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代核爆之謎

      2019-04-03 05:41:26本刊編輯部
      奇聞怪事 2019年3期
      關鍵詞:通古斯

      本刊編輯部

      古代文獻中的核爆痕跡

      印度兩大敘事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中有關于古印度發(fā)生核戰(zhàn)爭的描述。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摩訶婆羅多》中提到的某種武器從天而降時的相關描述吧!“一柱熾熱的煙霧火焰,像一萬個太陽般明亮,熠熠沖天而起。它是一種無人知曉的武器,是鋼鐵的雷霆,死神的信使,它使整個城市化為灰燼?!薄翱耧L驟起,云朵轟然升起,塵土和砂石如雨點般落下,尸體被燒焦難以分辨,頭發(fā)和指甲全掉落。連食物也變得有毒了?!?/p>

      恐怕任何一個了解廣島和長崎慘劇的現代人在讀了上述描寫后,都會認為這描寫的是遭受核武器攻擊的城市吧!

      那么實地考察的結果是什么呢?與摩亨約·達羅相毗鄰,有一塊半徑約400米的、被黑色玻璃質砂礫滿滿覆蓋的地區(qū),被當地人稱作“玻璃城”,兩位研究專家就在這里有了驚人的發(fā)現。

      這座“玻璃城”中的玻璃質砂石,專業(yè)術語稱“托立尼提物質”,該物質是砂礫在高溫熔化后,又迅速冷卻成玻璃狀的一種人工礦物。1945年,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開展了世界上首次原子彈三位一體實驗。當時因核爆發(fā)產生的高熱而熔解的砂石,形成了玻璃狀的物質,這便是其最初的由來。

      除了“托立尼提物質”,兩人還通過現場發(fā)掘出的扭曲成旋渦狀、玻璃化的壺,以及因高溫而半熔化的磚塊等古代遺物推斷出,“玻璃城”就是核爆的中心地。

      “從目前觀察到的痕跡來看,爆炸所帶來的高溫破壞只在瞬間便完成,其程度在我們現有的技術階段中,只有核武器能達到。也就是說摩亨約·達羅因在其上空爆炸的數千噸核武器而變成了一座死城。”

      還有一些古代文獻能夠佐證古印度核戰(zhàn)爭之說。比如佛典《月藏經》中就有以下記述:

      “當時虛空中,大聲震于地,一切皆遍動,猶如水上輪。城壁碎落下,屋宇悉圮坼,樹林根枝葉,花葉果藥盡。”(空中傳來巨大聲響,須臾之間大地顫抖,天地萬物都被卷動其中,猶如水上的波輪在轉動,滿目盡是殘垣斷壁,支離破碎,樹木花草都被連根拔起。)

      這些描述暗示了核爆發(fā)生時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諸有井泉池,一切盡枯涸。土地悉咸鹵,剖裂成丘澗,諸山皆焦然,天龍不降雨。苗稼皆枯死,甘蔗劫貝藥,生者皆死盡,余草更不生。雨土皆昏闇,日月不現明,四方皆亢旱,數現諸惡瑞?!保ㄒ磺兴炊几珊源M,大地變成不毛之地。地表綻裂,山丘成為了溪谷。山脈燃燒,卻不降一滴雨水。農作物干枯,寸草不生。冬季到來后,日月皆隱去了蹤跡,天地之間唯有無盡的黑暗肆意蔓延。)

      《月藏經》中描述的這一地獄般的景象,是釋迦牟尼對末法時代來臨做出的預測。但是,也許這并非簡單的預言。釋迦牟尼是存在于公元前5世紀左右北印度的人物,或許他將太古時期古印度爆發(fā)的核戰(zhàn)爭經歷,編纂成了具有警示意義的預言。

      如今印度全境還有許多未經調查的疑似核戰(zhàn)爭痕跡的遺跡。

      比如美國歷史學家雷尼·諾巴肯所著的《消失的種族之謎》一書中就有提到,夾在坎吉斯河流域中部和拉吉馬哈魯丘陵之間的區(qū)域有一處石造遺跡,由于超高溫導致巨石熔化相連,并且由于表面坑洼不平而產生了一些孔洞。

      此外,在德干高原密林內的石造遺跡中,能夠看到石壁上殘留著因超高溫而熔化的痕跡、因熾烤而開裂的石頭等,建筑物內部還有玻璃化的、熔化后又結晶化的石造生活器具。

      前蘇聯(lián)時期,同樣在德干高原進行調查的莫斯科科學協(xié)會的考古學家雷克薩德魯·格魯伯夫斯基就在《尋找太古之謎》中寫道,這里出土的人骨上檢測出的放射能量要高出一般古遺跡正常值的50倍。

      宗教典籍《圣經·舊約》中也有提及古代核戰(zhàn)爭的段落。諸多的古文明研究學者都主張索多瑪和蛾摩拉毀于核爆之中。

      索多瑪和蛾摩拉是曾經真實存在于約旦低地的城市(現在的死海)。該城雖然曾經繁華一時,但由于居民日漸墮落、罪孽深重,耶和華不得不審判罪惡,將全部居民和整個市鎮(zhèn)從地面上抹殺殆盡,僅留下了信仰虔誠的羅德一家。

