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InformalEducation的內(nèi)涵探討其中文譯詞的選擇

      2019-04-22 09:43:16楊文源劉晟
      科教導刊 2019年4期

      楊文源 劉晟

      摘 要 術語是概念的載體,翻譯外來術語時,譯詞的選擇直接影響著讀者對相應概念的理解。譯詞的中文詞義與術語內(nèi)涵的匹配程度是判斷譯詞是否恰當?shù)囊罁?jù)。Informal Education是一個外來術語,常用譯詞有“非正式教育”和“非正規(guī)教育”。綜合《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辭?!返慕忉專@2個譯詞都與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不匹配。追溯Informal Education的源起和發(fā)展,“非制式教育”更符合其內(nèi)涵。另外,調(diào)查顯示,目前常用的2個譯詞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引發(fā)讀者對Informal Education的誤解,而“非制式教育”則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讀者形成正確理解。

      關鍵詞 非制式教育 非正式教育 非正規(guī)教育 中文譯詞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19

      Finding a Chinese Equivalent of the Term Informal Education Based on Its Rational

      YANG Wenyuan[1], LIU Sheng[2]

      ([1]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As a term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its corresponding concept,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a foreign term can directly affect learners'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concept. The accurateness of a Chinese equivalent could be judged based on to what degree its semantics is appropriate to the idea of the corresponding foreign term. Informal Education is a foreign term, which possesses two common Chinese equivalents, "Informal education" and "Non-form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planations in two popular Chinese dictionaries, neither of the current common Chinese equivalents is appropriate to the term Inform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rational of Informal Education and Chinese semantics, "Informal Education" is a more appropriate Chinese equivalent to Informal Education. Moreover, a survey on the readers' literal explanation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current common Chinese equivalents are very likely to lead readers to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Informal Education", whereas "Non-standard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Keywords non-standard education; informal education; non-formal education; Chinese equivalent

      語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用詞的選擇直接影響著交流過程中的意義建構(gòu)。[1] 準確的、不產(chǎn)生歧義的用詞,才是良好的語言表達。[2]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學術文化的交流也形成了國際化發(fā)展的潮流。在學術文化的輸入和輸出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翻譯不僅是譯者認知行為和認知狀態(tài)的反映,同時也是讀者理解所譯內(nèi)容的信息來源。[3] 準確表達內(nèi)涵歷來都是翻譯的基本準則。[4] 教育領域的翻譯,尤其是關鍵術語譯詞的選擇,同樣應當遵循準確表達的原則。本文討論的Informal Education就是一個外來術語,國內(nèi)目前常用的中文譯詞有兩個,“非正式教育”和“非正規(guī)教育”。這兩個譯詞是否恰當,需要以Informal Education的內(nèi)涵與譯詞本身的中文含義之間的匹配程度作為判斷依據(jù)。此外,譯詞的字面意思會在多大程度上引發(fā)讀者對Informal Education的誤解,也是判斷譯詞選擇是否恰當?shù)囊罁?jù)。

      1 Informal Education的內(nèi)涵

      一提到“學習”,人們通常想到的是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及其學業(yè)成績。事實上,早在學校出現(xiàn)之前,人類就已經(jīng)存在學習活動;學校出現(xiàn)之后,人類的學習活動也不僅僅局限在校園范圍內(nèi)。相對于學校教育(Formal Education)而言,發(fā)生在學校之外的教育活動稱為Informal Education。

