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漢小五銖屬性考辨

      2019-04-04 07:29:10西安市錢幣學(xué)會
      中國錢幣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五銖錢三官冥幣

      (西安市錢幣學(xué)會)

      小五銖鑄造年代與屬性歷來說法不一,上世紀(jì)初丁福保先生編著的《歷代古錢圖說》將這種小五銖列入南北朝陳文帝“雞目五銖”條目下[1]。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新近出版的《中國錢幣大辭典·秦漢編》將這種小五銖定性為冥錢,其在西漢五銖小錢詞條下稱:“西漢冥錢。與三官錢同時鑄造,青銅質(zhì)。面文‘五銖’。除錢體特小外,形制與三官錢相同?!盵2]我對這種小五銖研究后認(rèn)為,這種小五銖應(yīng)該是西漢時期的流通貨幣,其論如下。

      一 小五銖陶母范出土情況

      據(jù)以往出土資料及調(diào)查情況反映,西安“相家巷”上林遺址、兆侖村西漢鐘官遺址、窩頭寨西漢上林遺址以及建章宮西漢錢幣鑄造遺址均出土有小五銖陶范,而且多數(shù)遺址有小五銖陶范與西漢五銖陶范共同出土的情況。2003 年西安市西北郊修建公路,曾經(jīng)出土漢武帝時期五銖陶母范,一并出土的還有不少“工”字銘文小五銖陶母范(圖1)。

      截止目前,西安上林鑄造錢幣遺址發(fā)現(xiàn)的西漢小五銖陶母面范有五六種之多,從錢范形制與錢模文字形態(tài)分析屬于漢武帝與漢宣帝時期的,其形制與西漢上林“三官”五銖錢范雷同。圖1“工”字銘文小五銖陶母范與圖2 漢武帝五銖早期陶母范在范型及錢模文字等方面都有相同之處,尤其是范頭澆注口;圖3 小五銖陶母范與圖4 漢宣帝紀(jì)年五銖陶母范在范型及錢模文字上也十分雷同,范形設(shè)計尤其是范頭澆注口、通氣口以及錢模在范體上的排序設(shè)計等較漢武帝時期有很大改進。漢宣帝紀(jì)年五銖陶母錢范與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陶母錢范的特征截然不同,若將兩時期錢范放在一起比較即一目了然。

      圖1 漢武帝小五銖陶母錢范(作者藏)

      如果小五銖是皇家陪葬專造冥幣,那么鑄造所用的范模應(yīng)該出土于西漢皇家冥器生產(chǎn)工場遺址,而不應(yīng)該出土于西漢上林鑄錢遺址;民間鑄陪葬冥幣用范更不應(yīng)該出土于西漢上林鑄錢遺址。據(jù)《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yǎng),有六丞。屬官有尚書……東園匠十(六)官令丞……”[3]。顏師古注:“東園匠,主作陵內(nèi)器物者也?!盵4]西漢“少府”設(shè)置有“東園匠”,即是為皇家陪葬器具生產(chǎn)而設(shè)置的專門機構(gòu)與制作工場,其與鑄造錢幣工場分屬不同機構(gòu),職能亦不相同。因此,正常情況下,無論什么時代都不可能讓鑄造錢幣的工場制作冥幣。退一步講,即使讓上林鑄造錢幣工場為皇家代鑄冥幣,也沒有必要鑄造那么大的量,更沒有必要讓所有上林鑄造錢幣的工場都代鑄冥幣。漢武帝實行上林“三官”專鑄錢幣供全國流通使用后,鑄錢的工作量已經(jīng)很大,因而會無暇顧及冥幣鑄造。況且漢武帝是一個迷信觀念很強的人。

      圖2 漢武帝五銖早期陶母錢范(作者藏)

      圖3 漢宣帝小五銖陶母錢范(上海博物館藏)

      圖4 漢宣帝“本始五年十一月壬申造”紀(jì)年銘文五銖陶母錢范(作者藏)