      然后——

      “太陽自地面升起時,羅德逃到了瑣珥。主將硫磺之火自索多瑪和蛾摩拉城上空降下,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草木都毀滅了。羅德的妻子因為不聽警告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就變成了一根鹽柱?!保ā妒ソ洝?chuàng)世記》19章23-26節(jié))

      不僅是圣經研究學者,就連科學家也對《圣經·舊約》中這段著名的滅亡故事十分關注,提出火山爆發(fā)論、大地震論、小行星沖擊論等等,雖然有各種版本的假設,但卻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定論。

      但是僅僅一顆原子彈所蘊含的威力,就能在一瞬間毀滅廣島和長崎這樣的大城市,因此核爆論漸漸受到世人的矚目。

      若是從核爆論角度來分析,上述引文中這些令人費解的記述和表現手法就都說得通了。

      比如“太陽自地面升起時”這句,或許就是人們目睹了核爆時產生的令人目眩的閃光而寫出的。而羅德的妻子變成了“鹽柱”,則可能是因為核爆時暴露在強烈的熱射線、放射線之中,保持著站立的姿勢瞬間死去,但是經歷災難的人不了解真正的原因,僅僅因為其死去的狀態(tài)與那些形狀怪異的鹽柱十分相似,就如此記錄了下來。

      還有跡象顯示死海周邊遭受著驚人的高溫烘烤。古希臘地理學家、歷史學家斯特拉馮在他的《地理》一書中寫道,“死海地區(qū)有被火熔化的巖石,起火的原因不詳”。

      另外在死海一帶還有一種數量眾多的黑色石頭,被稱作玻璃隕石。這種石頭與前文提到的托立尼提物質一樣,是砂石在超高溫度下(至少2500度)熔化又迅速冷卻后形成的玻璃狀物質,通常都是隕石沖擊形成的。

      但是死海周圍既沒有隕石沖擊后產生的隕石坑,也沒有發(fā)現過隕石的蹤跡,所以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導致了2500度的高溫。(有記錄稱廣島發(fā)生核爆時其地表溫度為3000-4000度)

      《圣經·舊約》的《以賽亞書》中也有一些記述可以佐證核爆論:

      “巴比倫素來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華美,必像上帝所傾覆的索多瑪、蛾摩拉一樣,其內必永無人煙,世世代代無人居住。亞拉伯人也不在那里支搭帳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臥在那里?!保ǖ?3章19-20節(jié))

      這是公元前8世紀,預言家以賽亞預言巴比倫傾覆的詩篇,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暗指索多瑪和蛾摩拉遭受了高濃度的放射性污染。

      目前我們尚不知索多瑪和蛾摩拉究竟起源何處,不過《創(chuàng)世紀》寫成于公元前5世紀,《月藏經》有暗指古印度發(fā)生核戰(zhàn)爭的內容,與之類似,這一段發(fā)生在史前的核爆經歷很有可能被作為猶太教·基督教的訓誡性的信仰傳說,編寫進了《圣經·舊約》之中,并代代相傳了下來。

      毀于核爆炸的史前古都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發(fā)源地。從19世紀開始,人們在印度河畔的旁遮普郡一帶,發(fā)現了一個東西長1600公里、南北長1400公里屬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其涵蓋范圍之廣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所謂的“印度文明”。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座古城遺址,即哈拉巴和馬亨佐·達摩。據最保守的估計,這兩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但在印度的早期神話中沒有這兩座古城的記載,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它們的歷史也許比猜想的要久遠得多。

      最神秘的古代文明都市?

      被稱為“死者之丘”的摩享佐達羅,是位于印度河流域的一處古遺址,被諸多學者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為神秘的古代文明都市”。

      據推測,摩享佐達羅大約興建于5000年前,但與同時代的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它的文明程度遠遠超過它們,達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其規(guī)劃之嚴謹和完善,甚至可以和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現代都市相媲美。

      城市的中心方圓約5000平方米,位于中心的市區(qū)可安置3萬以上居民。古城中的每戶人家都有完善的下水道設施。二樓沖洗式廁所的水,可經壁中的土管排入下水道。有的人家甚至還設置了經高樓投擲的垃圾桶。上述設施令許多親眼目睹的專家嘆為觀止,就連當今的“現代化大都市”,其下水道系統(tǒng)也未必如此完善。

      摩享佐達羅遺址共由7層都市組合而成。但令人驚奇的是:摩享佐達羅迥異于其他文明遺址,沒有宮殿或神殿蹤跡,卻有著堅固的城寨和十分考究的公共浴場。城寨雖已遭到嚴重侵蝕,但仍可辨認出一些服務于特殊目的和需要的設施:一扇大門。環(huán)繞城寨的瞭望塔和碉堡。此外,面臨印度河的地方,竟有一座與它相通的港口。山崗上堅固的倉庫里可以存放足夠的糧食,一個巨大的蓄水池可以滿足居民的生活必需,緊挨它的門,修建了一圈堅固的建筑物。可想而知,在這里,人們需要的首先是安全,所有設施都是為實用而建造。

      建造這座古城的技術異常高超,但建造者并非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抵御令其難以忍受的不安和恐懼。那么,這座古城究竟是誰建造的呢?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代,有什么威脅而追使人們建造如此大規(guī)模的避難場所呢?