      1.1 Informal Education的源起

      農(nóng)耕時代,人類在耕作、園藝、釀酒等農(nóng)業(yè)社會的日?;顒又锌偨Y(jié)出對自然世界的直觀理解和實踐經(jīng)驗,并在一定范圍內(nèi)通過對話、討論、示范等方式進行傳播,這就是最早的Informal Education。在學校教育出現(xiàn)的早期,由于學科門類較為單一、課程體系不夠健全、受眾范圍較為狹窄,Informal Education仍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屬于人類教育活動的主要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生產(chǎn)力的增強,Informal Education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也表現(xiàn)出不斷壯大的趨勢,其中,最具代表性且一直延續(xù)至今的,是興起于19世紀中期的世界博覽會(the Worlds Expositions)。[5] 世界博覽會將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到一起,展示交流彼此的商業(yè)、技術、科學和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向公眾傳播普及科學技術的最新發(fā)展。在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不太發(fā)達的時期,世界博覽會一度成為科學技術廣泛傳播的源泉。近年來,還有研究者收集過去世界博覽會參與者的個人回憶錄作為研究材料,分析在Informal環(huán)境中,人們能夠做什么、學什么,以及能夠通過這種學習獲得什么。[6]

      1.2 Informal Education的發(fā)展

      學校教育出現(xiàn)以后,Informal Education一直與學校教育并行發(fā)展。當現(xiàn)代學校教育運作模式較為成熟之后,反而暴露出對加強Informal Education的需求,特別是在社會發(fā)展促進人類教育事業(yè)從精英教育轉(zhuǎn)向全民教育之后,在終身學習思想的影響下,僅僅依靠學校教育已經(jīng)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尤其是在科學教育領域,Informal Education長期為培養(yǎng)公民科學素養(yǎng)提供著不可或缺的助力。

      20世紀50年代中期,前蘇聯(lián)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入軌道,不僅引發(fā)了學??茖W教育的震動和反思,也激起了對公眾科學教育的關注。一些Informal科學教育機構(gòu)相繼成立,在政府財政撥款的大力支持下,對Informal Education展開系統(tǒng)研究。2000年前后,國際科學教育領域影響力排名前3位的期刊《國際科學教育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科學教育》(Science Education)和《科學教學研究》(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先后發(fā)行??瘓蟮繧nformal Education的相關研究;之后,又分別在正刊中新增了Informal Education欄目,專門接收相關研究文章,并通過規(guī)范的同行評審機制來篩選文章。此外,還出現(xiàn)了Informal Education的專門刊物,如《公眾理解科學》(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和《科學傳播》(Science Communication)。與此同時,研究Informal Education的學術隊伍也在不斷壯大,更有學者以此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學術期刊的認同和學術力量的壯大,說明Informal Education理論和實踐體系日漸成熟,標志著Informal Education已經(jīng)進入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隊列。時至今日,在國際科學教育領域,Informal Education也已經(jīng)成為主流研究方向之一。[7] 2007年,美國教育部發(fā)布的《學術競爭力委員會報告》(Report of the Academic Competitiveness Council),基于“確保美國經(jīng)濟競爭力,特別是確保教育系統(tǒng)有能力培養(yǎng)具備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素養(yǎng)的未來公民,以及培養(yǎng)未來科學家、工程學家、數(shù)學家和技術人員”的需求,將美國教育體系劃分為3個部分,K-12教育(幼兒園-高中畢業(yè))、高等教育和Informal Education。[8] 這一報告相當于從官方層面,正式確立了Informal Education的重要地位,認可了當前Informal Education已經(jīng)發(fā)展到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階段。

      1.3 關于Informal Education的解釋

      解釋Informal Education的內(nèi)涵,通常會與學校教育(即Formal Education)對應起來解釋。簡單說來,F(xiàn)ormal Education,也稱學校教育,是指發(fā)生在學校的教育活動;與之相對應,Informal Education是指發(fā)生在學校之外的教育活動。表1詳細對比了科學教育領域F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的教育目標、教育對象、活動設計原則、發(fā)生的場所和在人生中出現(xiàn)的階段。