      二 西漢小五銖實物出土情況

      從上世紀(jì)五十年代開始,西安地區(qū)就不斷有西漢小五銖出土。

      《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陜西考古發(fā)掘資料整理研究》一書載:“墓葬位于西安市東郊半坡村東西北印染廠,也稱作東郊130 廠。1956 年由西北地區(qū)文物清理工作隊清理發(fā)掘。墓葬發(fā)掘編號為56·130 工地M1,原資料編號東1827 號?!鐾恋倪z物共60 件……。其中‘五銖’錢85 枚,‘小五銖’錢800 枚……”[5]。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經(jīng)濟大發(fā)展帶動了基本建設(shè),在基建、修路過程中經(jīng)常有小五銖實物的出土,而且有大小五銖共同出土的情況[6]。

      “1983 年(西安市)太白路基建工地一墓葬中出土銅錢12 枚,西漢早期五銖1 枚,宣帝五銖4 枚,小五銖7 枚,(小五銖直徑)10.5-12.0 毫米……最重的0.7 克,最輕者0.6克。(小五銖)‘五’字有宣帝風(fēng)格……”[7]。

      《長安漢墓》一書載:“西北醫(yī)療設(shè)備廠位于西安市北郊笵南村東南……,1988 年至1992 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對廠區(qū)及福利區(qū)的古墓葬進行了清理,共發(fā)掘古墓210座……,本報告收錄西漢中期至新莽時期墓葬18 座?!盵8]其中西北醫(yī)療設(shè)備廠100 號漢墓出土“銅錢143 枚,均為五銖錢,分為五銖和小五銖兩種。五銖8 枚……,小五銖135枚……”[9]。

      “西安市電信局第二長途通信大樓位于西安市北郊尤家莊西,1996 年至1997 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在配合西安市電信局第二長途通信大樓基建工程中清理秦漢墓197座……,本報告收錄西漢晚期、新莽時期的墓葬7 座?!盵10]其中西安市電信局第二長途通信大樓工地14 號漢墓出土“銅錢752 枚,有五銖錢和小五銖錢兩種。五銖錢212 枚……。小五銖錢540 枚……”[11];28 號漢墓出土“銅錢669 枚,有五銖錢和小五銖錢兩種。五銖錢125 枚……。小五銖錢544 枚……”[12];110 號漢墓出土“銅錢533 枚,有五銖錢和小五銖錢兩種。五銖錢68 枚……。小五銖錢465 枚……”[13]。

      上世紀(jì)90 年代初,我在西安市西華門電報大樓外的古玩市場見到有人拿著銹結(jié)成條狀的小五銖出售,每條百枚成串,錢串兩頭打結(jié)的麻繩尚未腐爛。據(jù)出售者講,該批小五銖出土于西安市北郊,數(shù)量大約有四五千枚之多。該批小五銖鑄造精整,從文字形態(tài)看,屬于漢宣帝時期形制。上世紀(jì)90 年代,我在西安市八仙庵古玩市場見到一農(nóng)民手持一串小錢出售,內(nèi)有小五銖12 枚、小泉直一31 枚,據(jù)其稱為蓋房挖土?xí)r一并挖出。筆者曾仔細觀察這兩種小五銖,其銅銹顏色相同,兩錢表面硬銹堆積較厚,用小刀剔撥,綠銹成片脫落,綠銹脫落之處露出棕色水銀古明亮光潔。

      《西安東漢墓》一書記載,西安文物考古所對西安市南郊曲江花園基建工地漢墓群進行了清理發(fā)掘,其中9 號墓出土“銅錢404 枚,有小五銖、大泉五十和小泉直(值)一三種。小五銖4 枚……部分正面穿下有一星紋(文中展示的圖應(yīng)為半星紋,作者注)……大泉五十56 枚……小泉直(值)一344 枚……”[14]。西安市南郊曲江花園基建工地9 號王莽墓出土的錢幣,揭示了小五銖的使用下限。

