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從輝
香椿,為多年生落葉喬木,不僅是速生優(yōu)質用材樹種,其嫩芽還是一種營養(yǎng)非常豐富的芳香類作料和食療保健類蔬菜。香椿嫩芽上市正值4月上中旬蔬菜市場供應淡季,其經(jīng)濟價值高于一般蔬菜。多年來人們習慣于在房前、屋后、路旁等地零星種植香椿,偶爾采食,沒有形成規(guī)?;a(chǎn)。為了開發(fā)這一蔬菜種類,我們經(jīng)過多年實踐,掌握了田間栽培、人為控樹、套盒生產(chǎn)等技術,達到了規(guī)范化商品生產(chǎn)的要求?,F(xiàn)將相關技術介紹如下:
一、采種方法
香椿多為自然種,其變異性較大,株與株之間萌芽力和成枝力不盡一致。菜用栽培要求萌芽力和成枝力較強,以增加枝葉量,提高葉菜產(chǎn)量。作為采種用母樹,要求樹齡20~30年,樹體矮壯,分枝多,葉大而厚。采種時間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時蒴果已達到生理成熟,但尚未開裂(若采種過早,種胚發(fā)育不全,種子發(fā)芽率低;過遲則蒴果已開裂,羽狀種子會隨風飄失)。蒴果采回后放置在避風處曬裂,取出種子,經(jīng)陰干、精選,進行1∶1混沙干藏。
二、整地與播種育苗
培育香椿幼苗的苗床應選在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平地上,且必須在上年冬季進行翻整。翻地時每平方米床面施入餅肥0.5千克、磷肥0.1千克、尿素0.2千克,以便土壤凍化及肥料充分分解。播種時和幼苗期一般不再施肥,否則肥料發(fā)酵易燒壞種子和幼苗。將床面整成龜背形,寬1.0~1.2米,畦溝深20~30厘米,以防止苗床漬水。
為了使香椿能夠達到當年播種、當年移栽、當年受益,宜在2月下旬進行保溫育苗。為防止立枯病及猝倒病的發(fā)生,播種前用70%敵磺鈉(敵克松)可溶性粉劑700倍液噴灑床面。播種時將種子和沙子一并播入,然后覆蓋1層0.5厘米左右厚的細土等,最后用農(nóng)膜蓋成拱棚。
幼苗出土后需經(jīng)常檢查床土濕度,采取通風或灑水方法來進行調節(jié)。進入3月下旬以后氣候較溫暖,導致床內溫度過高易灼傷幼苗,此時必須揭膜通風進行煉苗。待幼苗長到3~5厘米2高時進行間苗,每30~50厘米2留1株壯苗。4月上中旬揭去薄膜,每畝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40毫升加磷酸二氫鉀0.1千克對水50千克噴灑,以防病保葉。
三、大田定植
4月下旬苗木長到20~30厘米高時及時定植。定植前將大田整成1~1.2米寬的高畦,每畦定植2行,每畝定植2 500~3 000株。此時正值幼苗旺長期,定植不當易造成死苗,操作時必須掌握以下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是選在陰天或雨前進行。若土壤過于干燥,還應在起苗前幾天充分灌水,使土壤疏松,便于起苗。二是為促使新根萌發(fā),定植前還應將根系蘸上摻有磷肥及生根粉的泥漿。三是定植后灌足定根水。苗木返青后及時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也可每畝施入5~10千克三元復合肥。
四、套盒生產(chǎn)技術
套盒生產(chǎn)是采用塑料硬盒罩在香椿芽頭上,改善局部小環(huán)境,促進嫩芽迅速生長,達到規(guī)范化商品生產(chǎn)要求的一項新技術。該技術不僅可使香椿芽保持鮮嫩、提早上市,防止食葉性害蟲為害,而且生產(chǎn)出的產(chǎn)品形狀規(guī)則,便于包裝和運輸,大大提高了香椿芽的商品價值。
1. 培育多芽頭樹形
定植后,當幼苗長到50厘米高時進行摘頂,并將幼嫩頂梢收集作為菜用。苗干不定芽萌發(fā)成枝后,每畝施三元復合肥20~30千克以促使枝梢生長。待枝梢長到30厘米長時留3~5個枝條,其余再次摘頂。通過幾次輪換摘頂使幼樹保持5個主枝,每個主枝上保留2~3個側枝。幼樹基本成形后用2%多效唑溶液噴布枝干,促其粗壯、矮化。
通過1年的樹冠培養(yǎng),一般每株都有10~15個粗壯的芽頭,翌年早春即可罩棚保溫培育3月上市的鮮菜。
2. 套盒方法
選擇方形或圓形半透明塑料硬盒,硬盒分成兩半,可夾蓋在芽頭上,以限制芽頭萌發(fā)生長,逼迫嫩芽規(guī)范化生長(若無硬盒,也可用蛋殼代替罩在芽頭上)。
為保證香椿樹的正常生長并獲得較高產(chǎn)量,套盒時應間隔一定距離,留下3~5個芽頭不套,并在套盒前每畝施足三元復合肥30~50千克。產(chǎn)品采收后待不定芽萌發(fā)補充枝葉,可再次將留下的枝梢摘頂,以培育下一季芽頭。如此不斷變更枝梢,不斷采收,一般每年可收獲香椿鮮菜2 000~3 000千克/畝,按8
元/千克計算,畝產(chǎn)值可達1.6萬~2.4萬元,經(jīng)濟效益非常顯著。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江西省德安縣農(nóng)業(yè)局 郵編:3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