      死態(tài)怪異的骸骨?

      最令考古學家們費解的是遺跡上層發(fā)掘出來的一具具骸骨。摩享佐達羅的人骨都沒有被葬于墓中,他們似乎是一場大規(guī)模猝死之后無人料理的遺體。在第五號房舍第74室中發(fā)現的14具遺骸,專家驚呼:“他們的死態(tài)實在是太奇怪了!”

      死者當中夾雜著一些兒童遺骨,令人慘不忍睹。他們有的臉朝下,有的橫躺著重疊在其他骨骸之上,有的徒勞地用雙手蓋住臉做出要保護自己的樣子,還有的則痛苦地扭曲著自己的身軀。

      發(fā)掘者巴拉克·胡賽因說:“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些人都是在頃刻間死于某種突發(fā)事件?!?/p>

      同樣的情景在居民區(qū)內隨處可見,但這絲毫不能減輕人們對于此事的疑惑??脊艑W家紛紛提出了諸如流行病、大屠殺、集體自殺之類的假設。但全部被否定了。因為,并沒有足以在頃刻間一舉奪去全體居民生命的流行病存在,骸骨上也找不到任何殺傷所造成的痕跡。若是集體自殺。一具在井邊洗滌物品的遺骸明確告訴人似這也說不過去。

      幾年前,印度考古學家卡哈博土說出驚人之語:“我在9具白骨中,發(fā)現有幾具留有高溫加熱的證據?!卑闯@砼袛啵ㄒ坏目赡芫褪腔鹕奖l(fā),但印度河流域的古今地質卻并無火山存在。

      那么,是何種力量能用異常的高溫使摩享佐達羅的居民全部“猝死”呢?

      歷史上的“驚人之戰(zhàn)”?

      不少學者認定:在遙遠的古代,人類曾爆發(fā)過熱核戰(zhàn)爭。其依據是:殘存于世界各地的神話與傳說中,都不約而同地有描述古代“驚人之戰(zhàn)”的內容,故可初步斷定,所謂“驚人之戰(zhàn)”正是古代熱核大戰(zhàn)。

      公元前3000年前巴拉達族戰(zhàn)爭的敘事長詩《馬哈巴拉德》就是其中之一。詩中描繪了英雄亞斯瓦達曼向敵人發(fā)射的一種“連神都難以抵抗的亞格里亞武器”:“箭雨發(fā)射空中。整捆的箭像耀眼的流星,化成光包圍敵人。突然,黑夜籠罩住巴達瓦大軍。因此,敵人喪失了方向感。凜冽的風吹起,戰(zhàn)象的恐怖,令小鳥也驚懼不已。天空布滿烏云。攪亂了一切,太陽異動,天空燒成焦黑,散發(fā)出異常熱氣……”這就是對5000年前一場戰(zhàn)爭的描述。

      在一般情況下,提起那個年代人類所使用的武器,人們大都只會聯(lián)想到劍、槍、弓箭、石制投擲器等,能稱得上火器的,大概也只有很久以后才出現的火箭了。但在印度的古敘事詩中,竟赫然記載著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戰(zhàn)況,并且流傳至今。這種慘痛的記憶,足以與1945年8月的日本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相提并論。

      在印度的古代文獻中,還有一篇記載著英雄拉瑪王一生的敘事詩《拉馬亞那》。其中一段也是敘述凄絕慘烈的“古代熱核戰(zhàn)爭”。詩中描繪了一種由“大地所有的元素”形成“本身就散發(fā)出火焰”的巨槍,“那綻放出令人畏懼亮光的巨槍一發(fā)射,30萬軍人一瞬間便完全消滅殆盡。”

      值得注意的是,在《拉馬亞那》中,拉瑪王與魔王拉瓦那進行決戰(zhàn)的場所是一個被稱為“蘭卡”的都市。與現在的地圖相對照,可以發(fā)現它似乎就在印度河流域的某個地方。

      的確如此,因為這兒出現了摩亨佐達羅的遺跡。而且,“摩享佐達羅”是以一名挖掘者的名字命名的,而當地至今仍稱之為“蘭卡”!

      曾發(fā)表《<拉馬亞那>的戰(zhàn)爭日期》一文的古代敘事詩研究者、印度德里年代學研究所所長羅伊指出:“我們也可以用推測日期的方法來推測場所。譬如《拉馬亞那》中的蘭卡,就是磨享佐達羅?!?/p>

      根據羅伊所言,戰(zhàn)爭發(fā)生的年代是在公元前2030年~公元前1930年之間。經與碳14的分析結果相對照,也證實如此。

      科學家找到的熱核戰(zhàn)爭證據?