      以上報告刊發(fā)及所見實物的錢幣形制、文字形態(tài)看,絕大多數(shù)屬于漢宣帝時期鑄造的五銖錢,說明漢宣帝時期小五銖的使用率比較高。

      匯集這些考古報告資料后研究分析,出土五銖錢與小五銖錢的情況有三種:一是出土的陪葬器物中沒有錢幣,二是大小五銖錢共同出土,三是僅有大五銖錢出土。而三種情況中都沒有小五銖錢單獨出土,若小五銖屬于冥幣,應(yīng)該單獨出土的比例要高些,這不能不讓人深思。

      以上幾則考古發(fā)掘,從墓葬規(guī)模與出土的其它陪葬器物分析均屬平民墓葬。平民墓葬出土的小五銖假若屬于冥幣,是不應(yīng)該出自上林“三官”錢幣工場鑄造,但從以上幾則考古報告中的錢幣拓片看,與西漢上林鑄造錢幣遺址出土的錢范范模無異。西漢上林“三官”錢幣鑄造代鑄皇家陪葬用冥幣尚勉強說得過去,但代鑄民間陪葬用冥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三 從形制看小五銖的屬性

      依據(jù)我收集到的五種西漢上林鑄錢遺址出土的小五銖陶母范及資料分析,從范模文字差異歸納有兩種,一種如圖1 形制的陶母錢范,另一種如圖3 形制的陶母錢范。根據(jù)對小五銖陶母錢范形制、錢模文字與西漢上林鑄造錢幣錢遺址出土的五銖錢陶母錢范的對比分析,前者斷代為漢武帝時期錢范,后者斷代為漢宣帝時期錢范。西漢上林鑄錢遺址出土的小五銖陶母錢范制作皆精整,每種小五銖陶母錢范范體、錢模排序雖有差異,但同類型小五銖錢范的錢模形制、大小、文字形態(tài)厚薄均一致。

      形制統(tǒng)一,制作精整,這是流通貨幣的特征,冥幣反而無需大小輕重形態(tài)統(tǒng)一。流通貨幣代表特定價值尺度與價值折算,形制統(tǒng)一是其基本要求,尤其是實值貨幣時期鑄造的錢幣更要求質(zhì)量的一致性。目前,各地出土的西漢小五銖形態(tài)都基于上述兩種小五銖陶母范(實物中還發(fā)現(xiàn)一種沒有“金”字旁的小五銖,其斷代另行討論)。這種各地出土形制一致的小五銖情況,所反映的正是流通貨幣的特征。

      小五銖如果被認(rèn)定為流通貨幣就有一個與西漢五銖錢比值的關(guān)系問題,這里必然要體現(xiàn)在形制與質(zhì)量上。這也是從另一方面檢驗小五銖是否是流通貨幣的一種途徑,是流通貨幣比率就自然,反之,關(guān)系就生硬或牽強。

      實物中,西漢小五銖的質(zhì)量在0.65g 左右,折算成漢制相當(dāng)于漢制1 銖重,是五銖錢的五分之一。這種一五比值關(guān)系最早出現(xiàn)在西漢武帝時期的“赤仄五銖”與“郡國五銖”錢上;王莽第一次幣制改革鑄造以西漢五銖錢為基礎(chǔ)的大泉五十、栔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幾種貨幣,我認(rèn)為是西漢一五比值關(guān)系的延展;王莽第二次幣制改革中鑄造的小泉直一,是小五銖形制的延續(xù)。

      西漢武帝后期至漢宣帝時期,隨著戰(zhàn)事平息,經(jīng)濟好轉(zhuǎn),市場繁榮,貨幣也隨之升值,至漢宣帝神爵年間“比年豐,谷石五錢?!盵15]根據(jù)《漢書·律歷志》“三十為鈞。四鈞為石”[16]計算,24 斤谷子才一個錢,小額交易如何進行?小五銖錢的職能就顯現(xiàn)出來了。

