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天臺宗影響下的中國國清寺和日本延歷寺歷史變遷與景觀特征之異同

      2019-04-16 03:38:06
      中國園林 2019年3期
      關鍵詞:軸線布局景觀

      酈 卡

      陳楚文*

      劉琪琪

      中國的佛寺兼具修行、藏書和祭祀三大功能,選址注重人文精神與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統(tǒng)一[1]。因此,佛寺的建成與山水地貌、政治和文化有著密切聯(lián)系。天臺山國清寺是“天臺宗”的發(fā)源地,國清寺在經歷會昌法難之后得以復興,一躍成為“海內四大名剎”,其影響也擴散至海外。比叡山延歷寺正是受國清寺發(fā)展影響而建成的一座天臺宗寺廟。最澄得法回國后建立了延歷寺,其建筑也模仿了中國國清寺的建筑形式。國清寺與延歷寺以“天臺宗”思想作為牽引,但又在各自地域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獨有的景觀特征。目前國內學界暫無學者對延歷寺進行深入研究,因此研究二者的歷史變遷和景觀特征極具價值。

      1 歷史變遷

      1.1 變遷過程

      1)國清寺。

      浙江天臺國清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唐李吉甫的《十道圖》將其與江蘇南京的棲霞寺、山東濟南的靈巖寺和湖北當陽的玉泉寺共同譽為“海內四大名剎”[2],至今已有1 400多年的歷史。

      隋開皇十八年,楊廣派司馬王弘于五峰山麓建寺,仁壽元年(601年)寺宇建成,名“天臺寺”[3]。4年后,隋煬帝楊廣即位,有說法為“寺若成,國即清”,寺名為了與皇帝相配,改名“國清寺”[4]。唐會昌年間(約845年),佛教發(fā)展過于迅速,引起了朝廷的嚴重不滿,唐武宗下詔滅佛,國清寺遭到了空前的劫難。直至851年,唐宣宗即位,下詔重修寺宇,國清寺才得以在廢墟中重建。重建之后的883年間,國清寺又經歷了多次的摧毀與重建(表1)。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朝廷詔令再次重建國清寺,寺宇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整修。這次重建的結果,就是當今國清寺的大體格局(圖1)。清潘耒贊美國清寺“臺山一萬重,帝割為佛國。剎院如新羅,國清最雄特”[5],可見當時國清寺規(guī)模之雄偉。

      國清寺的創(chuàng)建體現(xiàn)出當時的皇權對于佛教的重視與敬仰,也是隋朝佛教在中國迅速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國清寺的興衰并非其自身原因所致,而是隨著國家與社會的興衰共同變化。由于佛教在當時政治領域的重要性,因此佛寺的興衰也從側面反映出社會與國家的興亡變遷。自唐大中(845年)到清雍正十二年,伴隨著中國封建王朝的更新?lián)Q代,國清寺也處于被破壞與重建的循環(huán)之中。

      2)延歷寺。

      日本佛教和延歷寺的發(fā)展受國清寺的影響,6世紀初,佛教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此為日本佛教發(fā)展之始[6]。唐貞元二十年(804年)日僧最澄渡海入唐,至國清寺學習天臺教義,最澄在唐游學8個月后,于805年乘船回國,在日本京都比叡山建立了延歷寺,創(chuàng)建了日本天臺宗[5],將天臺宗的思想在日本佛教傳承開來。

      延歷寺在日本天臺宗創(chuàng)建之后的經歷也同樣跌宕起伏。延歷寺建成后,在日本皇權的支持下又進一步擴建。888年,其三塔的基本體系形成[7],奠定了現(xiàn)代延歷寺的布局基礎。1571年,織田信長發(fā)動軍事政變,延歷寺不幸被毀[8],這次的災難對延歷寺來說是毀滅性的,使延歷寺至今也沒能恢復當年的輝煌?,F(xiàn)存的延歷寺是在豐臣秀吉(1537—1598年)的統(tǒng)治下重建的,到了江戶時代又得到德川幕府的皈依,才逐漸恢復舊觀[9]。明治初期(1868—1877年),與諸寺一樣,延歷寺也處于廢佛的困境,但隨著優(yōu)質現(xiàn)代化的和風風格建筑變遷與復古樣式庭院的營建,在保留歷史痕跡的同時,也形成了新的延歷寺寺院。新建的寺院通過修理、維持和恢復保持了歷史建筑的舊樣式,并進行新陳代謝,形成了目前延歷寺的歷史景觀(表2)。