      既然古代文獻記錄是熱核戰(zhàn)爭,那么,摩享佐達羅中就應該留有古代熱核戰(zhàn)爭的遺跡。

      英國和意大利的兩位考古研究者于1978年前往該地做了調查。他們從當地的管理員口中得知,在距遺跡中心不遠,有一個被當地人叫做“化成玻璃的市鎮(zhèn)”。

      兩位考古專家終于發(fā)現了摩享佐達羅就是古代熱核戰(zhàn)場的證據之一:廣場附近到處都鋪著發(fā)出墨綠色光澤的“黑石”,可以明顯地看出那就是所謂的“托立尼提物質”。因為當美國第一顆原子彈“托立尼提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爆炸時,沙漠中的沙粒就因核爆炸產生的高溫而熔化,繼而凝固成玻璃狀物質,因此,這種新物質便被命名為“托立尼提”。在因高熱而熔化、最終又凝固成的“托立尼提”世界中,考古學家還發(fā)現了扭曲成玻璃狀的陶片。因異常的高溫氣體而緊附著在磚塊上的碎物及被鍍成黑色的陶制殘片。

      兩位專家還把“化成玻璃的市鎮(zhèn)”帶回的材料和標本,拿到羅馬科技大學火山研究室進行分析。結果得知:“第一標本——陶片,曾受到從外側向內側的高溫加熱然后又急劇冷卻下來,這就意味著它曾被最低也有950℃~1000℃的高溫加熱,隨后又受到急速的冷卻?!?/p>

      “第二件標本——黑石,由于石英、長石及玻璃質形成的這種礦物,熔點大約在1400℃~1500℃之間??蓮男纬闪丝斩葱】椎耐庥^看,可以判定這應該是在極短時間內由極度的高溫造成的?!?/p>

      因此,達威勃特說:“我們所以要堅持認為這是核子爆炸的結果,是因為在我們現有的科技水平和研究條件下,我們所能知道的唯一能夠在瞬間內產生熱波和沖擊波的爆炸物只有核武器?!眱晌粚<彝茰y,在遙遠的古代,摩享佐達羅的上空,曾有比廣島原子彈更為小型的、核當量約為數千噸TNT的熱核武器爆炸。

      天啟大爆炸之迷?

      中國土地遼闊,自然也少不了神秘自然事件的發(fā)生。在明朝天啟六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5月30日,在北京的王恭廠一帶發(fā)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災變,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這件巨大的災變被當時的古人記錄了下來,史稱天啟大爆炸或王恭廠大爆炸。

      神秘的爆炸?

      在古代,中國的科技在世界上屬于領先水平,自明代永樂年起,火器制造就有了很大發(fā)展。當時,駐守京城的京軍共設三大營,其中神機營是明軍的主力部隊,配備有當時最先進的火器和最強的兵力,為此明末的北京城內先后設立過六處火藥廠局,凡是京營火器所需的鉛子、火藥都是由王恭廠預造,以備京營來領用,可見王恭廠當時是作為工部制造、儲存火藥的火藥庫。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時,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廠火藥庫發(fā)生了一次離奇的大爆炸,爆炸半徑大約750米,面積達到2.25平方公里。據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相當于一萬至兩萬噸黃色炸藥(TNT)的威力。那天,只聽一聲巨響,突然狂風驟起,天昏地暗,人畜、樹木、磚石等被卷入空中,數萬房屋盡為齏粉,死傷兩萬余人,觸目驚心。正在用早膳的天啟皇帝及時地躲到了龍書案下才幸免于難。災難過后,遇難者幾乎全部一絲不掛,衣物首飾器皿全都飄到西山上去了,但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卻沒有樹木被燒毀,無任何焚燒的痕跡。一時間,眾說紛紜,天怒人怨,天啟皇帝不得不下罪己詔,大赦天下。

      王恭廠所在的位置大約是在今天北京的西城區(qū)新文化街以南、象來街以北、鬧市口南街以東、民族宮南街以西的永寧胡同與光彩胡同一帶。關于大爆炸的情況,在許多史書中都有記載,其中有一部名叫《天變邸抄》的著作是最早記述王恭廠大爆炸的,這部著作對王恭廠大爆炸的記述極為詳細,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流傳于明朝天啟末年。

      在《天變邸抄》中是這樣描述王恭廠大爆炸的:“天啟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時,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涌起,屋宇動蕩。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西及平則門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里,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這次爆炸中心的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僵尸層疊、穢氣熏天……”

      從古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爆炸規(guī)模之大令人驚嘆。但這次爆炸卻留下了很多疑點,為什么遇難者一絲不掛,而衣物首飾全都飄到西山上去了?為什么爆炸中心的樹木沒有燒毀?這些現象用火藥庫爆炸或地震引起災變都難以解答。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爆炸呢?

      災難成因眾說紛紜?

