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百多年前的新西蘭,有很多不會飛的鳥兒,它們悠閑地在新西蘭廣袤的大草原上散著步,盡情地享受著新西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然而,兩百多年過去了,這些鳥兒相繼滅絕了,到今天,在整個新西蘭群島上,不會飛的鳥兒只剩下了一種。
這種滅絕現(xiàn)象引起了鳥類學家的普遍關注,其實這些鳥兒在很早以前是會飛的,它們曾經有著非常強壯的翼骨,能夠在高空中自由地飛翔。那么,這些鳥兒為什么后來又失去了飛翔的本領呢?這得從新西蘭的特殊環(huán)境說起。
新西蘭是一座與大陸隔絕的海島,因為跟外界隔絕,因此形成了一套封閉的食物鏈。一些鳥兒漸漸發(fā)現(xiàn),它們的天敵都來自天上,那些大型食肉猛禽是它們最大的威脅,而地上卻很少有能對它們產生威脅的動物,于是,它們便有意識地開始在地面上行動。而且它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在地面上生活要遠比在天上舒服得多,不光沒有天敵,而且食物更豐富,環(huán)境更安逸,于是,它們強壯的翼骨漸漸地退化掉了,最終變成了不會飛的鳥兒。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二百多年前,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大批的探險者來到了這片富饒的土地,用各種工具,對鳥兒們進行了大規(guī)模捕殺。直到這時,鳥兒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地面上也不安全。可惜的是,它們已經失去了飛翔的本領。
這樣的悲劇其實并不只是發(fā)生在鳥兒身上,在人類身上發(fā)生的更多。當你感覺力不從心的時候,是否也在尋找那片安逸之地?當你找到那片安逸之地的時候,是否也會放心地退化掉那些已經“用不著”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