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尚雅隨俗各臻其妙
      ——揚州博物館藏清代揚州書畫精選

      2019-04-10 00:54:46高榮
      中國書畫 2019年12期
      關(guān)鍵詞:款識鈐印紙本

      ◇ 高榮

      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末,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揚州憑借著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發(fā)達的兩淮鹽業(yè),成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一大都會。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興盛,鹽商巨賈的附庸風雅,地方官吏的大力扶持等諸多因素,致“天下名士,半在維揚”。據(jù)汪鋆《揚州畫苑錄》記載,清朝以來居于揚州、寓于揚州的畫家有557人。揚州的文化藝術(shù)活動空前繁榮,逐漸形成海納百川、多元融合的風格,既有文人化的職業(yè)畫家的審美趣味,亦有喜新尚奇的市民文化,并逐漸以市民化占據(jù)主體地位。師承傳統(tǒng)的職業(yè)畫家,如李寅、王云、蕭晨、禹之鼎、袁江等,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肖像畫和界畫獨樹一幟,畫風工穩(wěn)細致,富有裝飾趣味。倡導“師造化”“筆墨當隨時代”的石濤,他的繪畫打破傳統(tǒng)的程式化構(gòu)圖,筆墨爽利清潤,直接引領(lǐng)了“揚州八怪”的書畫風格。潘天壽先生在《聽天閣畫談隨筆》中指出:石濤開揚州?!皳P州八怪”是當時最有影響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書畫家群體,他們在揚州賣畫為生,共為詩畫之友,特立獨行的創(chuàng)作思想,世俗情趣的創(chuàng)新題材,個性張揚的筆墨意韻,開創(chuàng)了一代新畫風,成為中國書畫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自清嘉道時期至20世紀初,受經(jīng)濟、政治、交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文人所依存的文化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隨之遷移,上海和廣州這兩大沿海城市開埠通商,畫家云集,相繼形成了“海上畫派”和“嶺南畫派”。揚州畫壇的中心地位不復存在。

      本文主要選取揚州博物館藏清代書畫家的作品,通過這一幅幅師承淵源不同、風格各異的書畫作品,約略了解清代揚州畫壇的藝術(shù)風貌。

      [清]李寅 江上孤亭圖軸 57.5cm×37.3cm 紙本設(shè)色康熙四十三年(1704)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孤亭千仞上,自足恣遠眺。大江浩無涯,誰理任公釣。甲申秋日擬宋人筆。李寅。鈐?。豪钜ò祝?/p>

      一、師承傳統(tǒng)的職業(yè)畫家

      清代初期至中期的揚州畫壇是新舊交替的格局,具有深厚傳統(tǒng)功力的職業(yè)畫家,師法宋元繪畫,以山水題材為主,構(gòu)圖氣勢宏偉,畫風工穩(wěn)嚴謹,極具裝飾趣味,適應了當時一部分人的藝術(shù)欣賞需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多是揚州土生土長的書畫家:李寅、袁江、袁耀,長于界畫樓臺亭閣,工致細膩;王云、蕭晨、顧符禎的工筆山水人物,有仇英遺風;禹之鼎長于肖像創(chuàng)作,生動傳神。

      1.李寅、顏嶧

      李寅,字白也,號東柯,善摹北宋人山水,往往亂真,受北宋郭熙一派畫法影響極深。其山水樓閣界畫,筆法嚴謹?!督瞎峦D》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寫郁茂秋色。畫幅左側(cè)巨峰高聳,石崖間樹木叢生,瀑布湍急,峭石上一亭孤立。右側(cè)水面開闊,近景有歸舟泊岸,江鷗掠水,遠景淺灘僅淡墨幾抹,表現(xiàn)出空間的無限延伸。兩側(cè)景色在空間和視覺上對照鮮明,山石崢嶸,氣勢雄偉,水面迷蒙,氣息柔美,題款“孤亭千仞上,自足恣遠眺。大江浩無涯,誰理任公釣。甲申秋日擬宋人筆”。

      顏嶧,字青來,其活動主要在康熙至乾隆年間。出于李寅門下,擅長青綠山水界畫,以工整富麗見長,傳世作品較少?!斗吕钐粕剿畧D》摹宋人山水,近景巨石突兀,大樹盤曲遒勁,山石蒼勁渾厚,堅硬的質(zhì)感躍然于畫面,水面以大片留白和層波疊浪相結(jié)合,線條的濃淡粗細,布局的疏密相間,形成視覺和空間的對比。山水環(huán)繞間,二人坐于江邊巖石之上若有所思,江上舟中一人獨坐垂釣,屋舍數(shù)間掩映于樹木叢中,一派清閑幽遠的境界。

      2.袁江、袁耀

      袁江和袁耀以山水樓閣界畫著稱,袁江被推為清代“界畫第一”。明、清界畫大都缺乏意境和生氣,袁江、袁耀承繼明代仇英的界畫,將樓閣宮苑與青綠山水完美結(jié)合,描繪內(nèi)容或是即景寫生,或以古代詩詞、神話故事為題。

      《水殿柳風圖》是袁江風格形成期的作品。遠景山巒連綿起伏,山坳間云霧彌漫,充滿神秘奇幻的色彩,結(jié)構(gòu)精巧的殿宇回廊點綴于巖壑之間。近景左側(cè)山峰高聳,樓閣殿宇依山傍水而建,山間綠色成蔭,充滿生機,恰當?shù)攸c出了“楊柳風多水殿涼”的主題。殿內(nèi)殿外的人物或立或坐,刻畫精致生動。畫境幽深奇妙,布局疏密得當,玲瓏剔透、富麗堂皇的建筑物與結(jié)構(gòu)嚴整、紋理繁密的山石互相增添了色彩與意趣,構(gòu)筑出真實廣闊的空間和宏大的氣勢。

