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國
(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遼寧朝陽122000)
枝條菌種是指用竹簽、木條、雪糕棒等制作的食用菌菌種,通常枝條菌種用來制作三級種,平菇、木耳等常規(guī)品種都可以使用枝條菌種。枝條菌種可以提高接種效率,具有萌發(fā)快,接種方便、快捷,污染率低等優(yōu)點(不需要全開袋口,培養(yǎng)基暴露的時間短)。接種后,枝條深入培養(yǎng)基內(nèi)部,菌種從上、中、下多點萌發(fā),菌絲從里向外呈立體輻射狀蔓延,滿瓶、滿袋時間可提早5~7 d,提高了出菇同步性?,F(xiàn)將其制作技術(shù)介紹如下。
選擇邊材多、心材少、皮厚、營養(yǎng)豐富、韌皮部與木質(zhì)部結(jié)合緊密的樹木,如麻櫟、栗樹、梧桐、楊樹等。樹齡以15~20年,樹的直徑以12~18 cm為好,樹木砍伐季節(jié)以初冬落葉至次年樹芽萌動前為宜。砍下樹段破開成枝條,并砍成一頭尖一頭平,曬干或烘干。枝條長度由種木和栽培袋大小而定,長度一般 12~15 cm,寬 0.5~0.7 cm,厚 0.5~0.7 cm。筆者采用一次性筷子生產(chǎn)枝條種,截段長15 cm即可。
浸泡法:將枝條整捆放入1%石灰水中浸泡,水淹沒枝條水面距枝條10 cm,然后上用重物壓住。一般連續(xù)浸泡24 h后檢查枝條是否泡透,方法是用錘子把浸泡后的枝條砸開,看有無白心,如有應(yīng)繼續(xù)浸泡,如無說明已泡透。若是低溫季節(jié),浸泡時間還需相應(yīng)延長至36 h,使枝條含水量達到60%,達不到此要求的可煮枝條補水。枝條含水量達到標準后,撈出放入塑料筐瀝水后拌料裝袋。
圖1 枝條與輔料混拌
圖2 枝條裝袋
圖3 培養(yǎng)好枝條種
水煮法:先將量好的水倒入大鍋內(nèi),再將蔗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配方:100 kg水加蔗糖1 kg,磷酸二氫鉀0.3 kg,硫酸鎂0.15 kg)溶解于水中,將枝條倒入鍋內(nèi),加熱煮沸30~40 min,隨機從鍋內(nèi)抽取數(shù)根枝條,用刀縱切檢查枝條吸收營養(yǎng)液的情況,煮沸到枝條無白心為止,再撈出瀝水。
輔料主要是填充在枝條間隙,以補充營養(yǎng),利于菌絲定殖,添加量以30%為宜。輔料配比:棉籽殼(木屑)75%,麩皮20%,石膏1%,石灰1%(石灰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棉籽殼要提前預(yù)濕,拌料要均勻,含水量60%~65%,pH8.0~9.0。裝袋(瓶)前,將枝條和輔料混拌,讓枝條表面沾上輔料(圖1)。
選17 cm×33 cm×(0.005~0.007)c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裝枝條90~100根。裝袋時先在袋底部墊放2 cm厚輔料,然后放入枝條,沿袋壁用輔料填實,再在枝條頂部蓋少量輔料,以覆蓋枝條為宜,也稱之“過橋”。裝料結(jié)束后套上頸圈,塞上棉塞或塑料塞(圖2),裝入筐中滅菌。
常壓滅菌100℃、15 h,高壓滅菌126℃、2 h。滅菌后待料溫降到25℃以下,按無菌操作接種,一支母種可以接5袋。
接種后于暗光、溫度20~25℃,空氣相對濕度60%~65%培養(yǎng),其間適度通風。由于枝條培養(yǎng)基的通氣性好,菌絲生長迅速,培養(yǎng)時間比常規(guī)料縮短5~7 d(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