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勒交響創(chuàng)作思維中的聲樂引征

      2019-04-29 00:00:00蔣律
      當(dāng)代音樂 2019年11期

      摘要

      被稱之為“歌曲—交響曲作曲家”的馬勒常引征聲樂材料(其本人或他人的聲樂曲調(diào)),巧妙地將其作為孕育其交響曲的“種子”或“胚胎”,并使其“生長”成為貫穿全曲的重要動力。本文主要以聲樂套曲《流浪少年之歌》之第二首《今晨我穿過原野》與《第一交響曲》第一樂章為例圍繞“敘事內(nèi)涵”“音樂主題”“美學(xué)原則”三方面進(jìn)行梳理、呈現(xiàn)與對比,以此來闡明馬勒“歌曲—交響”的“創(chuàng)作思維”。

      [關(guān)鍵詞]馬勒;《流浪少年之歌》;《第一交響曲》;創(chuàng)作美學(xué)

      [中圖分類號]J614[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1-0091-07

      收稿日期2019-07-15

      作者簡介(蔣律(1996—),女,華東師范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上海200241)

      在西方音樂創(chuàng)作史中,每個時代作曲家都會涉及引用之方法,或直接引用,或間接模仿,或二度改編,亦有作曲家引用個人已有作品,例如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法國的馬勒學(xué)者亨利-路易·德·拉·格蘭熱曾聲明:“馬勒常將已創(chuàng)作的歌曲引入交響曲中。而在馬勒之前,從未有哪位作曲家如此想過?!?/p>

      馬勒被稱為“歌曲—交響曲作曲家”,一方面是馬勒在其交響曲中加入聲樂成分,在他10部交響曲中有4部交響曲滲透聲樂材料(第二、三、四和第八交響曲);另一方面馬勒常將聲樂曲調(diào)孕育成為“交響樂思”主題。這在其第一交響曲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其中,在歌曲引用上包括對歌曲敘事本體和歌曲音樂本體引用兩個層面。

      一、人文敘事性:《流浪少年之歌》與《第一交響曲》主題內(nèi)涵

      馬勒首部聲樂套曲《流浪少年之歌》(又譯“旅行者之歌”等),其創(chuàng)作建立在馬勒在德國卡塞爾擔(dān)任歌劇院指揮時和當(dāng)時的女高音JohannaRichter的愛情以失敗告終的敘事情節(jié)之上。馬勒曾在一封寫給友人的信中提到:“我欲借此套曲來告訴她——其正是表現(xiàn)一個流浪漢走進(jìn)冷暖無常的世間開始漂泊的自傳故事?!北咎浊神R勒先后完成鋼琴譜和管弦樂伴奏總譜,于1896年本人指揮首演,(見表1)。

      表1《流浪少年之歌》聲樂套曲(共四首)

      《流浪少年之歌》聲樂套曲

      第一首(起)〖〗

      第二首(承)〖〗

      第三首(轉(zhuǎn))〖〗

      第四首(合)

      歌詞〖〗

      選自詩人布倫塔諾和阿爾尼姆

      《少年的奇幻魔角》詩集中的一首〖〗

      馬勒所作〖〗

      馬勒所作〖〗

      馬勒所作

      風(fēng)格〖〗

      憂傷、暗淡〖〗

      似田園風(fēng)格,輕松〖〗

      狂暴、激動〖〗

      憂傷、暗淡

      歌名〖〗

      《當(dāng)伊人出嫁時》

      WennmeinSchatz〖〗

      《今晨我穿過田野》

      Gingheut’morgensubersFeld〖〗

      《我的胸口插入一把利刃》

      Ichhab’eingluhendMesser〖〗

      《她的一雙藍(lán)眼睛》

      DiezweiblauenAugen

      調(diào)性〖〗

      D-bB-g-bE-F-d-bB-g〖〗

      D-#F-B-#F〖〗

      D-g-e-be〖〗

      e-C-F〖BG)F〗HT5”SS

      G

      馬勒曾告訴馬爾夏克:“第一交響曲起源于本人早期情感生活,亦是對其的延續(xù)?!币虼?,《第一交響曲》在馬勒的“愛情高溫”刺激下于1888年誕生(見表2)。

      表2《第一交響曲》(共四樂章)