      袁耀的《漢宮春曉圖》描繪漢宮春光明媚的秀麗景色。構(gòu)圖用心經(jīng)營,近景樓閣殿宇雕梁畫棟,描畫細致精工。一條開闊的水面分兩岸景色,直延伸至遠山,利用色彩、水墨進行不同層次的渲染,濃淡相宜。圖中物象紋理繁密,瑤臺、殿宇之中,樹石邊、小橋上,人物姿態(tài)各異,徜徉于春光之中,一派祥和的景象,融合了作者對歷史與現(xiàn)實的感悟。用墨重勾輕染,傅色濃淡相宜,用筆細致精工,意境空靈松秀,顯示了其界畫的極高水平。右上自識“漢宮春曉,時壬申九月邗上袁耀擬意”,作于乾隆十七年(1752)。

      袁江、袁耀畫作的欣賞者和購買者,是當時在揚州經(jīng)營鹽業(yè)的鹽商。揚州的鹽商主要來自山西和安徽兩地,安徽的鹽商喜歡“揚州八怪”一路的寫意花卉竹石畫,而山西的鹽商則鐘情于袁江、袁耀的山水樓閣界畫。不同的審美和欣賞趣味,造就了揚州畫壇多種面貌并存。袁江、袁耀這一路的山水樓閣界畫,流行了近百年,隨著安徽鹽商的活躍,山西鹽商逐步退離揚州,其山水樓閣界畫也日趨沒落以至于最終在畫壇上消失了。

      3.王云、蕭晨、顧符禎

      王云(1652—?),字漢藻,號清癡、竹里,高郵人。所畫工筆山水、樓臺、人物近似仇英,其寫意山水偶得明清文人畫法,康熙、雍正間馳名江淮,曾由宋犖舉薦待詔畫院?!肚锷綐情w圖》左側(cè)山峰聳峙,近景一條河流自山巒之間往遠處蜿蜒,坡石、松柏、石橋、點景人物穿插其間,遠景樓閣半掩,峰巒隱約。整體構(gòu)圖疏密輕重、錯落有致,筆墨簡潔明快,描畫出秋色怡人、幽秀雋永的意境,為其晚年80歲所作。

      蕭晨,字靈曦,號中素,是一位兼善詩詞的職業(yè)畫家,其山水、人物畫學習唐、宋及明人,青綠山水極似仇英,畫雪景尤推能手?!短一ㄔ磮D》構(gòu)圖完整秀美,用筆工整細致,人物刻畫工細,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陶淵明筆下山水秀麗、人民安居的桃源佳境。蕭晨此幅有大段題寫,意不在仇十洲之下,可見為畫家得意之筆:“《桃花源記》畫家之黃卷幼婦也,天水趙氏伯駒、伯骕二卷,遂擅名千載。仇十甫雖秀潤過之,然終屬依樣葫蘆耳。是幅亦借逕手卷,師其筆意,不泥其景物,自謂善學前人者矣,識者定之?!比珗D以縱向布局繪全景山水,由下往上看,層次井然,疏密有致,高低錯落,構(gòu)成了回旋往復式的空間。峻峭巍峨的峰巒與開闊平曠的平原屋舍在圖中自然展現(xiàn)出來,烘染出幽深縹緲的桃源仙境。山石施以青綠重彩,成為整幅的重筆,凸顯山巒的體積和層次,屋宇、樹木和人物在山石濃重色調(diào)的映襯下,顯得異常祥和平靜,人物姿態(tài)自然輕逸,形象地傳達了桃花源中人們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顧符禎(1634-?),字瑟如、松巢,江蘇興化人?!墩撍蓤D》作于1686年,松枝茂盛占據(jù)畫面主體,二人松蔭論道,侃侃而談。樹后山峰高聳,云氣繚繞,有瀑布傾瀉直下。整體風格雅逸清秀,山水皴染精細,人物工細傳神。幽深靜謐的山林中,可以傾聽到人聲、水聲、風聲,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也是文人的理想境界。

      4.禹之鼎

      禹之鼎(1647—1716年尚在),字尚吉,號慎齋,興化人。幼師藍瑛,出入宋、元諸家。其寫真多白描,秀媚古雅,為當代第一。禹之鼎曾在康熙年間供奉內(nèi)廷,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京城度過。他的作品往往將人物置于湖山、園林等自然環(huán)境之中,以凸顯主人公的精神氣質(zhì)和性格愛好。

      《念堂肖像圖》,據(jù)史傳記載,念堂為康熙間侍讀喬萊之子,名崇修,字介夫,擅長隸書,禹之鼎曾多次為其作肖像畫。全圖以清勁流暢的筆觸描繪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高山叢樹、清溪幽谷、茅屋修竹,茅屋內(nèi)牛兒悠然休憩、樹蔭下群雞啾啾覓食。在這充滿生機的環(huán)境中,喬念堂隱蔽在一棵大樹后,悄然觀望水邊一個正欲張網(wǎng)捕魚的孩童,描畫出主人公恬淡閑適、熱愛生活的精神面貌。靜謐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渲染出畫中人物平淡天真的心境,使得人物形象飽滿而神形兼?zhèn)?。右上題“物我原須各安穩(wěn),自苫牛屋織雞棲。念堂先生屬寫禹之鼎”。有朱彝尊、查慎行等多人題跋。

      清初遺民畫家唐志契畫風平淡散逸,有元人風韻;查士標的山水冷寂蕭疏、意境荒寒。他們的山水畫代表了當時不同的審美情趣。

      [清]袁江 水殿柳風圖軸 99.2cm×122.9cm 絹本設(shè)色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楊柳風多水殿涼。邗上袁江畫。鈐印:隔千里兮共明月(白)

      二、異軍突起的“揚州八怪”

