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克
有時候,一張好的照片離不開恰當天氣的烘托。不同的天氣情況可以為照片帶來不同的氛圍,增加照片的表現(xiàn)力。但是,恰如其分的天氣環(huán)境可遇不可求。今天,我們就借助攝影后期的幫助,自主控制照片中的天氣。
“陰天變晴天”的操作,我們希望通過調(diào)整曝光——更換天空一一調(diào)整色彩三個步驟來完成。具體操作方法涉及色彩范圍、適量蒙版、曲線、色彩平衡以及選取顏色等操作。下面來說一下具體步驟:
首先,我們將一張陰天拍攝的帶有天空的照片及一張藍天白云的素材照(圖02、圖03)分別導入Photoshop。在圖層面板中,選中“背景”圖層,使用復制快捷鍵ctrl+J,得到作為副本的“圖層1”,這步操作是為了保護原始素材。
接著,選中“圖層1”,在軟件界面最上方的菜單欄中左鍵點擊“選擇”按鈕,在下拉菜單中左鍵點擊“色彩范圍”(圖04),在彈出的“色彩范圍”窗口中(圖05),“選擇(C)”設置為“取樣顏色”,“本地化顏色族(Z)”設置為“√”,圖像下方設置為“選擇范圍”,選取預覽為“無”。用鼠標左鍵單擊窗口右方的第一個吸管,單擊吸取工作區(qū)畫面中天空的顏色。再使用第二個帶加號的吸管,吸取天空的其他部分。此步操作實際是利用近似的顏色來快速制作選區(qū)。窗口瀏覽圖中白色的部分就是被我們選中的部分,黑色是未被選中的部分。注意,“顏色容差”是指被選取顏色的選取范圍,容差越大,選取的范圍也越大。“范圍”是對應“顏色容差”的范圍。這兩個參數(shù)的設置原則是盡可能將天空和下方景物隔離開。因此“顏色容差”和“范圍”要靈活調(diào)整??紤]到素材圖的色調(diào)和影調(diào)反差,將“顏色容差”設置為“35”,范圍為“30”。對照觀察該窗口中的黑白示意圖,相鄰邊緣的黑白反差越大,那么接下來更換的天空就會和景物銜接得更準確。點擊“確定”后,工作區(qū)畫面出現(xiàn)虛線圍繞的選區(qū)。在軟件左方工具欄,選擇套索工具,按住“Alt”鍵,將多余的選區(qū)刪去。只讓選區(qū)出現(xiàn)在天空和下方景物相接的邊緣。然后,在圖層面板中對“圖層1”建立矢量蒙版。將藍天白云的照片素材拖拽到此工作區(qū),放置在合適的位置。選中“圖層1”的矢量蒙版,按住鼠標左鍵直接拖拽至藍天的圖層(圖06)。此刻,兩個素材基本結(jié)合。
最后,通過曲線、色彩平衡和可選顏色來調(diào)整影調(diào)和色調(diào),得到最終效果(圖01)。
接下來,我們想利用調(diào)整曝光——調(diào)整天空——制作光效的思路,來制作一張白天變傍晚的照片,操作步驟涉及調(diào)整圖層、色彩范圍、畫筆工具、柔光、模糊濾鏡等。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傍晚的光線特點:亮度低、對比度較大、飽和度較低、影調(diào)較窄,以及色溫較高(色調(diào)偏冷)。
根據(jù)這些光線特點,我們將素材照片(圖07)導入到Photoshop,并在圖層面板建立并使用相應的調(diào)整圖層即可。通過“亮度/對比度”調(diào)整圖層,將亮度降低、對比度提高;通過“色階”調(diào)整圖層,將屬性面板直方圖下方中間的灰色三角向右移動,以便壓縮畫面高光的層次,對比度隨之增大;通過“曲線”調(diào)整圖層,將屬性面板直方圖右上方的錨點向下移動,以便使高光的影調(diào)范圍變窄,整個畫面影調(diào)隨之減小;通過“照片濾鏡”調(diào)整圖層,設置一個冷色,并適當調(diào)整濃度,以便提高畫面色溫;通過“選取顏色”調(diào)整圖層,分別將紅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洋紅的明度降低(黑色向右移動),以便進一步降低畫面明度;通過“色相/飽和度”調(diào)整圖層,可分別調(diào)整不同色相顏色的飽和度,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即可。