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好大一棵樹

      2019-04-17 04:45:14王中翼王小坡
      中學生百科·大語文 2019年1期
      關鍵詞:大槐樹王氏

      王中翼 王小坡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予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祜二年(1057)中進士,曾任鳳翔府簽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論其文,他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論其詩,它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為豪放一派,他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論書法,他為“宋四家”之一。

      原文

      三槐堂銘① 蘇軾

      天可必乎?②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將安取哀哉?③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④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⑤盜跖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⑥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于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⑦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后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⑧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于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⑨蓋嘗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⑩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⑾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⑿而晉公修德于身,責報于天,取必于數(shù)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⒀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余年,位不滿其德。⒁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⒂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⒃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⒄銘曰:

      “嗚呼休哉!魏公之業(yè),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蔭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伺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⒅

      參考譯文

      ①三槐堂:北宋王祜家中的廳堂,因曾植三株槐樹于庭院而得名。后成為王氏的一個堂號。

      ②天:天道。必:必然,必然性,規(guī)律。

      ③衷:折中,裁斷。

      ④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曾向秦國借兵復楚,是古代忠賢典范。人:人事。定:穩(wěn)定,確定不移。

      ⑤以:因。肆:放縱。

      ⑥盜跖(zhí):傳說中春秋末期楚國奴隸起義領袖,傳說他年壽很高才去世。盜,古代統(tǒng)治階級對起義者的蔑稱???、顏:即孔子、顏回??鬃右簧坏弥荆伝馗F苦又早逝,所以說“厄”。厄:困厄,困苦。

      ⑦考:考察,驗證。審:明白。

      ⑧厚施:指替朝廷出力多,對百姓的恩惠大。守文:遵守成法。

      ⑨晉國王公:即王祜。山東莘縣人,后遷開封。后漢、后周時曾任司戶參軍、縣令等職,宋初官至監(jiān)察御史、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死后封晉國公。漢、周之際:指五代的后漢、后周。

      太祖:宋太祖趙匡胤。太宗:宋太宗趙光義,太祖之弟。

      ⑩三公:臣子的最高職銜。西漢時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稱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唐宋仍沿用此稱。

      ⑾魏國文正公:指王旦,王祜的兒子,真宗成平四年(1001)任參知政事,景德三年(1006)拜相。封魏國公,謚文正。真宗:宋真宗趙恒,太宗之子。景德、祥符:宋真宗年號。

      ⑿寓物于人:把物品寄托給人家。寓,寄、托付。

      ⒀責:求,期望。報:回報,報答。左契:即左券。古代稱契約為券,分左右兩聯(lián),雙方各執(zhí)其一,左券常用作索償?shù)膽{證。

      ⒁懿敏公:即王素,宋仁宗時官至工部尚書,謚懿敏。出入:出入朝廷內(nèi)外,指在朝廷和地方做官。侍從:指在朝廷做皇帝的侍從官。將帥:指出任地方軍政長官。

      ⒂李棲筠(yún):唐代贊皇(河北贊皇縣)人,唐代宗時曾官至給事中。

      ⒃吉甫:李棲筠之子,唐憲宗時官至宰相。德裕:李吉甫之子,武宗時為宰相。

      ⒄鞏:即王鞏,王素之子。有文才,個性豪放不羈,曾任宗正丞。游:交往,交游。世:三十年為一世。這里做動詞,世代延續(xù)、繼承(家風)的意思。

      ⒅休:美。儕(chái):同輩或同類的人。射利:追逐利益?;市糌实拢耗挠袝r間去考慮他的德行?皇,通“遑”,閑暇。恤,擔心,考慮。厥,其,他的。符:祥瑞的象征。

      新讀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且不管這著名的人生三問是不是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但至少是每個人都會,也應該思考探求的問題。而弄清楚“我從哪里來”,更能幫助我們明白“我是誰”和“我要到哪里去”。古人常說,參天大樹,必有其根;環(huán)山之水,必有其源。樹高千尺不忘根,我們中國人歷來有追根溯源、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講究光前裕后,繼往開來,數(shù)典忘祖乃大逆不道,因此史學異常發(fā)達,一國、一地、一姓均有其史,是為國史(正史)、地志(方志)和家譜(族譜),它們并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歷史文獻。而作為一個人家族血緣關系的標志和符號的姓氏,也受到人們的尊崇和愛惜。時至今日,“您貴姓”依然是陌生人開始交往的第一個話題。因此,身為中國人,應該有一點尋根問祖的意識,同時也有必要了解一點相關的歷史文化常識,比如姓氏、家族等,這也是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應有之義。