      〖〗

      第一交響曲《提坦》或《巨人》

      樂章〖〗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標(biāo)題〖〗

      《永恒的春天》〖〗

      《滿帆前進(jìn)》

      Scherzo〖〗

      《卡洛風(fēng)格的葬禮進(jìn)行曲》〖〗

      《從地獄到天堂》

      歌曲原型〖〗

      馬勒《今晨我穿過田野》〖〗

      1《漢斯與葛雷特》

      2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圓舞曲”主題〖〗

      1《馬丁兄弟》(《兩只老虎》)

      2馬勒《她的一雙藍(lán)眼睛》〖〗

      1李斯特《但丁交響曲》

      2韋伯《魔彈射手》

      綜上,從聲樂套曲與交響曲二者藝術(shù)內(nèi)容來看,整部套曲類似一首長篇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失戀青年的心態(tài):淪陷失戀痛苦(第一首),獲取自然慰藉(第二首),重生離別憤怒(第三首),絕望落魄流浪(第四首)。其中第二首《今晨我穿過原野》與馬勒第一交響曲均象征一種短暫卻美好的人生時光,因此二者在“歌曲—交響敘事性”上貼切吻合。

      二、音樂引征性:《流浪少年之歌》與《第一交響曲》主題音調(diào)

      《今晨我穿過田野》與《第一交響曲》均建立在2/2上,二者在旋律線條與音程關(guān)系上保持相對一致。這一樂章中主部主題旋律對應(yīng)歌曲《今晨我穿過田野》第2~9小節(jié)(見譜例1、2),副部主題旋律對應(yīng)歌曲《今晨我穿過田野》第75~79小節(jié)。(見譜例3、4)

      譜例1《今晨我穿過田野》第2~9小節(jié)

      譜例2《第一》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這一源自《今晨我穿過田野》中的主題旋律在第一樂章中共出現(xiàn)9次(見表3),由于引征次數(shù)眾多在此不一一贅述(包括同一引征后的反復(fù)使用)。通過譜例1與2可見,《今晨我穿過田野》與《第一》第一樂章主部主題旋律均建立在以主音D到屬音A的四度下行音程作為起始的主導(dǎo)動機(jī)之上,隨后由從主音D開始級進(jìn)上行至屬音A,并以〖XCimage32.TIF〗作為固定音型,做一次下行模進(jìn)。其中在《今晨我穿過田野》歌曲中旋律隨機(jī)便終止在D大調(diào)屬音上,而在《第一》第一樂章主部主題中,旋律基于固定音型分別進(jìn)行3次上行模進(jìn),最終落在E音上,以便之后過渡至屬調(diào)A大調(diào)上。

      表3第一樂章主部主題出現(xiàn)次數(shù)與聲部

      次數(shù)〖〗

      1〖〗

      2〖〗

      3〖〗

      4〖〗

      5〖〗

      6〖〗

      7〖〗

      8〖〗

      9

      小節(jié)〖〗

      62~116

      〖〗

      108~116〖〗

      135~139〖〗

      143~151〖〗

      233~235〖〗

      282~297〖〗

      383~391〖〗

      416~420〖〗

      424~431

      聲部〖〗

      大/小提、小號〖〗

      小號

      雙/單簧管〖〗

      圓號

      小/中提琴〖〗

      小號

      雙/單簧管

      一提〖〗

      長笛〖〗

      長笛、大提琴

      雙/單簧管〖〗

      小號

      長笛

      雙/單簧管〖〗

      長號

      〖〗

      小號

      譜例3《今晨我穿過田野》中第75~79小節(jié)

      譜例4《第一》第一樂章副部主題

      通過譜例3與4可見,《今晨我穿過田野》與《第一》第一樂章副部主題旋律分別建立在B大調(diào)與A大調(diào)上,但是均以屬音(#F/E)作為起始音,并三次重復(fù)時值為二分音符的同音,隨即級進(jìn)上行至五度音上(C/B),通過跳進(jìn)最后又落至各自調(diào)的屬音上(#F/E),隨后二者音調(diào)建立在不同調(diào)性之上,但是其在旋律輪廓、音程關(guān)系、音符時值上始終保持一致。

