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鑫淼
〔摘要〕 名詞生命性信息為句子加工提供了重要的詞匯語義線索,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加工和運用生命性信息的能力也會發(fā)生變化。本研究通過自定步速閱讀實驗對比了老年人和青年人加工漢語關系從句的生命性效應。研究采用漢語主語關系從句作為實驗材料,操控了關系從句賓語名詞的生命性特征(有生命,無生命)和主句主語名詞的生命性特征(有生命,無生命)。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老年組而言,關系從句中名詞的生命性特征對在線加工的閱讀時間沒有顯著影響,而在青年組中,主句主語是無生命名詞的關系從句比主句主語是有生命名詞的關系從句更難加工。這表明,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利用生命性信息的能力發(fā)生了退化。研究結果為容量限制理論提供了證據(jù)。
〔關鍵詞〕 關系從句;生命性;句子加工;年老化
〔中圖分類號〕H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19)02-0025-07
引 言
生命性(animacy)是名詞所固有的屬性和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特征。Comrie [1]對名詞生命性進行了等級劃分:人類>動物>無生命物體。生命性是一個從高到低的連續(xù)體,人類的生命性最高,其次是動物,最后是無生命的物體。不同生命性信息的名詞在語言加工和語言使用中表現(xiàn)不同[2]。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高生命性的人類傾向于扮演施事的題元角色;而低生命性的無生命物傾向于扮演受事的題元角色,如Bock & Loebell[3]、Bock,Loebell & Morey[4]、Clark[5]、Dewart[6]、Hale & Keyser[7]、McDonald,Bock & Kelly[8]。有生命的名詞(animate noun)更容易充當句子的主語,無生命的名詞(inanimate noun)更容易充當句子的賓語,這種現(xiàn)象稱為生命性效應(animacy effect)[9]。學界圍繞關系從句加工的生命性效應開展了大量研究,如Mak,Vonk & Schriefers[10]、Traxler,Morris & Seely[11]、Mak,Vonk & Schriefers[12]等。研究普遍發(fā)現(xiàn)主語關系從句偏好有生命的核心名詞,賓語關系從句偏好無生命的核心名詞。
(1)a. The reporter that the news shocked received attention.(賓語關系從句)
b. The reporter that exposed the news received attention.(主語關系從句)
c. The news that shocked the reporter received attention.(主語關系從句)
d. The news that the reporter exposed received attention.(賓語關系從句)
如例(1)所示,句(1a)和(1d)為賓語關系從句,(1b)和(1c)為主語關系從句。其中(1a)和(1b)的句首主語為有生命名詞reporter,(1c)和(1d)的句首主語為無生命名詞news。Traxler,Morris & Seely [11]發(fā)現(xiàn),句首主語為有生命名詞時,賓語關系從句(1a)的加工難度高于主語關系從句(1b);而句首主語為無生命名詞時,主語關系從句(1c)和賓語關系從句(1d)的加工難度沒有顯著的差異。這項研究說明,無生命的名詞充當主句主語降低了賓語關系從句的加工難度,縮小了兩類關系從句的加工難度差異。此外,針對漢語、荷蘭語和西班牙語等其他語言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生命性信息對關系從句的加工優(yōu)勢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13][14][15] [16] [17]。