      從表1可以看到,在教育目標上,Informal Education與Formal Education一致,都是培養(yǎng)面向當今社會和未來發(fā)展的素養(yǎng),只是受眾更廣。在教育對象上,Informal Education面向所有人,而Formal Education僅面向在校學生,Informal Education的教育對象涵蓋了Formal Education的教育對象。在活動設計原則上,兩種教育雖然各有側(cè)重、略有差異,但指導理論都源自《人是如何學習的》(How People Learn)和《將科學帶到學?!罚═aking Science to School)等教育領域的經(jīng)典著作,都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已有概念、科學實踐和文化背景等要素。在發(fā)生的場所上,二者沒有交集,Informal Education發(fā)生在學校之外的各類環(huán)境,F(xiàn)ormal Education則僅發(fā)生在學校。在人生中出現(xiàn)的階段,Informal Education伴隨終身,F(xiàn)ormal Education僅出現(xiàn)在學生時代。通過表1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Informal Education和Formal Education在“教育目標”和“活動設計原則”上趨于一致;在“教育對象”和“在人生中出現(xiàn)的階段”上具有包含關系;而在“發(fā)生的場所”上完全沒有交集,這也是Informal Education和Formal Education的本質(zhì)區(qū)別。

      事實上,Informal Education與Formal Education是一個基于學習環(huán)境視角的、對人的終身學習進行劃分的連續(xù)體,二者遵循相同的教育原理、認知科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發(fā)生在學校的教育活動稱為Formal Education,發(fā)生在學校之外的教育活動稱為Informal Education。

      2 Informal Education目前常用中文譯詞詞義辨析

      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都存在Informal Education的教育形式,只是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因此,Informal Education這一術語在我國屬于外來詞匯,目前常用中文譯詞有兩個:“非正式教育”和“非正規(guī)教育”。

      2.1 非正式教育

      “非正式教育”是目前關于Informal Education的常用中文譯詞之一。檢索《現(xiàn)代漢語詞典》,沒有查到關于“非正式”的解釋,但有關于“正式”的解釋,“合乎一般公認標準的;合乎一定手續(xù)的”即為正式,如“正式比賽;正式工作人員;正式會談;他穿的很正式”。[11] 檢索《辭?!罚瑯記]有查到關于“非正式”的解釋,只查到3個相關詞條,“非正式解釋”“非正式制度”“非正式組織”。其中,“非正式解釋”是法律術語;“非正式制度”是經(jīng)濟學術語;“非正式組織”是通用詞匯,意為“由具有共同利益和興趣的人們自愿結(jié)合而成。成員之間以私人方式互動,沒有嚴密的規(guī)章、計劃和正規(guī)的組織機構(gòu)”。[12] 綜合上述解釋,可以認為,“非正式”是指不符合一定標準或手續(xù)的、非官方的、沒有規(guī)章計劃的。因而,“非正式教育”的中文詞義實際上是“不符合一定標準或手續(xù)的、非官方的、沒有規(guī)章計劃的教育活動”。根據(jù)前文所述,與Formal Education相比,Informal Education除了發(fā)生在日常生活(如家庭生活)外,還會發(fā)生在經(jīng)過設計的環(huán)境(如博物館)和課后項目與成人項目,后面兩種環(huán)境都是有規(guī)章計劃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延續(xù)至今的世界博覽會就是一項經(jīng)典的Informal Education活動,既符合國際慣例、由國家層面官方主辦,又有嚴密的規(guī)章和計劃。再比如,由中國科協(xié)和教育部共同主辦的青少年高??茖W營是Informal Education領域的一項開創(chuàng)性活動,也是一項非常正式的活動,既有一系列官方文件的規(guī)范,也有周密的計劃和組織。[13] 因此,“非正式教育”與Informal Education的內(nèi)涵并不對等,將Informal Education翻譯為“非正式教育”有欠妥之處。

