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婕
不負養(yǎng)父恩,跪著也要念完大學
1991年深秋的一天傍晚,剛出生不久的孫玉晴被遺棄在湖北隨州市火車站。65歲的孫希賢和52歲的吳世菊夫婦膝下無子,把她抱回了家。
養(yǎng)父孫希賢是小學民辦教師,當時月工資僅50元。沒有工作的養(yǎng)母吳世菊靠養(yǎng)豬、收廢品補貼家用。一年四季,吳世菊都要到池塘撈水草做飼料,冬天池水刺骨寒冷……但自從家里多了女兒,這對樸實老夫妻的心頭常常有暖流滾過。
養(yǎng)父母待孫玉晴如親生,一心希望她多讀書,將來能有一個明媚的前程!2010年,就在孫玉晴即將參加高考時,養(yǎng)父突然癱瘓,后因病情加重住進了醫(yī)院。彌留之際,養(yǎng)父攥著她的手,眼含愧疚和不舍,“晴晴,爸爸……不能供養(yǎng)你上大學了,以后苦了你……”孫玉晴對養(yǎng)父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把媽媽照顧好?!?4歲的養(yǎng)父離世時,孫玉晴剛滿19歲。
帶著悲傷走進考場,因發(fā)揮失常,孫玉晴只過了??凭€。懂事的玉晴沒有讓71歲的養(yǎng)母作難,而是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上了湖北文理學院。為了不辜負養(yǎng)父母的期望,孫玉晴剛入校就定好了目標:三年后專升本,即使“跪”著也要念完本科!
讀大專期間,考慮到體弱多病的七旬養(yǎng)母已沒有勞動能力,為了自己解決生活費,孫玉晴選擇去校園食堂做兼職。她賣飯、洗碗、擦餐桌、倒剩飯,早中晚三個時段的忙碌,換來每月80塊錢的工資。很多同學不明白,食堂給的錢那么少,她為什么要去干那種又臟又累的活。孫玉晴的回答,令從沒有為生活犯過愁的同窗們心頭一振:“這樣可以省去一日三餐的生活費??!”
每天晚上,孫玉晴要在學校食堂工作到八九點,然后再一路小跑趕到自習室、圖書館學習,最后總是在熄燈時被保安“趕”出去。
深情感天,孝女領著養(yǎng)母去讀研
節(jié)假日更被孫玉晴安排得滿滿的,她要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多賺些錢。發(fā)傳單、做銷售、當翻譯、一天三個家教……在同學眼中,孫玉晴是一個從不會玩的“怪人”,因為除去兼職時間,她課余都是在圖書館度過。“我舍不得睡覺,從來沒午休過,專升本只有一次機會,我必須確保萬無一失?!睂O玉晴在日記中寫道。
除了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養(yǎng)母每況愈下的身體是孫玉晴最憂心的事。讀大專那幾年,吳世菊每年都要住院三四次,孫玉晴每半月就要從學?;丶乙惶耍疖嚻狈帕藵M滿一抽屜。
而且為了減輕養(yǎng)母的負擔,從上大專開始,孫玉晴就沒向老人要過一分錢。她把打工掙到的錢留一部分做生活費,其余的悉數(shù)寄給家鄉(xiāng)的養(yǎng)母,并含淚寫信告訴吳世菊:“媽,您不要再出去撿廢品了,女兒現(xiàn)在有能力養(yǎng)您了!”蒼天不負苦心人。2013年9月,孫玉晴??飘厴I(yè),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湖北文理學院的全日制本科。
2015年7月,孫玉晴本科畢業(yè)。當別的同學都忙著找工作時,她想到了養(yǎng)父對自己莫大的期望,又毅然選擇了考研。2016年3月,孫玉晴順利考上了西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研究生!
收到錄取通知書這天,孫玉晴喜憂參半。讀碩士是她瑰麗的夢想,可76歲的養(yǎng)母不僅身體孱弱,記憶力也模糊了,時常忘記吃飯和回家的路。帶老人到醫(yī)院一檢查才知道,養(yǎng)母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癥!