      對于天啟大爆炸,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認為是火藥自爆,也有人認為隕星墜落,更有甚者,認為是外星人入侵、UFO降臨等。但每一個觀點都沒有擺出無可辯駁的證據,不能讓人完全信服。

      【地震說】

      北京地區(qū)歷來地震頻繁,僅明代就大小震百余起。天啟大爆炸的前后種種跡象與地震前后現象有許多相符之處。且史書文獻中與地震有關的記載也很多,如:“大震一聲”、“殿震”、“震撼天地”、“時息地震”、“震后”,因此推斷這場災難是因地震直接促發(fā)火藥庫而引起的也是有根據的。但如果真的按地震引起的去分析,那么這次地震具有強度大而震區(qū)面積小的特點,比如震區(qū)中心破壞力幾乎達到摧毀性程度,而在離震區(qū)中心較近的真如寺、承恩寺等均未受到多大破壞,然而這種情況是前所未有的,出現的蘑菇狀煙云不是地震出現的現象, “寸絲不掛”、“褫衣物”的現象也不是地震的后果,至于災難中產生的巨大沖擊波在地震史上恐怕也少有先例,所以以地震說作為解釋并不合適。

      【龍卷風說】

      龍卷風具有突發(fā)性和毀滅性的特點。從天啟大爆炸的范圍來看,像龍卷風造成的?!皷|到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里,盡為齏粉?!倍埦盹L襲擊范圍往往在受害區(qū)百米之外很平靜,受災區(qū)與非災區(qū)界限分明,但地震就沒這么明顯了。史實還記載了這樣一幕:王恭廠之北的數千斤重的石獅子被甩到南城墻外,然而并未見城墻塌陷。將石獅子遠拋,這是龍卷風的巨力所致。如果這次災難是龍卷風造成的,龍卷風的特點是經常突然爆發(fā),可是這次災變前伴隨著許多地震前后的征象:“從西南方,有聲如雷”,“雞犬皆驚,振物有聲”,“初九丑時,復巨聲西來,門窗皆響”,“震聲南至河西務,東至通州,北至密云”。所以龍卷風說也難以解釋這些現象。

      【隕石說】

      宇宙中星體沖入地球大氣層時,其前方空氣受到強壓而溫度陡然上升到幾千度甚至上萬度,使隕石表面物質熔化和氣化,并與大氣分子撞擊而發(fā)光,形成火花、火球。當火花、火球消失后,人們可能聽到霹靂聲、雷鳴聲、爆炸聲。隕石落地,會形成隕石坑。當隕石與地面撞擊時,會發(fā)出震動與響聲,這就如同文獻記載那樣:“有聲如吼”,“但見飆光一道,內有大光”,“忽大震一聲,裂逾急霆”,“深坑數丈”,“煙云直上”,“巨石空中飛注如雨”,“煙塵障空,白晝晦冥”,“西安門一帶皆霏落鐵渣,如麩如米”等現象,完全與之吻合。隕落也完全有可能使房屋“猝然傾倒”,“大樹盡拔出土”,以及“大木飛至密云”,災區(qū)數里“盡為齏粉”。但隕落說,也難以解釋災變前后的種種地震征兆。

      【火藥焚爆說】

      這一說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這次災變中心正是王恭廠火藥庫,所以,災后就曾有人說:“王恭廠不戒自焚,致都城之擾?!蓖豕S是一個巨大的火藥庫。據文獻記載:每五日,三大營共領火藥三千余斤。如果這么多火藥一旦發(fā)生焚爆,可以在瞬息間形成高溫高壓氣流,并迅速向周圍擴散,超強的氣流會把地面沖擊出大坑,把四周的建筑物沖倒,可以把重物吹向空中,使地底霹靂聲不斷,甚至“大震一聲”,“裂逾急霆”。但當時普通火藥能否有這樣巨大的威力:“使千斤石獅飛行于街外”,“平地陷巨坑二丈許”,“將衣物卷走,男女俱赤裸,寸絲不掛”。這些現象以火藥焚爆說也難以解釋。另外,作為爆前的先兆,出現的地鳴和火球,似乎火藥焚爆也做不到。

      這些種種疑惑只有等待科學家進一步的分析了。

      震驚世界的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上午,俄羅斯西伯利亞森林的通古斯河畔,這個曾經寧靜而美麗的森林河畔,突然爆發(fā)出一聲巨響,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天空出現了強烈的白光,爆炸引起的大火,燒毀了周圍數百英里的原始森林,據當地游牧人回憶,爆炸形成的沖擊波將房子和動物掀向空中,成群的馴鹿在大火中化為灰燼……大爆炸后數日內,通古斯地區(qū)方圓9000英里的天空,被一種陰森的桔黃色所籠罩,猶如一個巨大的火球。

      據估計,當時大爆炸的威力相當于10~15百萬噸TNT炸藥,相當于1000枚廣島原子彈能量總和。

      這是發(fā)生在一個多世紀以前的震驚世界的大爆炸,可一百多年過去了,關于通古斯大爆炸的秘密人們究竟知道了多少呢?謎底揭開了嗎?

      隕石撞擊??

      通古斯大爆炸發(fā)生時,俄國的沙皇統(tǒng)治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因此在大爆炸發(fā)生的最初十幾年里,一直無人問津。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于1921年派物理學家?guī)炖寺暑I考察隊前往通古斯地區(qū)考察。

      庫利克曾先后四次進入通古斯地區(qū),訪問了許多看到火球從天而降的目擊者,進行了詳盡的實地考察,最后得出結論:是一顆龐大的隕石在快速運動中,與大氣摩擦后,充分燃燒分解,引起大爆炸。

      但如果真是這種情況,就一定能在該地區(qū)找到隕石碎片,遺憾的是,庫利克和眾多考察隊員,費盡了周折,也始終沒有找到隕星墜落的深坑以及任何隕石碎片。只發(fā)現了幾十個平底淺坑??磥恚半E星說”只是當時的一種推測,還缺乏充足的證據。

      外星飛船??

