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妙韻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古老而寧靜的小村莊,因為一大部分人去了城市生活,所以平常日子里,村里的人并不是很多,自然有些冷清??捎羞@么一天,人們都會從遙遠的地方趕回來,與家人一起熱鬧地度過。這就是家鄉(xiāng)的龍燈日。
打我記事起,外婆家就有一條“龍板凳”。那是一條很漂亮的長板凳,上面有很多用塑料花扎成的花束,五顏六色的?;ㄊ膬蓚?cè)各有一個燈籠,用好看的花布圍著,里面放著一根蠟燭。板凳的兩端各有一個洞,把前后排列的板凳上的洞疊在一起,插入木棒固定,用這樣的方式,能將很多的龍板凳連接起來。
每到正月十三龍燈日,外婆便會把龍板凳搬進全村最中心的地方——勞氏祠堂。我覺得這個名字過于嚴肅了,所以從小到大我都親切地把它稱為“大會堂”。這時,大會堂里會放滿龍板凳。一條板凳代表一戶人家。我曾幾次天真地想數(shù)一數(shù)到底有多少條板凳,可因為數(shù)目實在太大,終究是沒有數(shù)清楚過一次。
隨著一陣喧天鑼鼓聲響起,用木棍穿起的板凳們被每戶人家中身強力壯的青年人抬出了祠堂,遠遠看去還真像一條龍。我隨著“龍燈頭”一路向前走,即使走得再遠,也不會迷路,因為我知道,順著“龍尾巴”往回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一路上,鞭炮聲、歡笑聲、鑼鼓聲不絕于耳,空氣中充滿了節(jié)日的喜悅。龍燈所到之處,都有人從屋子里走出來,跟著龍燈的隊伍,一同祈求來年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
天色漸漸變暗,夜幕逐漸降臨,可這絲毫沒有影響人們的熱情。龍燈在一片稻田里停下了。抬龍燈的人們將龍板凳上的燈籠點亮,燈籠一盞盞亮起,站在高處往下看,就像是一條渾身散發(fā)著金光的巨龍。就在這時,煙花點燃了。田野里金燦燦的巨龍和天空中綻放的煙花交相輝映,將節(jié)日氣氛推入了高潮。大家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壯觀美麗的一幕。煙花結(jié)束,人群也散了?;丶衣飞希蚁虬謰屢它c錢,便跟來家里做客的朋友們一起去逛街市了。買些摔炮,買些小吃,一直玩到家人催著回家才肯罷休。
我對龍的印象便是從這熱鬧的正月十三開始的。
中國人對于龍的信仰,即使相隔再遠都是一樣的。我爸爸是四川人,四川與浙江,相差1700多公里??蓪τ谡率垷羧?,身為外地人的爸爸也懷著同樣虔誠的態(tài)度。在爸爸媽媽的熏陶下,我對這一天也產(chǎn)生了一種敬畏之心。也許,這就是文化傳承吧。
為了減少煙花對環(huán)境的污染,今年的正月十三沒有了煙花爆竹的影子。也許它沒有往年熱鬧,但即使沒有煙花助興,龍燈照樣帶著美好的寓意向前行進。我相信,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代表著傳統(tǒng)文化的“龍板凳”,依然會生生不息,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