但是,目前針對句子加工生命性效應的研究大都以青年人作為研究對象[18][19],鮮有研究考察老年人對名詞生命性信息的利用規(guī)律。由于老年人在工作記憶、加工速度、抑制控制能力等方面發(fā)生顯著退化[20],老年人對生命性信息的利用可能與青年人并不相同。迄今為止,僅有一項研究專門考察了名詞生命性特征對老年人關系從句加工的影響。DeDe [21]通過操控英語關系從句的名詞生命性特征對比分析了老年人和青年人加工主、賓語關系從句的不同表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跟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對名詞的生命性特征更加敏感,會更多地利用生命性信息提供的加工線索進行預測。DeDe[21]認為,由于老年人語言經驗更加豐富,他們在句子加工中更傾向于基于名詞的生命性特征做出預測,這實際上是老年人為了彌補句子理解能力的衰退而采用的一種補償性加工策略。然而,針對其他句型加工的研究卻發(fā)現(xiàn),受工作記憶衰退的影響,老年人在句子加工中利用生命性信息的能力發(fā)生了衰退[20][22]。Oh,Sung & Sim[22]采用ERP考察了老年人和青年人加工不同語序(SOV、OSV)韓語簡單句的生命性效應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在SOV句型的賓語位置上,有生命名詞比無生命名詞在青年組中誘發(fā)了更大的N400效應;而在OSV結構的句首賓語位置上,無生命名詞比有生命名詞誘發(fā)了更大的N400效應。在老年組中這些句首位置上沒有出現(xiàn)顯著的生命性效應。這項研究表明,句子加工的生命性效應與論元名詞的呈現(xiàn)詞序有關,若生命性信息違反了常規(guī)的“施事有生命、受事無生命”格局,句子加工的成本就會增加。跟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加工生命性信息的效率降低。這一點也得到了來自語言產出的證據(jù)支持。Altmann & Kemper[20]采用組詞成句任務考察了老年人句子產出過程中的生命性偏好,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動詞對于論元生命性是否具有偏好,老年人和青年人都傾向于將有生命的名詞作為句子的主語,但是,與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對名詞生命性信息的敏感性更低,他們更容易受名詞先后順序的影響。基于這一發(fā)現(xiàn),老年人對生命性信息的敏感性低于青年人,無法像青年人一樣有效利用生命性信息。綜上所述,老年人能否像青年人一樣有效利用生命性信息仍有待于進一步明確。
雖然大量研究考察了母語為漢語的青年人在句子加工中表現(xiàn)出的生命性效應[23][24][25],但是,鮮有研究考察年老化對生命性效應產生的影響。鑒于此,本研究以漢語為母語的60歲以上老年人為研究對象,通過自定步速閱讀實驗考察了名詞生命性信息對老年人漢語關系從句加工的影響。生命性認知是人類最基本的認知能力之一。探討生命性效應的年老化規(guī)律不僅有助于從語言衰老的視角揭示語言加工中生命性信息發(fā)揮的作用,也能為揭示生命晚期語言能力的退變規(guī)律提供重要的窗口。
一、 句子加工中生命性效應年老化的
理論闡釋
目前主要有兩個假說可以對句子加工中生命性效應的年老化現(xiàn)象做出理論解釋:冒險策略假說(Risky Strategy Hypothesis)[21]和語言理解的容量限制理論(Capacity Constrained Comprehension Theory)[26][27]。這兩個理論對于生命性信息是否影響老年人句子加工以及具體作用機制做出了不同的預測。
冒險策略假說從語言經驗的角度出發(fā)考察老年人的語言加工行為[21]。該假說認為,由于老年人語言經驗更加豐富,在詞匯知識的積累方面比青年人更具優(yōu)勢,他們會利用這些優(yōu)勢,借助詞匯語義信息來補償認知能力的衰退,縮小與青年人之間的差距[21]。在線加工中,老年人通常會采用更加冒險的加工策略,借助既有的語言知識對即將出現(xiàn)的單詞進行預測和推斷。如果預測與實際結果相符合,句子理解過程將得到促進。如果預測與事實不符,就會對加工過程造成干擾。DeDe[21]發(fā)現(xiàn),當英語賓語關系從句的從句內名詞無生命,核心名詞有生命時,由于老年人做出的預測與事實不符,加工難度會顯著增加。根據(jù)這一假說,老年人對生命性信息更加敏感,句子加工中的生命性效應也比青年人更強。