      三、美學(xué)原則性:《流浪少年之歌》與《第一交響曲》時空構(gòu)造

      (一)旋律組織順序

      馬勒大量運(yùn)用《今晨我穿過田野》歌曲素材作為《第一交響曲》引子后的奏鳴曲式的“交響樂思”,見譜例5、6。

      譜例5《今晨我穿過田野》旋律

      譜例6第一樂章主題旋律片段(自第63小節(jié)起)

      筆者借英文字母將《今晨我穿過田野》中不同旋律片斷編號便以區(qū)分,同時在此基礎(chǔ)之上筆者將主題旋律在歌曲與交響曲中出現(xiàn)的順序與聲部通篇對照可得:(見表4、5)二者基于相同的調(diào)性與情緒,歌曲中除一些經(jīng)過性旋律外,大部分重要旋律均被用至交響曲中;另外,小提琴聲部主題呈現(xiàn)次數(shù)最多,其音色既可表達(dá)人聲歌唱性,但較之更能夸張地流露長吁短嘆式的感情。

      表4第2首《今晨我穿過田野》中旋律出現(xiàn)順序

      《流浪少年之歌》的第2首《今晨我穿過田野》

      樂句〖〗

      A〖〗

      B〖〗

      C〖〗

      D〖〗

      E〖〗

      F〖〗

      G〖〗

      H〖〗

      小節(jié)〖〗〖ZB(〗

      A分節(jié)〖BH〗

      D大調(diào)〖BH〗

      A1分節(jié)〖BH〗

      D大調(diào)〖BH〗

      A2分節(jié)〖BH〗

      B大調(diào)〖BH〗

      A3分節(jié)〖BH〗

      B大調(diào)〖ZB)W〗〖〗〖ZB(〗

      2~10〖〗

      11~18〖〗

      19~22〖〗

      23~25〖〗

      〖〗

      〖〗

      〖〗

      〖〗

      〖BH〗

      31~38〖〗

      39~45〖〗

      46~50〖〗

      D’

      51~54〖〗

      55~61〖〗

      〖〗

      〖〗

      〖〗

      〖BH〗

      A’

      65~74〖〗

      〖〗

      〖〗

      〖〗

      〖〗

      75~79〖〗

      80~98〖〗

      〖〗

      〖BH〗

      A’

      103~110〖〗

      〖〗

      〖〗

      〖〗

      〖〗

      〖〗

      〖〗

      115~118〖〗

      119~122〖ZB)W〗〖BG)F〗

      注:中間空缺小節(jié)為連接部。

      表5《第一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中旋律出現(xiàn)順序與聲部

      《第一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從62小節(jié)開始)

      樂句〖〗

      A〖〗

      B〖〗

      C〖〗

      D〖〗

      E〖〗

      F〖〗

      G〖〗

      H〖〗

      I

      引子〖〗

      〖〗

      〖〗

      〖〗

      〖〗

      〖〗

      〖〗

      〖〗

      〖〗

      〖〗

      呈示部

      D大調(diào)

      A大調(diào)〖ZB)W〗〖〗〖ZB(〗

      大/小提、小號

      62~116〖〗

      〖〗

      〖〗

      〖〗

      〖〗

      〖〗

      〖〗

      〖〗

      〖〗

      〖〗

      〖〗

      〖〗

      〖〗

      一提84~88〖〗

      〖〗

      〖〗

      〖〗

      〖〗

      〖〗

      〖〗

      〖〗

      一提89~95〖〗

      〖〗

      小號

      雙/單簧管

      108~116〖〗

      二提、長笛

      雙/單簧管

      117~125〖〗

      長笛、二提

      127~128〖〗

      長笛、小提琴

      129~130〖〗

      長笛

      小提琴

      雙/單簧管

      131~134〖〗

      〖〗

      〖〗

      〖〗

      圓號

      小/中提琴

      135~139〖〗

      〖〗

      〖〗

      〖〗

      〖〗

      〖〗

      〖〗

      〖〗

      小號

      雙/單簧管

      一提

      143~151〖〗

      小提琴

      225~226〖〗

      〖〗

      〖〗

      〖〗

      〖〗

      〖〗

      〖〗

      展開部〖〗

      bA大調(diào)

