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軒
細細品讀唐詩宋詞,我們可以品出,那獨特的,只屬于詩人的味道。
汨羅江畔的蘆葦
汨羅江畔,披發(fā)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嘆息,仰天長問。奸臣專權(quán),楚王昏庸,想要“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可居廟堂也僅僅只能“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謫居鄉(xiāng)野而不能再替君分憂;處江湖之遠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祖國衰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早已成為奢望。生命的寂寞郁結(jié)于心,奔涌于胸,面臨恥辱,只能縱身大江,只聽到蘆葦悲鳴的淚滴,江水惋惜的低咽。
屈原留下他的味道——一身傲骨,衷心為國。
李白的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一首《將進酒》,道出了李白的萬丈豪情,令人稱贊不已。縱使仕途萬分不順,荊棘叢生,卻依然瀟灑飄逸;他廣闊的胸懷里,滿裝著豁達;勃然的精神人格里,鐫刻著自信,而這些,全都在那一杯杯酒中,透著性子里的那股倔強。“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彼犊浴俺碎L風(fēng)破萬里浪”,他瀟灑自稱“酒中仙”!
這是獨屬于“詩仙”李白的味道——豪邁、豁達。
東坡的明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缺月掛疏桐”“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月”,是東坡筆下的常客,它給東坡帶去多少慰藉。他一生命運不濟!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和他共歷劫難的友人,受他關(guān)愛的世人,無一不期望他能才顯四方,官運亨通,濟世為民。但是,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這樣一個生性放達的蘇東坡。
只是,東坡的內(nèi)心,幸好懸掛著一輪明月,淡淡的光,把心洗得如水般晶瑩。
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他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只愿“滄海寄余生”。
這,是屬于東坡居士的味道——樂觀、淡泊。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靜心沉思,會發(fā)現(xiàn)空中存留著一種奇妙的味道,這是獨屬于詩人的味道,這樣的味道。也將我的心浸染,讓我的靈魂潺著一江,晶瑩如水般的月色……
(浙江杭州市英特外國語學(xué)校)
點評
本文作者獨辟蹊徑,從歷史人物身上,抓住他們內(nèi)心獨特的精神品質(zhì),賦予了“味道”新的涵義,加上小作者在文中信手拈來的詩歌,都表現(xiàn)著小作者比較好的寫作功底。小標題的運用,讓文章思路清晰,最后點題升華,讓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