      關(guān)于“揚州八怪”最早的記載,見于汪鋆的《揚州畫苑錄》:“所惜同時并舉,另出偏師,怪以八名(如李復堂、嘯村之類)……”雖然并無褒意,“揚州八怪”卻由此名揚畫史。綜合各種史料,被稱為“八怪”者有十五人之多:汪士慎、李鱓、金農(nóng)、黃慎、高翔、鄭燮、李方膺、羅聘、高鳳翰、閔貞、華嵒、李葂、邊壽民、楊法、陳撰。他們大多出身貧寒的知識階層,在生活上大都歷經(jīng)坎坷,有的終生不仕,有的經(jīng)過科舉從政,一度出任小官,卻又先后被罷黜或辭官,最后走上了以賣畫為生的道路。生活的清苦、對官場腐敗的不滿,造就了他們狂放不羈的品格,書畫成為他們抒發(fā)心胸志向、表達真情實感的媒介。

      揚州博物館收藏有“揚州八怪”十五家書畫,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他們的藝術(shù)成就,從不同時期的作品可看到他們對于藝術(shù)新風的探索。

      1.別有異趣的花鳥樹石

      “揚州八怪”以異于常人的審美情趣,用自己的構(gòu)思和表現(xiàn)意圖,賦予平凡的景物以藝術(shù)生命力,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傳統(tǒng)的老題材放出新的光彩。

      鄭燮曾說“蘭花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他筆下的蘭竹都生長在山石之間,使其回歸天性,順應自然。此件《蘭竹石圖》軸以石為脈,把一叢叢分散的蘭竹有機地統(tǒng)貫一氣,疏密得當,既嚴整而又有變化。濃墨繪蘭竹,淡筆勾山石,有清高拔俗、自然天成的趣味。乾隆十三年(1748)春,乾隆帝東巡,正在濰縣做知縣的鄭板橋奉命擔任書畫史,臥泰山頂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刻了“乾隆東封書畫史”一印。此畫當是板橋56歲之后所作。

      即使畫一塊石頭,也有不平凡的內(nèi)容和意境。板橋有畫作題跋曰:“今日畫石三幅,一幅寄膠州高鳳翰西園氏,一幅寄燕京圖清格牧山氏,一幅寄江南李鱓復堂氏,三人者,予石友也?!崩铟W、鄭燮、高鳳翰都曾出任知縣,又先后遭遇貶官或辭官,性情耿直,尤如石之堅貞。高鳳翰一生愛石、畫石,并自號石之奴、石道人、石頑老子等等。鄭燮的《柱石圖》軸,畫面上只是一塊孤立的峰石,卻具有沖霄的氣概,“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與陶淵明剛正不阿的氣質(zhì)相比擬,賦予石以人格化。李鱓的畫中幾乎幅幅有石,以石喻人,風骨傲然。

      “揚州八怪”愛梅、植梅、畫梅、詠梅,一方面以梅花舊有的含意,表達自己清高、孤傲、絕俗的處世態(tài)度,同時運用象征、比擬、隱喻等手法,結(jié)合詩詞題跋,借題發(fā)揮,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類現(xiàn)象緊密聯(lián)系。

      金農(nóng)60歲以后,專意畫梅?!睹坊▓D》(圖14)為金農(nóng)75歲時追憶五十年前所見元人粉梅矮卷而作,焦墨揮寫粗干梅樹,繁枝密蕊,滿紙飛花。汪士慎《梅花圖》疏枝橫斜,花朵點點,雖然筆墨無多,雅逸之氣溢于紙上。

      陳撰為人品性孤潔,不愿與達官貴人交往。他筆下的梅花通常只有一兩枝,曼妙多姿,生動有致,體現(xiàn)其孤芳自賞的心態(tài)。與李鱓齊名,人稱“復堂玉幾”。

      羅聘一家人皆工梅花,有“羅家梅派”之稱。羅聘父子合作《梅竹畫對》,形式新穎奇趣,筆法以沒骨法與勾勒法兩相呼應,一用濃墨點花,一用濃墨圈花,嘗道:“元松雪道人畫梅全用水墨,煮石山農(nóng)畫花全用空圈,未有合二法為一幀者,余固作此以自娛悅?!庇深}跋可知,墨梅仿宋楊補之筆意,雙鉤竹擬元李衎筆意。嘉慶三年(1798)冬,羅聘由其子允紹迎歸揚州,此畫作于九月,尚在北京。據(jù)《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當年羅聘曾作《墨梅圖軸》由羅允紹著花,此幅畫對,亦是與允紹合作。

      “揚州八怪”強調(diào)詩情畫意和抒發(fā)胸臆相結(jié)合,通過畫與題跋詩文相結(jié)合的形式,賦予作品以更深的思想內(nèi)涵?!爱嫴蛔愣}足之,畫無聲而詩聲之?!崩铟W的《芭蕉獨鵝圖》構(gòu)圖簡潔,一只白鵝,數(shù)枝芭蕉,再讀題句“為愛鵝群去學書,風神豈與右軍殊。近來不買人間紙,種得芭蕉幾萬株”,則別有一番意境。詩中引用王羲之愛鵝和懷素以芭蕉葉代紙的典故,表現(xiàn)了作者對兩位大書法家的敬慕之心,同時以二人作比,足見李鱓自恃頗高。用筆揮灑自如,豪爽奔放,潑墨酣暢淋漓,將水與墨結(jié)合,并參以書法用筆,形成自己“水墨融成奇趣”的風格。睡鵝用筆簡練,形態(tài)逼真,轉(zhuǎn)頸曲身,喙插羽內(nèi),畫出酣睡正濃的神情,芭蕉潑墨粗寫,氣韻生動。

      李方膺的《盆蘭圖》,盆雖破,而蘭花依然“神完氣足”。李葂“破凍芙蕖色轉(zhuǎn)殊”的臘月荷花,邊壽民的“橫行公子”螃蟹,皆以新穎的題材、獨特的手法、通俗的語言突破舊有的傳統(tǒng)花鳥畫題材方面的局限。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被賦予一定的人性和社會性,豐富了作品的現(xiàn)實內(nèi)容。