      繼續(xù)檢索《辭?!?,查閱關于“正式”一詞的解釋,沒有查到對該詞的直接解釋,僅查到一個與教育相關的詞條:“正式課程”,意為“即正規(guī)課程”。追蹤檢索“正規(guī)課程”,意為“亦稱‘顯性課程、‘正式課程。與‘隱蔽課程相對。指各級各類學校教學計劃上列出的全部學科或活動”。檢索詞條“顯性課程”和“隱蔽課程”,其中,“顯性課程”意為“即‘正規(guī)課程(2429頁)”;“隱蔽課程”意為“與‘正規(guī)課程相對。指正規(guī)課程以外,學生在學校中受到的一切影響。1968年由美國教育學家杰克遜(Philip Wesley Jackson,1928—)首先提出”。[14] 由此可見,“正式”一詞形容教育活動時,指的是發(fā)生在學校的一部分教育活動;與之相對應,學校還發(fā)生著其他一些非正式的教育活動。根據(jù)前文所述,F(xiàn)ormal Education指發(fā)生在學校的教育活動,Informal Education指發(fā)生在學校之外的教育活動。因此,“正式”一詞并不能涵蓋Formal Education的范疇,相應地,“非正式”也不能表征Informal Education的內(nèi)涵。

      綜上所述,中文譯詞“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不能準確反映F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的內(nèi)涵。一方面,在語義上不匹配;另一方面,在內(nèi)涵范圍上不對等。

      2.2 非正規(guī)教育

      “非正規(guī)教育”是目前常用的Informal Education的另一個中文譯詞。同樣檢索《現(xiàn)代漢語詞典》,沒有查到關于“非正規(guī)”的解釋,但有關于“正規(guī)”的解釋?!罢?guī)”是指“符合正式規(guī)定的或一般公認的標準的”,如“正規(guī)軍、正規(guī)方法、不太正規(guī)”。[15]《辭?!肥珍浟恕胺钦?guī)教育”一詞,解釋為“與‘正規(guī)教育相對。指學習者在日常生活和環(huán)境中以及在校外教育機構(gòu)中獲得的教育。形式多樣”。追蹤檢索“正規(guī)教育”,意為“與‘非正規(guī)教育相對。指學習者在各級各類學校里以有計劃和有系統(tǒng)的方式獲得的教育”。[16] 從釋義來看,《辭?!肥珍浀摹罢?guī)教育”和“非正規(guī)教育”與F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的內(nèi)涵基本一致。但是,在檢索“非正規(guī)”時,除了“非正規(guī)教育”,還查到了另外幾個與“非正規(guī)”相關的詞條,“非正規(guī)部門就業(yè)數(shù)”“非正規(guī)部門統(tǒng)計”“非正規(guī)就業(yè)數(shù)”。其中,“非正規(guī)部門統(tǒng)計”詞條將“非正規(guī)部門”解釋為“組織水平低下,作為生產(chǎn)要素的勞動力和資本之間有少量分工或沒有分工,經(jīng)營規(guī)模小,勞動關系大多建立在偶然就業(yè)、親屬或個人以及社會關系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具有正規(guī)保障合同協(xié)議之上的企業(yè)”。[17]由此可見,“非正規(guī)”是指“組織水平低下、規(guī)模小、沒有明確分工和正規(guī)保障、不符合正式規(guī)定的”,這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關于“正規(guī)”的解釋相對應,說明“非正規(guī)”一詞實際上帶有明確的否定和貶義傾向。如果將Informal Education翻譯為“非正規(guī)教育”,從譯詞的中文含義來看,會誤導讀者認為Informal Education是指“組織水平低下、規(guī)模小、沒有明確分工和正規(guī)保障、不符合正式規(guī)定的教育活動”。而事實上,世界博覽會、青少年高??茖W營等Informal Education活動都具有國家級別的高組織水平、規(guī)模大、有明確的分工和正規(guī)保障,也有正式的官方文件作為指示。

      術語是概念的載體,望文生義是學習者錯誤概念的主要來源之一。[18]“非正規(guī)教育”這一術語會誤導讀者對Informal Education的理解,因此,將Informal Education翻譯為“非正規(guī)教育”有欠妥當。

