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艷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語言是一首動聽的歌,語言是傳遞信息的通道?!皫熣撸詡鞯朗軜I(yè)解惑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工具是語言,語言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鬃诱f:“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睂τ诮虒W也是如此,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取決于他的業(yè)務水平、教學經(jīng)驗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自己的工具——課堂教學有聲語言。課堂教學有聲語言是教師向?qū)W生傳道授業(yè)解惑時運用的特定的教學用語。教師的課堂有聲語言是引領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的信鴿。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師的語言素質(zhì),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苯虒W實踐也表明,盡管語言表達技能強的教師教學效果未必好,但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必然語言表達技能強??茖W課中科學概念、科學用語都有確切的含義,每個定義、定律都有確定的條件,因此教師的課堂有聲語言無比清楚準確和規(guī)范,要有字斟句酌的細工。下面是幾個不符合科學性的常見現(xiàn)象。
1.用生活中的習慣用語代替教學用語。如把“加熱”說成“燒一燒”,加熱符號“吟”讀成“三角包”這樣的方言。將“集氣瓶”說成“玻璃瓶”。把化學方程式中的“+”讀作“加”,“=”讀作“等于”“CaCO3”說成英語發(fā)音CACO3。
2.科學術語的模糊性運用于課堂教學,忽視某些物質(zhì)或反應的特殊性。如“碘遇淀粉變藍”,實際上是碘與淀粉相互作用形成的結合物而顯示特殊的藍色。并不是碘變藍,如果講述不清,往往會使學生弄不清究竟是誰變藍,搞得模糊不清,不知所措。由于初中學生所學范圍有限,更準確的說法應是:淀粉和碘作用呈藍色。教師只要補充一句:“淀粉有支鏈淀粉和直鏈淀粉兩種,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外學習?!边@樣既達到知識語言的準確,又利于學生的學習。
此外,直接從句子成分分析功是能的轉(zhuǎn)化量度時也可以從句式結構來啟發(fā)。主語是“功”,謂語是“是”,賓語是“量度”的簡單句式,可使學生避免“功就是能”的錯誤認識。
如果把科學課堂比作一首詩,繪聲繪色的語音就是音韻。生動的教學語言能調(diào)動學生聽課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的教師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多講,造成語速太快,學生思維跟不上,沒有琢磨消化的時間,聽課感到吃力,容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學習知識也容易“夾生”。而語速過慢也會影響智力活動。因此,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及時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語速,以求適度。通過教學中語速的調(diào)節(jié),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如:滾擺的運動演示實驗課堂教學,學生觀察的同時配合語言講解并觀察順序。
1.滾擺的側面扇形變化情況;
2.滾擺的運動速度的變化;
3.滾擺的位置變化如何;
4.牽拉滾擺的繩子的變化;
5.滾擺離桌面的變化情況。
語言的速度應恰當,語速同樣是一種語言藝術,是教師得力的助手之一。語速的恰當應用有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前面的幾個問題,語速是重要的,不能連續(xù)說,要一個一個解決,只有解決了前一個才有能力和興趣解釋下一個問題。
講課聲調(diào)太高,語言刺激太強會影響學生注意力的保持;講教材的重點、難點或關鍵的地方,語言應該放慢,語氣應適當加重。講到疑點之處,聲調(diào)可以提高,尾音適當拖長。
課堂教學語言盡量不要使用復句。如講“溶解度”,就要扣住四個單句,(1)條件——某溫度下;(2)溶劑——100 克水;(3)狀態(tài)——飽和溶液;(4)數(shù)值及單位——該溫度下溶解溶質(zhì)的質(zhì)量多少克。還有學習化合價利用口訣特征來記憶。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幽默風趣的比喻,營造愉快的學習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學習質(zhì)量。
1.比喻形象。教學中比喻雖然運用得最經(jīng)常、最廣泛,有些知識甚至是沒有比喻學生就無法理解和想象。但是并非任何比喻都能產(chǎn)生幽默情趣,關鍵在于運用的比喻要新奇巧妙,不落俗套。功和能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功是過程量,能是狀態(tài)量。不能講功就是能,能就是功。實際上,做功的過程就是能的轉(zhuǎn)化過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fā)生了轉(zhuǎn)化。功是能轉(zhuǎn)化的量度。就好像雨和水是兩個不同的名詞,天上的是雨,地上的是水,不能把雨講成水,水講成雨。否則就成了“天上下水,地上流雨”。實際上下雨的過程,就是天上的水蒸氣轉(zhuǎn)化成地上的水的過程,下了多少雨就有多少水蒸氣轉(zhuǎn)化成水。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不但確切地說明功和能的關系和區(qū)別,同時還從一句“天上下水,地上流雨”的荒唐可笑的話中,說明了功就是能,能就是功是極其錯誤的。例如講解慣性時可以講一講剎車時車上人的動作。假如沒有慣性,這個世界會是什么樣的。大力士為什么可以拉開幾個弓,這是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求知欲。
2.幽默有趣。幽默詼諧的語言不只是愉悅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還蘊含著對美的向往。教師運用幽默要真實而自然親切。例如:學生學習去除雜質(zhì)提純物質(zhì)時往往會出現(xiàn)引入新雜質(zhì),針對這種現(xiàn)象,可以幽默地描述為“前門驅(qū)虎,后門進狼”“迎新棄舊”,營造學習氛圍。
教學中文學語句的妙用,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端篮2凰馈芬晃闹忻枋龅健皩⑴`和俘虜扔進海里,屢淹不死?!边@會給學生留下極大的探索欲望,從而會更加認真學習自然科學?!皾M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敝v的參照物。“入問桂花遍地開”時,很遠就能聞到桂花的芳香,這是一種擴散現(xiàn)象。文學詩句的引用,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氣氛,而且教師可以潛移默化地使學生了解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更能促進各學科之間的交叉,也能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堂學習知識是有限的,課外學習能力是無限的。課堂點撥教會思考方法,這只需教師一兩句的提醒。讓學生課后自己查閱感興趣的自然科學資料,豐富學識。
啟發(fā)性的語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罢垎柾瑢W們知道洋蔥和金魚之間的共同點嗎?洋蔥和金魚以及它們與其他所有的生物之間又有什么共同點呢?為什么生物具有共同的生命活動特征?”通過三個遞進的問題把學生從宏觀帶到微觀的細胞學習中。
以上所談,僅為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膚淺體會,用于和同行交流學習。當然,學無止境,教師課堂語言的應用亦無止境。只要我們積極探索,定會使課堂教學語言更具有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