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堯
春節(jié),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熱鬧、最喜慶的一個節(jié)日。一提到春節(jié),我就會聯(lián)想起一家人喜氣洋洋、歡聚一堂的情景,還有窗外璀璨的煙花,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自家做的“春節(jié)年味特供”。
奶奶總在過年時炸各種葷素丸子:肉丸子、魚丸子、蘿卜絲丸子,還有藕圓子。大鍋,熱油,搓好的丸子就“哧啦啦”地下了鍋,香氣彌漫。藕圓子則做起來十分講究。這得有一個“神器”——專門在過年時做藕圓子的擂缽。這是一個祖?zhèn)鞯奶绽?,別的都無可替代。奶奶曾說,金屬的工具會讓蔬果香味變得不醇厚。新鮮的藕,洗凈,切掉兩端的藕節(jié),在缽里擂成藕泥,把藕蓉擠去水分,加入蔥、姜、鹽等佐料,擠成丸子狀就可以放入鍋內(nèi)油炸了。丸子周圍一大圈油泡泡,咕嚕嚕,咕嚕嚕,剛出鍋的丸子香氣撲鼻。一笊籬丸子出鍋,就被在廚房轉(zhuǎn)圈的孩子們一搶而光。孩子們一面吹丸子,一面吹手指,嘴里吸著氣把酥嫩的丸子塞進嘴里。
這道“獨門絕技”每年都會出現(xiàn)在奶奶家的年夜飯桌上,而每當這香酥爽口、外焦里嫩的藕圓子在飯桌上一露臉兒,都必定會被哄搶一空。如果說大家開始是斯文的吃客,那么這道菜一上,就頓時成了“老饕”,只需片刻就將滿盤藕圓一掃而光,嘴里還一個勁兒地稱贊著:“好吃,好吃。”
還有一道春節(jié)特供,是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蛋餃。支起灶,架上鍋,拿一塊兒肥豬肉在燒熱的鐵鍋底兒抹上一圈,鍋底上就旺上了一層油。打好幾個雞蛋,用小勺貼著鍋底慢慢倒入一勺蛋液,將鍋在火上轉(zhuǎn)一圈,蛋液就鋪滿了整個鍋底,一會兒就凝成了一個圓蛋皮,金黃金黃的,看著就十分誘人,迅速填入調(diào)好的肉餡,包餃子似的將蛋皮兩邊一合,拿筷子將接口壓實,一個蛋餃就做好了。熟皮生餡兒,等到做湯鍋時,拿雞湯或骨湯做底,將蛋餃入鍋蒸熟,熟蛋餃吸飽湯汁,皮不碎,肉還嫩,既有豬油的咸香,又有蛋皮的鮮美,全家老少都可以享受這一美味。
除夕的晚飯要算是春節(jié)里最隆重的儀式了,一家人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殺魚、燉雞、炒各種蔬菜。既要有“十全十美”的口彩,又要滿足“年年有余”的希冀,還要葷素搭配,老少皆宜。各家的最佳廚藝展示時刻大約就在此時,吃著炸丸子、盯著鍋里的蛋餃,耳朵里聽著家人的聊天雜談聲,還得分出眼睛去看看電視上喜慶熱鬧的晚會節(jié)目,等到菜全上了桌,屋外煙花燦爛,守歲的這一晚,就到了。
點評
民以食為天,春節(jié)自然少不了美食。文章通過描寫奶奶制作藕圓子、蛋餃等具有特色的傳統(tǒng)美食和人們爭相品嘗的場景,表現(xiàn)出生活的富足與甜美、親情的溫馨與美好,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作者觀察細致,感受深切,將春節(jié)美食的制作過程及其色香味細致描寫、生動表現(xiàn)了出來,宛如《舌尖上的中國》一般具有文化意蘊,引人入勝而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