      華嵒的花鳥畫有惲壽平清新、秀麗的特點,亦有自己獨特率意、疏宕空靈的情致。有評價“蓋清代花鳥畫,至新羅而窮其變也”(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許多畫家繼承他的花鳥畫技法,《江都續(xù)志》說:“揚州自乾隆后,畫家多取法新羅山人,號新羅派?!?/p>

      [清]袁耀 漢宮春曉圖軸 196cm×100.5cm 絹本設(shè)色康熙三十一年(1692)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漢宮春曉,時壬申九月。邗上袁耀擬意。鈐?。涸。ò祝?昭道(朱)

      2.寫意寫神的人物神怪

      在文人畫中,人物畫一向被忽視而置于次要的地位?!皳P州八怪”中,黃慎、閔貞是專門的人物畫家,金農(nóng)、羅聘兼善人物。除傳統(tǒng)的歷史人物故事、神仙、高士、仕女等外,也畫為士大夫階層所不屑的市民生活題材與勞動人民生活題材,創(chuàng)作出針砭時弊,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作品。如黃慎的行乞圖、漁父圖,至于鬼趣圖,更是金農(nóng)和羅聘的獨創(chuàng),實質(zhì)是借鬼諷今。

      黃慎筆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寫神不寫真,寫意不寫形”,尤其是人物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刻畫,十分傳神?!顿p梅圖》畫一老翁手捧一梅瓶,兩眼凝視著折枝梅花,安然祥和而又若有所思。上題“品原絕世誰同調(diào),骨是平生不可人”,可見老翁與梅同樣有著清姿傲骨、孤高自賞的品格。

      鐘馗是黃慎擅長創(chuàng)作的神仙佛道題材之一,融合文人畫的精妙筆墨與民間畫的生動造型,其個性鮮明的風格和深刻獨特的社會性內(nèi)容,在揚州畫家中獨樹一幟。

      閔貞被稱作“閔孝子”,因雙親早逝,一心想追寫雙親遺像,刻苦學習肖像畫。其人物畫造型準確生動,既能粗筆寫意,又能工筆細描,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栋俗佑^燈圖》畫八個兒童圍在一起爭觀花燈。兒童形象渾樸自然,天真爛漫,臉胖而圓,身短而粗,面部神態(tài)各不相同,眼神凝于一處,不僅傳神,而且極富生活情趣。畫家運用了濃淡粗細富于變化的筆墨線條,刻畫出兒童不同的身形與姿態(tài)。

      [清]邊壽民 螃蟹圖冊頁 21.2cm×33.2cm 紙本設(shè)色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姜米醯鹽共濁醪,欹斜烏帽任酕醄。饒君自負雙鉗健,籬菊秋風饜老饕。頤公。鈐?。褐翊埃ò祝?頤吟(朱)

      3.秀雅偶作的城市山水

      揚州民謠有“金臉銀花卉,要討飯畫山水”的說法,山水畫在“揚州八怪”的創(chuàng)作中,成就遠不及他們的花鳥畫與人物畫。他們當中,汪士慎、李鱓早年曾學畫山水,而后轉(zhuǎn)向畫花鳥。華喦、羅聘、黃慎兼能畫山水,只有高翔以山水著稱,用筆簡練秀雅,但大幅山水缺乏氣韻,筆墨松散,取材于揚州的城市山水別具情趣。

      《彈指閣圖》,整個畫面簡潔而秀雅,全以淡墨勾潤,濃墨點襯,樹干蒼老,筋骨畢現(xiàn),在清疏的景色之中,透出一股秀逸之氣。籬落當中繪有二人,只寥寥數(shù)筆,生動地繪出了人物的神情動態(tài)。

      黃慎雖然“不以山水名”,但山水畫也有一定的造詣,大幅和小景都各盡其妙,瀟灑有致?!兑褂旰眻D》題詩:“夜雨寒潮憶敝廬,人生只合老樵漁。五湖收拾看花眼,歸去青山好著書?!碑嬅嬉詽娔珴窆P揮寫,氣勢磅礴,墨色層次分明,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4.個性張揚的各體書法

      清代前期,文人們?yōu)榱藨犊婆e考試,爭相效法規(guī)范嚴整卻毫無個性的“館閣體”。“揚州八怪”常以書筆入畫,又以畫筆入書,使書畫融為一體。鄭燮自謂“學詩不成去學寫,學寫不成去學畫”。鄭板橋突破陳規(guī),創(chuàng)造了“板橋體”,以漢八分雜入楷、行、草,稱為“六分半書”,意為比古代的“八分書體”隸書尚欠一分半。其書法參以作畫的手法,高古簡樸,風姿綽約,意態(tài)灑脫。蔣士銓贊他:“板橋?qū)懽秩缱魈m,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qū)懱m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

      黃慎草書學唐代懷素書法點畫紛披,結(jié)字奇古險絕,散而有連,筆墨濃淡干濕,變化多端,極具趣味。被評作“其字如疏影橫斜,蒼藤盤結(jié),然則山人詩中有畫也可,字中有畫也可”,一語道出黃慎書畫之間緊密相連的關(guān)系。其草書,猶如清泉直瀉,有著強烈的節(jié)奏,大小參差,千姿百態(tài)。

      金農(nóng)奉行個性解放、不趨時流,一生創(chuàng)作的書體大致有隸書、行書、寫經(jīng)體楷書、楷隸、漆書,是由帖學向碑學轉(zhuǎn)換的關(guān)鍵人物,創(chuàng)造出新的書法審美形象。隸書《四言茶贊》軸是金農(nóng)漆書成熟以后的代表作,橫筆、捺筆寬厚粗壯,豎畫和撇畫則瘦削堅挺,筆畫的長短、粗細、拉頓形成強烈而夸張的對比。整體格調(diào)遒勁鈍拙,古樸謹嚴而不失奔放爛漫之趣,追求率真古拙的意趣,強化用筆的金石氣,顯示的是天然去雕琢的美和張揚鮮明的個性。

