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際春
有很多次,都是在我和老公爭吵的時候,他打了我,他說是我把他的火“拱”上來的。他這樣打人就對嗎?
任何情況下,除了正當防衛(wèi),打人都是不對的。可是,打人不對,也并不能自動代表你氣人就是對的呀,倘若你真的有譏諷、貶低他的話,我們不能用別人的錯來免除或洗刷自己的錯。
你們夫妻已經(jīng)多次上演相同的“戲碼”,對于反復出現(xiàn)的模式,心理學的經(jīng)驗之談是:一、必須高度重視。二、很可能是兩人的共謀,即一個巴掌拍不響。當然這種共謀大概率是無意識、情緒化下的自動反應。
爭辯對與錯是非常表淺且無用的工作,要想真正、徹底地解決問題,則要帶著好奇和決心,去仔細審視你們兩人互動的細節(jié),找到暴力發(fā)生的源頭和內(nèi)在動因。
先來檢視自己是不是有他說的“拱火”嫌疑。挨打有時是一種巧妙的變被動為主動的心理防御機制,有點兒像“苦肉計”,通過挨打可以獲得所謂“正義的權(quán)利”。于是有些女性會不自覺地選擇這么做,特別是當對方并非暴徒,而是有內(nèi)疚之心的人或愛你的人時。激怒對方,預期對方會動手,之后會后悔、道歉,用些許皮肉之痛換取隨后老公的補償,金錢的、情感的、道德的等。有時,這其中的獲益讓人欲罷不能,如獲得對老公的操控,道德的制高點—絕對正確,眾人的同情—滿足受害者情結(jié),顛倒是非—本來沒理,但因男方動手理虧,于是女方?jīng)]理也變有理,諸如此類。
運用這種方式的女性,即便得到了她想要的東西,無論是物質(zhì)的還是道德的,但無疑都是暫時的,從長遠看,這種不健康的方式必定得不償失,會引發(fā)暴力升級、耗盡雙方的情感,最后兩敗俱傷。如果發(fā)現(xiàn)或者有點兒懷疑自己有類似的模式,建議你去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不是為了他,是為了你自己。因為它通常都是源自早年原生家庭的或扭曲、或創(chuàng)傷的經(jīng)歷,常年習得,很難僅僅通過知識、道理,如看書和自我反思就發(fā)生改變。
以我的一個來訪者為例。她貌美優(yōu)秀,年紀不太大,四十出頭,卻已經(jīng)結(jié)了3次婚,每次婚姻都會進入暴力、準暴力的程度。第一次婚姻她認為對方是渣男,居然對女人動手,而自己太年輕看走眼了,想都沒想就迅速離婚了。第二次她比較謹慎,和對方認真相處之后才結(jié)婚,可婚后發(fā)現(xiàn)他變了,雙方從看不慣漸漸上升到吵架,吵得兇了,對方動了手,這是她無論如何也忍不了的,于是又離了婚。她心灰意冷獨自過了好幾年后才進入第三次婚姻,這一次,她更慎重,請親朋好友把關(guān),大家都認為結(jié)婚對象是個好脾氣、敦厚的人。可不到一年,對方變得冷冰冰、不著家,雖沒有動手,可她感覺他在對她實施“冷暴力”。這一次,她終于開始懷疑問題會不會出在自己這一方。
經(jīng)過咨詢發(fā)現(xiàn),和前面的機制類似又更復雜。她有一個不被丈夫愛、也不會愛孩子的尖酸刻薄的媽媽,對她要求很高。她在不自覺中完全認同、習得了媽媽的那一套。在外,她和同事、朋友相處都很好,可一進入親密關(guān)系,她就變了一個人—變身為她媽媽,她自己完全沒意識到,她總覺得是對方變了。她強烈渴望被愛,又深信自己得不到愛,不配愛,沒有人會真的愛她。當一個男人聲稱愛她的時候,她既高興得意,又惶恐懷疑,她反復試探、刺傷、貶低對方,想讓對方證明他的愛,這樣做的結(jié)果當然證明了他們的愛是靠不住的,她掉進自我預言實現(xiàn)的牢籠。
希望你的情況沒這么復雜和困難,如果你來自幸福美滿的家庭,也確定自己沒有使用過分的言語,或想貶低、激怒對方等。那么,可將注意力轉(zhuǎn)向:1.溝通。是不是你們溝通不暢,如他不善言辭只能行動化?2.轉(zhuǎn)向他的成長史,幫助他看看是不是有創(chuàng)傷經(jīng)歷才引發(fā)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