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國
(建東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012)
手機面蓋是手機非常主要的外觀組成部分,也是最直接影響消費者對一部手機喜好的判斷部件,對于此部件的建模設計,常用的命令有拉伸、拔模、倒圓角、抽殼,藝術樣條曲線、藝術倒圓、曲率梳、高亮線、反射光順等,下面讓來看看軟件UG10.0如何能滿足三星手機進行后蓋的快速建模設計,協(xié)助手機工程師們高效完成設計工作。
手機面蓋是整個手機的支承骨架,對內部電子元器件起到定位及固定,對外部起手持等作用,因此要求手機外殼具有變形量盡可能小、表面不出現(xiàn)收縮和剛性好等特點;集思廣益,創(chuàng)新設計時尚手機,勾畫手機面蓋概念草圖,引入產品概念設計、外觀美學設計、綠色環(huán)保設計理論及概念。
選擇Format→LayerSettings;在Work中輸入2,點擊Make Work;選擇View→Visualization→Raster Image;選擇 View→VisualizationRaster→Image;在Raster Image對話框中,選擇Lock Aspect Ratio選項,點擊 Specify TIFF Image,選擇 top_closed_small.tif文件,點擊OK;在Raster Image對話框中,點擊Create Raster Image,選擇 Reset Option 為 XC-YC,調整手機的正面圖像后,點擊OK;屏幕顯示剛導入的手機的正面和側面圖像選擇Format→Layer Settings;在Work中輸入1,點擊Make Work;選擇第52層,并且使其Invisible;選擇第50層為Selectable,點擊OK,屏幕顯示在50層已經存在的手機的正面和側面圖像,為了縮短調整圖像位置的時間,所以用此層的圖像進行后續(xù)操作。
圖1 創(chuàng)建光柵圖像
圖2 創(chuàng)建樣條線
按MB1,選擇Orient→ViewLeft;選擇Insert→Curve→StudioSpline創(chuàng)建樣條線命令;選擇By Poles、SingleSegment、Associative選項,在屏幕的手機圖像的上表面用鼠標點擊4個點,點擊OK;創(chuàng)建了一條樣條曲線;選擇Insert→Curve→Studio Spline創(chuàng)建樣條線命令;選擇 Through Points、Degree 3、Associative選項,在屏幕的手機圖像的上表面門板下面用鼠標點擊9個點,點擊OK;創(chuàng)建了一條樣條曲線;鼠標點擊此樣條線,選Analysis→Curve→Combs,或按 MB3,選擇 Show/Hide Curvature Comb,顯示曲線的曲率。
選擇View→Orient to WCS,按MB2,平面顯示為坐標平面;選擇Insert→Curve→Studio Spline創(chuàng)建樣條線命令;選擇 By Poles、Single Segment、Associative選項,在屏幕的手機圖像的側面用鼠標點擊4個點,點擊OK;創(chuàng)建了一條樣條曲線。
選擇 Insert→Curve Operation→Combined Projection復合投影命令;順序選擇創(chuàng)建的第一條樣條曲線為第一條曲線,按MB2;選擇第三條樣條曲線為第二條曲線,按MB2;選擇Specify New Vector,在Vector Constructor窗口中點擊-YC Axis,點擊OK,確認投影方向為向外;在Combined Projection窗口中,確認選擇Associative Output選項;單擊OK按鈕,屏幕顯示創(chuàng)建了復合投影的曲線。
在工具條空白處,按MB3,選擇Studio Surface工具條;在Studio Surface工具條上,點擊Swept掃掠命令,選擇上面的藍色中心線為guide string,選擇上面的白色線條為section string;連續(xù)點擊OK,在Boolean Operation窗口中點擊Create,屏幕顯示創(chuàng)建了曲面;點擊Cancel,退出對話框。
圖3 創(chuàng)建Swept曲面
圖4 添加紋理
選擇Edit→Free Form Feature→Deform曲面變形命令;選擇Edit Original Sheet;選擇剛創(chuàng)建的曲面,在Confirmation對話框中點擊OK;點擊Section Analysis按鈕;在Section Analysis窗口中,點擊 Perpendicular To Curve,點擊 Select Curve,按 MB1選擇左面的白色曲線,按MB1,點擊OK;調整Bend=52,Skew=60,曲面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點擊OK;在DeformSheet窗口中,點擊Cancel,退出對話框。
