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是學生學習、汲取民族文化滋養(yǎng)的沃土,是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教學便是“以文化人”,落地核心素養(yǎng)的最佳契合點和有力著力點。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讀、唱、吟、畫、演”等他們喜歡的形式教學,讓學生從古詩的學習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古詩詞?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113-01
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國的基礎教育從知識本位時代走向核心素養(yǎng)時代。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diào),建設新時代要求學生必須不斷增強民族和文化的自信,更好的學習、繼承民族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毙W語文教材中的古詩便是學習、汲取民族文化滋養(yǎng)的沃土,是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教學便是“以文化人”,落地核心素養(yǎng)的最佳契合點和有力著力點。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讀、唱、吟、畫、演”等他們喜歡的形式教學,讓學生從古詩的學習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素養(yǎng)。
1? ?讀識詩境,讀解詩意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北局抡n標“生本教學”和“以生為本”的理念,在課堂上教學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學生認識生字,讀準字音,讀順詩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默讀、輕聲讀、自由讀或同桌合作讀、男女生對讀、師生挑戰(zhàn)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如:在教學《江雪》這首詩時,采用教師范讀的方式讓學生對詩歌有個初步的認識,利用學生愛模仿的特點,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朗讀體會,通過朗讀了解詩意,然后讓學生競讀,看誰讀得好,一節(jié)課中各種形式的讀達到數(shù)十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反復朗讀中,很快熟悉和背誦了詩文,逐漸認識到詩歌表達的寒冬江雪里古人生活的畫面意境,以及詩人熱愛生活的情趣?!白x詩使人明志?!睂W生在讀詩中獲得啟迪,受到熏陶感染。讀詩的習慣將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2? ?配樂演唱,興趣濃厚
有人說:“音樂是通向記憶系統(tǒng)的高速公路?!钡湍昙墝W生對言簡意賅的詩很難理解。在教學中,嘗試配合音樂來教學生唱古詩。尋找視頻資料及相關(guān)圖片制成課件,利用多媒體課件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從開始學唱《詠鵝》《春曉》到現(xiàn)在的《登鸛雀樓》《敕勒歌》,孩子們學唱古詩的興趣越來越濃,在不知不覺中就記住了這首古詩。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時,我找了一幅廬山瀑布的圖片并反復查找有關(guān)詩歌的演唱視頻,但總覺得曲調(diào)不適合小學生演唱,于是我就自己譜曲演唱,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孩子們沒事都喜歡哼上兩句。
課堂上不時傳來充滿童真稚氣的唱誦聲,成為了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 ?吟詠詩歌,體會詩味
吟詠是讀唱的繼續(xù)和升華。古詩詞語言鏗鏘,極富美感,語言表達簡潔含蓄,極富韻味,學生可以通過吟詠體味享受古詩詞的聲律美韻。先用配樂朗讀,提供模仿范例,然后配上音樂讓學生學著古人的樣子,背著小手,隨著詩歌的情感節(jié)奏,搖頭晃腦地吟詠誦讀。如:在教學《夜宿山寺》這首古詩時,用一首《禪院鐘聲》古箏曲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學著古人的樣子,背著小手,抬頭望著星空,搖頭晃腦地吟誦,學生特別感興趣,很快就能感悟到寺中樓宇的高,以及詩人對神仙般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過吟詠親身體驗,學生享受到詩歌獨特的韻律節(jié)奏帶來的美感,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加深了對古詩的興趣和熱愛。
4? ?以詩作畫,盡情發(fā)揮
懷特海的教學思想認為,教學要借助直觀的材料手段或?qū)W生的生活資料。低年級兒童尤其喜歡畫畫。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用畫畫的形式再現(xiàn)詩的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登鸛雀樓》這首詩時,學生根據(jù)詩歌的意思作畫,有的畫了依山而落的夕陽,有的畫了氣勢雄偉的鸛雀樓,還有的畫了登上鸛雀樓極目遠眺的詩人,通過作畫讓學生對詩歌有了更直觀的理解。每學一首詩,都問一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把它畫出來。以詩作畫,學生隨心而為,既拉近了他們與古詩的距離,又有助于對古詩的學習理解,從而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鍛煉和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表達力、審美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5? ?角色體驗,演出詩情
角色體驗也是學生十分喜愛的活動。它能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學生更高效的親近古詩內(nèi)容。教學中,讓學生扮演詩中的人物角色,學人物的樣子,做人物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小兒垂釣》我讓一位學生演小兒,一位學生演行者,這位小兒拿著魚竿在草叢中釣魚,一位行者從旁邊經(jīng)過,向小兒問路,小兒遠遠地招手,示意不讓人靠近,以免驚擾到魚兒。學生們興趣盎然,紛紛爭取表演,角色體驗,加深了學生對詩歌的學習理解,同時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古詩的強烈熱情。
用“讀、唱、詠、畫、演”古詩的形式教學,深得學生喜愛。學生在學習古詩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古詩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要帶領(lǐng)學生多讀多背多記多用古詩詞,爭取早日登上“中國詩詞大會”的最高殿堂。
參考文獻:
[1] 柯金黎.基于詞義理解的小學古詩文教學實踐研究[D].集美大學,2017.
[2] 韓莎莎.小學古詩文的教學內(nèi)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3] 朱薈.傳統(tǒng)私塾教學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啟示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7.
[4] 錢瑞.小學語文教師對教科書中古詩詞文本使用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