      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常會遇到有關姓氏源流、郡望、堂號等問題。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著名文學家韓愈,明明是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他的一生可說都與河北的昌黎(今昌黎縣)沒什么關系,可為什么自稱“郡望昌黎”,而人們都稱他為“韓昌黎”“昌黎先生”呢?再如蘇東坡,我們都知道他是四川眉山人,可是讀他的文章會發(fā)現(xiàn),要署名的時候,他有時署“眉山蘇軾”,可是有時又署“趙郡蘇軾”或“趙郡蘇氏”?!摆w郡”可在河北呀,這是為什么呢?這就得知道什么叫“郡望”了。

      原來“郡望”一詞,“郡”是行政區(qū)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意即世居某郡為當?shù)厮鐾?,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圍?nèi)的名門大族。某姓或某姓的某個支系在某郡興盛顯貴,他們就是那個郡的郡望。古人用郡望來表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來歷,即使后代遷移流徙,散居各地,他們?nèi)哉J同尊崇自己的郡望,因此“郡望”具有某姓的標記、代稱的作用,也可以表示某姓或某姓的某個支系的祖居地、發(fā)祥地的意思。它是古代門第社會的產(chǎn)物,也是國人敬祖歸宗思想的體現(xiàn)。韓愈的宗族原本是出于昌黎(今河北省昌黎縣),而韓氏是昌黎望族,因此韓愈自稱“郡望昌黎”。而蘇東坡呢,他的十世祖是唐代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蘇味道,蘇味道是趙郡欒城(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qū))人。到了蘇東坡這一代,雖然遠居眉山,雖然已經(jīng)遠隔十代人了,但對祖籍趙郡仍然感情深厚,不忘自己是“趙郡蘇氏”的后人。而他的弟弟蘇轍,則干脆把自己的作品集取名為《欒城集》。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世家大族,文治武功,文采風流,長盛不衰,如一棵棵參天大樹,聳立在中華大地上,枝繁葉茂,人才輩出,遺風流韻,及于后世。高門大族的形成,源于魏晉時期的門閥士族制度。到了東晉南朝時期,形成了瑯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四大門閥世家,他們在東晉、南朝的歷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王與馬,共天下”“不以王為皇后,必以王為宰相”的瑯琊王氏,與陳郡謝氏并稱“王謝”。劉禹錫《烏衣巷》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逼渲械摹巴踔x”指的就是瑯琊王氏與陳郡謝氏?,樼鹜跏鲜恰巴踔x袁蕭”之首。瑯琊即現(xiàn)在的山東臨沂,瑯琊王氏起源于秦將王翦的曾孫王元一支。這一家族自漢代登上歷史舞臺,至兩晉時逐漸興盛,歷東晉南朝,經(jīng)十數(shù)代人,不僅子弟眾多,而且才俊輩出,三百余年冠冕不絕,其流風余韻還延續(xù)到隋唐時期。從王祥(“臥冰求鯉”的主人公)、王覽到“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從宰相王導、大將軍王敦到王羲之、王獻之等十幾個大書法家,孝悌典范,風流名士,中興名臣,書法大家,瑯琊王氏在各個領域,光芒四射,真是群星璀璨。南朝齊梁時期的文壇領袖、史學家沈約曾說:“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自開辟以來,未有爵位蟬聯(lián)、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敝麑W者蕭華榮在《簪纓世家——兩晉南朝瑯琊王氏傳奇》一書中更是稱之為“中國第一豪族”,真是“好大一棵樹”!