      延歷寺的建立與國清寺如出一轍,帶有濃郁的官方色彩。延歷寺是為紀念桓武天皇,取其年號,比叡山也自此被視為鎮(zhèn)護京師的圣山?;肝涮旎试谂R近寺院的山道旁豎立了一塊大石碑,上面就刻著“鎮(zhèn)護國家”4個大字,寄望于最澄守在比叡山以鎮(zhèn)護京師。延歷寺在其1 200多年的變遷過程中,不僅作為日本天臺宗的圣地,更是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它興于政治、毀于政治,甚至一度左右著日本政治。

      1.2 變遷機制

      通過對國清寺和延歷寺歷史變遷過程的歸納總結,可將影響二者的變遷機制分為政治影響、自然及人為破壞影響和宗教文化影響3個方面。正是這三方面的交織影響,才形成了現(xiàn)在國清寺和延歷寺的興盛與繁榮。這2座受天臺宗思想影響而建成的寺廟雖然各處異地,但形成過程卻驚人地相似,都是政治時局影響下佛教演變的產物,同時也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飽受摧殘,或興于宗教、政治,或毀于戰(zhàn)亂、災害,正是由于天臺宗思想對于其各自國家政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才使它們的經歷一波三折。

      表1 國清寺歷史變遷過程

      表2 延歷寺歷史變遷過程

      圖1 不同時代國清寺布局對比

      2 景觀特征之異同

      國清寺和延歷寺經過了1 000多年的發(fā)展,通過融合各自本土文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寺觀園林景觀。下面將從選址特色和總體布局兩方面來分析比較二者的異同點。

      2.1 選址特色

      國清寺和延歷寺建于不同的時期,也各處異地,但無論是國清寺還是延歷寺,均選擇了背山靠水的山間幽靜之處,選址都遵循了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原理。

      中國式人文景觀的典型環(huán)境模式在幾千年風水理論的熏陶下,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中國模式——枕山、環(huán)水、面屏[10],各種復雜的形式均在此基礎上變化。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四象模式”[11],即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并且面對案山的布局。

      1)國清寺。

      國清寺坐落于三面環(huán)山、一面開敞的半封閉式環(huán)境中,國清寺原址位于現(xiàn)存國清寺墻以北100m處,是一塊東西長40m、南北長20m的平地[12],位于五峰山麓之一八柱峰的南北軸線上,其西有林芝峰和映霞峰,東有靈禽峰和祥云峰,東西還有東溪和西溪2條溪流,合流于寺南面的豐干橋,形成“五峰環(huán)抱,雙溪回瀾”的態(tài)勢(圖2)。

      2)延歷寺。

      延歷寺的選址受國清寺影響,同樣也參考了中國模式的“四象”學說。延歷寺的建址位于日本京都的比叡山,是日本七大高山之一,其山脈延綿將京都城區(qū)的三面圍住,城區(qū)東側則是開敞的琵琶湖。延歷寺坐落于京都城區(qū)的西側,以鎮(zhèn)守京都一方(圖3)。