      汪士慎工于楷行,用筆含隸意,隸書脫胎于漢碑,結(jié)體方整,法度嚴密,古拙厚樸,雄渾有氣魄。《隸書試涇縣茶軸》是汪士慎在管希寧(號幼孚)齋中品涇縣茶所作。

      高翔題畫,有書余之說,意思是自己的畫僅是書法之余事,可見其對書法自視甚高,不屑為畫工也。其行書瘦、勁、硬,其畫疏、簡、秀,以書入畫,巧妙地運用了書畫用筆同法的技巧。

      [清]王云 秋山樓閣圖軸 118.8cm×105cm 絹本設(shè)色 雍正九年(1731)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雍正九年嘉平月,八十老人王云。鈐?。和踉疲ò祝?清癡老人(朱)

      楊法篆隸行草各體皆擅?!缎袝逖栽姟份S結(jié)體奇趣,用筆生拙,鐵畫銀鉤,極具金石之味。

      “揚州八怪”諸家,身份、地位和經(jīng)歷不盡相同,思想和藝術(shù)風格亦不相同。他們藝術(shù)上兼容并蓄,生活上相濡以沫,一掃文人相輕的舊習,結(jié)成了深厚的交誼。從最年長的陳撰到最年幼的羅聘,書畫創(chuàng)作時間延續(xù)近百年,形成一個傳承有序、個性鮮明的畫派。

      [清]蕭晨 桃花源圖軸 193cm×65.5cm 絹本設(shè)色康熙四十一年(1702)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桃花源記。畫家之黃卷幼婦也。天水趙氏伯駒、伯二卷,遂擅名千載。仇十甫雖秀潤過之,然終屬依樣葫蘆耳。是幅亦借逕于卷,師其筆意,不泥其景物,自謂善學前人者矣。識者定之。壬午清和蕭晨識。鈐印:蕭晨?。ㄖ欤?/p>

      三、溫婉靈秀的晚清書畫

      晚清揚州經(jīng)濟地位衰退,地方文化風氣依然濃厚。嘉道時期的“揚州學派”治學內(nèi)容的博大精深,在經(jīng)史、子學、古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道光年間的冶春后社,是揚州地方名流文人學者成立的文學團體,在盆景、書畫、詩文、園林、醫(yī)學等多方面,皆成就斐然。民國時期董玉書的《蕪城懷舊錄》記述清代中葉直至民國年間揚州的掌故逸事,其中關(guān)于文人墨客的記載頗多:“(王小某)畫宗新羅,為海內(nèi)所重,嘗住觀音庵。當時士大夫皆非王畫吳(讓之)書不足相配。若不得其一,即以為減色。”又記:“畫家李墅,字石湖,又號壺道人,居揚州常府巷內(nèi)。初學畫于王拓村。拓村畫摹新羅山人一派,傳自小某,石湖為小某再傳弟子。后于陳若木精研宋、元筆法,畫學益進而上之,聲譽日起。揚州畫師初推王小某,王小某以后又推陳若木,陳若木以后當推李石湖。”又有“邗上五朱”(朱鶴年、朱文新、朱本、朱齡、朱沆)、“揚州十小”(王小某、閔小白、魏小眠、徐小谷、巫小箴、卜小泉、李小淮、吳小莊、翁小海、史小妍)。這個時期的揚州畫壇,揚州本土的書畫家占據(jù)主流,王柘村、王虎榜,陳重慶、陳含光,王兆祥、王應祥,包世臣及其弟子梅植之、吳讓之等,父子、兄弟、師徒之間書畫傳承有序,整體風格上比較接近,普遍呈現(xiàn)出一派恬淡清新的審美情趣。繪畫題材從雅俗共賞到重俗輕雅,貼近現(xiàn)實生活,充滿市井風情,是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揚州社會風俗和人文歷史的縮影。

      此外,還有寓居揚州的如張賜寧、蓮溪等,被列入海上畫派倪田、虛谷等。

      1.王素《爭水圖》

      王素(1794—1877),字小梅,晚號遜之,甘泉(今江蘇揚州)人。多臨華嵒,擅長人物花鳥。從表現(xiàn)手法上趨向纖秀,多小筆勾描,偶有大筆揮寫。

      《爭水圖》作于1859年,當時王素為躲避太平天國戰(zhàn)亂,遷居邵伯、郭村。咸豐六年(1856),江南特大旱災,作者身逢戰(zhàn)亂和旱災,目睹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題跋署“有冬心先生畫本,余背臨大概”,雖是背臨,實是和王素所處的時代背景相契合。畫面人物姿態(tài)神情各異,惟妙惟肖,持棍者、揮拳者、呼喊者、勸阻者,一場爭水的搏斗即將爆發(fā)。幾棵老樹,一架水車,一只小狗,數(shù)塊秧田,場景極具生活氣息,是當時市井文化題材的代表作。

      [清]禹之鼎 念堂肖像圖軸 117.8cm×57.2cm 絹本設(shè)色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物我原須各安穩(wěn),自苫牛屋織雞棲。念堂先生屬寫。禹之鼎。鈐印:慎齋禹之鼎?。ò祝?廣陵濤漁人(朱)

      [清]唐志契 臨白石翁山水圖軸 86.4cm×43.3cm綾本水墨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偶臨白石翁筆。唐志契。鈐?。盒ㄖ欤?唐志契?。ò祝?/p>

      2.陳若木《麥間野稚圖》

      陳崇光(1839—1896),原名炤,字崇光,后改字若木、江蘇揚州人。初為雕花工,后為虞蟾弟子?!爱嬌剿宋锘B俱工,沉著古厚,力追宋元。”(黃賓虹《古畫微》)

