,正確的性教育,可以讓孩子認清自己的性別身份,劃清與兄弟姐妹之間的性別界限。性教育是孩子人生中一項必不可少的課程,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年齡太小或者羞于啟齒就忽略它。性教育方法得當,孩子將受益終生。
那么,有兒有女家庭,如何科學地與孩子談性,幫孩子劃清性別界限?
第一,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和性別規(guī)則。孩子在性別界限認知上出現(xiàn)偏差,家長可給孩子進行一些規(guī)則方面的引導,不要給孩子的行為貼上不良的標簽,更不要指責孩子,避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案例中的七八歲的哥哥給妹妹洗澡,在大人眼里是超越了性別界限的大事件,但在孩子眼里,就只是幫助妹妹洗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性與性別意識尚處在啟蒙階段,做什么都是無意識的,需要家長特別是母親,給孩子一些性別啟蒙方面的教育,給孩子做一些性別規(guī)則的說明,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和性別界限有個初步的認識。
第二,引導孩子遵守與異性間的行為規(guī)則。杰杰之所以對媽媽說的話困惑,是因為原來他和妹妹之間幾乎是沒有界限的,媽媽突然因為洗澡的事兒,對他批評指責,讓他有點無所適從。杰杰困惑的根源,還是在于家庭性教育的缺失。小南可以趁著這個契機,有意識地對兒女進行引導,比如培養(yǎng)他們獨立衛(wèi)浴規(guī)則,教導他們兄妹之間相處要保持的距離和注意事項。
第三,用正面科學的方式傳遞性教育內(nèi)容。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對各種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也會去嘗試和探索。為了避免孩子受到傷害,家長們可以適當給孩子普及一些性教育常識,教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告訴他們哪些部位不能讓別人碰,學會保護自己。比如,家長們可以利用畫冊、繪本等工具,比較直觀地教導孩子了解兩性身體器官和發(fā)育變化的知識;在親子游戲中,寓教于樂教導孩子們了解隱私保護、禁忌行為和身體自主權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