語言理解的容量限制理論[26][27]認為,語言理解能力受記憶資源的限制。語言理解中句法信息和語義、語用等非句法信息共同利用有限的認知資源。高工作記憶者比低工作記憶者擁有更多的資源來完成非句法信息和句法信息加工之間的整合和互動。Just & Carpenter[26]采用眼動技術對比了不同工作記憶容量的被試在省略式關系從句(reduced relative clause)加工中對生命性信息的利用。研究發(fā)現(xiàn),高工作記憶者的第一遍加工時間對生命性信息更加敏感,而低工作記憶者沒有足夠的資源利用生命性信息。基于這一觀點,由于老年人工作記憶能力更低,對名詞生命性信息的敏感性將降低,難以高效利用生命性信息提供的加工線索,因此,老年人的生命性效應將比青年人更小,即名詞生命性對句子加工的影響在青年人中更明顯。
綜上所述,這兩個理論對于句子加工中生命性效應的年老化現(xiàn)象做出了不同的預測。本研究將實證檢驗這兩個理論對于漢語句子加工認知老化的闡釋力和適用性。
二、 研究方法
既往的研究一般采用主語關系從句和賓語關系從句作為實驗材料考察生命性效應,但是這兩類關系從句在分布頻次、句法結構、詞序等方面具有顯著差異,這些變量在實驗設計中往往無法得到全面的控制,因此,為避免無關變量的干擾,我們僅采用主語關系從句作為實驗材料,通過操控關系從句內部的賓語名詞和主句主語名詞的生命性特征來考察生命性信息在關系從句加工中發(fā)揮的作用。本實驗采用2(從句賓語名詞的生命性:有生命,無生命)× 2(主句主語名詞的生命性:有生命,無生命)× 2(年齡:老年,青年)三因素實驗設計。年齡為被試間變量,從句賓語的生命性和主句主語的生命性是被試內變量。
(一) 被試
30名青年人和30名老年人參與了本實驗。被試母語均為漢語,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實驗前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對老年被試進行了認知缺損篩查[28],所有老年被試均無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采用韋氏成人智力量表的數(shù)字廣度測試對被試的工作記憶進行了測量,青年組工作記憶水平顯著高于老年組(p < .05)。老年組和青年組在教育年限和性別比例上無顯著差異。
(二) 實驗材料
實驗采用的四類句子分別為:從句賓語是無生命名詞+主句主語是有生命名詞的主語關系從句(以下簡稱“無生命-有生命”),從句賓語是無生命名詞+主句主語是無生命名詞的主語關系從句(以下簡稱“無生命-無生命”),從句賓語是有生命名詞+主句主語是無生命名詞的主語關系從句(以下簡稱“有生命-無生命”),從句賓語是有生命名詞+主句主語是有生命名詞的主語關系從句(以下簡稱“有生命-有生命”)。本研究采用的實驗句共24組,96個句子。所有句子均為SVO結構,每個句子包含一個單一嵌套的主語關系從句,全部句子長度相同,均切分為6個區(qū)段,謂語動詞后面的“了”與動詞劃為同一個區(qū)段。這四個實驗條件下從句賓語和主句主語的詞頻和筆畫數(shù)無顯著差異,從句謂語動詞、主句謂語動詞和主句賓語名詞完全相同。實驗句如表1所示。
表1 四類句型結構
句子類型
實驗句
有生命-有生命
曝光|貪官|的|記者|引起了|公眾的注意。
無生命-有生命
曝光|內幕|的|記者|引起了|公眾的注意。
有生命-無生命
曝光|貪官|的|新聞|引起了|公眾的注意。
無生命-無生命
曝光|內幕|的|新聞|引起了|公眾的注意。
為保證實驗材料的可接受度,將所有句子進行偽隨機排序處理后制成一份漢語句子可接受度調查問卷,邀請57名各年齡段的成年人按照5點量表評分要求對句子的可接受度進行打分。四組句子的可接受度分數(shù)均值分別為415(有生命-無生命),431(無生命-有生命),398(無生命-無生命)和401(有生命-有生命),可接受度沒有顯著差異。采用拉丁方設計將實驗句分為四組,每組24句,另外選取72個長度和結構各異的句子作為填充句,共96個句子。將全部句子進行偽隨機排列后呈現(xiàn)給被試。
(三) 操作流程
被試按要求完成一項自定步速閱讀任務,利用移動窗口技術進行逐詞閱讀,窗口呈現(xiàn)以切分好的句子區(qū)段為單位。實驗采用EPrime軟件完成。實驗由練習任務和正式實驗任務兩部分組成,被試首先完成8個練習句,反復練習直至熟練為止,熟悉相關操作后開始正式實驗。先以下劃線形式呈現(xiàn)句子,每個下劃線代表句中相應位置上詞的長度。被試按下反應鍵,屏幕上出現(xiàn)一個注視點“+”,提示被試句子即將出現(xiàn)的位置。被試每次按下反應鍵后,呈現(xiàn)一個詞,取代相應位置上的下劃線,同時前一個詞變成僅有下劃線的空白。每個句子呈現(xiàn)完畢后出現(xiàn)一個問題,要求被試盡快判斷問題的答案是“是”還是“否”,如果答案為“是”,按下“1”鍵,如果答案是“否”,按下“0”鍵。一半問題的正確答案為“是”,另一半的正確答案為“否”。
