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文江 呂軍海 王永強 李萬貴 李元迎 孫志云 楊 慧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yè)信息與經濟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51;2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河北石家莊 050051;3河北省農林科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21;4河北一獸藥業(yè)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莊 050051)
為了緩解冀南地區(qū)糧棉爭地矛盾,促進棉花、小麥雙豐收,近年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的專家們研究出了棉麥套種機械化雙高產栽培技術。棉麥套種機械化雙高產栽培技術是以合理安排種植模式為基礎,選擇適宜的棉花和小麥品種,通過科學管理,合理改進機械設備,突破了以往阻礙棉麥套種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實現了農田生產“兩高一低”、“三增五減”的綜合效益。
棉麥套種機械化雙高產栽培技術一方面減少了冬、春兩季裸露、疏松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循環(huán)利用,同時還做到了共生期水、肥、藥的共用,不僅降低了田間成本投入,而且也減輕了化肥、農藥對土地的污染。另一方面受不同作物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土壤中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多種微生物相互促進,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發(fā)育。
2.1 品種選擇。小麥品種選擇早熟、生育期在245d以下、播期彈性大、株型緊湊、邊行優(yōu)勢明顯的品種。比如邯麥14、良星99、邯6172等。棉花品種選擇生育期在123d以內,具有中后期生長快、結鈴集中、吐絮集中且快等特點的中早熟品種,如冀棉169、邯7860、邯雜9號等。
2.2 種植模式。棉麥套種機械化雙高產種植模式以96 cm為一條種植帶,按照“小麥+預留行+小麥”的種植模式進行播種,小麥播種寬度為40 cm,每幅小麥間的預留行寬度為56 cm。
3.1 小麥播種。為了搶時播種,一般在棉花收獲前10 d左右要根據土壤墑情進行一次灌水造墑,做到足墑適期播種。結合整地施足底肥,具體施肥量根據測土配方確定。棉麥套種模式下冬小麥播種期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之間。一般情況下畝播種量為15~20 kg,保證每畝基本苗在35萬株左右,小麥播種可采用小麥勻播播種機播種。
3.2 棉花播種。在4月中上旬結合小麥澆孕穗水播前造墑,4月中下旬在56 cm的預留行內播種兩行棉花,行距為8~10 cm,株距為25 cm,密度5 000~6 000株。棉花播種采用棉花覆膜播種機進行播種。
3.3 棉麥共生期管理
3.3.1 及時放苗。一般當棉苗子葉展平變綠時,開始放苗,破膜放出苗后,要及時將放苗孔蓋嚴,以防大風揭膜。放苗最好選在無風的晴天,并應避開中午高溫,陰天可全天放苗。
3.3.2 間苗定苗。到了5月下旬就要開始定苗工作了,當第一片真葉展開時要及時間苗,3片真葉時定苗,一般每畝留苗3 000~3 500株。
3.3.3 做好病蟲草害的防治,合理控制水肥,以利于棉麥正常生長。防治雜草禁止使用含有2,4-D、草甘膦等成分的除草劑,防止對棉苗造成傷害。
3.3.4 及時收割小麥。為了縮短棉麥共生期,減輕小麥對棉花的遮陰影響,6月初小麥完熟期應盡快收獲。
3.4 棉花管理
3.4.1 小麥收獲后要及時追肥促進壯苗早發(fā),一般畝施尿素7.5kg,在保證肥料的同時還要及時澆水,促進棉花生長。小麥收割后,小麥上的害蟲開始向棉花轉移,主要防治紅蜘蛛、蚜蟲、盲蝽蟓、薊馬等。具體防治時間和用藥請根據田間蟲害發(fā)生情況,咨詢當地農技專家。
3.4.2 科學化控。為了配合后期棉花機械化采收,棉田必須采取化學調控的手段使棉花的株型更緊湊,化學調控一般從棉花初蕾期開始,根據天氣、地力和棉花的長勢,一般每噴霧器用縮節(jié)胺0.1 g噴霧,以后每隔10~15 d噴1次,每次每噴霧器遞加0.1 g為宜。
3.4.3 整枝打頂。到了7月上旬棉花就開始現蕾了,在這個時期整枝打頂,有利于多結鈴和增加鈴重。打頂后,應每畝用縮節(jié)胺2~3 g,兌水40 kg“封頂”,控制上部果枝過分伸長,減輕田間陰蔽。
3.4.4 預防爛鈴。采用在棉田內撒麥秸、種植牧草或者覆蓋地膜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爛鈴病的發(fā)生。
3.4.5 落葉催熟。棉花后期應注意控肥、控水,避免棉花貪青晚熟。對于貪青晚熟的地塊,可在9月底到10月初根據天氣情況使用乙烯利和噻苯隆來落葉催熟,一般每畝施用乙烯利150~200 ml、噻苯隆20~40 g,對水30 kg噴施。
3.4.6 棉花采收。當棉株全部吐絮后應及時采收,爭取在10月底完成采收作業(yè),為小麥早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