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各大獎項均已名花有主。其中最閃耀的兩部影片當屬《綠皮書》和《羅馬》,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電影獲獎?
《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上映日期:2018.11.2(美國)
豆瓣評分:8.8
“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比他們的音樂更瘋狂的,只有他的故事。”《波希米亞狂想曲》的預告片,打出了這樣的宣傳語。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其片名取自皇后樂隊(Queen)最具個性特色的同名歌曲《波西米亞狂想曲》,它是一場對搖滾音樂史上傳奇人物的復刻與致敬。
“May recalled placing a tape in front of the light and being able to see through it, as the tape had been used so many times.” 作為歌曲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曾被《紐約時報》評論為“其最具特色之處,是宿命般的歌詞”。而作為電影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成功還原了1985年現(xiàn)場的氣勢。
影片重現(xiàn)了皇后樂隊靈魂人物、主唱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神秘的人生軌跡:皇后樂隊的組建、《波西米亞狂想曲》等標志性歌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飽受爭議的情感經(jīng)歷、輝煌與低谷之后的回歸、病痛之后的重新振作……在影片最后,導演布萊恩·辛格忠實復刻了皇后樂隊長達20分鐘、足以納入搖滾音樂史冊的經(jīng)典演唱會—Live Aid現(xiàn)場。
主演拉米·馬雷克在影片中對Mercury進行了成功的全面刻畫,表達了一種Mercury式的生活態(tài)度和音樂風格—古典的、華麗的、史詩的、柔情的、花哨的、金屬的以及那種孤注一擲的生命激情。這是在搖滾音樂的黃金時代,拒絕被歸入程式化的產(chǎn)物。
上映日期:2018.9.28(美國)
豆瓣評分:9.1
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記錄了攀巖高手亞歷克斯的登頂之旅。亞歷克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是在攀巖中度過的。沒有繩索、安全帶及其他防護設備,只憑四肢,一口氣爬上高3000英尺的“攀巖宇宙中心”伊爾酋長巖之巔。
有人說這是最純粹的攀登,其言非虛,這的確就是人類直覺中的攀登。相比于體力,徒手攀巖更是一種心理的戰(zhàn)斗。這種攀登毫不容錯,在幾百米高的巖壁上,一個失手就意味著死亡。完美或者死亡是唯二的結局。歷史上也的確有一些最優(yōu)秀的攀巖者死于這種嘗試。
一切關于徒手攀巖的探討天生就是激烈的:攀登者面對怎樣的恐懼?這種嘗試是否值得?但不需要探討的是,每一個徒手攀巖的實踐者,作為攀登者都要被致以最高的敬意。
成片時間:2018.8
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的《膚色》(情節(jié)不同于同一導演同年攝制的長片《皮膚》),講述了在美國小鎮(zhèn)一家超市的付款通道中,一個黑人對一個10歲的白人小孩微笑,不曾想,這個善意的舉動受到誤解,引發(fā)了幫派之間的對抗,并以驚人的結局收尾。短片中,毒蛇、射擊、群毆,甚至是父子之間一次外出沖浪,都讓人心有戚戚,營造出了讓人惶恐不安的情緒。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部短片可以稱得上是部天才之作。它以短短20分鐘的時間,把人們內(nèi)心隱約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東西,以一種簡單直接的方式說出來,或者應該說是“吐出來”了,直接讓種族問題在觀眾的眼前爆炸。
即使在現(xiàn)在,種族歧視依然根植在很多人心中,如果不從源頭,即教育上作出改變,每個人都只是原生家庭的復制品。《膚色》就是一部不僅呈現(xiàn)膚色對立,亦在昭示因果輪回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