三、 研究結果
下面對老年組和青年組句子加工的準確性和閱讀時間分別進行對比分析。
(一) 準確性分析
本研究對被試作答的準確率進行了以年齡、從句賓語生命性和主句主語生命性為自變量的三因素方差分析。圖1顯示了兩組被試句子理解的平均準確率。青年組的平均作答準確率為833%,老年組為689%。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主效應顯著,F(xiàn)(1, 58)=4244,p<05,主句主語名詞生命性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 58)= 1152,p<05,從句賓語生命性的主效應呈現(xiàn)邊緣顯著,F(xiàn)(1, 58)= 283,p=091,但是,年齡、從句賓語生命性和主句主語生命性三者的交互效應和其他交互效應均不顯著。進一步分析顯示,老年組的準確率顯著低于青年組(p<05)。主句主語名詞是有生命名詞時,作答準確性高于主句主語名詞是無生命名詞時的準確性。從句賓語是無生命名詞時,作答準確率顯著高于從句賓語是有生命名詞的關系從句。但是,生命性效應在兩組被試中沒有顯著差異。
圖1 探測問題作答的平均準確率
(二) 閱讀時間分析
對閱讀時間進行統(tǒng)計分析前,剔除了與平均值偏差3個標準差之外的離群值數(shù)據(jù)(占5.46%),然后對四類關系從句各區(qū)段的閱讀時間分別進行了方差分析,以年齡、從句賓語生命性和主句主語生命性作為自變量,閱讀時間作為因變量。圖2所示為兩組被試各句子區(qū)段的平均閱讀時間。
圖2 各句子區(qū)段的平均閱讀時間
在句首的從句謂語動詞(曝光)位置上僅發(fā)現(xiàn)了顯著的年齡主效應:F(1,58)=49.58,p<.05,老年組的閱讀時間顯著長于青年組。沒有發(fā)現(xiàn)名詞生命性的主效應和任何交互效應。
在從句賓語位置上(貪官/內幕)發(fā)現(xiàn)年齡的主效應顯著:F(1,58)=36.17,p<.05,年齡和從句賓語生命性的交互效應顯著:F(1,58)=7.33,p<.05。主句主語生命性和從句賓語生命性的交互效應達到邊緣顯著水平:F(1,58)=3.18,p=.074。主句主語生命性的主效應不顯著,從句賓語生命性、主句主語生命性和年齡三者交互效應同樣不顯著。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老年組的閱讀時間比青年組更長。在青年組中,從句賓語名詞是無生命名詞時,閱讀時間顯著短于從句賓語是有生命名詞的情況。在老年組中,從句賓語名詞的生命性效應不顯著。
在標句詞“的”上發(fā)現(xiàn)了顯著的年齡主效應:F(1,58)=63.27,p<.05。老年組的反應時顯著長于青年組。名詞生命性的主效應和其他交互效應均不顯著。
在主句主語名詞(記者/新聞)上發(fā)現(xiàn)了顯著的年齡主效應:F(1,58)=39.70,p<.05,主句主語生命性和年齡的交互效應:F(1,58)=5.64,p<.05。從句賓語生命性主效應以及其他交互效應均不顯著。兩兩對比顯示,老年組的閱讀時間比青年組更長。在老年組中,主句主語的生命性效應不顯著;在青年組中,主句主語的生命性效應達到顯著水平,主句主語是無生命名詞時,閱讀時間顯著長于主句主語名詞有生命時的閱讀時間。
在主句謂語動詞位置(引起了)發(fā)現(xiàn)了顯著的年齡主效應:F(1,58)=36.09,p<.05,主句主語生命性主效應:F(1,58)=9.05,p<.05,以及年齡和主句主語生命性的交互效應:F(1,58)=8.91,p<.05。從句賓語生命性的主效應和其他交互效應均不顯著。進一步分析顯示,老年組的閱讀時間顯著長于青年組;在兩組被試中,主句主語無生命時,閱讀時間均顯著長于主句主語是有生命名詞時的閱讀時間。和老年組相比,青年組中兩種生命性條件下的閱讀時間差異更加明顯。
在主句賓語位置(政府的注意),年齡的主效應顯著:F(1,58)=16.44,p<.05。年齡和主句主語生命性的交互效應呈現(xiàn)邊緣顯著:F(1,58)=3.27,p=.070。從句賓語生命性主效應和其他交互效應均不顯著。在青年組中,主句主語是無生命名詞時,主句主語的閱讀時間顯著長于主句主語有生命情況下的閱讀時間。在老年組中,主句主語的生命性特征對閱讀時間沒有顯著影響。
四、 討 論
(一) 生命性效應的年老化現(xiàn)象分析