      d小調(diào)〖ZB)W〗〖〗

      〖〗

      〖〗

      〖〗

      〖〗

      〖〗

      〖〗

      小提琴

      227~229〖〗

      〖〗

      長笛

      233~235〖〗

      〖〗

      〖〗

      〖〗

      〖〗

      〖〗

      雙/單簧管

      235~241〖〗

      〖〗

      〖〗

      長笛

      雙/單簧管

      257~260〖〗

      〖〗

      長笛、二提

      雙簧管

      269~271〖〗

      〖〗

      〖〗

      〖〗

      〖〗

      〖〗

      〖〗

      〖〗

      圓號

      279~281〖〗

      〖〗

      〖〗

      〖〗

      〖〗

      長笛、大提琴

      雙/單簧管

      282~297〖〗

      〖〗

      〖〗

      〖〗

      〖〗

      〖〗

      〖〗

      〖〗

      〖ZB)W〗

      再現(xiàn)部〖〗

      D大調(diào)〖〗〖ZB(〗

      小號

      長笛

      雙/單簧管

      383~391〖〗

      〖〗

      〖〗

      〖〗

      〖〗

      〖〗

      〖〗

      〖〗

      長號

      416~420〖〗

      〖〗

      〖〗

      〖〗

      〖〗

      〖〗

      〖〗

      〖〗

      〖BH〗

      小號

      424~431〖〗

      〖〗

      〖〗

      〖〗

      〖〗

      〖〗

      〖〗

      〖〗

      CSD

      HJ

      通過梳理譜例上的字母序號可見歌曲主題旋律在交響曲中出現(xiàn)順序發(fā)生改變(見表6)。歌曲的第1句在第一樂章弦樂管樂聲部依次演奏,即主部主題,隨后轉(zhuǎn)至屬調(diào)轉(zhuǎn)化為過渡句。歌曲的第11句生成為第一樂章第3句,即副部主題。通過表6我們可以進(jìn)一步看出在《第一》中馬勒并未選擇從歌曲的第1、2段開始引征,首選歌曲中的第3大段作為主題進(jìn)行展開,隨即再擇取歌曲中的第2段加并入結(jié)構(gòu)內(nèi)。當(dāng)再現(xiàn)時,馬勒則將用B樂句來取代之前已出現(xiàn)的F樂句,從而增強(qiáng)交響曲的動力性。上述可見,馬勒在交響曲中對歌曲主題樂句出現(xiàn)的順序進(jìn)行選擇性的運(yùn)用與重新化的安排,得以凸顯馬勒用現(xiàn)成曲調(diào)“再創(chuàng)作”的高超構(gòu)思能力和改編技巧。

      蔣律表格6.

      (二)調(diào)性轉(zhuǎn)換安排

      古典交響思維以奏鳴曲形式為結(jié)構(gòu)基礎(chǔ),交響-奏鳴原則中的“二元性”結(jié)構(gòu)原則具有高度反映音樂矛盾沖突的特性和中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在呈示部中,馬勒一般仍是遵循傳統(tǒng)布局,突出主、副部主題不同地位。雖然有些歌曲主題在“音樂形象”上對比并非很強(qiáng),但主—屬功能調(diào)性區(qū)別仍非常明確,例如第一、第四交響曲第一樂章的呈示部便是這種處理。6通過上文可知,《今晨我穿過田野》與《第一》第一樂章主部主題均基于D大調(diào)(見譜例1、2)。而當(dāng)《今晨我穿過田野》第11句原B大調(diào)旋律引征于《第一》第一樂章第3句(副部主題)時,調(diào)性轉(zhuǎn)換為A大調(diào)(見譜例3、4),符合傳統(tǒng)奏鳴曲主副部主屬的調(diào)性關(guān)系。見表7。

