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廣宇
2013年,中國新疆阿勒泰。這里的滑雪者從不使用現(xiàn)代的雙桿技術(shù),他們只用一根木桿就能支撐自身向前行進,手工制作的滑雪板的底部附著著馬皮。
為了給來訪者演示如何借助滑雪板捕獵,謝里克套住了一頭麋鹿,又將它放走。數(shù)千年來,當?shù)厝酥皇褂眠@些傳統(tǒng)工具來捕獵,不過這里早已經(jīng)禁止捕獵了,他們也不會真的傷害動物。
阿沙圖站在毛皮滑雪板上,扛著一根很重的木頭,這是他最新的收獲。捕獵時他們需要在雪地里扎營,木頭是在營地里劈柴取暖用的。
謝里克坐在地上,用馬皮覆蓋的木質(zhì)滑雪板固定住自己,拿出繩套套住麋鹿的角,將它趕進厚厚的雪里。麋鹿跌倒了,喘著粗氣掙扎。
這一幕,是2013年1月攝影師喬納斯·本迪克森在新疆阿勒泰用相機記錄下的場景。其中的圖瓦族居民謝里克正在為來訪者演示如何使用滑雪板進行古代狩獵。
位于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和俄羅斯交界處的阿勒泰地區(qū),居住著蒙古人、圖瓦人和哈薩克人。這里的冬季漫長、寒冷,氣溫一般低于零下30度。雪大時,地面常常被超過1米的白雪所覆蓋。在崎嶇的山路和茂密的森林中,現(xiàn)代交通難以覆蓋,許多牲畜都無法出行。
但在冬季適宜的日子里,居民們?nèi)匀蝗缱嫦葌円话?,手持云杉木做的滑雪木棍,腳踩動物毛皮包裹的木質(zhì)滑雪板行走、運輸木材,乘著滑雪板雪橇到更遠的地方出行。
2013年,本迪克森一行人受《國家地理雜志》委托,來阿勒泰探尋滑雪的真正起源地,他們在這座名為阿烏昆侖的小村莊里與圖瓦族滑雪人一道生活了三周半的時間。本迪克森親身體驗了使用“毛皮滑雪板”(當?shù)厝朔Q其為“察納”)出行的古老生活方式,參與了扎營和捕獵活動,并拍攝了一組名為《阿勒泰:最后的滑雪人》的圖片。
如今阿勒泰地區(qū)被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是人類滑雪最早的起源地。居民們的生活方式鮮活地記錄了歷史,是“古文化的最后遺跡”。
圖瓦族在中國境內(nèi)屬于蒙古族的分支,他們以敬畏自然、保留原始的生活方式著稱。本迪克森和當?shù)厝艘粯幼≡谀局频姆孔永?,一起出行、生活。他感受到,比起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滑雪不是一項運動,而是一種更實際的、真真切切的生活方式。
77 歲的吞圖克老人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了制作滑雪板和捕獵動物上,如今他終于退休了,眼睛也漸漸看不清了。他對來訪者說:“等我沒法打獵了,我就去釣魚?!?/p>
巴圖爾扎借助毛皮滑雪板從山坡上飛滑下來,高超的技巧令人驚嘆不已。
喀納斯是阿爾泰山上的一個小村莊,數(shù)百位哈薩克人和圖瓦人住在這里。按照當?shù)氐膫鹘y(tǒng),春節(jié)后的三天都是節(jié)日,人們進行射箭比賽,大口喝酒、吃肉來歡慶新年。
巴提納松正用斧子把牛骨頭劈開,好取出骨髓。以跳舞、吃肉、拜訪鄰居和“斷骨”儀式來慶祝節(jié)日,是圖瓦人的傳統(tǒng)?!爸灰苤鼗剡@片白色區(qū)域,他們的靈魂就能得到滋潤。”《國家地理》的作者馬克·詹金斯這樣寫道。
美國滑雪運動專家尼爾·拉爾森曾講述,他在阿勒泰地區(qū)考察時,常常一天內(nèi)要坐著使用“察納”的爬犁,在馬的牽引下行駛40至50公里,許多馬的鼻子上都結(jié)了冰。惡劣的自然條件,讓雪崩、馬蹄陷落等意外頻繁上演。
當?shù)厝嗽缫蚜?xí)慣了嚴寒的自然環(huán)境和意外。白天他們解決完大自然拋來的一個又一個難題,晚上回到家中,圍坐在篝火邊吃肉、痛飲,唱起長調(diào),歡愉地度過寒冷的夜晚。有滑雪作為共同語言,村民很快就和這些到訪的外國人熟悉起來,還毫不客氣地評價他們帶來的現(xiàn)代滑雪板:“太短、太軟、太窄,頂端不夠尖?!?/p>
村民們?yōu)楸镜峡松菔玖巳绾沃谱饕桓闭嬲摹安旒{”。首先,用斧頭把原木砍成木板,用刨床刨出滑雪板的基本形狀;隨后準備一塊馬皮,把它釘?shù)交┌宓牡撞?然后把滑雪板的頭部打彎;最后進行幾天的特殊處理就可以完工,整個過程不超過兩周。