如上所言,以往關系從句生命性效應研究主要以青年人作為研究對象,而生命性效應如何隨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變化并不明晰。為揭示生命性效應的發(fā)展規(guī)律,本研究操控了關系從句中名詞的生命性信息,通過自定步速閱讀實驗對比分析了老年人和青年人加工生命性信息的差異。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老年組而言,從句賓語的生命性信息和主句主語的生命性信息均對在線加工的閱讀時間沒有顯著影響,相比之下,生命性信息對青年人的在線句子加工產生了顯著影響,主句主語是無生命名詞的關系從句加工難度大于主句主語是有生命名詞的關系從句。青年人能夠有效利用核心名詞的生命性信息來促進題元角色的分配,提高復雜句型結構理解的準確性和效率。這表明,在關系從句加工過程中出現(xiàn)了生命性效應年老化的現(xiàn)象。老年人利用生命性信息的能力發(fā)生了顯著的退化。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對生命性信息的敏感性顯著下降。這一結論支持容量限制理論,不支持冒險策略假說。
研究結論與Altmann & Kemper[20]的發(fā)現(xiàn)一致。Altmann & Kemper[20]在被動句、簡單句等不同句型結構的產出中同樣發(fā)現(xiàn)了老年人對生命性信息敏感性下降的現(xiàn)象,這說明生命性效應年老化可能并不是關系從句所特有的語言現(xiàn)象,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本研究結果與DeDe [21]不一致。DeDe[21]考察了老年人英語關系從句加工中的生命性效應,研究發(fā)現(xiàn),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對生命性信息更加敏感,采用更加冒險的加工策略對即將出現(xiàn)的區(qū)段內容進行預測。這可能與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有關。該研究主要側重于老年人基于語言經驗所采用的預測性加工策略,因此并沒有關注老年人的工作記憶。如果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工作記憶未達到顯著差異,那么,語言經驗更加豐富的老年人在生命性信息的利用方面可能會比青年人更具優(yōu)勢。由于本研究中的老年人工作記憶水平顯著低于青年人,且工作記憶下降會阻礙生命性信息在即時句子加工中的利用[29],因此,老年人可能沒有足夠的認知資源來整合利用生命性信息,無法實施預測性的加工策略。這可能是導致兩項研究結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雖然既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生命性范疇是較晚喪失的范疇化概念之一[30],但是,這一概念的加工可能受制于可供利用的認知資源。雖然老年人可以借助語言經驗來整合利用生命性信息,但是,只有在具有充足認知資源的前提下這一加工策略才能得到有效實施。老年人語言能力的退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認知功能退化導致的。
(二) 不同理論對研究結果的闡釋力
研究結果總體上支持句子加工受制于認知資源的觀點。容量限制理論認為,工作記憶資源較低的個體在線句子加工中無法有效整合利用生命性信息[26][27]。老年人由于工作記憶下降,在線加工中難以像青年人一樣有效利用生命性信息。本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在加工漢語關系從句時未能有效利用生命性提供的加工線索,而青年人則利用生命性信息降低了句法結構更加復雜的漢語主語關系從句的加工難度。這一發(fā)現(xiàn)符合容量限制理論的預測。
本研究的結論與冒險策略假說的預測相悖。冒險策略假說認為,由于老年人語言經驗更豐富,比青年人更能有效利用生命性信息進行關系從句的加工[21]。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假說同樣難以對DeDe[21]的研究結論做出合理的解釋。按照該理論的預測,老年人對生命性信息更加敏感,那么老年人應該在主語關系從句和賓語關系從句上都同樣發(fā)現(xiàn)生命性效應。但是,DeDe[21]只發(fā)現(xiàn)了老年人在加工賓語關系從句時的生命性效應,主語關系從句加工未呈現(xiàn)出生命性效應。該理論無法對這一生命性效應的非對稱性作出解釋?,F(xiàn)有的實證研究中還沒有發(fā)現(xiàn)能夠完全佐證這一理論的證據(jù)??赡艿脑蚴沁@一假說主要聚焦于詞匯語義因素,沒有考察認知資源因素,如不同類型關系從句的工作記憶負荷、加工者的工作記憶容量等。句子加工是一個句法、語義等因素互相作用的復雜過程,也是一個耗費工作記憶資源的高級認知活動。由于老年人工作記憶衰退,對句子加工的認知資源負荷更加敏感,因此,在建構針對老年人的句子加工理論時應當考慮認知資源因素對加工表現(xiàn)的重要影響,忽視認知資源因素可能是導致冒險策略假說的闡釋力有限的原因。
