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薇
(海安市人民醫(yī)院腎臟內分泌科,江蘇 海安 226600)
2型糖尿?。═2DM)是指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異常升高的代謝綜合征。較多患者在確診前就發(fā)生大血管和微血管損害等并發(fā)癥,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延緩病情的進展,臨床上常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1]。但由于較多女性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水平不同,對治療依從性和效果帶來影響。近年來我們對初次使用胰島素治療的T2DM女性患者給予全程優(yōu)質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初次使用胰島素治療的T2DM女性患者90例,均經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符合T2DM的診斷標準;經醫(yī)學倫理批準和患者知情同意。排除DM嚴重并發(fā)癥,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文盲,認識功能障礙等。年齡37~75歲,平均52.6±7.3歲;病程2.8±1.2月,HbA1c11.7±2.3%。按照數字表示法將患者分成觀察組(n=45)和對照組(n=45),一般資料比較具可比性(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不專門強調采用特殊的護理內容,觀察組給予全程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1)入院初期:①護理體檢: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體檢,詳細了解患者的一般資料、病情、心理狀況等資料,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的護理干預計劃。②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T2DM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癥狀、發(fā)展規(guī)律等,飲食、運動、心理與疾病的相關性[2]。③心理干預:向患者告知現代醫(yī)學技術水平,只要遵醫(yī)囑規(guī)范化治療,絕大多數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多給予鼓勵和支持,紓解患者恐懼焦躁和自卑抑郁的不良心理。(2)住院期間:①用藥指導:向患者告知使用胰島素治療的基本藥理知識、必要性和注意事項,糾正患者使用胰島素后就要終生使用的錯誤理念,提高患者的知曉率和依從性。指導患者學會觀察病情變化,嚴防低血糖反應或高滲昏迷。②生活指導: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的膳食標準,嚴格計算和控制其糖份和脂肪的攝入,適當增加優(yōu)質蛋白和高維生素類食物,切忌煙酒和刺激性食物。保持積極開朗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運動量因人而異、循序漸進,一般以中低強度的需氧運動為主。③舒適護理: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就醫(yī)環(huán)境,做好病區(qū)管理,嚴防交叉感染。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注意口腔護理和足部護理,以防并發(fā)感染和糖尿病足的發(fā)生[3]。(3)出院后:①健康指導:為需要繼續(xù)胰島素注射的患者做好指導工作,正確掌握胰島素的注射技術,學會觀察病情變化,有異常情況時隨時應診。②延伸性服務:為患者制訂健康檔案,采用電話、微信、上門等多種形式指導和督查;定期門診隨訪,復查糖脂代謝和眼底情況等各項指標。
患者出院1個月后,觀察兩組的遵醫(yī)依從性、護理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率和血糖控制率等指標。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以(n,%)和“±s”
表示,組間用x2和t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的遵醫(yī)依從性、護理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率和血糖控制率等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結果的比較(±s)
表1 兩組護理結果的比較(±s)
組 別 n 遵醫(yī)依從性 護理質量評分 不良反應率 血糖控制率觀察組 45 8.65±0.43 9.37±0.32 2(4.44) 41(91.1)對照組 45 7.73±0.52 8.69±0.45 5(11.1) 33(73.3)
T2DM常見于中老年女性患者,文化程度相對不高,對疾病和胰島素治療的認知度不夠,影響遵醫(yī)依從性臨床治療的效果。我們對初次使用胰島素治療的T2DM女性患者進行護理體檢,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飲食習慣和認知水平,根據其病理、生理和心理特征,制訂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在患者住院治療的全程,給予個體化的護理干措施。從入院初期的護理體檢、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預開始,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利于臨床護理工作;再到住院期間的用藥指導、生活指導和舒適護理,提高了患者遵醫(yī)行為和生活質量;出院后給予注射技術的培訓和延伸性護理服務,提高了女性患者用藥的規(guī)范性和病情監(jiān)測能力,促進了患者的康復。同時經過全程優(yōu)質護理的開展,也增進了護患和諧,降低了護理風險,提高了臨床內科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