      3 “非制式教育”更符合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

      追溯Informal Education的源起和發(fā)展,可以發(fā)現(xiàn),描述F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通常都會用到“在學校(in school)”和“在校外(out of school)”,這兩個詞也是闡釋F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最貼切的用詞。F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共同組成了人一生的全部學習活動,二者的提出是強調(diào)和看重它們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從而為實現(xiàn)終身學習和提升素養(yǎng)服務,而不是為了區(qū)分和強調(diào)誰是更正式的或者更正規(guī)的。實際上,F(xiàn)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兩件事情,二者一直存在相互融合的部分。比如,學校組織的野外考察就是將Formal Education延展到Informal環(huán)境當中;再比如,發(fā)掘博物館、植物園、科技館等社區(qū)資源作為課程資源,其實就是將Informal Education引入Formal環(huán)境當中。即使在二者未融合的部分,F(xiàn)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也始終追求著共同的教育目標,即促進終身學習、提升公民素養(yǎng)??梢灶A見的是,未來F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的融合還將不斷擴大和深入。

      是否在學校發(fā)生是區(qū)分Formal Education和Informal Education的標志。Formal Education發(fā)生在學校,是統(tǒng)一式樣的、制度化的教育活動,通常有固定的校舍、穩(wěn)定的教育周期、統(tǒng)一的課程和學制;與之相對應,Informal Education發(fā)生在校外,形式多樣、場地豐富多變,教育周期因?qū)W習內(nèi)容和學習者背景不同而靈活設定。因此,F(xiàn)ormal Education實質(zhì)上是“制式教育”,相應的,Informal Education實質(zhì)上是“非制式教育”。

      檢索《現(xiàn)代漢語詞典》,“制式”意為“規(guī)定的式樣或程式”,如“標準制式、制式警服”。[19] 檢索《辭?!?,沒有關于“制式”的直接解釋,但收錄了一個包含“制式”一詞的詞條,“制式裝備”,意為“按照規(guī)定的標準和規(guī)格生產(chǎn)并列入軍隊裝備體制的裝備”。[20] 根據(jù)前文所述,F(xiàn)ormal Education(即學校教育)正是規(guī)定式樣的教育,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格來培養(yǎng)學生。課程標準是課程實施的指導,所有學校的教學內(nèi)容、課時安排和授課理念都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使得學生從一所學校轉(zhuǎn)學到另一所學校時,在原學校所學課程能夠與新學校的課程銜接起來,最終達成課程標準對相應學段學生的要求。這就類似于,不同工廠按照統(tǒng)一規(guī)格生產(chǎn)的螺絲和螺母,能夠匹配擰在一起。相反的,Informal Education則式樣多元化,沒有程式化的約束,不同場所的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形式各不相同。比如,學習者從一家博物館去到另一家博物館,前后學習的內(nèi)容很有可能互不相關、對接不上,但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想要學習的內(nèi)容。這就類似于,不同工廠按照不同規(guī)格生產(chǎn)的螺絲和螺母,不能匹配擰在一起,但消費者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型號。

      因此,Informal Education翻譯為“非制式教育”更為恰當,與Formal Education(制式教育)相對,并不強調(diào)誰更正式或更正規(guī),僅僅是發(fā)生場所和相應的教學組織方式的差別。

      4 讀者對上述譯詞的理解

      如前文所述,望文生義是學習者錯誤概念的主要來源之一。準確的文字表達有助于讀者形成準確的理解。如果外來術語的中文譯詞會在很大程度上引發(fā)讀者對其內(nèi)涵產(chǎn)生誤解,那么,就應當考慮將現(xiàn)有譯詞替換為更準確的用詞,以更有效地傳遞相應概念。本研究調(diào)查了讀者對上述譯詞詞義的理解,進一步探討上述譯詞的恰當性以及準確選擇譯詞的重要性。