五、 結 語
生命性是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的特征[31],也是人腦認知的重要范疇[32],針對老年群體的生命性效應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腦的認知老化規(guī)律。本研究通過自定步速閱讀實驗考察了老年人在線加工漢語關系從句的生命性效應。研究發(fā)現(xiàn),關系從句中名詞的生命性特征對老年人在線加工的表現(xiàn)沒有顯著影響,而在青年組中,主句主語名詞的生命性特征對在線加工的閱讀時間具有顯著影響。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在關系從句在線加工中整合利用生命性信息的能力發(fā)生了明顯的退化。在句子加工中,利用生命性信息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了顯著的衰退。這項研究從語言衰老的視角揭示了老年人漢語句子加工中生命性信息的作用規(guī)律。
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們僅考察了漢語關系從句加工的名詞生命性這一變量,但是,在句子加工中,生命性信息還跟很多其他因素存在復雜的交互作用,如動詞類型、句法復雜性、題元角色的可逆性、動詞的論元結構、論元之間的語義關聯(lián)度等[32],這會使句子加工的生命性效應變得更加復雜。為了更加系統(tǒng)地了解句子加工的年老化規(guī)律,后續(xù)研究有必要從多變量互動的角度進一步深入探討句子加工的認知老化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
Comrie, B.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2nd edn.)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2] 賈廣珍,劉友誼,舒華,方小萍.生命性信息在語言加工中的作用[J]. 心理科學進展,2013,21(8): 1371-1381.
[3] Bock, J. K. & Loebell, H. Framing sentences [J]. Cognition,1990,(35): 1-39.
[4] Bock, J. K., Loebell,H. & Morey,R. From conceptual roles to structural relations: bridging the syntactic cleft [J]. Psychological Review,1992, 99(1): 150-171.
[5] Clark,H. H. The prediction of recall patterns in simple active sentences [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6, 5(2): 99-106.
[6] Dewart, M. H. Role of animate and inanimate nouns in determining sentence voice [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79,70 : 135-141.
[7] Hale, K. & Keyser, S. Prolegomenon to a Theory of Argument Structure [M]. Cambridge, MA:MIT Press,2002.
[8] McDonald, J. L.,? Bock,? K. & Kelly, M. H. Word and world order: semantic, phonological, and metrical determinants of serial position [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93,(25): 188-230.
