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秀
在商場購物時,服裝柜臺、化妝品柜前常常出現(xiàn)一雙雙閃亮的眼睛。她們像獵人穿行于漂亮的時裝、繽紛的化妝品之間,而一件件衣服與一雙雙鞋子就是她們的獵物。無論是逛街還是在網(wǎng)上購物,只要見到喜歡的東西,必定要立刻收入囊中,否則就會寢食不安。就算再貴的東西也在所不惜,有了它人生就完美了。
林小姐,24歲,每個月,她要買一些昂貴的東西來讓自己開心。她說:“這條裙子是我3月買的,花了近兩千塊。一穿上它,我就覺得自己像換了一個人,不再是默默無聞的小秘書了。”
她購物時,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她回憶說:“經(jīng)理否決了我的提案,那種被羞辱、被否定的感覺讓我很郁悶。一下班,我就迫不及待地沖出辦公室,東走西逛,直到看見櫥窗里的那枚戒指。我看它的那一眼,就覺得它注定是屬于我的。后來,每當我不順心,抬眼看到這枚戒指,我就能獲得安慰?!边^后,她惹來財務問題,欠了很多卡債。
她購物狂癥的背后,其實是壓迫癥和抑郁癥作怪。
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壓力太大或感到空虛,購物就成了逃避和發(fā)泄的方式。在購物過程中,不停地比較、營業(yè)員禮貌的服務……這些都使得購物顯得很愉快,整個購物過程就擺脫了現(xiàn)實。有數(shù)據(jù)顯示,“購物狂”往往是女性占壓倒性比例,半數(shù)會同時出現(xiàn)抑郁癥,這些人希望借大肆購物來發(fā)泄情緒,也可能是因購物導致財務問題,出現(xiàn)抑郁情緒,結果變成惡性循環(huán)。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可以采用行為治療方法加強她的自我控制,如每天寫購物日記,記下當天買下什么、用了多少錢、在什么心境下去買、買回來后的感覺如何,只要與購物有關的行為、幻想、回憶、計劃等通通寫下來,特別要寫下因何種事件而令她不再胡亂購物,這樣便可分辨出能令她購物的生活細節(jié)。
利用這些生活細節(jié),便可以策略性地減少她的購買欲望。這也可以建構正確的價值觀,讓她知道只買有需要的東西,并讓她認識到購買沖動是沒道理與扭曲的。
病態(tài)購物問題也會使人際關系變差,或因此而與家庭成員間發(fā)生沖突。從中,心理師也可以替她進行家庭治療。通過此治療法,家人可以多支持她。家人除了協(xié)助她管理金錢也可鼓勵她,與她聊天,減少她的購買欲。
在治療當中,林小姐也可以嘗試通過另一途徑尋找快樂。她的購買行為是一種反叛父母的行為,潛意識中受親情挫傷所驅使。此時跟她進行心理分析,重回她與父母沖突的地方并解決它,以后便不再受潛意識左右,令她擁有正常的生活。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