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草海濕地,位于貴州省威寧彝族苗族回族自治縣境內(nèi),1985年經(jīng)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黑頸鶴及高原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拔2171.7米,屬于中國長江水系,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3米。是與青海湖、滇池齊名的全國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由于湖水較淺,陽光照射充足,湖內(nèi)水草茂盛,水草覆蓋率達80%,草海因此得名。
草海是一個完整的、典型的喀斯特高原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是地球同緯度地區(qū)為數(shù)不多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是我國西南最大的候鳥越冬地,世界十大高原濕地觀鳥區(qū)之一。每年在此越冬的鳥類超過10萬只,種類多達184種。有“高原明珠”“生物基因庫”等美譽,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1992年晉升被為一級重要濕地。
威寧草海濕地是黑頸鶴在中國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它們在10月中、下旬到達,3月中、下旬離去,婀娜多姿的黑頸鶴,飛舞若仙,立姿亭亭,其舉止端莊,鳴聲高亢響亮,數(shù)里之內(nèi)皆可相聞。它們飛行能力很強,每到春天結伴高飛,越過萬水千山,到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或玉樹隆寶灘。"夫妻"雙雙選擇人跡罕至的地方筑巢,開始生兒育女。幼鶴一出世,就得親鳥的細心照料。等雛鳥羽毛豐滿時,青海高原的嚴寒也要降臨,于是它們結伴為群,展翅飛到云貴高原,在食物豐富的草海度過寒冷的氣候。
在草海濕地越冬的水禽除黑頸鶴外,還有灰鶴、斑頭雁等。斑頭雁,全身灰白或褐色,后頸部呈暗褐色,喉及頸側(cè)為白色,嘴腿赤黃。主要食草。其羽毛和絨毛是高級防寒衣被及登山運動服的理想填充材料。
除了來過冬的鳥類,草海的生物群中還有9種魚,包括鯉魚、草魚,9種爬行動物(包括竹葉青和水赤鏈游蛇)和14種兩棲類。
草海湖平如鏡,煙波浩淼,天水一色,云水相接。湖區(qū)有龍王廟、斗姥閣、六洞橋、觀海樓、觀鹿臺等名勝、古跡遺址。草海西邊,有一座孤島名叫陽關山,又稱星落島,矗立在湖光水色之中。海邊山下,綠蔭掩映著竹籬茅舍,茂林幽深,各具風采。海的東南邊,便是大橋煙柳長堤,建于清同治年間,雄屹于古鴨田和南海之間,堤邊垂柳拂波。六洞橋上,有古雅玲瓏的望海樓,碧瓦朱檐,綠窗回廊;以觀草海。長堤之東便是錯落有致的川主廟殿宇。(編輯/高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