      兩寺雖然運用相同模式相地選址,但選址目的卻截然不同。國清寺的選址目的是求自然山水對其本身的庇護,而延歷寺卻是通過其選址來達到鎮(zhèn)護京師的目的。

      2.2 總體布局

      國清寺和延歷寺雖起源于同一佛教思想,但二者在各自民族文化的影響下,總體布局逐漸呈現(xiàn)出2種不同的形式。

      1)國清寺。

      國清寺的景觀布局是整齊劃一的,呈規(guī)則式軸線布局(圖4),體現(xiàn)了佛教莊嚴的氣氛和嚴謹守矩的民族傳統(tǒng),但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它從山門開始就獨樹一幟,與其他寺廟不同。國清寺的山門并不像大多數(shù)寺廟一樣朝南,而是朝東,朝南的是一照壁,將照壁和山門對調的這一細小變化使園林景觀的空間變化更為豐富。通過這種形式上的調整,增加了少許游覽步數(shù),使其達到步移景異的園林景觀效果,增加了國清寺園林景觀的多樣性和空間層次(圖5、6)。以放生池為主體的“魚樂園”是國清寺的構圖中心和賞景佳處(圖7)。不同于大多數(shù)寺廟中位于中軸線位置的放生池,魚樂園的放生池遠離中軸線,位于寺院的西南角,獨立發(fā)展形成水景花園,自辟一區(qū)。這里的名花珍木、山石亭池等景觀要素均加以園林化建設,形成寺僧的安養(yǎng)之所。

      圖2 國清寺選址山水關系分析

      圖3 延歷寺選址山水關系分析

      圖4 天臺山國清寺鳥瞰圖(改繪自參考文獻[5])

      圖5 國清寺山門與照壁關系分析

      圖6 國清寺山門與照壁

      圖7 國清寺魚樂園

      2)延歷寺。

      延歷寺的景觀布局呈非對稱的分散式布局,依山就勢,園林景觀也相對分散而置,較為自由,強調整體的禪宗意境。與國清寺不同,延歷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山門,整個延歷寺都是通過隨地形起伏的、錯綜復雜的道路將各個建筑聯(lián)系成一個整體。延歷寺的根本中堂和大書院是其景觀的典型代表。根本中堂是延歷寺東塔的主殿,其景觀布局模仿了國清寺的布局,呈中軸對稱狀,但又配以日本禪宗特有的枯山水庭院(圖8);而大書院則在根本中堂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其位于東塔景區(qū)的最東側,與根本中堂位于同一橫軸線上,它的園林景觀代表了大多數(shù)現(xiàn)存的延歷寺建筑,即分散式的建筑布局配以自由的枯山水庭院(圖9)。通過這2個代表建筑可以看出延歷寺的景觀布局在繼承國清寺的基礎上又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其園林主要體現(xiàn)的是幽靜的禪意和自由的民族思想,以植物造景為主,配以可體現(xiàn)禪意的園林小品及園林建筑,形成虛實對比。

      2.2.1 植物配置

      1)國清寺。

      國清寺依山而建,地勢高低起伏,為景觀空間的營造提供了極大便利。其植物配置以常綠喬木為主,主要為羅漢松、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香樟、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蘇鐵等[13]。在植物造景形式上采用孤植、對植、列植、群植等栽植方法與庭院、水體、建筑等景觀要素結合,通過開放、半開放、封閉、垂直等空間構成動、靜2種景觀形式,運用借景、對景、框景、漏景、障景和虛實等園林布局藝術,達到景觀上的多樣性。連接各大殿的寺廊周圍放置了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盆景,增加了植物的多樣性。

      2)延歷寺。

      延歷寺的植物配置以日本特色的寺觀園林植物為主。由于寺廟建于山間,因此其四周都是高大的松柏喬木,主要為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呈現(xiàn)出一種幽靜肅穆的意境。寺廟中多以孤植高大喬木和群植灌木為主,通常以奇數(shù)進行總體布局,主要為元寶楓、鋪地柏和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等,通過整形修剪植物的外觀創(chuàng)造出意境美。日本寺廟園林的一個特點就是栽植苔蘚,延歷寺也不例外。延歷寺的景觀是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寺內的綠地都成片栽植了大量苔蘚,配以白沙路面與置石,體現(xiàn)出禪境佛意。

