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其一)》和《登高》這兩首詩是杜甫晚期的作品,它們分別創(chuàng)作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和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當時詩人在夔州。杜甫在夔州的一兩年內創(chuàng)作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除《登高》和《八陣圖》等單首詩外,還有許多組詩,如《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這段日子,是杜甫創(chuàng)作的豐收時期,也是他生命即將結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輝灑向人間,灑向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熱愛著的土地(大歷五年即770年,杜甫卒)。此時雖然“安史之亂”結束三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一片混亂。在這種形勢下,他只得繼續(xù)“漂泊西南天地間”[《詠懷古跡(其一)》],在“何日是歸年”[《絕句(其二)》]的嘆息聲中苦苦掙扎。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所有這些像沉重的陰云時時壓在他的心頭,他只有以他的詩作去排遣心中的郁悶與愁苦。
兩首詩在寫作上有許多共同特點:
首先在感情基調上,兩首詩都有很濃的悲秋情結。世事艱辛,家仇國難,萬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縷愁緒洋溢在字里行間,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結構處置上,兩首詩的首聯(lián)、頷聯(lián)都極力描寫秋景圖,營造了一種悲愁蕭森的氛圍,使后面的抒情都順理成章,達到了景為情基、情為景發(fā)、渾然天成的境界,足見構思之妙。
再次,兩首詩在用詞造句上,都是律詩的典范之作,對仗工整又極具情勢。在兩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里體現(xiàn)得特別明顯。如《秋興八首(其一)》的頷聯(lián)“江間波浪”對“塞上風云”,“兼天涌”對“接地陰”,頸聯(lián)“叢菊兩開”對“孤舟一系”,“他日淚”對“故園心”?!兜歉摺奉h聯(lián)“無邊”對“不盡”,“蕭蕭下”對“滾滾來”,頸聯(lián)“萬里悲秋”對“百年多病”,“常作客”對“獨登臺”。
當然,兩首詩又有許多不同點,比如情感表達方式上、格律上,特別是在感情基調上,《秋興》感傷氣氛太濃,境界不如《登高》壯闊?!肚锱d》首聯(lián)基調低沉,“凋傷”“氣蕭森”是其體現(xiàn),而《登高》僅點明“風急”“天高”“鳥飛回”。在境界上,《秋興八首(其一)》雖有“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之壯闊,但和《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來”相比還是有點遜色。
■
閱讀下面三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興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前人曾說這首詩是情景“和諧統(tǒng)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說?請結合詩中的某一句來鑒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賞析“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兩句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 高
◎杜 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3.下面對詩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中寫登高所見的秋江景色,抒發(fā)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B.本詩第一二句寫詩人的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了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點。
C.有人認為本詩第三四句“無邊”“不盡”兩詞多余,其實正是有了這兩個詞,詩的意境才顯得更為廣闊深遠,氣象萬千。
D.詩的最后兩句,寫外界環(huán)境帶給作者的艱難苦恨和自身隨著年齡增長而白了的頭發(fā),使得自己連喝酒的興致都沒有了。
4.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本詩情景交融,氣象宏偉,悲涼的景物襯托了詩人心頭的悲涼。
B.詩中“蕭蕭下”繪落葉之聲,“滾滾來”狀江浪之勢,襯托了詩人寬闊的胸懷。
C.詩中“萬里”與“無邊”對應,“百年”與“不盡”呼應,這就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把詩人的憂思表現(xiàn)得既深且廣。
D.本詩是一首七律,中間有兩聯(lián)對偶,韻律和諧;每句都是四個節(jié)拍,如“風急/天高/猿/嘯哀”。
詠懷古跡(其三)
◎杜 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5.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詩人寫昭君之怨的意圖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2、7版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