      4.1 調(diào)查設計

      2017年7月-9月,本研究以來自2所師范大學“學科教學(生物)”專業(yè)的、沒有Informal Education領域?qū)W習經(jīng)歷的59名碩士研究生為樣本,調(diào)查他們對“非正規(guī)教育”“非正式教育”和“非制式教育”3個譯詞字面意思的理解,調(diào)查問卷見圖1。問卷強調(diào)“根據(jù)你對字面意思的理解”作答,是為了檢驗中文譯詞的選詞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讀者對Informal Education理解的準確性。此外,問卷將“正規(guī)教育”“正式教育”和“制式教育”與上述3個譯詞對應起來讓讀者解釋,一方面,是因為對于沒有Informal Education領域?qū)W習經(jīng)歷的人來說,“非正規(guī)教育”“非正式教育”和“非制式教育”這3個詞是比較生僻的詞匯,可能無從解釋,但如果有與之對應的詞匯就能幫助讀者找到解釋的切入點;另一方面,Informal Education通常都是與Formal Education對應起來解釋的,對Formal Education譯詞詞義的解釋可以作為判斷作答者對Informal Education譯詞詞義理解狀態(tài)的輔助證據(jù)。

      4.2 評分方法

      首先,制訂評分規(guī)則。譯詞本身的中文含義與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表1)的匹配程度是判斷譯詞恰當性的依據(jù),因此,評價讀者對譯詞字面意思的理解應當以其與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的一致性作為評分標準。本研究按照與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的一致性,將讀者對“非正規(guī)教育”“非正式教育”和“非制式教育”3個譯詞的理解狀態(tài)劃分為4個水平(見表2)。此外,在判斷3個譯詞的理解狀態(tài)時,還應核對作答者對其對應詞匯“正規(guī)教育”“正式教育”和“制式教育”的理解作為輔助參考,以更加準確地判斷作答者的理解狀態(tài)。

      然后,2位研究者按照上述規(guī)則分別獨立地對59名作答者的答案進行評分,“正確”賦值為2,“部分正確”賦值為1,“不知道”賦值為0,“錯誤”賦值為-1。運用SPSS軟件的Wilconxon符號秩檢驗計算評分者打分的差異性(表3),以檢驗評分者一致性信度。檢驗結(jié)果顯示,2位評分者關于作答者對3個譯詞字面意思解釋的評分,顯著性系數(shù)Asym. Sig. (2-tailed) 均遠大于0.05,說明評分者按照上述規(guī)則對作答者理解狀態(tài)的評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評分結(jié)果的是可信的。最后,核對2位評分者的打分,復查打分不一致的樣本,討論確定了所有樣本的最終得分。

      4.3 調(diào)查結(jié)果

      對59個樣本的最終得分進行分析,分別統(tǒng)計作答者關于“非正規(guī)教育”“非正式教育”和“非制式教育”字面意思的理解處于“正確”“部分正確”“不知道”和“錯誤”狀態(tài)的人數(shù)(表4)。

      從表4可以看到,59個樣本中,對“非正規(guī)教育”理解錯誤的人數(shù)高達52人;對“非正式教育”理解錯誤的人數(shù)達49人;而對“非制式教育”理解錯誤的人數(shù)僅7人。與此同時,59個樣本中,沒有人能正確理解“非正規(guī)教育”,僅有6人能達到部分正確水平;關于“非正式教育”的理解,僅有1人達到正確水平,9人達到部分正確水平;而關于“非制式教育”的理解,有19人能達到正確水平,30人達到部分正確水平。根據(jù)評分規(guī)則“以與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的一致性作為評分標準”,表4的統(tǒng)計結(jié)果說明,目前常用的譯詞“非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都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引發(fā)讀者對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的誤解,而本研究建議的“非制式教育”不僅引發(fā)誤解的幾率很小,還能在較大程度上促進讀者形成正確理解。

