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梅 崔仙 馬麗紅 李曾銳 向列成
摘要:根據(jù)油泥性質,選擇幾種不同的藥劑按照不同的比例配比出清洗劑,使用配比后的清洗劑對勝利油田某區(qū)塊油泥進行處理。經(jīng)過清洗后,油泥含油量從20%以上降至2%以下。
關鍵詞:油泥;清洗劑;處理效果
含油污泥(以下簡稱油泥)是在石油開采、儲存、運輸以及煉制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主要由水、石油烴類和固體泥沙等組成,顏色多為黑色。其含油量一般在5-40%之間,含水量在40-90%之間。我國每年會產(chǎn)生不少于300萬噸的油泥,如果不進行處理,一方面會產(chǎn)生環(huán)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近年來,各大油田開始進行油泥處理技術的探索,并開始在相應區(qū)域進行實施。油泥的類型多樣,成分復雜,處理方法較多,目前比較常用的處理方法有熱洗法、熱脫附法、生物降解法等。
根據(jù)我國及各地方頒布的關于油泥處理的標準中,關于含油污泥處理后用于填埋、鋪路等用途的,土壤中的礦物油含量不得超過2%,而對于農用地中礦物油含量則不能超過3‰。按照以上標準,我們針對勝利油田某區(qū)塊油泥樣品進行了清洗實驗。
1 實驗方法
1.1 油泥樣品分析
將取來的油泥樣品進行含油量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所取油泥含水率在24%左右,含油率在25%左右。
1.2 清洗劑配制
采用所選擇的幾種藥劑,分別以不同的比例進行調配,得到清洗劑A、清洗劑B、清洗劑C、清洗劑D,清洗劑E,調配后的清洗劑再加水配置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備用。
1.3油泥清洗實驗
使用配制好的不同清洗劑,對油泥進行清洗,并對清洗后的油泥樣品進行含油分析,測定其清洗效果。
清洗實驗步驟:
(1)稱取一定量的油泥,按照一定的油泥和清洗劑的比例進行混合;
(2)將混合后的樣品在70℃水浴中攪拌20min,繼續(xù)在70℃下靜置2h;
(3)將上述樣品置于3000r/min的離心機中離心15min,將油水相、泥土相分開,分別測定各相層中的含油量。
2清洗效果實驗
2.1 清洗劑種類對清洗效果的影響
采用不同濃度為1%的清洗劑,分別與油泥樣品以5:1的比例進行處理實驗,處理后的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當濃度為1%的清洗劑與油泥以5:1的比例混合時,各清洗劑對于油泥的除油效率均可達到97%以上,最終處理后的油泥中的含油量均可降至2%以下。相較其他清洗劑,清洗劑E的處理效果最好,除油率可達到99.61%,處理后的油泥中含油量降至3‰以下。
2.2 清洗劑用量對清洗效果的影響
采用濃度為1%的清洗劑E,分別與油泥樣品以1:1,2:1.3:1,4:1,5:1的比例進行處理實驗,處理后的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采用不同的清洗劑用量時,隨著清洗劑E用量的增加,除油效率基本呈逐漸上升趨勢,當清洗劑E與油泥用量比增加至3:1以上時,清洗后油泥含油量能降至2%以下。
2.3 不同清洗劑濃度對清洗效果的影響
分別采用濃度為3‰,5‰,1%,2%的清洗劑濃度E,與油泥樣品與清洗劑以5:1的比例進行處理實驗,處理后的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采用不同的清洗劑濃度時,隨著清洗劑E濃度的增加,除油效率基本呈逐漸上升趨勢,當清洗劑E濃度上升至5‰以上時,清洗后油泥含油量能降至2%以下。
2.4 實驗結論
本實驗通過對不同的清洗劑種類、不同清洗劑濃度、不同清洗劑的添加比例進行對比實驗,得出以下結論:
(1)使用濃度為1%的清洗劑A,清洗劑B,清洗劑C,清洗劑D和清洗劑E分別處理油泥樣品,油泥除油率均能達到2%以下,以清洗劑E的效果最好;
(2)使用清洗劑E以不同的比例與油泥樣品混合后,當清洗劑用量上升時,除油效率呈增加趨勢。當清洗劑E與油泥用量比增加至3:1以上時,清洗后油泥含油量能降至2%以下;
(3)使用不同濃度的清洗劑E處理油泥樣品,當清洗劑濃度達到5‰以上時,清洗后油泥含油量能降至2%以下。
3 展望
未來幾年內油泥處理將會成為環(huán)保領域發(fā)展的重點之一。因油泥產(chǎn)生原因不同,所適用的處理技術不同。因此在選擇油泥處理技術前,需要對油泥的來源和成分進行詳細地分析,并結合現(xiàn)場實際條件進行實驗和判斷。
參考文獻
[1]史利芳,潘利祥,李朝暉,等。含油污泥處理技術及相關設備現(xiàn)狀,2015,33:526-534;
[2]齊茗,林新宇,黃作男,等.含油污泥調質破乳及減量化處理工藝[J].新疆石油天然氣,2015,(3):91-96
[3]鄭曉偉,陳立平.含油污泥處理技術研究進展與展望.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8,21(1):34-37
(作者單位:山東大明環(huán)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