      表7《第一》主副部旋律調(diào)性對比表

      樂句〖〗

      原歌曲:《今晨我穿過田野》

      現(xiàn)交響曲:《第一》

      A〖〗

      D大調(diào)〖〗

      D大調(diào)(主部主題)

      F〖〗

      B大調(diào)〖〗

      A大調(diào)(副部主題)

      (三)動機(jī)提煉貫穿

      一般而言,由歌曲衍變而來的“交響樂思”其內(nèi)在的“交響性”潛能欠缺,關(guān)于這一點(diǎn)馬勒自然也是意識到的。因此他對這類“交響樂思”的捕捉格外謹(jǐn)慎,并用巧妙的方法將其轉(zhuǎn)化為主題動機(jī),以加強(qiáng)交響性能量。7在《第一》中,馬勒從旋律開頭提煉出富有力度感的“四度”下行作為“交響樂思”的主題動機(jī),使其成為核心音程,并通過不斷分裂、演變、貫穿于第一交響曲的各個樂章。不僅充分彌補(bǔ)交響性動力性,并且使交響曲吻合積極樂觀之精神。8下面是四度進(jìn)行在第一樂章引子、主部主題中的運(yùn)用情況。

      譜例7第一樂章引子“四度下行”

      譜例8第一樂章主部主題“四度下行”

      小結(jié)

      馬勒曾提及他的創(chuàng)作美學(xué):“創(chuàng)作就像是玩弄(playingwith)建筑材料,使用同樣的材料,并將它們一次又一次地設(shè)計(jì)建立起來?!?通過《今晨我穿過田野》與《第一交響曲》這兩個作品視角,我們能夠窺見上述馬勒的美學(xué)原則:“即已經(jīng)完成的作品,又可成為新作品創(chuàng)作的材料”。馬勒通過聯(lián)合交響曲和交響性藝術(shù)歌曲中具有獨(dú)特意味的敘事意涵、結(jié)構(gòu)空間、調(diào)性思維、動機(jī)滲透等藝術(shù)手法,向我們展現(xiàn)了超越時代的藝術(shù)寬度與意蘊(yùn)深度的馬勒式音樂。注釋:

      1(#Henry-LouisDeLaGrange,“MusicaboutMusicinMahler:Reminiscences,Allusions,orQuotations?”,MahlerStudie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142.

      2孫國忠.論馬勒的交響思維J.音樂藝術(shù),1988(09):86.

      3孫絲絲.交響曲中的“無詞歌”——馬勒《第五交響曲》中的歌曲引征及意蘊(yùn)解讀J.人民音樂,2015(05):90.

      4李秀軍.《流浪少年之歌》與《第一交響曲》的音樂學(xué)分析J.中央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1(02):52—59.

      5孫國忠.論馬勒的交響思維J.音樂藝術(shù),1988(09):87.

      67孫國忠.論馬勒的交響思維J.音樂藝術(shù),1988(09):81—88.

      8陳鴻鐸.談馬勒《第一交響曲》的音樂創(chuàng)作J.中央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0(04):46.

      9Bauer-Lechner,Natalie.RecolletionsofGustavMahler.London:FaberandFaber.1980:131.

      10孫國忠.馬勒百年祭J.黃鐘,2011(04):141.

      (責(zé)任編輯:崔曉光))

      东山县| 阿克| 灯塔市| 石棉县| 广州市| 文昌市| 萨迦县| 呈贡县| 那曲县| 镇远县| 安阳市| 怀柔区| 天水市| 拉孜县| 大宁县| 嘉义市| 上思县| 那坡县| 惠来县| 荔浦县| 泌阳县| 克山县| 乐山市| 鹤峰县| 武宣县| 蓬莱市| 特克斯县| 聊城市| 黔东| 新乡县| 瓦房店市| 绿春县| 额济纳旗| 镇平县| 芮城县| 洪湖市| 丰原市| 太仆寺旗| 晋江市| 西华县|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