[9] 董燕萍,蔡振光.競爭模型中的語義線索:論元特征滿足度[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7,39(3):169-176.
[10] Mak, W. M., Vonk, W. & Schriefers, H. The influence of animacy on relative clause processing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2,(47) : 50-68.
[11] Traxler, M. J., Morris, R. K. & Seely, R. E. Processing subject and object relative clauses: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2,(47) : 69-90.
[12] Mak, W. M., Vonk, W. & Schriefers, H. Animacy in processing relative clauses: The hikers that rocks crush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6,(54) : 466-490.
[13] Betancort, M., Carreiras, M. & Sturt, P. The processing of subject and object relative clauses in Spanish: an eyetracking study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9,62(10): 1915-1929.
[14] Wu,? F.,? Kaiser, E. & Andersen, E. Subject preference, head animacy, and lexical cues: a corpus study of relative clauses in Chinese [A].In Yamashita,H.,Hirose,Y.& Packard,J.(eds.).Processing and Producing Headfinal Structures [C].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2010: 179-194.
[15] 何文廣,陳寶國.漢語主、賓關系從句加工難度及其核心名詞生命性效應 [J].心理科學,2016,(1): 43-49.
[16] 周統(tǒng)權,鄭偉,舒華,楊亦鳴.漢語賓語關系從句加工優(yōu)勢論: 來自失語癥研究的證據(jù) [J].語言科學,2010,(3) : 225-243.
[17] Baudiffier, V., Caplan, D., Gaonach, D. & Chesnet, D. The effect of noun animacy on the processing of unambiguous sentences: evidence from French relative clauses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1,64(10) : 1896-1905.
[18] Buckle, L., Lieven, E. & Theakston, A. L. The effects of animacy and syntax on priming: a developmental study[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7,(8): 1-19.
[19] Traxler, M. J., Williams, R. S., Blozis, S. A. & Morris, R.K. Working memory, animacy, and verb class in the processing of relative clauses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5,53(2): 204-224.
[20] Altmann, L. J. & Kemper, S. Effects of age, animacy and activation order on sentence production [J].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2006,21(1-3): 322-354.
[21] DeDe, G. Effects of animacy on processing relative clauses in older and younger adults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5,68(3): 487-498.
[22] Oh, S. J.,? Sung, J. E., & Sim, H. S.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animacy effects as a function of wordorder canonicity in a verbfinal language: evidence from ERP [J].? Communication Sciences and Disorders,2016,21(4): 653-667.
[23] He, W. & Chen, B. The role of animacy in Chinese relative clause processing [J]. Acta psychologica,2013,144(1) :145-153.
[24] Hsiao, Y. & MacDonald, M. C. Production predicts comprehension: animacy effects in Mandarin relative clause processing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16,(89): 87-109.
[25] Philipp, M., BornkesselSchlesewsky, I., Bisang, W. & Schlesewsky, M. The role of animacy in the real time comprehension of Mandarin Chinese: evidence from auditory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J]. Brain and Language,2008,(105):112-133.
[26] Just, M. A. & Carpenter, P. A. A capacity theory of comprehens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J]. Psychological Review,1992,99(1):122-149.
[27] Just, M.A., Carpenter, P. A. & Keller, T. A.The capacity theory of comprehension: new frontiers of evidence and arguments [J]. Psychological Review,1996,103(4): 773-780.
[28] Folstein, M. F., Folstein, S. E. & McHugh, P. R. “Minimental state”. A 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 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 [J].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1975,(12) : 189-198.
[29] Nakano, H., Saron, C. & Swaab, T.Y. Speech and spa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impacts the use of animacy but not of world knowledge during spoke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10,(22): 2886-2898.
[30] Hodges, J. R., Graham, N. & Patterson, K. Charting the progression in semantic dementia: implications for the organisation of semantic memory [J]. Memory,1995,(3): 463-495.
[31] Dahl, . & Fraurud, K. Animac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A]. In Fretheim,T.& Gundel,J.(eds.) .Reference and Referent Accessibility [C].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6 : 47-64.
[32] 張強.生命性:從社會認知到語言加工[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8(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