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科偉,孫 鵬
(吉林省白城解放軍321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先天性鼻畸形屬于一種先天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鼻頭圓鈍、鼻形過于低平等,為了提高鼻型的美觀程度,部分患者選擇接受鼻整形術,通過鼻整形術,患者的鼻型畸形狀態(tài)可以被有效矯正,這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美感和樹立信心,目前常見的鼻整形術有自體軟骨鼻整形術、硅膠假體鼻整形術兩種。為此,本文選取我院進行治療的先天性鼻畸形患者50例,分析鼻整形術修復先天性鼻畸形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8年到我院進行治療的先天性鼻畸形患者50例,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兩組。甲組中,男5例,女20例,年齡20~40歲,平均26.92±3.14歲;乙組中,男6例,女19例,年齡18~38歲,平均27.12±3.16歲。
針對甲組患者應用自體軟骨鼻整形術,針對乙組患者應用硅膠假體鼻整形術,具體如下。
針對本次實驗患者均采取開放式切口方式,這樣能夠令雙側鼻下側軟骨內側腳、中間腳和外側腳充分暴露在主治醫(yī)師的視野中,隨后對患者的穹窿韌帶進行分離處理,抽取適量的鼻中隔軟骨,通過后褥式縫合方式對鼻下側軟骨內側腳進行拉攏處理,同時將面積為4 mm×25 mm鼻中隔軟骨固定在鼻下側軟骨內側腳中,如果患者的鼻尖相對較低,可以適當抬高患者的移植軟骨[1]。
隨后針對甲組患者,以患者鼻翼部位的弧度和缺失情況為基準,選取患者的耳廓復合組織,將耳廓復合組織填充在缺失部位,填充好后縫合創(chuàng)面結束手術;針對乙組患者,則需要將患者的創(chuàng)緣鼻翼復合位置剖開,并將硅膠假體置入到其中。
本次實驗患者在接受鼻整形術之后,均需要叮囑患者不能壓迫到手術位置,以此來預防患者出現(xiàn)術后復合組織積血并發(fā)癥;通常情況下,如果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較好,術后一周便可以拆線,在拆線后需要叮囑患者定時到醫(yī)院進行術后檢查和復診[2];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具體來講,需要叮囑患者在洗臉和化妝時盡量避免和減少對手術部位的壓迫,避免給手術部位造成影響,以此來確保整形效果。
本次實驗選擇兩組患者的修復效果為觀察指標。
本次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 19.2.0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取x2檢驗法,計量資料以(±s)表示。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先天性鼻畸形均得到了有效修復,但是甲組患者的修復效果優(yōu)于乙組患者。詳見表1。
表1 修復效果調查表[n(%)]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逐漸完善和醫(yī)療觀念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群眾選擇接受鼻部整形和美容手術,鼻整形術的進行同樣可以矯正患者的先天性鼻畸形[3]。在臨床醫(yī)學中,主治醫(yī)師可以結合患者的鼻畸形程度和畸形特點,對患者進行鼻型個性化修復,如果患者的鼻畸形程度較為嚴重,考慮到患者不單存在鼻中隔發(fā)育不良、鼻翼軟骨偏曲畸形等情況,還可能存在前庭茹膜軟組織發(fā)育不足等癥狀,需要格外注意手術過程,這是因為此時僅靠人體的鼻中隔、肋軟骨、耳軟骨等組織,并不能做到對患者鼻型的完全修復,需要主治醫(yī)師對患者進行鼻中隔偏曲矯正。
相比較硅膠假體鼻整形術而言,自體軟骨鼻整形術具有安全性更高、手術切口更小、術后鼻型更加自然、手術排異性較低等應用優(yōu)勢,這是因為從人體內獲得的軟骨材料能夠和患者取得更好的連接。同時自體軟骨材料可以選擇人體的鼻中隔、肋軟骨、耳軟骨等組織,這樣在實際鼻整形術中,主治醫(yī)師只需要制作鼻小柱、鼻尖位置所需要的軟骨組織即可。此外,自體軟骨鼻整形術對修復位置的刺激較小,便于日后患者取出,同時填充自體軟骨材料的耐老化性能、耐高溫性能、耐惰性性能較為良好,致使其在接受消毒和滅菌條件下,其物理形態(tài)和性能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