圖爾森正在制作一副新滑雪板。他在森林里砍倒了一棵紅云杉,隨后立刻用斧頭把原木砍成木板。這里的人們從小接受訓(xùn)練,對木工活十分熟練,伐木、劈柴、建房子都難不倒他們
回到家后,圖爾森用一個粗糙的刨子刨出滑雪板的基本形狀。
使用“察納”和使用現(xiàn)代滑雪板滑雪有很大的不同?,F(xiàn)代滑雪板使用碳纖維或者玻璃纖維,在上坡時底部要綁上人造皮加大摩擦力,不登山的時候必須脫掉?!安旒{”選用成年馬前腿外側(cè)的毛皮,毛皮本身的屬性,讓它向前的時候可順毛滑行,向后的時候則會逆毛抓住滑雪板。這樣在踩著滑雪板攀登山坡的時候,板子就不會松動。
傳統(tǒng)上認為滑雪運動誕生于挪威,挪威人本迪克森也是滑雪高手,但他還是習(xí)慣現(xiàn)代化的頂級裝備,對原始滑雪板無法適應(yīng)。因為在這里,人的腳只能用馬毛皮捆綁在雪橇上,會感到雙腳缺乏控制力。
“很多時候我摔得臉著地,而他們只是優(yōu)雅地看著我?!?本迪克森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xiāng),流傳著古老的蒙古語長調(diào)——《打獵人之歌》:
在那高高的阿爾泰杭蓋山中,
身上背著柳木制作的弓箭,
雙手斜推著滑雪棒,
腳踩紅松、白松木制作的滑雪板,
很快地滑著奔跑在松樹林中,
身后拖著山羊皮囊的,
是那勇敢而又靈活、聰明的獵人。
……
2003年前后,汗德尕特鄉(xiāng)村民在該鄉(xiāng)的一個巖洞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巖畫,其中有的人物看起來像是在使用“察納”滑雪,追逐動物。《打獵人之歌》也是他們在那時記錄下來的。新疆博物館考古專家王博、阿勒泰文物局專家鄭頡等人實地考察后認為:巖畫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巖棚畫,距今約1萬~2萬年。
2006年和2015年,來自多國的體育運動研究者兩次發(fā)布《阿勒泰宣言》。2015年那次,專家們確認阿勒泰地區(qū)的滑雪歷史超過1萬年,早于挪威的4000年和俄羅斯的8000年。
隨著交通運輸效率的提高,古老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在萎縮。年輕人對毛皮滑雪的參與越來越少,只有像阿烏昆侖這樣的偏遠小鄉(xiāng)村中的少數(shù)人保持著傳統(tǒng)。此外,自然條件的變遷也在改變著傳統(tǒng)。當?shù)厝嗽鴮Ρ镜峡松热苏f起,雪量越來越少,雪的質(zhì)量也與往年不同了。因為如果積雪不夠大,滑雪板會觸及地面,滑雪活動也不能進行。
阿沙圖準備了一塊馬皮,塞里克要把它釘?shù)叫禄┌宓牡撞俊?/p>
圖爾森把滑雪板的頭部打彎,這樣一副傳統(tǒng)的滑雪板就做好了。在這里,人們只需要用簡單的工具就能在兩周內(nèi)做好一副滑雪板。
當?shù)卣突酆谜邆冋谂?fù)興滑雪文化,多次舉辦滑雪節(jié)、滑雪比賽,還有外地的愛好者在雪季到這里租房居住。本迪克森認為,新的活動與傳統(tǒng)的毛皮滑雪生活方式還是有些區(qū)別的。前者更像是將體育、娛樂和商業(yè)化融合之后的一種運動形式。正如《永遠的阿勒泰滑雪人》中所分析的那樣:“當代浪潮可能卷走了人類太多的文化多樣性和它的歷史?!?/p>
在當代,這種古老生活方式在現(xiàn)代依然有它的魅力。《國家地理雜志》另一位作者馬克·詹金斯記述過一件事:他在阿勒泰考察時,乘坐的“察納”雪橇遭遇雪崩,那時他絕望地認為,需要花一天時間才能清理出一條路,出乎意料的是,這項工作不到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經(jīng)過這次驚心動魄的歷程,詹金斯內(nèi)心的陌生感漸漸散去了。他饒有興致地寫道:“真希望再有一個白雪覆蓋的山口,能讓我們穿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渴望有更多的夜晚在未知中度過,渴望有更多深雪覆蓋的路,能被馬和雪橇經(jīng)過。我羨慕他們在崎嶇不平的家鄉(xiāng)里所擁有的一切?!?p>
阿勒泰市布爾津縣博物館保存了一塊滑雪者狩獵大型動物的巖畫石刻。其銘文未標明日期,但歷史學(xué)家稱它已經(jīng)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