      不久,二戰(zhàn)爆發(fā),前蘇聯(lián)對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

      二戰(zhàn)以后,蘇聯(lián)物理學家卡薩耶夫訪問日本,1945年12月,他到達廣島,四個月前美國在這里投下了原子彈。

      看著廣島的廢墟,卡薩耶夫頓然想起了通古斯,兩者顯然有著眾多的相似之處:爆炸中心受破壞,樹木直立而沒有倒下。爆炸產生的蘑菇云形狀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特別是在通古斯拍到的那些枯樹林立、枝干燒焦的照片,看上去與廣島上的情形十分相似。

      因此,卡薩茨夫第一次大膽地提出了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是一場熱核爆炸的新見解。更驚人的是,不久后他還提出了一個更大膽的推測: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駕駛的核動力宇宙飛船,在降落過程中發(fā)生故障而引起了一場核爆炸。

      還有人指出,通古斯地區(qū)馴鹿所得的癩皮病與美國1945年在新墨西哥進行核測驗后當地牛群因受到輻射引起的皮膚病十分近似,而通古斯地區(qū)樹木生長加快,植物和昆蟲出現遺傳性變異等情況,也與美國在太平洋島嶼進行核試驗后的情況相同。

      不明天體??

      究竟是隕石撞擊還是核爆炸,這兩種觀點都有人支持,可雙方卻誰也說服不了誰。

      對于通古斯的研究探秘還在繼續(xù),隨著蘇聯(lián)的解體,冷戰(zhàn)結束。大批西方科學家蜂擁而至。

      其中有個叫法斯特的科學家,測出了大爆炸所摧毀的樹木占地約850平方英里。在這之后,又經過35年的艱苦努力,法斯特拼出了該區(qū)域內被毀樹木的詳解圖。

      根據此圖,科學家們推算出,這片原始森林當年是被一個自西向東飛行的天體,在距地面四英里的高空爆炸所毀。就此,大爆炸的真實原因逐漸露出端倪。

      通古斯大爆炸似乎就是不明天體與地球的不期而遇,可是這個不明天體究竟是什么呢?是隕石,還是外星飛船,還是另有其物?

      隕石坑??

      如果是不明天體“探訪”地球,難道真的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嗎?

      一個意大利科學家小組宣稱,他們在西伯利亞以西波卡門通古斯河附近一個湖泊下面發(fā)現了一個大坑,這就是契科湖。

      據科學家介紹,契科湖凹地并非圓形,很淺,也不陡峭,具備撞擊坑的種種特征。長約500米,最大深度只有50米。沒有常見撞擊坑周圍發(fā)現的殘骸邊緣。

      他們認為,契科湖所在地可能就是宇宙天體劃過時留下的痕跡。撞擊天體上一個直徑10米的碎塊在這次爆炸中幸免,碎塊的飛行速度相對較慢,大約每秒1公里。它撞在了軟綿綿的沼澤地上,將下面的永久凍結帶融化,釋放出二氧化碳、水蒸氣和甲烷,使得這個洞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個凹地。

      可是,在以前的調查中,俄羅斯科學家也研究過契科湖,他們認為契科湖的歷史已有幾百年,形成于1908年前,也就是說,不是通古斯大爆炸的產物。

      外星人的“黑匣子”??

      契科湖是隕石坑的證據似乎還不夠充分,難道就沒有其他更有力的證據嗎?

      俄羅斯科學家聲稱,他們在通古斯地區(qū)找到了“硅化鐵”,這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根本無法形成的物質。

      當時,科學家們對一個叫波利古斯的小村莊產生了濃厚興趣。從宇宙發(fā)回的照片顯示,這一地區(qū)有異?,F象,似乎有某種東西墜落此地。它們對這一地區(qū)進行了反復考察,并在一個小土丘上意外地發(fā)現了“硅化鐵”。這一發(fā)現不僅科學家興奮不已,整個學術界都為之轟動。

      “硅化鐵”在自然界中根本無法自然形成。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找到的“硅化鐵”中還含有氖、氙、氬三種氣體。這樣的物質成分組合根本不可能在地球環(huán)境下形成。

      研究報告中稱,這些“硅化鐵”毫無疑問是外星飛碟的殘片。在這些像鵝卵石一樣的“硅化鐵”上還刻有整齊的圖案,看上去如同象形文字。拉夫賓認為,這些圖案不可能自然形成,而是“手工”制品。然而,在拉夫賓等科學家的實驗中發(fā)現,即便是最強大的激光儀器也只能在“硅化鐵”上留下輕微痕跡,象形文字自然不會是人類的祖先畫上去的。

      拉夫賓認為,“象形文字”也許不僅僅是一個漂亮的外表,這種硅晶體里面很可能隱藏著巨大的信息。或許,這就是外星飛碟的“黑匣子”殘片。拉夫賓說,他們找到兩塊一模一樣的“硅化鐵”,而這兩塊物體發(fā)現的地點相隔70多公里,距通古斯爆炸中心250公里。

      冰彗星??