      《麥間野稚圖》左側(cè)一樹貫穿整個畫面,右下方兩只野雉相互凝視,立于麥穗與野花之間。羽毛、樹干的質(zhì)感,麥穗、野花的飽滿,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濃墨皴擦枝干,淡彩勾花點葉,赭色的麥穗和羽毛,更增添了生動而亮麗的情趣。筆力沉穩(wěn),墨彩滋潤,色調(diào)明快,一派鄉(xiāng)間天然野趣。

      3.包世臣行書《臨秋深帖軸》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晚號倦翁,安徽涇縣人,晚年定居揚州。所著《藝舟雙楫》是清代碑學思想的經(jīng)典之一。

      此件行書兩行大字是臨寫《秋深帖》,小字題款“鴻堂所刻伯高秋深帖以為天下第一書,實乃吳興臨寫”。意為:董其昌的《戲鴻堂法帖》收錄了唐代張旭的《秋深帖》,以為是天下第一書,其實是趙孟頫所臨寫的。

      雖是摹寫,從中仍可看出包世臣自己的面貌。既有南帖輕靈秀逸的筆法,又融進北碑渾穆厚重的金石氣。墨色豐潤,酣暢淋漓,落筆潑辣,氣勢貫通。

      [清]查士標 詩畫冊頁 23.2cm×16cm×4 紙本墨筆 康熙五年(1666)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此幅仿子久天池石壁意也,與子久虞山圖筆法相似,更加蒼率,意在筆韻,觀者教之。時丙午六月也。士標。谷靜鳥飛絕,天空云度閑。爾時一回有,眼底無青山。士標書。夏禹玉有秋江垂釣圖,禹玉輕北宗,宋時馬夏之名不讓董巨,亦畫家之有氣骨者,時一擬之以□浮靡,但貴不落習氣耳。新秋客卯上之西郊漫識。士標。秋云淡無色,溪樹紅可憐。是誰來領(lǐng)略,釣罷老漁船。查士標。鈐?。好粉郑ㄖ欤?查士標?。ò祝?二瞻(朱) 士標(朱)

      4.吳讓之《柳蟬圖軸》

      吳熙載(1799—1870),原名廷揚,字熙載,后以字行,改字讓之,江蘇儀征人。擅長書法、篆刻,師事包世臣,寫意花鳥清疏淡雅,風韻有致。此件《柳蟬圖》構(gòu)圖極簡,向上伸展的枝干,向下飄拂的柳條,一只棲息的鳴蟬。筆墨秀逸而又簡約,柳葉靈動而不飄浮,墨色濃淡得宜,充滿生機。

      5.汪鋆《龍舟競渡圖軸》

      汪鋆(1816—?),字硯山,號十二硯齋,江蘇儀征人。汪鋆一生大部分時間在揚州城內(nèi)度過,熟知揚州地方掌故,輯清代揚州畫人為《揚州畫苑錄》。

      《龍舟競渡圖》真實地再現(xiàn)了揚州的秀麗風光。近景繪大虹橋下一小舟駛過,水面波光粼粼,兩只龍舟和四只小舟齊往湖心聚攏。遠景開闊,白塔高聳于柳樹叢中。龍舟上錦旗飛舞,劃手奮力擊水,似有鼓聲咚咚,槳聲嘩嘩,緊張激烈的氣氛從蕩漾的水波中彌漫開來。兩岸觀者紛集,營造出熱鬧而不喧囂的歡慶場面。人物、樹木、亭橋用筆簡易,而作為整幅畫主體的龍舟,則不吝用筆,華麗精美畢現(xiàn)于筆端。

      6.李墅《四相簪花圖扇頁》

      李墅,清末民初。字石湖,后作石壺,江蘇揚州人。初為王連弟子,后專攻宋元筆意,山水人物、草蟲花卉,無不精妙。

      畫面場景用屏風分割成兩部分。左側(cè),三人圍桌而坐,帽上簪戴芍藥,正欲暢飲,背對畫面者側(cè)首,將觀者視線引往畫面右側(cè):一官員趕赴宴席,侍女為其簪戴芍藥,小童為其敬獻美酒。四周垂柳翠竹、蒼松碧草,點明了春末夏初的節(jié)候特征。人物姿態(tài)神情各異,面部暈染細膩,生動傳神。整個畫面工筆重彩,恰到好處地勾畫出歡暢明快的氛圍。

      7.陳康侯《育蠶圖》

      晚清繪畫中的女性形象普遍纖瘦柔弱、低首垂目、修頸削肩,表現(xiàn)出“病態(tài)美”的精神氣質(zhì),多感懷傷春悲秋、年華老去,常將女性置于琴棋書畫、踏春游玩、蠶桑紡織等特定的生活場景中。此件《育蠶圖》畫意是“桑下女兒愁”的勞作情境,描繪育蠶女子俯身的動態(tài)美,又用極為工致細膩的筆法表現(xiàn)女子的妝容、發(fā)型、服飾,是符合當時人們審美的理想化的美人形象。室內(nèi)的燭臺茶具、窗外的樹木花石等布景都增添了整個畫面的雅致之美,勞動的主題相對削弱了。

      8.吉亮工《草書七言聯(lián)》

      吉亮工(1857—1915),字柱臣,揚州人。清高孤傲,特立獨行,世人常以“瘋子”視之。吉亮工為自己撰寫《風先生傳》,自稱為“風先生”。書法工力雄厚,多為狂草,有“龍章鳳篆”之稱。

      “牽牛試飲溪頭月,在馬遙呼水面船”,題“嵌牛頭馬面四字”,筆勢飛動,結(jié)體舒展而俊美,草書為當時揚城第一高手。

      有清一代,揚州畫壇由鼎盛到衰微,從雅俗共賞到重俗輕雅,從聚天下名士到以揚州本土書畫家為主,書畫家們共同譜寫了揚州的風土人情、百態(tài)人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成為永遠的城市記憶。

