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皮
由哈勃空間望遠鏡(近紅外/黃色調圖像)、斯必澤空間望遠鏡(紅外/紅色調圖像)和錢德拉空間望遠鏡(X射線/藍色調圖像)共同拍攝的銀河系中心的景象。圖中天區(qū)寬度相當于一個滿月,中央偏右位置的藍白色亮斑即為銀心黑洞所在位置。(Credits:NASNJPL-Caltech/ESA/CXC/STScl)
多年前,我作為一個天文專業(yè)的學生,第一次來到天文臺進行觀測實習。在那之前我還從來沒有看見過“真正的”星空,所以可想而知,當夜幕降臨,星辰從天空中浮現(xiàn)的那一刻,我有多么驚訝:星星居然可以這么多、這么亮,那種宏大、莊嚴、神秘又無情的美感,秉持著凌駕于一切的秩序,不管人世間如何悲歡離合,滄海桑田,都以不變的步調永恒向前。
對它越沉迷、越探究,就會不斷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從原本以為空無一物的虛空中涌現(xiàn)出來。那是天體運行的秩序與韻律之美,只遵從引力這一項最簡單的法則,卻奏出無比豐富協(xié)調的交響;是光譜線條的參差錯落之美,隱含著恒星能夠告訴我們的門乎全部信息,一層層深藏在密集的條紋之下;是各種各樣巨大而怪誕的天體們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光怪陸離之美,我們在極端遙遠、因而也是極端安全的距離上遠遠觀望極端暴烈和危險的現(xiàn)象,這種極度的反差為心靈提供奇妙的愉悅;更是最大尺度上的均衡之美,不管我們望向哪一個方向,看到的宇宙都相差無幾,不管我們身處宇宙的哪一個地方,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重回可觀測宇宙的中心,遙遠的星系按照同樣的規(guī)律遠離我們。
有的美只能由遙遠的距離產(chǎn)生,有的美需要在超越日常的抽象層級上領會。領會它需要一點點科學訓練、—點點擺脫日常的思維,一點點就夠。天文之美最奇特之處,是它往往超越我們的感官尺度。在時間上遠遠超過人類的壽命,在空間上遠遠超過人類的身體,在景觀層級上很少停留于直觀感受的層面。感受它的美需要一點時間,然而一旦發(fā)現(xiàn),你會像我一樣無法舍棄。來試試吧。
位于大麥哲倫星云內(nèi)的蜘蛛星云,距離我們160000光年之遙,卻仍向我們提供了關于恒星誕生區(qū)、超級巨星、明亮氣體云和超新星爆發(fā)的豐富細節(jié)。(Credit:ESO)
蜘蛛星云的局部放大,圖片正中央是極其明亮的恒星VFTS 682,它是已知最大、最亮的恒星之一,質量是太陽的150倍,發(fā)光量達到太陽的320萬倍。在圖片中央稍右下的明亮星團是R136,包含了大量與VFTS 682同等級的剛剛誕生的超級巨星,是已知的最活躍的恒星形成區(qū)。
(Credits:ES0/M.-R.Cioni/VISTA麥哲倫星云巡天鳴謝:劍橋天文巡天部)
位于仙后座的肥皂泡星云(NGC 7635),距離我們7100光年。一顆質量約為45個太陽的巨大恒星以時速600萬千米的猛烈星風,在宇宙中“吹出”這個直徑7光年的泡泡。哈勃空間望遠鏡在26周年生日當天拍下了這張圖片。
(Credits:NASA,ESA,及哈勃滄海遺珠小組)
6500萬光年外的棒旋星系NGC 1398。棒狀結構位于星系中心,從棒的兩端伸出旋臂。雖然大多數(shù)恒星在星系盤上均勻分布,但塵埃、氣體和從它們中誕生的明亮巨星位于旋臂上。巨星像是夜晚公路上的路燈一樣標識出了旋臂的形狀。(Credit:ESO)
位于天鵝座的面紗星云,距離我們2100光年,而星云的總寬度為110光年,占據(jù)了一片相當于6個滿月的天空。它是一顆大質量恒星在8000年前發(fā)生超新星爆發(fā)的產(chǎn)物。
(Credits:NASA,ESA,及哈勃滄海遺珠小組)
銀河、滿月與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列(ALMA)。(Credits:ESO/S.Guisard)
高懸在甚大望遠鏡(VLT)上空的銀河,360°全景。圖中左側的亮斑是大小麥哲倫星云,右側的明亮部分是黃道光,這是太陽系內(nèi)分布在黃道面上的行星際塵埃散射了陽光導致的。(Credits:F.Char/E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