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開頭)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
(結尾)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日?!蹦赣H微微點了一下頭。
(選自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
我先說
作者通過對父親李大釗遇難時的回憶,展現出了李大釗的革命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作者在文章的開頭交代了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在結尾處母親叮囑作者要記住父親的被難日,這里作者以重復時間的方式表達了母女并沒有在悲痛的情況中倒下,而是牢記這個日子,永遠不忘敵人欠下的血債。
對比閱讀
(開頭)陽臺上曾經養(yǎng)過一只小麻雀,現在已是鳥去籠空,但我仍常常懷著一種很復雜的心情想起它。
…………
(結尾)以后的日子,常常想起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心情格外沉重,那種感覺,好像是朋友投奔到我家,而我卻自私地只能接納他帶來的益處,不能容納他的缺點,最后竟將他轟出家門。
小小提示
上文是《陽臺上的小麻雀》中的片段。請你認真仔細地讀一讀,從文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樣復雜的心情?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lián)系呢?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教你一招
如何將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呢?下面就跟著老師一起來學習幾種常見的首尾呼應的方法:
(1)問答式照應:在文章的開頭提出問題;結尾處針對這個問題做出簡要的回答。
(2)重復照應:以重復的方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可以完全使用同一個句子或者相同的詞語。
(3)語意重復: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雖然文字各不相同,但是所要表達的語意必須一致,能夠起到點明中心的作用。
試一試
同學們,讀下面的段落,判斷其使用了哪種首尾照應的方法。
片段一:()
(首)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尾)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片段二:()
(首)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時時處處留著我的足跡,里面有幸福的回憶、美好的向往、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煩惱,其中充滿著快樂、感慨、怨恨和憤怒,然而最讓我難以忘記的是那一個尷尬的早晨。
(尾)我應該感謝那個尷尬的早晨,是它讓我不再毛手毛腳;但是我也要和那個尷尬的早晨說“再見”,因為尷尬的滋味實在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