      [清]鄭燮 蘭竹石圖軸 178cm×102cm 紙本墨筆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平生愛所南先生及陳古白畫蘭竹,既又見大滌子畫石,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構(gòu)成石勢,然后以蘭竹彌縫其間,雖學之兩家而筆墨則一氣也。宏翁同學老長兄善品題書畫,故就正焉。板橋鄭燮。鈐?。呵|封書畫史(白) 歌吹古揚州(朱)

      [清]金農(nóng) 梅花圖軸 128.9cm×40cm 絹本設(shè)色 乾隆二十六年(1761)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田居先生為吾鄉(xiāng)前輩,舊為監(jiān)察御史。每得名跡,必招賞于清池白石間。其藏元至大辛少府貢粉矮梅卷,繁枝密萼,花光迷離,恍如曉雪之方開也。先生最愛予小詩,索題紙尾者三。忽忽五十年情事矣,先生逝后,宅屬他人,畫亦遂失。今凝想寫之,玉壺春色,仿佛江路野橋二月也。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nóng)畫記時年七十又五。鈐?。航疝r(nóng)印信(朱)

      [清]汪士慎 梅花圖軸 115cm×31.5cm 紙本墨筆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崩崖懸峭未全枯,門外青青長綠莩。昨夜雪深三尺許,一枝先插酒家胡。老匏句。溪東外史汪慎寫。鈐?。喊⑸鳎ò祝?近人(朱)

      [清]陳撰 梅花圖冊頁 26.7cm×24.5cm×2 紙本設(shè)色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粉面。此梅多作懸枝于嶺下,落筆清秀,三橋文氏工于其畫,遺傳今人難以追隨。玉幾陳撰涂草。素芳。月下橫枝,出人意外之趣。宋代清舍主人石鈺專使月梅,方見筆中冷趣,后學追摹,均未有過,前人筆墨天然,難求陳法。玉幾山人畫。鈐?。河駧咨饺耍ò祝?陳撰(朱) 玉幾(朱) 撰?。ò祝?/p>

      [清]羅聘 梅竹畫對 110.7cm×25.4cm×2 紙本墨筆 嘉慶三年(1798)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嘉慶三年九月既望,喜與苕庵姻契同寓于恩綸堂。將南歸,出此紙索愚父子合作楹聯(lián)。因命梅癡仿逃禪墨趣;予以息齋勾勒法成之,并題二十字以博雪和。詩曰:『歲晚瑯玕節(jié),春風玉雪姿。別離形夢寐,澹月下簾帷?!辉姵瑟氉萌硪?!不知其詩不成詩,字不成字也!余與苕庵最契,幾欲毀去,姑留之,以俟明日看,或不肯時時忘此醉態(tài)耳!如真不可留,亦留此以俟他年,以此劣跡換予得意作,何如?明日再題。竹叟羅聘寒花歲宴倍精神,得似江南一段春。幸有長身君子在,海天相遇伴吟呻。越日早起筆記。兩峰道人。鈐?。撼计福ò祝?/p>

      [清]王素 爭水圖卷 30.8cm×132.8cm 紙本設(shè)色 咸豐九年(1859)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種密移疏綠毯平,行間清淺谷紋生。誰知細細青青草,中有豐年擊壤聲。己未四月兵燹移居永安市中,有冬心先生畫本,背臨大概,恐見者為之一笑。小某王素。鈐?。盒∶酚肿诌d之(朱)

      [清]李方膺 盆蘭圖軸 112cm×34cm 紙本墨筆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買塊蘭花要整根,神完氣足長兒孫。莫嫌此日銀芽少,只待來年發(fā)滿□。晴江李方膺寫。鈐?。合衫睿ㄖ欤?/p>

      [清]李葂 墨荷圖軸 123cm×61cm 紙本墨筆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不涂鉛粉不施朱,破凍芙渠色轉(zhuǎn)殊。為問君家舊花墅,雪深有此一枝無?寫意留別星野同社老弟。嘯村葂。臘月八日。鈐?。豪钊x?。ò祝?用我法(朱) 飲少輒醉(白)

      [清]倪田 梅妻鶴子圖軸 145.4cm×78.7cm 紙本設(shè)色 光緒二十九(1903)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光緒癸卯春正月之吉,邗上倪墨耕寫于壁月盦。鈐?。耗邔毺镩L壽?。ò祝?墨耕(朱)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芍藥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紅藥當年解送行,而今墨影亦縱橫。花花草草皆生動,大有蹁躚士女情。懊道人。鈐?。豪锷疲ò祝?/p>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芙蓉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美人期不來,秋水寒如此。隔岸芙容花,瞑色空江里。鈐?。瑚W(朱)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魚啖月影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魚啖月影。鈐?。瑚W(朱)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萱花蝴蝶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萬事浮云過眼空,前人作畫我相同?;ɑú莶蒿w飛碟,盡付莊周一夢中。鈐印:鱓?。ò祝?/p>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荷花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捧出茅山女道冠。鈐?。瑚W(白)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萱花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堂前無雜植,一色是宜男。永日簾櫳靜,相看意自酣。鈐?。豪铟W(白)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茉莉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深閣晚妝近,爭開羅綺前。芳馨風緩緩,采摘月娟娟。種自宜南土,根難到隔年。寫茉利節(jié)錄野人詩。復堂。鈐?。褐醒螅ㄖ欤?/p>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蘿卜白菜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蘿卜不如菜根。懊道人。鈐印:宗楊(白)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豆莢蟋蟀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寧教豆架哥哥叫,莫聽床頭蟋蟀聲。鈐?。瑚W(朱)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桃花來禽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乾隆二十年小春制。復堂李鱓。鈐?。簭吞茫ò祝?/p>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梅花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請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懊道人仿青藤。鈐?。簭吞茫ò祝?/p>

      [清]李鱓 花鳥魚蟲菜蔬圖冊之芋筍圖30.1cm×18.4cm 紙本墨筆 175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已分長鑱老此生,翛然不羨五侯鯖。朝餐水上雕胡飯,夜掘山中玉糝羹。懊道人。鈐?。瑚W?。ò祝?/p>