注意此步操作可對畫面色彩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微調(diào)。在圖層面板中,選中以上調(diào)整圖層,用快捷鍵ctrl+G編組。鼠標左鍵單擊組的文字位置,重新命名為“1調(diào)整曝光”(圖08)。
然后,用“色彩范圍”的方法把天空選出(參見上例,不再敷述),并新建一個圖層。然后在工具欄中選擇漸變工具,點擊屬性欄左數(shù)第二項圖標,出現(xiàn)漸變編輯器窗口,并設置藍色漸變(圖09)。然后,加載天空選區(qū),利用設置好的藍色線性漸變(圖09左數(shù)第三個圖標),按住鼠標左鍵,在畫面上由天空從上往下拖拽,天空色溫隨之提高。
最后到了制作光效的步驟(這個步驟的可塑性較強,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制作)。主要思路是利用畫筆工具選取恰當?shù)念伾珌砝L制光效。操作原則是每一種光線效果區(qū)、銅板雕刻濾鏡、動感模糊濾鏡等方法完成。具體步驟是:
首先,將這張全景風景照片(圖11)導入Photoshop。左鍵單擊圖層面板中“背景”圖層,切換到該圖層對應的通道面板(圖12)。分別觀察通道面板中“紅”“綠”“藍”(三個通道,選擇反差最小,即畫面最灰的“藍”通道,點擊通道面板下方左數(shù)第一個圖標加載選區(qū)。這樣,我們就快速選取到了藍色通道里中灰偏亮的畫面部分)。還原通應在單獨建立的圖層上繪制,這樣才方便修改調(diào)整。為了讓光效更好地與畫面融合,“柔光”圖層混合模式是較常用的方法。只要耐心地嘗試,相信大家都能繪制出心中的畫面(圖10)。
我們再來看看如何制造一場雪景。在這里我們可以利用提亮灰色——制作飄雪一一調(diào)整色彩的思路,通過通道載入選道RGB顯示并回到圖層面板(圖13)。
接著,在工具欄中最下方,前景色背景色設置為默認的黑白。在圖層面板中,ctrl+shift+N新建圖層得到“圖層1”,并使用快捷鍵ctrl+Backspace將白色的背景色填充到該圖層的選區(qū)中。這樣整個畫面中灰和亮部的影調(diào)都被提高,以此效果來模擬雪景。若雪景效果并不明顯,可將填充白色后的“圖層1”多次復制,直到白雪效果基本明顯圖(圖14)。
接下來,我們用“銅板雕刻”濾鏡和“動感模糊”濾鏡來制作紛飛的雪花。先在圖層面板中新建圖層并填充前景色黑色。然后進入濾鏡——像素化——銅板雕刻,在“銅板雕刻”濾鏡面板中,將面板下方的“類型”設置為“粗網(wǎng)點”(圖15)。注意此步驟一定是在選中“黑色圖層”的前提下完成。點擊“確定”,并在圖層面板中將圖層混合模式由“正?!备臑椤盀V色”。這樣,整個畫面就布滿了白色的顆粒,但是這樣的效果并不生動。接著,進入濾鏡一一模糊——動感模糊,在“動感模糊”面板中設置“角度”和“距離”(圖16)。因為我們選中的是“黑色圖層”,所以此處調(diào)整“角度”參數(shù)就是改變了“黑色圖層”像素的運動方向,即雪花的運動方向。而“距離”的參數(shù)多少則控制雪花運動的軌跡長短。最后,由于要模擬的雪景天氣反差較大,高光多且亮,暗部多且暗,中灰較少的特點。所以我們最后的調(diào)色只需圍繞著這個原則來加強畫面效果即可(圖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