      圖5 漢武帝小五銖錢,重0.68g(作者藏)

      圖6 漢宣帝小五銖錢,重0.72g(作者藏)

      西漢小五銖錢與小五銖陶范實物出土發(fā)現(xiàn)比較多的有兩個時期,一個是漢武帝時期(圖5),另一個是漢宣帝時期(圖6)。漢武帝時期與西漢小五銖的產(chǎn)生緣由有關(guān),而漢宣帝時期就與經(jīng)濟繁榮有關(guān)。

      四 西漢小五銖的產(chǎn)生

      世間所有事物都有一個從產(chǎn)生、存續(xù)到消亡的自然過程,其產(chǎn)生至消亡都由客觀環(huán)境所決定,西漢小五銖的產(chǎn)生也不例外。

      《史記·平準(zhǔn)書》載:“其后二歲,赤側(cè)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于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錢即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諸郡國前所鑄錢皆廢銷之,輸入其銅三官。”[17]《史記·平準(zhǔn)書》這一記載有兩點值得關(guān)注:其一,漢武帝出臺“悉禁郡國無鑄錢”嚴(yán)厲措辭的禁令,明顯具有針對性,“赤側(cè)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只是表面現(xiàn)象,更深層次原因可能存在地方政府為了地方利益貫徹執(zhí)行“赤側(cè)”錢制不力,嚴(yán)重影響干擾了漢武帝通過鑄造發(fā)行新貨幣解決財政困難的貫徹實施,才導(dǎo)致漢武帝出臺“悉禁郡國無鑄錢”,“諸郡國前所鑄錢皆廢銷之”的政令;其二,“諸郡國前所鑄錢”廢止流通后大量遺留于民間,回收過程中,“諸郡國前所鑄錢”與新鑄“三官”錢的兌付絕不會以一比一的比例進行,其中喻示了“三官”錢制。

      在西安戶縣兆倫村的西漢鐘官鑄錢遺址附近的新河壩堤曾因一場暴雨沖刷暴露出不少錢幣。我對當(dāng)?shù)匚墓軉T收繳的這批655 枚五銖錢進行過清理,其中最重的5.30g,最輕的2.42g,平均重量3.95g。這些西漢五銖錢從形制、文字分析屬于西漢武帝初鑄五銖錢。我還對當(dāng)?shù)匚墓軉T收繳的另一批384 枚五銖錢進行了清理,這些五銖錢從形態(tài)分析屬于東漢五銖錢,總重量1229g,平均重量3.20g,重如其文。

      我清理的這兩批五銖錢反映出,西漢鑄造的早期五銖錢多厚重,平均質(zhì)量在4g 左右,重的高達6g 之多。漢武帝在收兌郡國五銖錢中若以一枚郡國五銖錢兌換一枚新鑄“三官”錢進行,且不說收兌中產(chǎn)生的人員工資、運輸、加工等費用,不但不能通過上林“三官”專鑄錢幣解決財政困難問題,而且還會因為新舊貨幣收兌出現(xiàn)更嚴(yán)重虧空。那么漢武帝采用什么方式進行新舊貨幣收兌的呢?史籍沒有記載。我分析認(rèn)為,漢武帝在發(fā)動抗擊匈奴戰(zhàn)爭,以及國內(nèi)出現(xiàn)嚴(yán)重災(zāi)荒所引發(fā)的財政極度困難情況下,為解決財政困難問題所推行“一當(dāng)五”的“赤側(cè)”錢失敗之后,在財政沒有走出困境前絕不會罷休,“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就反映了漢武帝要將這一政策貫徹進行到底的決心,一定會在排除了地方干擾后,再次強制推行,并在“三官”錢制中重新體現(xiàn)出來,況且漢武帝采取鑄行虛值貨幣籌措資金的措施,是歷代政府籌措資金慣用行之有效的辦法。作為對接“諸郡國前所鑄錢”五當(dāng)“赤側(cè)”錢一錢制的小五銖錢,應(yīng)運而生。小五銖在最初作為新舊貨幣收兌比值基礎(chǔ),低值回收“諸郡國前所鑄錢”,然后將其“皆廢銷之,輸入其銅三官”,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推行“三官”錢,達到最終解決財政困難目的。