      [清]汪鋆 龍舟競渡圖軸 122cm×30cm 紙本設(shè)色 同治十二年(1873)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揚俗,龍船自五月朔至十八日為一市,船長數(shù)丈,前首后尾,儼然龍也。四角枋柱,揚旌曳旗,以金鼓振之,與水聲相激,游船士女簇擁如云,于午日為最勝。自癸丑亂后,此戲罕聞,憶而寫之,以記當時之盛。同治十二年歲在癸酉首夏汪鋆并記。鈐?。簝x征汪鋆硯山書畫印(白)

      [清]黃慎 賞梅圖軸 157cm×77.5cm 紙本設(shè)色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品原絕世誰同調(diào),骨是平生不可人。作劉鰲石句。閩中黃慎。鈐?。狐S慎(白文) 躬懋(朱文)

      [清]華嵒 荷鷺圖軸 120.3cm×65cm 紙本設(shè)色 乾隆十六年(1751) 揚州博物館藏款識: 辛未谷雨前二日。新羅山人寫于冷翠閣。鈐?。喝A嵒(白) 秋岳(白) 解弢(白)

      [清]包世臣 行書臨秋深帖軸 79.5cm×44.6cm 紙本 揚州博物館藏釋文:秋深不審,氣力復如何也。鴻堂所刻伯高秋深帖,以為天下第一書,實乃吳興臨寫。倦翁記。鈐?。喊组T倦游閣外史(朱) 包世臣印(朱) 慎伯(白)

      [清]吉亮工 草書七言聯(lián) 137cm×20cm 紙本 揚州博物館藏釋文:牽牛試飲溪頭月,在馬遙呼水面船。馬伯梁嵌牛頭馬面四字聯(lián)。風先生書。鈐?。猴L(朱)

      [清]鄭燮 行書節(jié)錄懷素自敘軸 180.9cm×107cm 紙本 乾隆二十年(1755) 揚州博物館藏釋文:其述形似則有張禮部云“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王永州邕云“初疑輕煙澹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語疾速則有竇御史冀云“筆下唯看激(脫“電”字)流,字成只畏盤龍走”;皆辭旨激切,理識玄奧。乾隆乙亥書為朗老年學長兄雅鑒。板橋鄭燮。鈐?。呵|封書畫史(白) 丙辰進士(朱)

      [清]黃慎 草書七律詩軸 125cm×52cm 紙本 揚州博物館藏釋文:裘馬自憐游已倦,五湖歸去鬢絲明。王維終古為伶役,宋玉誰呼是老兵。關(guān)路踉蹌榆莢雨,鄉(xiāng)心格磔鷓古聲。相逢一醉春風軟,笑插花枝出禁城。寧化黃慎。鈐?。狐S慎(白) 癭瓢山人(白)

      [清]金農(nóng) 隸書四言茶贊軸 170.2cm×48.2cm 紙本乾隆十年(1745) 揚州博物館藏釋文:采英于山,著經(jīng)于羽,荈烈蔎芳,滌清神宇。乾隆乙丑六月書于佳樹堂。錢唐金農(nóng)。鈐?。荷诙∶ò祝?金農(nóng)之?。ò祝?壽門(朱)冬心先生(朱)

      [清]汪士慎 隸書試涇縣茶詩軸131cm×35.5cm 紙本 揚州博物館藏釋文:不知涇邑山之涯,春風茁此香靈芽。兩莖細葉雀舌卷,蒸焙工夫應不淺。宣州諸荼此絕倫,芳馨那遜龍山春。一甌瑟瑟散輕蕊,品題誰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長空靄靄西林晚,疏雨濕煙客忘返。幼孚齋中試涇縣茶。巢林老人慎。鈐印:左盲生(白)

      [清]楊法 行書五言詩軸 102cm×35.4cm 紙本揚州博物館藏釋文:騁日千田土,風沙極四維。競成中道斷,難禁暮年思。昔者滹沱上,奔騰飛渡為。先人傳一硯,永寶染柔翰。風字形真璞,蓮青色可餐。圖南任魚躍,蠖屈想龍蟠。我亦施孫子,深知繼述難。孤云欣絕類,烏兔莫之求。舒卷從吾好,消搖率自由。無心每獨往,得意或淹留。下視群龍戲,凌空笑未休。禮耕主人屬。楊法書。鈐?。宏P(guān)中楊大(白)

      猜你喜歡
      款識鈐印紙本
      韓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河北畫報(2021年12期)2021-09-09 08:15:00
      夏昶作品欣賞
      擔當
      中國書畫(2020年10期)2020-03-09 06:27:44
      金石學視域下陶瓷款識的學術(shù)獨立性研究
      陶瓷(2020年10期)2020-01-09 20:08:17
      蘭華生作品
      國畫家(2019年4期)2019-10-14 05:50:20
      清 李觶 花草蟲鳥冊頁
      收藏與投資(2017年4期)2017-05-30 05:19:17
      錚錚鐵骨(紙本水墨)
      土觀呼圖克圖駐京期間的貢獻探析——從摩利支佛母像款識談起
      西藏研究(2016年2期)2016-06-05 11:31:11
      吐魯番發(fā)現(xiàn)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識字體結(jié)構(gòu)研究
      蓬莱市| 塔河县| 无棣县| 开鲁县| 阳原县| 思茅市| 巨野县| 中牟县| 鱼台县| 林州市| 偏关县| 芦山县| 伊通| 宁国市| 浪卡子县| 凤城市| 呼玛县| 仁布县| 宝丰县| 屏东县| 盐城市| 江都市| 新河县| 大方县| 毕节市| 定陶县| 锡林郭勒盟| 塔城市| 蒲城县| 宜兰市| 江达县| 莱州市| 开封市| 赤壁市| 贡山| 崇文区| 获嘉县| 肥西县| 大田县| 郁南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