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灘涂,除了盛產(chǎn)各種魚蝦,還有各種貝殼類的小海鮮,什么蟶子、花蛤、牡蠣、泥螺、海螄、血蚶、香螺、烏螺……應(yīng)有盡有。蟶子、花蛤什么大家都很熟悉,陌生些的就是烏螺。烏螺就是紅帶織紋螺,味極美,南宋學(xué)者徐似道有一首《阮郎歸》,寫得頗無厘頭,里面就提到烏螺:“茶寮山上一頭陀。新來學(xué)者么。蝤蛑螃蟹與烏螺。知他放幾多。有一物,是蜂窩。姓牙名老婆。雖然無奈得它何。如何放得它?!睘趼萦卸荆磕瓿跸亩加腥艘虺运环诺?。烏螺美味是美味,為它搭上身家性命卻犯不著,所以我從不吃它。有香螺吃,咱就心滿意足了。
香螺又稱黃鑲玉螺,體型圓胖而厚重,殼薄薄的。殼面黃褐色,殼頂部則是淡淡的青灰色,這青灰,像夕陽落下后的天空,又像炊煙的顏色,讓人產(chǎn)生幾分詩意的聯(lián)想。
如果說辣螺是螺中的“辣妹子”,那么,香螺則是螺中的香妃。香螺的外表相當(dāng)素樸,一襲灰色,不大惹眼,低調(diào)內(nèi)斂,如閱盡繁華、歸隱山林的高人。
大家對辣螺的辣味見仁見智,叫好的,嗜辣螺如命,一盤辣螺上來,三下五除二,盤就見了底,剩下一堆殼;吃不慣的也有,眼都不瞟辣螺一下。但對香螺,幾乎一邊倒地都說好吃,香螺的肉質(zhì)嫩脆,很有嚼頭。用流行話來說,是“灰常的鮮美”。海邊人海鮮吃得多,見得廣,眼孔大,口味刁,海邊的吃貨都說好吃的東西,那味道真是不一般的好。
香螺尾部有膏,這是香螺的精華所在。內(nèi)陸城市的人,初次吃香螺,常把這黃黃的膏當(dāng)成是香螺的“屎”,棄之不食,經(jīng)在座的老江湖一番調(diào)教,才恍然大悟,吃后不免感嘆:天下竟然還有這么好吃的“屎”!
香螺有白煮香螺和爆炒香螺等燒法,我照例是喜歡白煮的味道,有隱隱的咸,是海水的味。如果爆炒的話,動作一定要快,否則就會把香螺炒老了,嚼不動。我在福州吃過一道淡糟香螺片,雪白的螺片上幾抹殷紅的糟汁,舒展似花。淡糟香螺片色澤淡紅,肉質(zhì)脆嫩,糟香味美,食之清鮮爽口,齒頰留香,別有滋味。
海邊的大排檔,生意總是好得出奇,看海景、吹海風(fēng)、吃海鮮,的確是人生樂事。去大排檔,很多人沖著小海鮮去,香螺、辣螺、花蛤、縊蟶這些小海鮮也的確爭氣,要多鮮有多鮮。一到天氣晴好的周末,我們這里但凡有點(diǎn)小名氣的大排檔,路邊都會停滿各種私家車,來的都是貪吃鷲——我們這里把吃貨稱為“貪吃鷲”。連杭州、上海的貪吃鷲,有時(shí)也會拖家?guī)Э谮s過來吃。有一次,我請一個(gè)上?!鞍⒗痹诤_叧院ur,“阿拉”手持牙簽對付香螺,神態(tài)嚴(yán)謹(jǐn),悶聲不響,許是用得不得法,折了好幾根牙簽,不過他不怕挫折,堅(jiān)韌不拔地繼續(xù)對付著香螺,還說經(jīng)歷一番艱辛后吃到嘴里的香螺肉,鮮美又有嚼勁,是難得的美味。這腔調(diào),有那么點(diǎn)“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么見彩虹”的味道。
近日閑翻《西京雜記》,書中道:“趙飛燕為皇后,其女弟在昭陽殿,遺飛燕書曰:‘今日嘉辰,貴姊懋膺洪冊,謹(jǐn)上襚三十五條……青木香、沉水香、香螺卮。’”——當(dāng)年趙飛燕被冊封為皇后時(shí),妹妹趙昭儀送上三十五件奇珍以示祝賀,其中就有香螺卮。香螺卮是香螺殼制的酒杯,但此香螺非我們這里的那種小香螺,而是碩大的海南香螺。前些年我到海南,淘得許多稀奇古怪的螺,回來擺滿兩個(gè)櫥柜,有細(xì)小的玉黍螺、巖螺,有黃金寶螺,有硨磲貝,有狀如鸚鵡的鸚鵡螺,還有像蜘蛛一樣的蜘蛛螺,其中有一樣就是“佛門七寶”中的左旋香螺。想來趙昭儀送給趙飛燕的該是此種香螺,只不知這種大香螺的肉是否有如我們這里的小香螺一般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