      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謝氏是當時另外“一棵大樹”,這個家族以在淝水之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謝安為代表,其家族為其他世家大族所難以企及的是在文學特別是詩歌方面的成就,如稱為“大小謝”的謝靈運和謝眺,前者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后者開唐詩律絕之先河。另外還有寫《月賦》的謝莊、“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才女謝道韞等。說到“樹”,車騎將軍謝玄還有一個著名的比喻。話說有一天,謝太傅問子侄們:“為什么人們總想把自家的孩子培養(yǎng)成為優(yōu)秀子弟?”大家都不說話,只有車騎將軍謝玄回答說:“這就好比芝蘭玉樹,總想使它們生長在自家的庭院中??!”從此“芝蘭玉樹”成為一個成語典故,用以比喻德才兼?zhèn)溆谐鱿⒌淖拥堋?/p>

      唐代的高門大族最著名的莫過于“五姓七望”,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他們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盛唐宰相薛元超曾嘆息道:“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見其影響。其中太原王氏始祖是周朝司徒宗敬。天下王姓,大多出于周靈王太子晉(子喬),本姓姬。太子晉的兒子宗敬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致仕,避居太原。時人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成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晉為系姓始祖,后代椒衍瓜綿,遍布天下,故有“天下王氏出太原,得姓始祖太子晉”的說法。到十八世孫王翦及其子王賁、其孫王離,祖孫三代,俱為秦之名將。王離長子王元為避戰(zhàn)亂,遷往山東瑯琊,是為“王氏瑯琊祖”。王離次子王威仍居晉陽(太原郡治所),為區(qū)別于瑯琊王氏一支,人們習慣稱王威一支為太原王氏。這一支后來又分為晉陽支和祁縣支兩大支派。

      到了宋代.太原王氏的一支因為三棵“槐蔭滿庭”的大槐樹而名滿天下,這就是三槐王氏。這從蘇軾的《三槐堂銘》可以約略得知?!叭碧谩笔峭跏系囊粋€堂號。堂號本意是廳堂、居室的名稱。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數(shù)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處或相近數(shù)處庭堂、宅院之中,堂號就成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號?!疤锰枴庇械牡妹诳ね嘣醋员拘兆嫔夏骋粴v史名人的典故事跡或趣聞佳話。例如孟姓的“三遷堂”,來源于孟母三遷的故事;周姓的“愛蓮堂”,出自北宋理學的開山鼻祖周敦頤的《愛蓮說》;王姓的“三槐堂”,出自北宋王祜(或王祐)“植三槐,自知子必貴”的故事。

      王祐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潜彼伍_國名臣,曾任尚書、兵部侍郎等要職,后被封為晉國公?!度碧勉憽酚涊d說:“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于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闭f的是王祐本是公認的宰相人選,但由于他以全家百口性命擔保解救一位被誣告謀反的大將,并直諫太祖,而遭到宋太祖的猜忌。王祜忠誠正直,壯志難酬,于是他親手在自家庭院里種了三棵槐樹,并預言說:“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焙髞硭膬鹤油醯┰谒握孀跁r果然當上了宰相,使他的預言變成了現(xiàn)實,后來孫子王素也官至工部尚書,于是天下人都稱之為“三槐王氏”?!叭碧谩庇纱说妹?。

      那么王祜當初為什么要種植三棵槐樹呢?原來《周禮注疏》記載,周代“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后”。也就是說,周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世“三槐九棘”成為三公九卿的代稱??梢哉f,從周朝至宋朝“三槐”都代指三公。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職合稱“三公”,是眾臣之首。不過,隨著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傳和家族的繁衍昌盛,“三槐”不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號,而且成為整個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個分支——三槐王氏,聞名天下。宋朝以后,“三槐”幾乎成了王姓的代稱。同時,因為有大文豪蘇軾寫下名篇《三槐堂銘》,三槐王氏更是聲名遠播;到了清代,這篇文章又被選入《古文觀止》,“三槐堂”幾乎到了盡人皆知的地步?!叭蓖跏稀焙杖怀蔀橛粲羰[蔥的世家大族之林中一株挺秀峻拔的大樹。