      2.2.2 建筑布局

      1)國清寺。

      國清寺的建筑布局規(guī)則嚴整,嚴格按照軸線分布。縱向有5條軸線,其上布置著30余座殿、堂、樓、室等園林建筑,建筑主次分明、功能清晰、布局整齊,每條縱軸線都安排了該軸線最重要的建筑物作為收尾[14],渲染了寺廟的莊嚴氛圍。中軸線為大雄寶殿(觀音殿為后建),東一軸線為迎塔樓,東二軸線為修竹軒,西一、西二軸線為妙法堂(樓上為藏經閣)和玉佛閣(圖10)。橫向軸線與縱軸線做90°交叉,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態(tài)勢(圖11)。5條軸線將國清寺分為東西2個大區(qū),東區(qū)包括東一、東二2條軸線,是僧眾、賓客生活接待和生產用房區(qū);西區(qū)包括中、西一、西二3條軸線,是進行講演經論、佛事活動的場所。佛事活動區(qū)與生活活動區(qū)互不相混,使寺院理事井然有序。國清寺的建筑既遵循5條軸線的總體布局,又順其自然、靈活多變。由于寺院建在山坡上,一些建筑就依照地形地貌進行靈活設計,打破了一般寺院滯重呆板的構架,特別是放生池和梅亭的布局,為整個寺院的建筑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圖8 延歷寺根本中堂

      圖9 大書院平面圖

      圖10 國清寺總平面圖(改繪自參考文獻[15])

      圖11 國清寺建筑布局分析

      2)延歷寺。

      延歷寺是比叡山上所有廟宇堂塔的總稱。 由于日本是島國,多山地與丘陵,不適宜建造嚴格對稱的寺院[16],因此延歷寺的建筑采用散式非對稱的布局,所有建筑均被四周茂密的松柏喬木所包圍,依山就勢形成東塔、西塔和橫川3個景區(qū)(圖12~14)。延歷寺平面上雖然為非對稱式的散式布局,但空間上卻以一虛軸統(tǒng)領全局,呈現(xiàn)“形散神不散”的態(tài)勢。延歷寺的建筑形式也受到了國清寺的影響,延歷寺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飛鳥[17],是奈良時期日本引進的中國建筑特色,即唐風經過消化吸收而形成的日本化唐代建筑。延歷寺由三塔十六谷和本寺周邊的草庵構成,三塔、十六谷、草庵都有各自的本堂。除了這些本堂,延歷寺里還現(xiàn)存著戒壇院、惠亮堂和四季講堂等眾多堂宇。

      分析比較二者的主殿大雄寶殿和根本中堂的建筑平面圖可以看出,二者建筑平面的構造極為相似,同時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圖15)。二者在平面上均建成方形,這種方形的平面也就成了天臺宗建筑的特征。此外,國清寺和延歷寺佛堂均采用左右對稱的12根金柱支撐,且都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使用斗拱連接,使房檐顯現(xiàn)出疊加的組合效果,令建筑夸張而富有氣勢,體現(xiàn)了佛宗的理念。建筑形式上的相似是受“天臺宗”思想的傳承所致,而建筑布局上的不同,則是各自文化差異的原因。中國國清寺所形成的規(guī)則式布局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對稱統(tǒng)一的嚴謹思想,而日本延歷寺所形成的非對稱布局則反映了日本建筑不過多追求形式,而是著力于體現(xiàn)精神創(chuàng)造的概括和抽象的發(fā)散思想。二者與其說是建筑布局的不同,不如說是2個民族間精神思想的不同。因此二者雖同受天臺宗影響而建,卻在建設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對于本民族文化的傳承。

      3 文化傳承

      國清寺歷年來有無數(shù)國內外的政客、文人和高僧來此,或留下詩句字畫,或修繕寺宇。其中《天臺山全志》《天臺山方外志》中擇優(yōu)記錄了自唐朝以來詩人贊頌國清寺的詩文28篇,游記、碑記、銘記14篇[18],可見國清寺文化底蘊之深厚。