選擇Insert→Free Form Feature→Trimmed Sheet修剪曲面命令;選擇掃掠的曲面作為Target Sheet;選擇粉紅的曲線作為Trim Boundary;點擊Region圖標;按MB1點擊左面部分,為保留部分;選擇 Projection Along為 Face Normals,點擊 OK,完成曲面的修剪。
按 Ctrl+Shift+J,編輯Default Color為#130 Dark Grey;在Studio Surface工具條上,選擇Through Curves通過曲線的曲面命令;選擇右邊的3條橙色的曲線,點擊OK;在ThroughCurves窗口中,點擊OK;在Boolean Operation窗口中,點擊OK,完成創(chuàng)建曲面。
按 Ctnl+Shift+J,編輯 Default Color為 #91 Light Azure Blue;在Studio Surface工具條上,選擇Swept掃掠命令,選擇一條棕色的水平中心線為guide string,點擊OK;選擇棕色的樣條曲線為section string,點擊OK;連續(xù)點擊OK;在 Boolean Operation窗口中,點擊Create創(chuàng)建曲面。
選擇 Fromat→Layer Settings;選擇第 10層,并且使其Work,為了縮短創(chuàng)建其它曲面的時間,所以將此層上已經創(chuàng)建的曲面調出來,進行后續(xù)操作;使第2、3和第50層為 Invisible,點擊OK。
在StudioSurface工具條上,選擇2×0通過2條線的曲面命令;在 StudioSurface2×0 窗口中,選擇側面的上面邊界曲線為Section 1,按MB2;選擇Pale Dull Orange顏色曲面的外面邊界曲線為Section 2,按MB2;點擊OK,屏幕顯示創(chuàng)建了曲面;在StudioSurface工具條上,選擇2×0通過2條線的曲面命令。
選擇 Insert→Feature Operation→Instance創(chuàng)建陣列命令;選擇Mirror Body按鈕;選擇剛才創(chuàng)建的兩個曲面,點擊OK;選擇參考平面;點擊OK,完成陣列,點擊Cancel,退出對話框。
選擇Insert→Feature Operation→Trim修剪命令;選擇所有與下端面相交的曲面,點擊OK;選擇作為修剪邊界的下端面;在Trim Body窗口中,點擊Reverse Default Direction;點擊 Cancel,退出對話框,屏幕顯示完成了修剪。
選擇Edit→Free Form Feature→Deform曲面變形命令;選擇 Edit Original Sheet;選擇下端面;調整水平的Bend=65;點擊OK,完成變形;選擇Insert→Feature Operation→Trim修剪命令;選擇所有與下端面相交的曲面,點擊OK。
選擇Insert→Free Form Feature→Trimmed Sheet修剪曲面命令;選擇下端面作為Target Sheet,按MB2;選擇所有的相交曲面作為修剪邊界;選擇Projection Along為 Face Normals;點擊 OK,完成修剪,系統(tǒng)默認將下端面的中間作為保留區(qū)域。
選擇 View→Visualization→Materials/Textures材料和紋理命令;在Materials Library中選擇Steel,按 MB3,選擇 Copy to Part;在 Materials in Part中選擇Visualization Material Steel圖標,連續(xù)6次拖拉圖標到手機外殼上面的2個表面及4個過渡面上;出現(xiàn)Material Editor工具條;點擊Launch Material Editor材料編輯命令;切換到Pattern標簽;選擇 Type為WrappedImage。
選擇View VisualizationVisual Effects可視化效果命令;點擊Background,在Type中選擇TiffImage,點擊Image按鈕,在目錄中選擇Outerspace.tif文件,點擊OK,完成背景圖像的設置。
該文主要介紹通過分析手機面蓋的成型設計過程,通過利用UG軟件中的過程的產品設計環(huán)境,實現(xiàn)了手機面蓋形狀復雜實體造型、曲面造型、導入和調整光柵圖像,手機面蓋三維造型,給數(shù)字化模型施加材料和紋理、設置燈光、規(guī)劃背景,進行渲染并制作高質量的產品效果圖。有效的解決了手機面蓋形狀復雜,毛坯不規(guī)則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