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
曾經(jīng)慕名到過江浙那些個古鎮(zhèn)古城,見慣了小橋人家的水鄉(xiāng)模式,慢慢倦了與游人摩肩接踵,好像再無新意。聽說繁華的杭州灣附近有一個叫臨海的安靜小城,其地形地貌豐富多變;人文積淀深不可測;還說那里的地方小吃獨冠一方呢。網(wǎng)上一搜,果然名目繁多:梅菜干麥餅、烏飯麻糍、羊腳蹄、梅花糕……哎呀呀,許多東西聞所未聞,讓人饞蟲亂竄。
都說江南最好的季節(jié)是陽春三月,還有大半年的時間怎么等得了,于是炎炎盛夏我已經(jīng)站在臨海市的紫陽古街,極不雅觀地手捧剛起鍋的“蛋清羊尾”,熱騰騰軟酥酥香噴噴,唇齒來不及盤點個中真諦,嗓子眼已經(jīng)徹底沒收了。深知午餐還有許多美味佳肴列隊伺候,往嘴上貼了封條。否則就想守著油鍋不走,吹著氣卷著舌,吃個淋漓痛快。這道“蛋清羊尾”內餡是豆沙,以蛋清攪拌麥粉為皮,再裹以網(wǎng)油下鍋,保持羊尾的蓬松形狀。其工藝復雜考究,已具有1400多年歷史。我雖貓在一旁揣摩半天,仍不得要領。
紫陽古街南北走向,長不過1080米,寬四五米,兩旁木結構民房多為明清遺風。樓下前店后坊,樓上居家,抬頭見一青衫老太身子探出木欞窗,在熙熙攘攘的行人頭頂上,掛晾衣物。這日有圩,四鄉(xiāng)農(nóng)民匯集,就地擺出些土特產(chǎn),有海鮮有河魚有瓜果,還有水靈靈嫩生生的野菜。我彎腰撿起一小捆蕨芽,試著與跨坐在扁挑上的白眉老漢討價還價。老漢端的淳樸善良,居然輕松成交,還添了一枝后院種的瓊花送我,說可以燉湯養(yǎng)顏。
沿街的小手工作坊也都開張起來:樂器鋪里,洞簫、板胡、古箏等自恃身份,只作壁上觀,唯笛子婉轉試音如泣如訴;竹器店里那久違的老藤椅讓你坐下就不想起來,腰背都在依戀著,可惜不好攜帶??;茶館里的說書聲泡在青瓷蓋碗里,清亮亮綠茵茵,拂之不去;而各色麥餅、松糕、馬蹄酥什么的,半遮半掩在紗罩里,千呼萬喚,要想硬起心腸不理睬,真難!
古鎮(zhèn)的核心本來就是古街,古街的文化精神滲透在臨海人的日子里。閑時讀些圣賢書,撰寫幾副楹聯(lián),使幾筆書法,懂一點丹青,在臨海根本不算什么,可謂“滿地皆夫子,處處讀書人”。
號稱“江南八達嶺”的古長城盤亙在北固山上,俯瞰靈江,煞為壯觀,是臨海市巍峨高聳的天然廣告,遠遠就一目了然。這城墻自從晉代開建以來,已有1600余年,迭經(jīng)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斷修筑增擴,其主體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現(xiàn)在用腳可以親近的城墻約5公里。從攬勝門進入時,我還興致盎然。磚是宋磚,青苔下依稀可見“臺州府城墻”字樣。甕城成弧形,馬面迎水,據(jù)說是戚繼光抗擊倭寇時創(chuàng)建的,御敵、防洪兩用。走到好漢坡,我的腳力不行了,以拍照為由,屢屢脫隊四處游走。再說兩旁古木蓊郁,藤蘿如褸,清風徐徐,馬櫻丹花開得野趣橫生,連狗尾巴草都有蛺蝶招惹,怎能不讓人流連!再后來,我捶打著灌鉛似的老腿老腰,不管陳引奭怎么游說,抵死不肯再上制高點的望天臺。于是故意使賴,指頭摳著斑駁的石階質疑,說是后鋪的水泥板,急得陳哥嘴唇抖索,結結巴巴地爭辯,一再聲明從小就在這些原裝的舊石條上蹦跶。哈,這樣誠懇純良,卻也是臨海書生們的一大特色哪!
古長城是臨海一絕,是一張燙金的文化名片,且不要揣了它,就急著拔腿離開。小小臨海市三面環(huán)山一面靠海,城內有“掬水月在手,著花香滿衣”的東湖,城外有靈江、桐港兩大水系滋養(yǎng),其水土風情簡直集旅游資源大全,要什么有什么,真真不可思議。
我是生長在鼓浪嶼島的人,對海灘沖浪、探東磯島、過亂礁洋,可能沒有那么興奮。但是,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去成江南大峽谷和九臺溝,心里不免有些悻悻然。
幸虧沒有錯過國家地質公園的桃江十三渚。山下600畝濕地,被桃江分割為十三塊不規(guī)則的水渚,鱗次櫛比,水光綠影,是此行最華麗的章節(jié),不愧是“中國最美的田園風光”。
往山谷深處走去,約兩三百米,忽然訝異地發(fā)現(xiàn),自己被包圍在無數(shù)高低錯落的多邊形石柱之中。
也許頭頂就有一節(jié)石舂,看上去岌岌可危,讓人不由自主要伸手去撐住它。其實它們已經(jīng)這樣紋絲不動凝固了千萬年。
而曾經(jīng),它們是如何驚天動地的爆裂,火紅的花蕊瘋狂綻放,濃煙和灰燼瞬間遮蔽了8000萬年前的晴空和烈日,然后,再慢慢冷卻成不朽的字符。我等凡人是破譯不了這部天書的,倒是在石柱頂尖歇腳的天真鳥兒,有一聲沒一聲地誦讀。
才知道這是中世紀火山巖遺址。
回過頭去,這些火山的枝蔓,仿佛從地殼里伸出僵直的千萬只手指,在呼吁著什么,祈求著什么,預示著什么。
臨海的美,讓人戰(zhàn)栗。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有刪改)
【賞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游記。作者在臨海領略到的是與眾不同的美:美食之美讓其聞所未聞,城墻之美讓其頗感壯觀,地質之美讓其大開眼界,文化之美讓其深感佩服。臨海的美是一種大美,它跨越時空,跨越古今,臨海既有陰柔之美,又有陽剛之美;既有古典美,又有現(xiàn)代美,是人文和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從行文結構上看,文章先寫城內古街的繁華,再寫古城墻,后寫城外的地質特色,由點到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xiàn)了臨海的大美。文章先著眼當下現(xiàn)實,再縱深挖掘悠遠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追尋自然的奧秘,層層鋪墊,層層推進,條理性突出。
(孫俊強)