      國清寺和延歷寺自建立以來,二者之間的文化交流綿延千載。最澄法師回國開創(chuàng)日本天臺宗之后,先后有義真、圓仁、圓載和圓珍4位大師來到中國學習和傳播佛法。義真是延歷寺創(chuàng)建之后比叡山的第一位座主;圓仁在唐求法期間寫下了《入唐求法巡禮行記》,這不僅是中日佛教關系的珍貴資料,也是當時中國佛教和社會狀況的重要史料,被列入日本國寶;圓載帶了數(shù)千卷佛學典籍回國;圓珍則通過學習天臺教義寫下了《天臺章疏》《法華論記》等一系列著作[3]。

      自延歷寺創(chuàng)建以后,天臺宗在日本的發(fā)展范圍日益擴大。以比叡山延歷寺為中心,向四周擴散,陸續(xù)出現(xiàn)了滋賀院、妙法院、三千院、青蓮院、寬永寺、輪王寺、中尊寺和善光寺等諸多天臺宗寺廟。此外,中日佛教長久以來一直保持著互贈經籍以補各自不足的傳統(tǒng),這是一種很好的文化協(xié)作。日本佛教界在平安時代就已經收集了大量的中國佛教經籍,而中國經過“會昌法難”和五代戰(zhàn)亂,經籍已被摧毀不全,天臺高僧遣使日本求取天臺經籍才使天臺經籍重歸完整,使中國天臺宗得以復興[7]。

      在天臺宗影響下的1 000多年間,國清寺和延歷寺產生的文化在不斷交流。延歷寺高僧前往國清寺學習天臺宗教義后回國傳播天臺宗思想,且兩寺之間每年都會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增進兩國之間的佛學交流。再加上兩國佛教文化的共同扶持,使天臺宗文化一直發(fā)揚壯大,形成了龐大的天臺宗佛教體系。從側面看,國清寺和延歷寺儼然成為兩國佛教文化交流的牽引者。

      圖12 延歷寺西塔景區(qū)平面圖

      圖13 延歷寺東塔景區(qū)平面圖

      圖14 延歷寺橫川景區(qū)平面圖

      圖15 大雄寶殿和根本中堂建筑平面構造對比

      4 結語

      經過綜合分析對比,可以看出日本延歷寺的建設及發(fā)展確實受中國國清寺的影響,二者在諸多方面存在關聯(lián)。從歷史變遷的過程看,二者的形成演化過程極為相似,都是在政治、自然戰(zhàn)爭和宗教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從景觀的布局看,二者從選址到植物的配置、建筑的營建都存在一定相似性;從文化的傳承看,國清寺和延歷寺在漫長的變遷過程中都產生了各自具有代表性的獨特景觀特點和文化特征。不難看出,國清寺與延歷寺存在著“雖同源,但不同形”的發(fā)展特點,并通過自身對文化意境的表達體現(xiàn)出來。在天臺宗的影響下,佛寺建立的背景具有相似性,但與其本土文化融合之后,園林建設又呈現(xiàn)出特有的本土文化特征,體現(xiàn)出所在文化景觀的多樣性。希望通過本次研究為今后佛寺園林景觀的傳播提供參考和借鑒。

      注: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拍攝或繪制。

      猜你喜歡
      軸線布局景觀
      景觀別墅
      曲軸線工件劃傷問題改進研究
      火山塑造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7
      基于回歸分析的水電機組軸線曲折預判斷分析
      VR布局
      行書章法淺析(十五)書寫應把握行軸線
      2015 我們這樣布局在探索中尋找突破
      Face++:布局刷臉生態(tài)
      科技| 丹东市| 句容市| 科技| 镇远县| 东山县| 察哈| 虹口区| 廉江市| 蒙城县| 新津县| 烟台市| 涟水县| 天全县| 台中县| 百色市| 融水| 绍兴县| 凌云县| 德安县| 隆化县| 汝州市| 芦溪县| 湘阴县| 济源市| 绥宁县| 陆川县| 高淳县| 扶余县| 平定县| 如东县| 施甸县| 苍梧县| 芜湖市| 城市| 澄江县| 海兴县| 临邑县| 灌云县| 广东省| 孙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