      五 結(jié)語

      綜合上述我認(rèn)為:漢武帝在“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18],“諸郡國前所鑄錢皆廢銷之”[19]之后,小五銖作為收兌“諸郡國前所鑄錢”的比值基礎(chǔ),“三官”五銖錢制的組成部分,始鑄于漢武帝“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之時,在漢宣帝經(jīng)濟繁榮時期得到發(fā)展,終于王莽的第二次幣制改革,被“小泉直(值)一”所接替。

      注釋:

      [1]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上海書店根據(jù)醫(yī)學(xué)書局1940 年版影印出版,1988 年1 版,六朝,P64。

      [2]《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錢幣大辭典·秦漢編》,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9 月1 版,P394。

      [3]班固:《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1 版,P731。

      [4]班固:《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1 版,P732。

      [5]姜寶蓮:《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陜西考古發(fā)掘資料整理研究》,陜西三秦出版社,2015 年12 月1 版,P127-129。

      [6][8]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鄭州大學(xué)考古專業(yè),程林泉、韓國河、張翔宇:《長安漢墓》,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11 月1 版,第一編,P5。

      [7]吳順利:《小五銖》,《陜西金融·錢幣專輯12》1989 增刊,P100、103。

      [9]《長安漢墓》,第二編墓葬資料,P55-57。

      [10]《長安漢墓》,第一編P6。

      [11]《長安漢墓》,第二編墓葬資料,P568-592。

      [12]《長安漢墓》,第二編墓葬資料,P597-603。

      [13]《長安漢墓》,第二編墓葬資料,P608-615。

      [14]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程林泉、張翔宇、張小麗、王久剛:《西安東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2 月1 版,P520-526。

      [15]班固:《漢書·宣帝紀(jì)》,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1 版,P259。

      [16]班固:《漢書·律歷史志》,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1 版,P969。

      [17][18][19]司馬遷:《史記·平準(zhǔn)書》點校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9 月1 版,P1434-1435。

      猜你喜歡
      五銖錢三官冥幣
      西漢五銖有多少待解之謎
      中國收藏(2023年3期)2023-03-13 03:20:54
      冥幣
      “三官”異物的緊急處理
      “漢龜二體五銖錢”正名
      敦煌研究(2018年6期)2018-02-24 05:08:30
      冥幣
      “三官”異物的緊急處理
      湖州出土郡國五銖錢
      中國錢幣(2016年6期)2016-06-15 20:29:57
      有關(guān)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規(guī)劃與管理現(xiàn)狀調(diào)研
      科技資訊(2016年8期)2016-05-14 18:08:27
      扶風(fēng)呂宅村漢墓出土的五銖錢
      大眾考古(2015年2期)2015-06-26 07:21:36
      開心一刻
      黨的生活(2015年5期)2015-03-07 11:29:40
      霍邱县| 盐津县| 张北县| 家居| 陇南市| 布拖县| 巫溪县| 且末县| 定陶县| 鄂伦春自治旗| 滨海县| 历史| 天柱县| 内黄县| 宝兴县| 沙洋县| 榆社县| 蓝山县| 松江区| 托里县| 凌云县| 夏津县| 紫云| 遂平县| 南汇区| 平泉县| 扶沟县| 攀枝花市| 聊城市| 吴桥县| 讷河市| 青州市| 皮山县| 攀枝花市| 炉霍县| 永清县| 扬州市| 龙川县| 墨竹工卡县| 工布江达县| 万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