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術后護理預防上肢水腫對策。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間到本院就診的36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18例。術后,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實驗組,采用整體護理模式,對比分析患者上肢水腫發(fā)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對比上肢水腫情況,實驗組發(fā)生率為5.6%,參照組為16.7%,對比組間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對比護理滿意度,實驗組為100%,參照組為77.8%,實驗組高于參照組,組間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乳腺癌,術后,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可預防上肢水腫,增加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乳腺癌;護理干預;上肢水腫;預防對策
上肢水腫,可引起上肢功能障礙,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加之患側上肢外觀異常,大大增加了患者身心壓力[1]?;诖耍?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間,本院以36例乳腺癌患者為對象,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18例,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與整體護理,旨在研究乳腺癌術后護理預防上肢水腫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間到本院就診的36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18例。36例患者,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癌,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有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疾病患者,無精神病史。參照組,均為女性,年齡為27-71歲,平均(49.5±10.38)歲。實驗組,均為女性,年齡為25-68歲,平均(48.6±10.45)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組間并無顯著性差異(Pgt;0.05),不具統計學意義,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主要包括日常護理、術后指導等。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采用整體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工作,具體而言,如下所示:(1)心理干預:術后,由于擔心手術情況與預后效果,患者易產生消極情緒,例如,抑郁、焦慮、不安等,對術后康復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術后,護士應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通過語言與肢體動作,鼓勵患者,傾聽患者訴說,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獲得患者信任,搭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確保護理工作有序開展。同時,護士向患者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引起患者的重視,積極配合護理,保證臨床護理效果,有效控制并發(fā)癥。(2)功能鍛煉:術后第1-3d,患側上肢伸指、握拳功能是鍛煉的主要內容。術后第4-5d,在鍛煉手部功能的前提下,進行屈肘鍛煉,并鍛煉前臂伸曲功能。術后第6-7d,主要鍛煉患側手臂摸對側肩部與同側耳。術后8-10d,抬高患側上肢并屈肘鍛煉,或者,通過拉繩鍛煉法,進行鍛煉。術后第14d后,護士指導患者手臂越過頭頂,去摸對側耳,并進行手指爬墻鍛煉。鍛煉期間,堅持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不得過度疲勞,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鍛煉計劃。(3)預防護理:患側上肢,盡可能避免進行靜脈輸液、采血、測量血壓等操作,基于功能鍛煉的前提條件下,配合按摩,可預防上肢水腫。因為,在功能鍛煉的基礎上,配合按摩,有利于淋巴代償機制形成良性循環(huán),改善靜脈側支循環(huán),實現對淋巴再聚集的抑制,優(yōu)化淋巴與組織間液回流狀況,減少上肢水腫現象。對于部分出現上肢水腫的患者,可予以紅外線照射治療,或者,使用熱水袋,進行熱敷,改善局部血管壁通透性,緩解上肢水腫癥狀。
1.3觀察指標
認真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上肢水腫發(fā)生情況,同時,通過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100分為滿分,9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60-89分,表示滿意,低于60分,則為不滿意。其中,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在EXCEL表格中,錄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用百分比(%),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予以卡方(X2)檢查,用()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予以t檢查,其中,統計學意義用“Plt;0.05”表示。
2結果
2.1上肢水腫
實驗組與參照組分別給予不同護理方式,結果,對比上肢水腫情況,實驗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如表1所示。
2.2護理滿意度
經不同方式護理,對比護理滿意度,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較高,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是一種發(fā)生于在乳腺腺上皮組織上的惡性腫瘤,現目前,關于該病的病因,尚不明確,部分專家、學者經實踐分析,認為乳腺癌發(fā)病可能與家族史、月經初潮早、絕經遲、突變基因等危險因素存在關系[3]。乳腺癌,早期,并無典型癥狀與體征,一般于體檢或乳腺癌篩查時發(fā)現。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可表現出乳腺腫塊、乳頭溢液、皮膚改變、乳頭及乳暈異常、腋窩淋巴結腫等癥狀。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術后,加強整體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國偉.乳腺癌術后并發(fā)癥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探討[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6):130-131.
[2]張軍祥.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常見并發(fā)癥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2):46-47.
[3]田亞玲.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監(jiān)測及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