      至于蘇東坡撰寫《三槐堂銘》的緣由,從文中可以得知,一是對于王祜家族“文武忠孝”的敬重,二是出于與王祜曾孫王鞏的深厚友誼。王鞏,字定國,北宋著名詩人、畫家,活躍于北宋中后期的政壇上,為時人所敬重。他為人正直,性情灑脫,與蘇東坡志趣相投,詩文唱和,書信往來,交往密切。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王鞏家中重修故居“三槐堂”,為了傳揚祖先的嘉行懿德,傳承仁厚家風,勉勵后人,王鞏請?zhí)K軾為“三槐堂”撰文。蘇軾當然義不容辭,援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三槐堂銘》。因此文中說:“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p>

      《三槐堂銘》全文由敘(序)和銘兩部分組成。敘是記敘性文體,講寫這篇銘的由來;銘,是本文正體。是四言韻語。文章雖然是以“天命論”的思想前提立論的,但目的是歌頌王祜及其子孫的功德,特別是明確指出一個家族要興旺發(fā)達、子孫賢良,享有功名富貴,必須有賴于代代“修德于身”,傳承“忠恕仁厚”的優(yōu)良家風,這是富有積極意義的。古人常說,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文章一開頭故設疑問,提出問題,引人思考,然后正面回答問題,斬釘截鐵地拋出了“仁者必有后”的觀點。接著進入正題,記敘了王鞏的曾祖父王祜手植三槐的傳奇、王鞏的祖父王旦擔任太平良相十八年及王鞏的父親王素“出入侍從將帥三十余年”的事跡,說明仁愛厚施、積善成德使王氏一族得到了子孫多賢、福祚綿延不絕的福報?!拔崾且灾熘杀匾病?,作者用當朝名臣王祜及其子孫的事跡來論證天之有道,從而高度贊頌了王祜及其子孫的賢德。由于王祜、王旦、王素祖孫三代都非常顯貴,有人就把他們和唐朝的李棲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孫三代相比。蘇軾認為李棲筠的雄才大略、剛直正氣同王祜不相上下,李氏三代和王氏三代的功名富貴也差不多,但從忠恕仁厚上講,李棲筠父子卻不如王祜父子。文章拿李氏三代與王氏三代對比,極贊王氏忠厚傳家,恩澤子孫,突出和強化了自己的觀點。

      銘文部分用四言韻語高度概括了王旦等的事跡和功業(yè),歌頌了他們的功德。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中間又拿“吾儕小人”作比照,指出小人只顧貪圖利益,根本無暇顧及進德修能,更談不上治理國家了?!安挥芯?,其何能國?”蘇軾抨擊了那些無德無能卻高居祿位的人,表現(xiàn)了對國事的憂慮,以及對公忠體國的君子的期待?!坝粲羧保┑轮?。”蘇軾回應文題,再次贊頌王氏,實際上是把王祜等人上升為公忠體國的君子典范,把他們樹立為世人仿效學習的楷模,說明王氏父子的功業(yè)品德不僅澤及子孫,且澤及世人,從而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境界;而三槐則成了美德的象征,成為這個家族優(yōu)良家風、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徽記。

      三槐王氏瓜瓞綿綿,支分派衍,遍布全國各地。一門忠義,百世流芳,時至今日,仍有眾多王姓尊奉三槐堂堂號,大量家譜記載著與先祖王祜的源流關系,津津樂道于祖先的事跡,歷經(jīng)千百年之后,先賢們忠厚仁恕的浩然正氣依然令人神往,先祖的彝訓家風依然激勵熏陶著代代后人。

      寫到這里,筆者不禁聯(lián)想到我們的歷史文化中繞不過的一棵大樹,那是明清以來無數(shù)中國人尋根認祖的歸屬,是承載著無數(shù)人對祖先和故鄉(xiāng)集體記憶的一棵大樹,那就是大槐樹!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鸛)窩?!边@首民謠數(shù)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qū)廣為流傳。很多人,特別是北方人,說自家的祖先是從大槐樹來的。筆者也曾問過自己的老岳父,他們的先祖最初是從哪里來的,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大槐樹啊!”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槐樹,也叫古大槐樹。洪洞大槐樹,明初就“樹身數(shù)圍,蔭遮數(shù)畝”,位于現(xiàn)今山西省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nèi)。原來,大槐樹下曾是明初大移民時一處重要的移民基地,古老的大槐樹見證了百萬移民背井離鄉(xiāng),遷往全國各地的悲壯歷史。