      外星飛碟的“黑匣子”殘片,這個猜想確實很讓人激動,可目前還是缺乏讓人信服的科學論證。

      中國刑警學院法醫(yī)系趙成文教授利用自己研究和分析各種爆炸現場近30年的經驗,對通古斯大爆炸之謎提出了新構想:“冰核流星體”撞擊引起了大爆炸。

      趙成文認為,從分析通古斯大爆炸的現場特征來看,最大的疑點就是爆炸點特別巨大、分散,但卻找不到造型客體。在各種物質中,能夠來去不留痕跡的只有氣體和液體。但單純的氣體和液體,又無法沖擊出有形體的地坑。那么,既有硬度、又易消失的物體就只能是冰體。正如極地的冰層在高速旋轉的鉆頭摩擦下會發(fā)生爆炸,天外來的冰體在高速射入地球大氣層時,遇到氧氣也自然會發(fā)生爆炸。

      冰核流星體也可以稱之為冰彗星,可能來自銀河系。這個冰核流星體原來可能是球形,后來變成了管狀,在改變了運行軌道后,進入了太陽系。有人會問,在太空中,這個冰核流星體為什么不會自行爆炸呢?這主要是因為它的運行速度不夠,而且還缺乏助燃的氧。當它進入地球的引力范圍時,就等于按動了定時引爆裝置。根據推測,這個冰核流星體的構成成分中應含有大量的氫元素或它的放射性核素氘、氚。

      震驚世界的通古斯大爆炸,科學家們曾有過無數的推測與猜想,可誰也說不清謎底究竟是什么呢?對于這個一百年未解的謎團,探索還在繼續(xù)……

      古代有核爆炸的證據

      土耳其神秘而龐大的地下城、加蓬開采出的早已被利用過的鈾礦石……是否都在昭示著一個問題:在遠古時代,人類曾經歷過核爆炸時代?

      通古斯爆炸和印度“死丘”的爆炸,人們不約而同地提到核爆炸的猜測,但是,這兩次著名的爆炸都處于人類并未發(fā)明核武器的時代,尤其是5000年以前的摩享佐·達羅。但是,一些考古學家在世界各地的考古發(fā)現:久遠的古代有許多證據證明地球上已有很先進的科技了,他們?yōu)榇颂岢鲇《取八狼稹焙屯ü潘贡ǖ拈g接證據。

      土耳其神秘的地下城?

      ——古代防核設施?

      1963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東南300公里的卡巴杜西亞高原上的德林庫尤村爆出一條大新聞:一個農民在院子里掘地時,偶然碰到一個洞口。村民們架著梯子順著井口似的入口,通過8層過道,找到一個無所不有的地下城鎮(zhèn)??v橫交錯的隧道兩旁排列著無數住宅,還有作坊、水井、食物貯藏室,以及專做墓地的洞室。52個通風管道通向地面隱蔽處,幾條供逃跑用的地道造得非常巧妙。據估算,這樣規(guī)模的地下城可供3萬人安身。

      隔了兩年,又一個同等規(guī)模的地下城在凱梅克里附近被考古學家們挖掘出來。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座地下城與德林庫尤村的地下城是個雙連體,有一條10公里長的地道把兩城連接起來。之后,陸陸續(xù)續(xù)發(fā)現了36座規(guī)模不等的地下城。

      而在更早以前,在卡巴杜西亞高原已經發(fā)現過千座巖洞和地下洞窟。它們鑿在小巖石山內或懸崖上,有的相當富麗堂皇。巖石被巧妙地鑿成拱門、圓柱、拱頂,每一寸壁面和柱體都裝飾著線紋和圖案,這些壁畫栩栩如生,甚至人們的廚房、臥室里面的祭壇、餐桌、坐椅、床鋪、家具也都為石頭制品。

      那么這些地下石頭城是怎樣鑿成的?

      在純粹手工勞動的條件下,從堅硬的巖體中掏出這么大的空間,單從地下清運出那么多的石渣,就要克服多少困難??!古代的卡巴杜西亞人為何要挖這么大規(guī)模的地下城市呢?

      根據地下城遺留的幾千年前的人的遺骨考證,他們肯定不是土著,而是從遠方避難而來的。之所以選擇卡巴杜西亞,是因為它荒涼,絕無人跡,不會引起外人注意。

      于是有學者認為,遠古時代的卡巴杜西亞人是為了躲避核襲擊而選擇在地下營造地下城的。

      環(huán)球地下隧道之謎?

      ——古代防核又一設施?