      進一步計算處于“正確”“部分正確”“不知道”和“錯誤”狀態(tài)的人數(shù)百分比,以柱狀圖的形式更加直觀地呈現(xiàn)作答者關于“非正規(guī)教育”“非正式教育”和“非制式教育”字面意思理解水平的分布情況(圖2)。

      從圖2可以看到,“非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這2個譯詞引發(fā)的關于Informal Education的誤解率均高達80%以上;而“非制式教育”這個譯詞則在幫助讀者形成正確理解上表現(xiàn)出相當明顯的優(yōu)勢,多達80%以上的讀者僅通過“非制式教育”的字面意思就能對Informal Education形成“正確”或“部分正確”的理解。因此,相較于“非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非制式教育”是更能準確反映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的中文譯詞。

      綜合Informal Education的內(nèi)涵和譯詞的中文詞義以及讀者對譯詞字面意思的理解,目前常用的2個中文譯詞“非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不僅在詞義上與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不符合,而且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引發(fā)讀者對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的誤解。因此,有必要將現(xiàn)有譯詞替換為更準確、更恰當?shù)挠迷~。本研究建議的“非制式教育”一詞不僅在中文詞義上與Informal Education內(nèi)涵更為契合,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讀者形成關于Informal Education的正確理解。所以,將Informal Education翻譯為“非制式教育”更為妥當。

      是否發(fā)生在學校是“非制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與“制式教育(Formal Education)”的本質(zhì)區(qū)別,二者遵循相同的教育原理、認知和學習理論,有著共同的培養(yǎng)目標,相互協(xié)調(diào)甚至交叉融合,共同組成人一生的全部學習活動,為實現(xiàn)終身學習和提升素養(yǎng)服務。

      參考文獻

      [1] 陳波.語言和意義的社會建構(gòu)論[J].中國社會科學,2014(10):121-142.

      [2] 平克著.語言本能: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M].歐陽明亮,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222-227.

      [3] 盧中衛(wèi),王福祥.翻譯研究的新范式——認知翻譯學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13.45(4):606-616.

      [4] 劉云虹,許鈞.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支點——翻譯標準“信達雅”的實踐再審視[J].中國翻譯,2010(5):13-18.

      [5][1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Learning Science in Informal Environments: People, Places, and Pursuits [M].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9:15,27-53.

      [6] Anderson, D., Storksdieck, M., Spock, M.. Understanding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Museum Experiences [M]. In J. H. Falk, L. D. Dierking, & S. Foutz (Eds.), In Principle, in Practice: Museums as Learning Institutions. Lanham, M. D.: AltaMira Press,2007:197-215.

      [7] 楊文源, 劉恩山. 國際視野下的科學教育研究發(fā)展方向[J].科普研究,2016.11(1):16-21.

      [8]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DoE). Report of the Academic Competitiveness Council [R]. Washington, D. C.: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7:5-8.

      [9]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A Framework for K-12 Science Education: Practices, Crosscutting Concepts, and Core Ideas[M].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2:23-37.

      [11][15][1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672,1671,1689.

      [12][14][16][17][20]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第六版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0489,2430,2429,2063,2276,2455.

      [13] 青少年高??茖W營[EB/OL].[2018-03-05]. http://www.kexueying.org.cn.

      [18] 李高峰.初中生物學前科學概念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00-144.

      布尔津县| 蚌埠市| 沐川县| 通海县| 阿合奇县| 都安| 平邑县| 收藏| 大冶市| 洪泽县| 砚山县| 绥中县| 大厂| 县级市| 达孜县| 周宁县| 寿阳县| 白银市| 焦作市| 大埔县| 孟津县| 武冈市| 江华| 宁强县| 全椒县| 密山市| 呼玛县| 固始县| 丁青县| 北票市| 竹溪县| 旌德县| 高清| 黄平县| 荆门市| 萝北县| 鹤岗市| 兴城市| 拉萨市| 湖南省|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