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隨著人口不斷減少,日本的教育機關在想方設法保住現(xiàn)有的生源,盡可能讓減員幅度慢一些。至于加學生數(shù)量,這基本上已經(jīng)是學校久違的事了。大量教師資源、房屋設備閑置,而且今后想找到出口似乎沒有什么可能性。
何不與中國的學校合作,由中國派學生來留學,中國出一部分資本,參與日本學校的經(jīng)營?有些中國的學校、企業(yè)看到了這個機會,到日本尋求過合作。但很遺憾的是,日本學??梢栽跊]有生源以后,自動退出教育行業(yè)(廢校),但筆者目前還沒有接觸過和中國學校合作經(jīng)營的學校。
相關的資料顯示,日本到2016年前已經(jīng)有7000所小學、中學及高中“廢校”,其后也是每年廢校數(shù)量在500所上下,算起來到目前至少有8000所中小學關張。
日本的中小學校舍,基本都是選在最為安全的地方,一旦出現(xiàn)自然災害的時候,市民會首先選擇去學校避難。學校關張后,市民避難保障就受到很大影響。不能因為學校沒了,在遭遇自然災害的時候,市民連個安全的去處都沒有了。這也導致了學校關張時,處理起來非常麻煩,但對于是否讓國外的學校來并購,日本民眾大都會持否定的態(tài)度。
東京都緊鄰的埼玉縣下面的深谷市(日本縣下設市),決定將1984年已經(jīng)廢校的一所小學的體育館,以政府貼補1340.6萬日元的價格,公開招募購買人。當年廢校前,小學蓋的體育館才用了5年,小學是關張了,但市民覺得體育館還是能用的,便提議將小學其他教學設施拆除,保留下體育館供市民使用。這轉眼又過去了35年,體育館也老朽了,需要拆除。此時想把體育館賣出去,已經(jīng)無人接手。
如果補貼1340.6萬日元,將市里的這個包袱甩出去的話,今后10年,對土地征收的不動產(chǎn)稅就能有1730萬日元。市里在甩包袱之前,做了詳細的計算。又由于是招標,接手市里補貼時由報價少的一方中標,結果市里以補貼795萬日元的形式,把包袱甩了出去。
在一定時間內(nèi),免費給企業(yè)提供一塊土地,增加地方的就業(yè),提升法人稅的收稅金額,這在一些國家是不新奇的,但貼錢賣房地產(chǎn),似乎只能在日本看到。泡沫經(jīng)濟的崩潰,人口的劇減,讓日本的土地變得很不值錢,在地方政府手里更是一塊燙手山芋。
但學校的建筑大都是政府出錢蓋的,即便是私立學校,政府對學校建筑也有一定的補貼。現(xiàn)在學校關張了,建筑物等需要賣給其他企業(yè)或者外國的法人時,政府補貼的部分需要歸還給政府。深谷市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我在日本看到的相關報道沒有詳細談。但如果是外國學校法人的話,情況會更不一樣。
和日本學校一同辦學,并不存在政策性禁入,但購買日本學校這樣的殼時,需要支付一大筆早年由日本政府補貼的費用,估計肯出這個費用的中國學校,目前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