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如
斯蒂文·霍金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物理天才,被世人稱之為“宇宙之王”。但是命運待他卻十分殘酷,21歲那年便被肌肉萎縮癥禁錮在了輪椅上,隨后,由于進行穿氣管手術,霍金的說話能力也被剝奪,只能通過聲音合成器發(fā)出聲音與人交談。長期的病痛折磨讓霍金的身體逐漸開始萎縮、變形,醫(yī)生斷言他只能活兩年,但是他卻創(chuàng)造了醫(yī)學史上的奇跡,這一坐就是30年。在多年的病痛折磨中,他并沒有因為身體上的缺陷感到悲觀而放棄生活,而是憑借著身殘志堅的精神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無數的貢獻。
身為一名高中生,在初步閱讀霍金之后,我覺得霍金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終于成為了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對于物理和哲學有著十分獨特的看法?;艚鸬囊簧还步洑v了身體與心理上的兩次放逐,雖然形式不同,但是卻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霍金的“本我”意識,這一放逐形式的存在,同時也在另一種意義上突出了霍金為人的類的思考——鄉(xiāng)愁?;艚鹪谳喴紊仙盍巳嗄?,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他在尋找自我家園的同時不僅解讀了自己的鄉(xiāng)愁,同時也為人類解讀了鄉(xiāng)愁,這便是“哲學”,也是一種主體性缺少后的思想意識。霍金在懷著鄉(xiāng)愁尋找精神自我家園的同時也等同于在尋找這種丟失已久的主體性。
諾瓦利斯曾說:“哲學原就是懷著一種鄉(xiāng)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睂Υ?,我們可以從霍金的鄉(xiāng)愁為起點開始思考,如果一個“本我”已經逐漸喪失了的“自我”,不用壓抑便可以被放逐了“本我”的自我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之意義、存在之價值根本上說存在之存在,便會無限程度上逐漸放大自己的意識能動性。這種意識能動性的存在使得霍金的理論逐漸走向了最高級別,也可以稱之為是“終極理論”?;艚鹪谟猩臧炎约旱泥l(xiāng)愁完全寄托了在這種理論上,這讓他在很大程度上體驗到了家園的感覺。但是,這也無疑可以說是一種海市蜃樓,一旦時間到了海市蜃樓消失人們就會隨之產生更加深遠而濃厚的鄉(xiāng)愁,也正是這種原因讓霍金懷著無限的鄉(xiāng)愁去等待一個又一個海市蜃樓。
在讀懂霍金之后,我深刻的體會到我們人類作為宇宙中的一種生命體存在亦是如此,我們的主體性也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次次建立,卻又一次次被剝奪至失去。同樣隨之而來的就是海市蜃樓一次又一次的在消失之后,卻又一次以此的出現。從我們人類誕生初始便開始,那種一次又一次建立起來的主體性在一次次變成假象之后,我們可以想象到:“人類”已經不再是“人類”,而是一種“披著人皮的虛無”。這種主體意識的消失相較于古神話中“上帝之死”以及哲學家們的“哲學之死”來說性質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將人類的鄉(xiāng)愁再次無限的放大,甚至說是打入到了萬劫不覆的鄉(xiāng)愁深淵。
于是,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們不甘于屈服于這樣悲慘的現實,不愿意生活在毫無意義的世界里,經過無數次理性分析,試圖發(fā)現現實、尋找現實的“達達主義”誕生了。不久之后,哲學家們在碑文上拓下了超現實的繪畫,將之與哲學融合在一起,這讓瘋癲的哲學表現形式、無意識的文化創(chuàng)作成為了主題。但是這種主題的存在依然沒能幫助人類找到生命的主體,超出現實、尋找現實的達達主義隨后便與之殊途同歸,墜入深淵,同樣而來的是人們依然沒能擺脫鄉(xiāng)愁的纏繞,依舊是在不盡的時間長河中尋找歸宿。與其說霍金宣布“哲學死了”,不如說霍金宣布“主體死了”,甚至可以將其理解為人類所謂的哲學“從未活過”,甚至從未存在過,這無疑是最悲慘的現實。于是霍金開始了新一番的思考,他甚至嘗試著將哲學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去思考和分析,但是最后卻發(fā)現這依然演變成了一個哲學問題,與其說思考“人類如何在布滿黑洞、滿是粒子中的宇宙中自由生存”,那不如說是思考如何在“布滿黑洞、粒子的宇宙中尋找主體,并使其可以駕馭萬物”。這不難理解,最終的目的仍然是希望能夠讓人類在宇宙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覺。
當我再一次深讀霍金之后,我覺得,哲學并未死去,事實上哲學依然是存在的,哲學對于人類的意義等同于“上學對于學生的意義”,并非是毫無作用的。霍金的鄉(xiāng)愁源于人類的鄉(xiāng)愁,指的主要就是“主體喪失了主體性”,且急迫的去尋找這種主體性。在我們人類誕生至今,在某個特殊的階段導致主體性喪失,人類在苦苦尋找之后依然未能尋到結果。哲學就是喪失主體性的主體確立自己主體性的過程,隨著人類的誕生與滅亡,哲學便也會存在或失去。而我們生為地球的主體,在這個尋找主體性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問題和困難導致行差踏錯,不可置疑的是,一旦過程中確立的內容或者尋找的方向出現錯誤,整個人類與社會的價值觀必然會形成一個盲區(qū),這無疑是一個主體在尋找主體性的過程中有待解決且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知道,在這無盡的歲月里,如何確立主體的主體性,并將其作為一個完整的、邏輯的、歷史的解讀,離不開我們人類更多的系統(tǒng)閱讀和細致解讀,但是無論如何,只要哲學還健在,這些工作的價值便永遠不會失去,在尋找和發(fā)現中我們付出的精力和汗水不會白白浪費,我們有理由相信,主體終會有找到的一天,人類的鄉(xiāng)愁也終會有豁然開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