      在墨西哥(即阿加爾塔)發(fā)現的地下世界有無數洞穴、隧道和曲折交錯的地下長廊,那里埋藏著無盡的寶藏。許多科學家和探險家為找到地下世界的入口而甘愿冒險。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美國人拉姆曾率一支考察隊,在墨西哥恰帕斯密林中發(fā)現了印第安人把守的一個地下長廊的入口,那里任何人不得進入。經過向導詢問,才知道他們是瑪雅人的后裔,叫拉坎頓人,是印第安人的一個分支。1943年3月,羅斯福總統(tǒng)向拉姆等人下達了“尋找阿加爾塔”的命令。消息靈通的希特勒也派人潛入美洲。美、德雙方展開了爭奪戰(zhàn)。

      盡管對于他們尋找的結果,人們不得而知,但“阿加爾塔熱”從未降溫,幾十年來,在各地都有新的“發(fā)現”,探險家們發(fā)現了許多“入口”和“長廊”,作了許多大膽的假設:

      從危地馬拉的入口下去,走50公里,可以到墨西哥;而墨西哥也有一條通到危地馬拉的地下通道。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推斷,在美洲可能存在一條縱貫南、北美洲的地下長廊。

      俄羅斯西伯利亞科累馬河流域的許多網狀地下回廊,穿過契爾斯基山脈底部,繼續(xù)向西南延伸。阿塞拜疆的“無底洞”,是整個高加索地區(qū)連綿不斷的地下長廊的一處出口。阿爾泰山的地下長廊,從蒙古南部一直延伸到大戈壁,有人認為,中國的敦煌可能是個出入口。

      英國探險家報告,在非洲尼羅河等地也發(fā)現了地下長廊,其中有些地方寬達400多米,有明顯的人工切削痕跡。

      這樣,有人進一步大膽設想:地下長廊環(huán)繞美洲、歐亞大陸和非洲,穿陸過海,首尾相接。

      與環(huán)球地下長廊的猜想相伴而來的,必然有這樣的疑問:這是“誰”建的?為什么地上有路不走,偏要轉向地下呢?

      有些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斷定,這是大西洲人的杰作。在亞特蘭蒂斯文明的后期,他們預知了來自天外的、地上的和核戰(zhàn)爭的災難,于是開鑿了地下長廊,作為疏散通道和保存文明的場所;當災難真的降臨時,他們就順著通道逃往美洲,繼續(xù)創(chuàng)造瑪雅文化;也有一部分逃往非洲和歐亞大陸。

      遠古時代鈾礦利用遺跡?

      1972年9月25日,法國一家工廠在檢查從非洲加蓬共和國奧克洛鈾礦進口的鈾礦石時,驚奇地發(fā)現這些鈾礦石早已被人使用過。一般鈾礦中的鈾(235)含量都在0.7%以上,而這批鈾礦的含量還不到0.3%。

      這一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前主席、諾貝爾獎獲得者格蘭·T.西伯格提出:只有在極度精確的條件下,裂變中的鈾235才能被“燒掉”,而且必須有極純的水,而這種極純凈的水,在地球上任何自然水中都不會找到。

      不久,聯(lián)合專家小組在奧克洛鈾礦區(qū)發(fā)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核反應堆”!這是一個由6個區(qū)域組成的“核反應堆”,大約使用了500噸鈾礦,但輸出功率只有100千瓦左右。據考證,奧克洛鈾礦的成礦年代大約是20億年前,成礦不久,“核反應堆”即開始工作,而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誰能想象,在那么久之前,就有人設計出了如此杰出的高科技產物,并用于實踐了呢!1976年,蘇聯(lián)瓦什卡河岸上,發(fā)現了一塊拳頭大的閃著白光的怪石,經過分析,這是一塊稀有金屬的合金。其中錫占67.2%,鑭占10.9%,釹占8.7%,其他還有鐵、鎂、鈾、鉬,但沒有鈾的衰變物。專家們驚呆了:這一塊人造合金,年齡超過10萬年,它極有可能是用只有幾百個原子的微小粉末作原料,在幾十萬個大氣壓下冷壓而成的。對這樣小的物質,加如此高壓,其設備和手段,即使是當今現代科技,也難以辦到呀!

      通過以上的考古證據,人們對印度“死丘”和通古斯的核爆炸就有一定的理由相信了。但是,最后的結論還有待更多的考古發(fā)現去證明。

      猜你喜歡
      通古斯
      通古斯大爆炸引發(fā)的科幻狂想
      青年文摘(2024年5期)2024-03-12 09:04:13
      “一帶一路”下東北滿-通古斯藝術文化傳播研究
      通古斯大爆炸引起的遐想
      生命與災害(2019年7期)2019-08-07 03:48:02
      “烏桓之先”與“東胡”及“通古斯”名號考
      發(fā)現通古斯大爆炸元兇
      奇聞怪事(2016年7期)2016-05-14 16:10:04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疆阿克蘇地區(qū)新和縣通古斯巴西古城遺址
      牙通古斯:河邊的美麗村落
      新民周刊(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兇
      奧秘(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磧西長天千萬里 通古斯巴西古城考古小記
      大眾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 08:45:44
      《通古斯族系的興起》述評
      顺义区| 朝阳区| 永城市| 长治市| 和林格尔县| 阿合奇县| 灵武市| 景东| 德昌县| 道孚县| 沂源县| 龙胜| 左云县| 泸水县| 宣恩县| 太康县| 诸暨市| 上犹县| 津南区| 潞城市| 民县| 珠海市| 远安县| 龙州县| 江口县| 定州市| 冷水江市| 高阳县| 藁城市| 德令哈市| 裕民县| 自治县| 乐至县| 台湾省| 章丘市| 乌兰察布市| 安岳县| 崇信县| 资源县| 江北区|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