讓年邁的老母親一個人在隨州生活,孫玉晴放心不下??紤]再三,她決定帶著養(yǎng)母去西安讀研。在出發(fā)去學校之前,孫玉晴撥通了自己素未謀面的輔導員的電話,請求他在學校附近給自己和養(yǎng)母租個便宜點的房子。輔導員在了解了情況之后,被孫玉晴的拳拳孝心所感動,不僅幫她找到了便宜的房子,還幫她向學校申請了各種補助。
2016年9月,孫玉晴領著養(yǎng)母從湖北隨州來到“西工大”報到。輔導員為她租的房子就在學校家屬區(qū),離教學樓非常近。孫玉晴白天去學校上課,擔心養(yǎng)母一個人在家寂寞,便給她買了一臺二手彩電。每堂下課,孫玉晴都會一路小跑著回來看看,看看養(yǎng)母在不在家,在干什么??吹金B(yǎng)母在家里看電視,她心里就安穩(wěn)很多。如果看到養(yǎng)母不在家,她就風風火火出去尋找,直到把養(yǎng)母找到為止。
在孫玉晴和母親的生活中,“尋親”場景經(jīng)常出現(xiàn)。年近八旬的母親精神恍惚,腦子糊涂,卻在家里待不住,早晨五六點就要起床出門玩,攔也攔不住,像個任性的孩子。但她經(jīng)常迷路,走丟幾次后,孫玉晴給母親買了手機,并在她兜里放上寫有信息的小字條。即使這樣,還是不時得出去把她找回來。
為了照顧老母親,孫玉晴只能把自己的活動范圍限定在校內,別說像同學們一樣出去看電影、逛商場了,在西安讀研期間她連學校附近的公園都沒去過。盡管孝親與求學同步進行的生活磨難重重,孫玉晴卻堅定如初:“她養(yǎng)我長大,我陪她到老。沒有養(yǎng)母,就沒有今天的我?!?/p>
逆風飛揚,“自強之星”弘揚正能量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養(yǎng)父離世是孫玉晴心中永遠的痛。2017年春,為了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報恩盡孝,孫玉晴決定奢侈一次,幫養(yǎng)母完成“到北京看看毛主席”的心愿。為此,孫玉晴籌劃了很久,她拿出積攢的獎學金,提前擠出更多的時間打工。當年4月,孫玉晴帶母親去了天安門、故宮、圓明園等地,還背著媽媽爬了長城……
母女倆在北京第一次坐纜車、第一次坐游船、第一次吃烤鴨。母親最想?yún)⒂^毛主席紀念堂,看到毛主席遺容的那一刻,母親身子晃了一下,緊緊抓住孫玉晴的手。在北京的4天花了3500多元,是她這些年最“任性”的一次?!暗吹侥赣H開心的樣子,我覺得很值!”女孩含笑說。
如今,雖然養(yǎng)母的頭腦時不時就不清醒,總跟孫玉晴鬧脾氣,還不時走丟。但她總會時不時無意提起“我去過北京”“坐過飛機”的事,這讓孫玉晴在疲憊中多了一絲安慰。
讀碩士期間,孫玉晴一邊悉心照顧養(yǎng)母,一邊砥礪前行。在學習科研上,她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參加外語類頂級國際會議并作口頭匯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多篇論文并獲得了多項獎學金;被評選為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以及“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
一路走來,外界的每一份關懷,于孫玉晴而言都彌足珍貴?!斑@些年,我應該感謝的人太多了,我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回饋那些幫助過我的人?!?/p>
2018年,讀研二的孫玉晴27歲了。談及對未來的規(guī)劃,她說明年研究生畢業(yè)后就進入大學教書?!耙驗槲业酿B(yǎng)父是一名教師,而且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也一路承蒙師恩,所以我也想做同樣的事情,去引導和影響我的學生。”
2018年6月,孫玉晴因孝老愛親入選了“陜西好人榜”,引起市委領導的關注,并號召全市青年向孫玉晴學習,弘揚社會正能量!
目前,孫玉晴和幾個同學,還發(fā)起了一個輔導教學類的公益創(chuàng)業(yè)項目,整合在校大學生的家教資源,開發(fā)包括在線直播在內的軟件,讓貧困農村的中小學生找到免費的專業(yè)輔導老師。
雖然曾被命運一次次扼住喉嚨,孫玉晴不僅沒有一蹶不振,更是選擇了逆風飛揚,書寫了讓無數(shù)人敬佩的華美青春!
編輯/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