      明朝初年,由于經(jīng)歷了長年的戰(zhàn)亂和災荒,人口大量減少,中國許多地方,特別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區(qū)呈現(xiàn)著田地荒蕪、人煙斷絕的凄涼景象。而這時候的山西,顯得相對安定,繁榮,人口較多。加上外省大量難民流入山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qū)。為了鞏固新的政權,發(fā)展經(jīng)濟,增強國力,朱元璋決定“移民屯田,開墾荒地”。于是在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發(fā)生了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范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大移民。而大槐樹移民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大槐樹又很可能是最集中、最大的一個移民點。大槐樹地處交通要道,車馬大道就從樹蔭下通過,明朝政府在旁邊的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手續(xù),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和發(fā)配之地。據(jù)學者統(tǒng)計,在近50年的時間里,大槐樹下發(fā)生大規(guī)模官方移民18次,涉及1230個姓氏,涉及人數(shù)達百萬之眾,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鄂、湘、陜、甘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移民們被集中聚集在大槐樹下,強制分批遷往各地;這些移民來自附近各地,有不少還是剛輾轉逃荒過來不久的外鄉(xiāng)人,他們肩挑背扛,拖家?guī)Э?,行色匆匆,匯入喧鬧嘈雜的滾滾人流中,去往陌生的異鄉(xiāng)。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鴰不斷地發(fā)出聲聲哀鳴,令人潸然淚下,頻頻回首,最后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鴰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為移民們惜別家鄉(xiāng)的標志,融會成他們對故土、祖先最后的集體記憶,進而被記載在眾多的族譜中,流傳在一代代人口耳相傳的歷史中。

      經(jīng)過600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由這里遷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星羅棋布,不計其數(shù),而今可以說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后裔。而洪洞大槐樹早已在華夏兒女心中深深扎下了認祖歸宗之根,被當作“家”,被稱為“祖”,被看作“根”。如今,每年都有數(shù)十萬各地民眾前去尋根祭祖,飲水思源,而大槐樹祭祖習俗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在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大型電視連續(xù)劇《大槐樹》從一個側面再現(xiàn)了那一紛繁浩大、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重大事件。

      參天大樹,根深葉茂,千枝萬脈;棵棵大樹,卓然成林,蔚為大觀。它們聳立在歷史的天空,也依然矗立在現(xiàn)實的土壤;不僅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樹,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人文之樹,華夏子孫源源不竭的精神之樹。

      猜你喜歡
      大槐樹王氏
      啄木鳥和大槐樹
      大槐樹尋根
      寶藏(2021年6期)2021-07-20 06:12:20
      愛拍照的大槐樹
      快樂語文(2020年3期)2020-03-12 09:09:46
      大槐樹
      門前的大槐樹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關注王氏藥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養(yǎng)生好項目
      現(xiàn)代營銷聯(lián)手王氏藥罐 共同開拓大健康項目市場
      中醫(yī)按摩市場潛力大 王氏推拿讓你更賺錢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藥罐國醫(yī)文化 專業(yè)醫(yī)生深深贊嘆王氏藥罐的神奇
      德钦县| 安新县| 长泰县| 乐安县| 那曲县| 城市| 太原市| 隆回县| 康马县| 门头沟区| 磴口县| 汪清县| 鸡东县| 亳州市| 宁化县| 东阳市| 山东省| 建瓯市| 离岛区| 南康市| 连城县| 青浦区| 金华市| 安国市| 玉门市| 龙山县| 稻城县| 焦作市| 新野县| 荣成市| 南漳县| 彭山县| 当涂县| 桃江县| 荆州市| 海门市| 伽师县| 吉水县| 鄢陵县| 嫩江县|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